第 38 期《阳光时务周刊》今日出街,封面主题是「还我新闻自由:解密南周·中国公民反抗中宣部」
南周事件不仅浇灭了人们对新一届政府改革的期待,也激起中国新闻界遭受审查制度蹂躏已久的怒火。愈演愈烈的大陆媒体人连署与抗争在严冬点燃。而同时,在「反媒体巨兽」运动正轰轰烈烈的台湾,在主流媒体面临「染红」危机的香港,南方周末事件也迅速引发港台民众的强烈共鸣。两岸三地的知识分子和民众,与中国大陆媒体人一起在网络上声援南方周末,抗议舆论审查;而中国媒体人诉求更直接,南方周末的前员工联名要求: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庹震下台。这也是 1989 年以来,中国媒体人与民众反抗中宣部最直接的一次。
在 38 期《阳光时务周刊》中,我们将独家披露南周事件全记录及南周十年压制与反抗史,完整图解中国大陆审查制度运作机制,并全程追踪围绕南周事件掀起的媒体人抗命。
中国大陆读者可以从
【主编的话】
反击宣传部 文/长平
内幕曝光,任何人都会知道,中国到底有没有新闻审查和舆论管控,这种审查和管控到了多么荒唐的地步。每一个珍惜自己知情权的人,每一个不愿意被洗脑的人,每一个支持言论自由的人,都应该发出抗议的呐喊。
【封面故事】
抗命宣传部 文/张洁平
有宣传,无政改。2013年头的两个黑夜和一个白天,公民所要求的不过是一句话:还我新闻自由。宪法保障的,清清白白的自由。
南周事件7天7夜全记录:一场鸡蛋碰石头的抗争 文/仰光
审查、抗议、妥协、分裂、陷阱、打压、声援……南方周末又一次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这不是最恶劣的审查,但却激起南方周末、新京报等中国媒体人1989年以来最直接的抗命。中港台三地联署,声援南方周末,共同捍卫宪法规定的中国人的言论自由。
南方往事:抗争与沦陷 文/沈忆往
这不只是一个坏官员的错误,而是一套精密新闻管制系统运作多年的必然结果。
你的南方,我的战场 文/熊威
1月7日至8日,广州大道中289号的南方大院变身公民广场。人们在这里表达对南周的声援或反对,对政府的不满或支持。
未来的自由中国在民间 文/莫之许 摄影/钟卓明
南周内部的抗争或许会以失败告终,但行动者们的街头和网络抗议昭示着未来自由中国的希望在民间。
强管制,弱抗争:新闻自由的破题之道 文/马特
南周事件表明,党国权力对新闻的管制日渐加强,而在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不断抗争中,中国的新闻自由缓慢前行。
图解中国新闻审查:八道关卡
【国际】
军方不受节制 武装冲突重燃:民族矛盾成缅甸改革最大难题 文/周澄
在中央集权依旧的情况下,少数民族要透过选举影响决策难乎其难。尽管改革步伐似乎已经在经济、媒体自由等方面迈开,但民族矛盾若不能及时解决,将必然绊倒改革。
开放泡沫考验缅甸流亡媒体 文/杨凯斌
面对被遗忘的危险,流亡媒体纷纷选择回国,虽然心中也说不准:开放是否真确,开放泡沫何时会爆破,底线究竟到哪里?
