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有關囗囗囗的消息(04/7 有更新,自行判斷真假)

彭博社因這篇習近平家族報道 遭北京封殺(中文節譯+英文全文)


來源:看中國

據BBC6月29日(周五)報道,彭博通訊社網站(Bloomburg)周五(6月29日)在中國被屏蔽,在這之前該網站報道了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家人價值數億美元的資產。

下面是《彭博社》(Bloomburg)6月29日(周五)報道的因此篇文章網站被封殺的譯文:

下屆儲君習近平,曾在2004年反貪污電話會議上警告官員:“管好你的配偶,子女,親屬,朋友和工作人員,發誓不要使用權力謀取私利。”

根據彭博社收集的公共資料,隨著習近平在黨內位置的攀升,他的親屬的商業利益也隨之擴張到了包括礦產,房地產和移動電話設備領域。

這些利益包括投資在公司內的總價值為3億7600萬美元的資產;價值17.3億美元的稀土公司18%的間接股權;公開上市的技術公司202萬美元的股票。這些數字沒有考慮負債,因此不反應其淨資產。

這些文件顯示,這些資產沒有追蹤到59歲的習近平、他妻子49歲的彭麗媛或他女兒的身上。沒有任何跡像表明習近平干預幫助了他的親屬的商業運作,也沒有發現習近平或他的親屬有任何不法行為。

盡管這些投資由多家控股公司經營,再加上政府限制對公司文件的獲取,還有網絡審查,公眾不會輕易了解這些投資,但是在數千頁的監管機構備案文件中,這些投資被確定了身份。

順著這些(彭博社)也發現了位於香港的一棟估計價值3150萬美元的別墅,別墅坐落在山坡上,俯瞰中國南海。鄰居說這棟房子已經空了好幾年了。(這個親屬)一家還擁有至少6棟香港房產,這些房產的總價值估計2410萬美元。

瓜分經濟

中國最有權勢的家庭瓜分經濟增長成果造成了百姓的日益不滿,這對中共構成了挑戰。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城市收入差距已經超過亞洲任何其他國家。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教授巴裡·諾頓(BarryNaughton)表示:“當普通的中國人聽說有人因為政治影響力,交易中賺了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時候,他們感到憤怒。”諾頓在談這番話時沒有具體指出習近平親屬。

在10年一次的權力交接之際,監察官員財富的工作在加緊進行。今年三月,由於涉嫌貪污和謀殺醜聞,薄熙來下台,這讓公眾對任人唯親和腐敗深惡痛絕。這也引發了中國兩家金融出版物的社論以及微博博主們提出了要高官們公布個人財產的要求。今年四月,彭博社新聞報道了薄熙來家積累了至少1億3600萬美元的資產。

習家親屬的財產

習近平姐姐家的財產


根據彭博社收集的公共資料,彭博社追蹤的習近平旁系親屬所擁有的財產,大多數是由習近平的63歲的姐姐齊橋橋(QiQiaoqiao音譯),她的丈夫61歲的鄧家貴(DengJiagui音譯),和齊橋橋33歲的女兒張艷楠(ZhangYannan音譯)所擁有。

6月8日(記錄顯示)鄧家貴間接持有江西稀土和稀有金屬鎢集團18%的股份。中國收緊了稀土供應後,用於制造風力渦輪機和美國智能炸彈的這種礦物價格飆升。

2011年12月的記錄顯示,齊和鄧在深圳李元偉投資有限公司持股共值18.3億元(2億8800萬美元),這是深圳市一家房地產和多元化的控股公司。李元偉旗下有其他幾家公司完全由這對夫婦所擁有,總價值至少有5億3930萬元(8480萬美元)。

張艷楠在北京Hiconics傳動技術有限公司投資了317萬元,從2009年至今增值了40倍,按照深圳股市昨日的收盤價,已經達到1億2840萬元(2020萬美元)。

彭博社打到鄧家貴的手機,鄧稱他已經退休了。當問及他的妻子,女兒和全國各地的生意時,他說:“不方便跟你就此說太多。”

