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投票主题

民主社會應有那些內容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言論自由
引用:
言論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地發表言論以及聽取他人陳述意見的權利。近來,它通常被理解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自由,包括了創作及發佈電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種形式的富有表現力的資訊。

言論自由通常被認為是現代民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概念,在這概念下,它被認為不應受到政府的審查。然而國家可能仍然處罰某些具有破壞性的表達的類型,如明顯地煽惑叛亂、誹謗、發佈與國家安全相關的秘密等等。

不過,如法國政治學者托克維爾指出,人們對於自由地發表言論有所疑慮,可能不是因為害怕政府的懲罰,而是由於社會的壓力。當一個人表達了一個不受歡迎的意見,他或她可能要面對其社群的蔑視,或甚至遭受猛烈的反應。儘管這種類型的言論自由的壓制比政府的壓制更難預防,關於這種類型的壓制是否在言論自由的範圍內還是存有疑問的,而言論自由被視為有代表性的公民自由權利或免受政府行為干涉的自由權利。
新闻自由
引用:
新闻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过宪法或相关法律条文保障本国公民言论、结社以及新闻出版界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權利。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闻界采集和发布信息,并提供给公众的充分自由。

至于官方的信息,政府则有责任和义务根据信息的相关程度和重要性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众公开,哪些信息涉及到了国家的机密而必须受到保护,以此来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许多政府服从所谓的「阳光法案」或《信息合法化自由公约》来定义国家利益的概念范围。

新聞自由源起於歐美等國對於出版自由的爭取,隨著社會演進,新聞自由理論基礎從傳統到新穎,新聞與出版的自由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逐漸發展出完整的權利體系。目前許多民主國家均承認新聞自由的重要性,許多非政府組織(如無國界記者)每年針對世界各國作出新聞自由程度評鑑。隨著科技進步,新聞媒體逐漸突破來自政府的壓力,但也有更多大企業給予新聞業帶來新的挑戰。
集會自由
引用:
集會自由是自由權的一種。除了指可以和平參與任何集會的權利以外,很多時都用來指稱在特定課題與政府對立之時,反對者有權就這一課題集會反對。集會自由是自由主義及民主主義提倡者的一種重要權利。

非法集會指未經所在地政府的許可而進行的集會活動,參與者可能被刑事拘留。
宗教自由
引用:
宗教自由是指一个人可以在一个社会中自由选择其宗教信仰和在这个社会中公开参加这个宗教信仰的仪式和传统或者选择不信仰任何宗教而不必担心受社会的迫害或歧视。宗教自由也包括根据自己的判决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的自由。通俗地说,宗教自由即指一个人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有信这种教的自由,也有信那种教的自由。因此宗教自由包含了一个人不受任何不可动摇的宗教教条的束缚和影响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自由。
公民投票
引用:
公民投票(又稱複決、全民公決)係指公民就被提議之事案,表明贊成與否時所舉行之投票,簡稱公投。公民投票是一種直接民主制的體現。
司法部門
引用:
司法部門的工作就是維護法律、確保法律被正確的執行、解決爭議;但“司法”的具體定義和司法部門的權力在不同法制裏有些不同。

    * 大陸法認為,司法是指法院或特訂的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聆訊和审判。
    * 普通法認為,司法就是審判、裁決。在普通法體制裡,只有司法部門具有對法律(包括憲法)的解釋權。
行政部门
引用:
行政部門(或稱為执法部門)的工作就是執行法律,是三權分立中的其中一部份。在現代社會,負責執行法律的公共機構通常稱為政府,執行由立法部門訂立的法律。

一般而言,政府行政部門和普通公民的接觸和掌握的資源都最多、對公民的生活影響也最大,因此憲政和分權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限制和制衡行政部門的權力。
立法部門
引用:
立法部門是現代社會中負責制定法律的機構,通常由當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通常稱為國會或議會,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立法部門除了制定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審批政府(行政部門)的公共開支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同意司法首長的任命等。在議會制中,行政部門亦是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在總統制中,行政首長並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軍隊國家化
引用:
軍隊國家化即軍隊不專屬於特定人士擁有,無政黨派系分別,屬全國人民所擁有的,使全國軍隊,皆受國家的編組,尊重軍令與政令的統一,此亦是維持國家安定的關鍵基礎。[1]另一方面,也能視為是否為民主國家的判斷指標之一。而相反的情況是軍隊私有化或是军队党化。
多黨制
引用:
多黨制是一種政黨體系,由多於兩個政黨控制政府,有別於一黨專政及兩黨制。

多黨制分為溫和多黨制與粉碎多黨制。溫和多黨制政黨體系由三個以上總數有限的,有實力取得國會議席的政黨組成,沒有任何兩個政黨能長期掌握政府組織權,其政府必為聯合政府。但由於具有規模的政黨相當固定,故聯盟模式也相對穩定。代表性案例是以色列。粉碎多黨制由三個以上,數量不固定且政黨存在不穩定的多個政黨組成,黨派聯盟模式較無章法可循,政治情勢常常陷入混亂。相當多實行競爭性政黨制的發展中國家出現粉碎多黨的特徵,局勢動亂往往以軍事政權或威權體制告終。


本人才疏學淺未能更好理解民主社會所包含的選項,懇請各位才子補充所缺內容以便完善,謝謝

投票项目 ( 多选: 最多可选 10 项 ) 参与人数 28  

1.  言論自由
 

26 (10.92%)

2.  新聞自由
 

26 (10.92%)

3.  集會自由
 

25 (10.50%)

4.  宗教自由
 

22 (9.24%)

5.  公民投票
 

26 (10.92%)

6.  司法獨立
 

23 (9.66%)

7.  行政獨立
 

21 (8.82%)

8.  立法獨立
 

24 (10.08%)

9.  軍隊國家化
 

22 (9.24%)

10.  多黨制
 

23 (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