缅甸政改转动利益格局:中、美、东盟缅甸角逐战 文/仇国平
中国国有企业在缅甸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影响环境民生的天然资源开采,与缅甸的民主化及公民社会发展格格不入。而中国希望透过发展缅甸能源开采,巩固中国的能源安全的愿望随时落空。
【香港】
拒絶奴才治国:对香港「倒梁」运动的思考 文/罗小朋 图/钟卓明
「倒梁」是对奴才哲学和奴才治国说「不」,其价值取向能否胜出,关系到中国文明的兴衰。不懂这一点,才是真的不爱国。
拒絶奴才治国:对香港「倒梁」运动的思考
「倒梁」是对奴才哲学和奴才治国说「不」,其价值取向能否胜出,关系到中国文明的兴衰。不懂这一点,才是真的不爱国。
【人物】
陈云:香港遗民的现世焦虑 文/旷达 摄影/钟卓明
陈云一直很焦虑。10年前做官时,觉得被人跟踪;10年后,担心大陆的共产文化奴役香港。一些拥护者视他为「港独」的理论领袖,另一些人批他为「自治」教主。然而他却不忌惮向所有人开火,预计到肯定会被攻击,一派「我不下地狱,谁下?」的态势。
【文化·特别报道】
诗悼也斯
编者按:斯人逝,晚冬寒。1月5日,香港诗人也斯病故。悼念一位诗人,也许最好的方式还是读他的诗,我们邀来也斯先生的朋友、学生……各分享一首他的诗作,一起再次进入他的心灵世界。
【文化·别处】
杏仁糖之味:吕北克今昔身世之旅 文、摄影/林郁庭
波罗的海潮涌无休,海畔的德国小城吕北克,是文学大师托马斯·曼的故乡,在那里,一颗小小的名产杏仁糖牵引出一段中世纪同盟「帝国」的兴衰,神秘与奇异。故事里萦徊不去的,还有回教后宫的幽美暗影、威尼斯遥远的水浪。台湾作家、行者林郁庭的足迹和文字,由那苦味之甜,带我们回去历史深处……
【文化·广场】
乱
编者按:生存空间愈朝向规训、洁净、秩序……我们的心,愈是各有各的乱法,而那只是我们渴望重返宇宙洪荒的本能冲动。
时代的晚上 文/阿尔
冬天的银川,车流穿梭,这个城市和中国的每个城市一样,车辆天天在激增,道路愈来愈堵,人们的情绪愈来愈烦躁,走在路上,你感觉很多人的心事重重,并且小心翼翼。
乱 文/难民稻子
只有A的头又痛又痒。
乱我心者 文/杨佳娴
乱我心者,并非长长短短、高高矮矮的天际线,而是那希求和谐、划一到了不近人性的现代性进步的风暴啊。
【文化·现场】
陌生人,请在城市的墙壁上对话 文/朱晓玢 摄影/钟卓明
每一个美国人每天会看到300多个广告,广告单向的信息输送不断告诉我们,如果不买这件产品你便会不美、不健康,而这些资讯却挤压了原本人与人之间必须的情感交流和分享。
【专栏】
重燃共和革命的火炬 文/赵楚
当代社会要应对内外危机的挑战必须行宪政,而求宪政之路则必须重建共和。包括执政党的有心变革人士在内,接续中国现代史上的共和革命火炬,才应该成为真正的第一社会共识。
重庆模式和文革阴魂 文/徐友渔
举目神州,贪腐特权、社会不公日趋加剧,毛泽东、薄熙来阴魂不散,文革「反官僚、反特权」的「大民主」愈发有吸引力。防止文革和重庆模式再现的唯一良方,是真正实行政治改革。
政府不是新闻自由的保姆 文/邵建
宪政国家,从不把政府当作新闻自由的保姆,而是防止它干涉新闻自由。
从专家城市到用家城市 文/邹崇铭
我们真的需要一个19公顷、像维园般大的西九公园吗?
守护台湾价值——民主 文/宫铃
中华民国在台湾于风雨飘摇中屹立一甲子有余,台湾人经历了经济恐慌、邦交国一一离散,政治与经济转型,守护台湾的正是台湾人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生活的毅力与价值,这是台湾的根本,没有妥协与逢迎的空间。
被逼众生相:父亲 文/陈希我
如果教唆能让儿子成功,那麽挣扎就会少一些。愈成功,就愈少挣扎,愈放心了。当儿子当上了学生干部,有父亲为此感到不安吗?
金沙江边改土流难 文/尼佬
说到底,金沙江两岸的人都更在乎雪山和大江,浮屠和寺僧。就像次仁顿珠说的,那些来人跟他说起的平地繁华,真是抵不过高原蓝天上的浮云罢。
尼泊尔民间自救路漫漫 文/林辉
在政府未能负上其应负责任之前,尼泊尔公民社会自救之路,仍然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