習近平內兄(弟)的財產

習近平的另一個內兄(弟)吳龍(WuLong音譯)開了一家名叫“新郵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的通信公司。

根據北京一家咨詢公司“BDA(中國)有限公司”,“新郵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從國營的中國移動通信公司贏得了數億元的合同。BDA從事為技術公司提供咨詢服務。

(彭博社)聯絡了習近平的侄女和她的英國丈夫之後,介紹這兩人的網頁隨即被刪掉。

習近平親屬所擁有公司的總資產可以看出他們商業運作的廣度,不代表其盈利程度。香港房產價值是根據與其可比房產最近的交易價格來估算的。

譯文刪節了彭博社如何獲取相關信息的很多細節,原文如下:

Xi Jinping, the man in line to be China’s next president, warned officials on a 2004 anti-graft conference call: “Rein in your spouses, children, relatives, friends and staff, and vow not to use power for personal gain.”

As Xi climbed the Communist Party ranks, his extended family expanded their business interests to include minerals, real estate and mobile-phone equipment, according to public documents compiled by Bloomberg.

Those interests include investments in companies with total assets of $376 million; an 18 percent indirect stake in a rare- earths company with $1.73 billion in assets; and a $20.2 million holding in a publicly traded technology company. The figures don’t account for liabilities and thus don’t reflect the family’s net worth.

No assets were traced to Xi, who turns 59 this month; his wife Peng Liyuan, 49, a famou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inger; or their daughter, the documents show. There is no indication Xi intervened to advance his relatives’ business transactions, or of any wrongdoing by Xi or his extended family.

While the investments are obscured from public view by multiple holding companies, government restrictions on access to company documents and in some cases online censorship, they are identified in thousands of pages of regulatory filings.

The trail also leads to a hillside villa overlook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n Hong Kong, with an estimated value of $31.5 million. The doorbell ringer dangles from its wires, and neighbors say the house has been empty for years. The family owns at least six other Hong Kong properties with a combined estimated value of $24.1 million.

Standing Committee

Xi has risen through the party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olding leadership positions in several provinces and joining the ruling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in 2007. Along the way, he built a reputation for clean government.

He led an anti-graft campaign in the rich coastal province of Zhejiang, where he issued the “rein in” warning to officials in 2004, according to a People’s Daily publication. In Shanghai, he was brought in as party chief after a 3.7 billion- yuan ($582 million) scandal.

A 2009 cable from the U.S. Embassy in Beijing cited an acquaintance of Xi’s saying he wasn’t corrupt or driven by money. Xi was “repulsed by the all-encompassing commercial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with its attendant nouveau riche, official corruption, loss of values, dignity, and self- respect,” the cable disclosed by Wikileaks said, citing the friend. Wikileaks publishes secret government documents online.

A U.S. government spokesman declined to comment on the document.

Carving Economy

Increasing resentment over China’s most powerful families carving up the spoils of economic growth poses a challenge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income gap in urban China has widened more than in any other country in Asi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The average Chinese person gets angry when he hears about deals where people make hundreds of millions, or even billions of dollars, by trading on political influence,” said Barry Naughton, professor of Chinese econom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who wasn’t referring to the Xi family specifically.

Scrutiny of officials’ wealth is intensifying before a once-in-a-decade transition of power later this year, when Xi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ders are set to be promoted. The ouster in March of Bo Xilai as party chief of China’s biggest municipality in an alleged graft and murder scandal fueled public anger over cronyism and corruption. It also spurred demands that top officials disclose their wealth in editorials in two Chinese financial publications and from microbloggers. Bo’s family accumulated at least $136 million in assets, Bloomberg News reported in April.

Revolutionary Leader

Xi and his siblings are the children of the late Xi Zhongxun, a revolutionary fighter who helped Mao Zedong win control of China in 1949 with a pledge to end centuries of inequality and abuse of power for personal gain. That makes them “princelings,” scions of top officials and party figures whose lineages can help them wield influence in politics and business.

Most of the extended Xi family’s assets traced by Bloomberg were owned by Xi’s older sister,Qi Qiaoqiao, 63; her husband Deng Jiagui, 61; and Qi’s daughter Zhang Yannan, 33, according to public records compiled by Bloomberg.

