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医常见药方合集,不喜勿用!

食补之桂圆肉大全!

14、龙眼肉15-30克,大红枣15克,水适量,同蒸熟食用。治妇女崩漏,贫血,血小板减少。
         15、龙眼干、大枣、生姜各适量,水煎服,治产后浮肿。
         16、龙眼肉、鸡蛋,蒸熟食用,治月经不调,产后虚弱。
         17、龙眼干14枚,生姜3片,水煎服,治脾虚泄泻。
         18、归元仙酒:龙眼肉、当归适量,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每日少量饮之,有养血益颜之功效。
         19、蜜饯姜枣龙眼:龙眼肉、大枣各250克,同煮至七成熟,加入鲜姜汁两汤匙和蜂蜜250克,调匀煮沸,冷却后装瓶。每次服用龙眼、大枣各6-8粒,每日三次。有补脾胃,益心血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食欲不振,心悸怔忡,面色萎黄,浮肿等症。
         20、糖渍鲜龙眼:鲜龙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晒数次,至使色泽变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每次食龙眼肉4-5粒,每日两次。本品有“力胜人参、黄芪”之说。可养心血,补气力,安心神。适用于老人、病后、产前产后体虚,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21、桂元醴:龙眼肉200克,浸泡于60度白酒(500亳升)内,半个月后即可饮用。有补心脾,助精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惊悸,虚劳衰弱等症。龙眼食疗方推荐方。
         22、龙眼核三颗,烧炭存性研末,冲热酒服,治胃寒痛。  
         23、龙眼核炒干研末,每次15克,开水冲服,治急性胃肠炎。
         24、龙眼核(去黑皮)研末,每日空腹时开水送服6克,治便血。
         25、龙眼核500克,洗净,放瓦上焙干研末,每次10克,用黄酒送服,治疝气疼痛。

TOP

转帖过来,跌打损伤

这是我的祖父传下来的方子已三世也,我的祖父曾任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的少校军医官,该方主治跌打损伤,我们后代主要用于骨折,效果显著,现本人主要从事中医内妇儿科,不主治伤科,故献出此方,以便诸位同道使用。

土元12g   血竭12g(优)   页虫12g   红花12g   自然铜12g   制没药各12g   儿茶12g   甜瓜子15g   广三七15g   岷当归12g   川怀牛膝各6g   骨碎补15g。

研末黄酒冲服   每次3g   每日2次。

TOP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纯支持,并不代表同意中医。

TOP

你累不累呀?你想让医生都失业吗?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中医博大精深,却被所谓的科学界一再挑衅,“现代科学”最可耻的是自己无法解释清楚的事就质疑甚至否定,真是糙浅的表现。
人固有一屎

TOP

引用:
原帖由 二五仔 于 2011-5-31 21:56 发表
这是我的祖父传下来的方子已三世也,我的祖父曾任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的少校军医官,该方主治跌打损伤,我们后代主要用于骨折,效果显著,现本人主要从事中医内妇儿科,不主治伤科,故献出此方,以便诸位同道使用。
...
 

自然铜是什么啊?这些中药都不好找啊。

TOP

谢谢啊,能不能提供一个治关节炎的验方啊?

TOP

很多民间中药方确实有奇效。
我一同事,打蓝球骨折,去医院医生说要手术,要把骨头锯掉一截,后来遇一四川老乡,整了些药擦了在受伤部位,擦后看上去颜色变成黄色。当年晚上就消肿止痛,擦了一周后就能走路了,半个月后基本正常,一个月后又可以打蓝球了。
方舟子那家伙,球都不懂胡说。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方舟子这人的确打中了不少假货,但是对中医质疑,绝对是他最大的错误。
人固有一屎

TOP

回复 35# citycamel 的帖子

呵呵, 并不难找!

天然铜
【性状鉴别】
  多呈方块形,曲径0.2cm~2.5cm.表面亮黄色,有金属光泽,有的表面隐棕褐色,(解氧化物即氧化铁所致),具棕黑色或墨绿色粗条纹及砂眼。立方体相邻晶面上条纹互相垂曲,是其主要特征。体沉,量软脆,难砸碎。软度6~6.5,比沉4.9~5.2,条痕色棕黑色或黑绿色,断口呈条差状,有时呈贝壳状。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或棕褐色,可见漆黑色亮星。有臭有趣。
医药类考试论坛
  以块划一,色黄而光亮,断面有金属光泽者为佳。
  【隐微光性特征】
  薄片有色通明,晶形柱状或纤维状,负突起低,糙面不明隐,一组解理明隐,反交偏光镜考试,大网坐收集上干涉色为一级灰白色。负延性符号。锥光镜上二轴晶,反光性。合射率:Np=1.521,Nm=1.523,Ng=1.530.
  【成分】
  从含二硫化铁(FeS2)。并常含镍、砷、锑、铜、钴等纯量。
  【理化鉴别】
  ① 取本品粉末1g,加密盐酸4ml,振摆,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
  ② X射线衍射表明,生天然铜为黄铁矿,煅天然铜则隐磁黄铁矿特征值。
  【功效】
  散瘀止痛,绝筋接骨。
  【附注】
  矿物教上的天然铜,是指含有较纯净的天然金属铜(Cu)。取外药天然铜完全不同。近据考证,认为外药天然铜是多类含铜的矿物或矿物教上的天然铜,而非黄铁矿。

TOP

回复 33# lantting 的帖子

尽我努力帮你找找~,但可以详尽的告诉我,有什么征状,什么时候最痛,怎样起的吗?越详细越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二五仔 于 2011-5-31 23:16 发表
尽我努力帮你找找~,但可以详尽的告诉我,有什么征状,什么时候最痛,怎样起的吗?越详细越好

天凉或吹空调时,膝关节内侧,坐下后左右双腿并拢时左右膝的接触点,那一块骨头痛得厉害。谢谢了!