Deng held an indirect 18 percent stake as recently as June 8 in Jiangxi Rare Earth & Rare Metals Tungsten Group Corp. Prices of the minerals used in wind turbines and U.S. smart bombs have surged as China tightened supply.

Yuanwei Group

Qi and Deng’s share of the assets of Shenzhen Yuanwei Investment Co., a real-estate and diversified holding company, totaled 1.83 billion yuan ($288 million), a December 2011 filing shows. Other companies in the Yuanwei group wholly owned by the couple have combined assets of at least 539.3 million yuan ($84.8 million).

A 3.17 million-yuan investment by Zhang in Beijing-based Hiconics Drive Technology Co. (300048) has increased 40-fold since 2009 to 128.4 million yuan ($20.2 million) as of yesterday’s close in Shenzhen.

Deng, reached on his mobile phone, said he was retired. When asked about his wife, Zhang and their businesses across the country, he said: “It’s not convenient for me to talk to you about this too much.” Attempts to reach Qi and Zhang directly or through their companies by phone and fax, as well as visits to addresses found on filings, were unsuccessful.

New Postcom

Another brother-in-law of Xi Jinping, Wu Long, ran a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y named New Postcom Equipment Co. The company was owned as of May 28 by relatives three times removed from Wu -- the family of his younger brother’s wife, according to public documents and an interview with one of the company’s registered owners.

New Postcom won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uan in contracts from state-owne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 the world’s biggest phone company by number of users, according to analysts at BDA China Ltd., a Beijing-based consulting firm that advises technology companies.

Dozens of people contacted over the past two months wouldn’t comment about the Xi family on the record because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issue. Details from Web pages profiling one of Xi Jinping’s nieces and her British husband were deleted after the two people were contacted.

The total assets of companies owned by the Xi family gives the breadth of their businesses and isn’t an indication of profitability. Hong Kong property values were based on recent transactions involving comparable homes.
Identity Cards

Bloomberg’s accounting included only assets, property and shareholdings in which there was documentation of ownership by a family member and an amount could be clearly assigned. Assets were traced using public and business records, interviews with acquaintances and Hong Kong and Chinese identity-card numbers.

In cases where family members use different nam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in Hong Kong, Bloomberg verified identities by speaking to people who had met them and through multiple company documents that show the same names together and shared addresses.

Bloomberg provided a list showing the Xi family’s holdings to China’s Foreign Ministry. The government declined to comment.

In October 2000, Xi Zhongxun’s family gathered on his 87th birthday for a photograph at a state guest house in Shenzhen, two years before the patriarch’s death. The southern metropolis bordering Hong Kong is now one of China’s richest, thanks in part to the elder Xi. He persuaded former leader Deng Xiaoping to pioneer China’s experiment with open markets in what was a fishing village.

Family Photo

In the photo, Xi Zhongxun, dressed in a red sweater and holding a cane, is seated in an overstuffed armchair. To his left sits daughter Qi Qiaoqiao. On his right, a young grandson perches on doily-covered armrests next to the elder Xi’s wife, Qi Xin. Lined up behind are Qiaoqiao’s husband, Deng Jiagui; her brothers Xi Yuanping and presidential heir Xi Jinping; and sister Qi An’an alongside her husband Wu Long.

Xi Zhongxun worked to imbue his children with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according to accounts in state media that portray him as a principled and moral leader. Family members have recounted in interviews how he dressed them in patched hand-me-downs.

He also made Qiaoqiao turn down her top-choice middle school in Beijing, which offered her a slot despite her falling half a point short of the required grade, according to a memorial book about him. Instead, she attended another school under her mother’s family name, Qi, so classmates wouldn’t know her background. Qiaoqiao and her sister An’an also sometimes use their father’s family name, Xi.

Party School

In a speech on March 1 this year before about 2,200 cadres at the central party school in Beijing where members are trained, Xi Jinping said that some were joining because they believed it was a ticket to wealth. “It is more difficult, yet more vital than ever to keep the party pure,” he said, according to a transcript of his speech in an official magazine.