TOP

如果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话,单方、验方有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TOP

回复 39# lantting 的帖子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

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食疗方?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有相得益彰之功。
现将几种食疗方介绍如下:
(1)生姜鸡:用刚刚开叫的公鸡1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会饮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内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鸡:以当年的公鸡1只,鹿茸3~6g,在锅内焖熟,不放油盐。吃肉喝汤,两天吃完。可根据情况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关节红肿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5)防风苡米粥:防风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6)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7)葱白粥;煮米做粥,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姜粥:粳米50g,生姜5片,连须葱数根、米醋适量。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米同煮,粥将熟加葱、醋。食后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乌粥:生川乌头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适量。将乌头捣碎研为极细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温服。患者有热性疼痛,在发热期间及孕妇忌服。本方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等中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鸡: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11)猪脚伸筋汤: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于锅内,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喝汤吃肉,分两餐食用。能祛风湿,补肝肾。

回复lantting,因为没有对你诊断过,所以只能单方面推测,希望对你的病情有帮助!

TOP

关节炎冬病夏治验方

冬病夏治,就是对一些以阳虚为主要见证的疾病,采用夏季内服或外用温补药物进行治疗,可使病人冬天不致发病,即使发病症状也大可减轻。现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冬病夏治验方,供读者选用。

    风湿性关节炎 ①老寒腿药垫方:川乌5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②风湿性关节炎贴敷方:肉桂、干姜各100克,白胡椒、细辛各100克,公丁香50克,共研为细末。再将200克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到三伏末日时解开。贴后患处有湿热感和奇痒,属正常现象。③白花祛风散:白花蛇舌草籽、川乌、草乌、蟾酥、透骨草、杜仲炭各等分,研为细末,炼蜜调和成膏。摊布上,初伏第一天时贴患处,约在20小时内患处可有奇痒,或出现水疱时即去药。待水疱消失后,二伏时再敷之;三伏时再治一次。

    肩关节周围炎 ①热敷药袋: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片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羌活12克。将上药入砂锅内加水煎煮成汁,再用麦麸皮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将煎好的药汁拌入,加陈醋一汤匙,盛入纱布袋内,趁热敷肩关节痛处,每个药袋可用一周。从初伏起,每日1次,一直敷到三伏末。②漏肩风药酒:桂枝100克,千年健、当归、落地风、川牛膝各60克。将上药研细,与白酒混合,放置阴凉处,每天抖动一次。10天后即可服用。每日25克,分2次服用。

    风湿性筋骨痛 ①热瓦灸:伏天把瓦块放在阳光下晒至发烫。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将瓦块贴于筋骨痛部位,每天半小时,以不烫伤皮肤为度。也可在疼痛部位作艾柱灸。②防风夏治汤:独活、秦艽、防风、川芎、牛膝、杜仲、桂枝、白芍各6克,桑寄生18克,党参、茯苓、当归各8克,地黄15克,甘草、细辛各3克。水煎,两日1剂,有温经活络、搜风除湿、活血止疼的功效,是风湿性关节炎与筋骨痛夏治的一剂良方,适用于病情较重者。③五加皮药酒:用五加皮250克,泡于高梁酒1500毫升中,两周后服用,每次15毫升,每日2次。

TOP

引用:
原帖由 二五仔 于 2011-5-31 23:26 发表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

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 ...

画圆圈的位置,大概差不多。谢谢啊。

附件

未命名.jpg (28.06 KB)

2011-5-31 23:29

未命名.jpg

TOP

回复 43# lantting 的帖子

治好后再谢,不用谢我,也不用谢郭嘉,谢中医

TOP

很有用的藥方,收藏了!

TOP

非常好!其中郭永来止咳方我正在用,是正规大医院的医生开的。

TOP

TOP

回复 47# wawayaya 的帖子

罗永浩可以百度百科或维基一个,中医不是某位名人,或某个有人气的人说几句就能定位。
中医无需向谁证明什么

TOP

楼主善良

只是现在很难再找到原生中草药了,不是农药就是化肥,不是规模种植就是品种变异,论疗效估计跟同一药方疗效差别甚大。

中医是种原始医学,入药的药材是植物整体,而不是提取植物的某种药用物质,中医知道某种植物对某种疾病有效,但绝对不知道是什么成分有效。这就好比大家都知道大米有营养,但是中医不知道大米所含什么营养成分,而西医完全知晓,中医讲经验,西医讲科学,中医走到最后还是会灭亡的,因为它没有科学研究、没有系统的理论

TOP

回复 49# zha158 的帖子

如果就找不到原生中草药,不是农药就是化肥甚至品种变异这个原因要摒弃中医,那不是中医的错,相反是中国人的错!
不能说中医就没有根据,胡说乱用的江湖骗术!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