His daughter, Xi Mingze, has avoided the spotlight. She studi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nder an assumed name.

Xi’s elevation to replace Hu Jintao as China’s top leader isn’t yet formalized. He must be picked as the Communist Party’s general secretary in a meeting later this year and then be selected by the country’s legislature as president next March.

Deng Xiaoping

Disgruntlement over how members of the ruling elite translate political power into personal fortunes has existed since Deng Xiaoping’s economic reforms began three decades ago, when he said some people could get rich first and help others get wealthy later.

The relatives of other top officials have forged business careers. Premier Wen Jiabao’s son co-founded a private-equity company. The son of Wen’s predecessor, Zhu Rongji, heads a Chinese investment bank.

“What I’m really concerned about is the alliance between the rich and powerful,” said Wan Guanghua, principal economist at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It makes corruption and inequality self-reinforcing and persistent.”

Public criticism is mounting against ostentatious displays of wealth by officials. Microbloggers tracking designer labels sported by cadres expressed disgust last year at a gold Rolex watch worn by a former customs minister. They castigated the daughter of former Premier Li Peng for wearing a pink Emilio Pucci suit to the nation’s annual legislative meeting this March. Some complained that the 12,000 yuan they said it cost would pay for warm clothes for 200 poor children.

‘Unequal Access’

“People are angry because there’s unequal access to money- making, and the rewards that get reaped appear to the populace to be undeserved,” said Perry Link, a China schola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There’s no question in the Chinese public mind that this is wrong.”

Premier Wen told a meeting of China’s State Council on March 26 that power must be exercised “under the sun” to combat corruption.

While officials in China must report their income and assets to authorities, as well as personal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immediate family, the disclosures aren’t public.

The lack of transparency fuels a belief that the route to wealth depends on what Chinese call “guanxi,” a catch-all word for the connections considered crucial for doing business in the country. It helps explain why princelings with no official posts wield influence. Or, as a Chinese proverb puts it: When a man gets power, even his chickens and dogs rise to heaven.

‘Bigwig Relative’

“If you are a sibling of someone who is very important in China, automatically people will see you as a potential agent of influence and will treat you well in the hope of gaining guanxi with the bigwig relative,” said Roderick MacFarquhar, a professor of government at Harvard who focuses on Chinese elite politics.

The link between political power and wealth isn’t unique to China. Lyndon B. Johnson was so poor starting out in life that he borrowed $75 to enroll in Southwest Texas State Teachers College in 1927, according to his presidential library. After almost three decades of elective office, he and his family had media and real-estate holdings worth $14 million in 1964, his first full year as president, according to an August 1964 article in Life Magazine.

Orville Schell, director of the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 at the Asia Society in New York, said the nexus of power and wealth can be found in any country. “But there is no country where this is more true than China,” he said. “There’s a huge passive advantage to just being in one of these family trees.”

Unfair to Xi

Yao Jianfu, a retired government researcher who has called for greater disclosure of assets by leaders, said it wouldn’t be right to tie Xi Jinping to the businesses of his family.

“If oth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are independent business representatives, I think it’s unfair to describe it as a family clan and count it as Xi Jinping’s,” Yao said in a telephone interview.

The lineage of Xi’s siblings hasn’t always been an advantage. Xi Zhongxun, the father, was purged by Mao in 1962. Like many other princelings, the children were scattered to the countrysid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5-yuan payment Qiaoqiao received for working in a corps with 500 other youths in Inner Mongolia made her feel rich, she recalled in an interview on the website of Beijing-based Tsinghua University.

After Mao’s death in 1976, the family was rehabilitated and Xi’s sister Qiaoqiao pursued a career with the military and as a director with the People’s Armed Police. She resigned to care for her father, who had retired in 1990, Qiaoqiao said in the Tsinghua interview.

Property Purchase

A year later, she bought an apartment in what was then the British colony of Hong Kong for HK$3 million ($387,000) -- at the time, equivalent to almost 900 times the average Chinese worker’s annual salary. She still owns the property, in the Pacific Palisades complex in Braemar Hill on Hong Kong island, land registry records show.

By 1997, Qi and Deng had recorded an investment of 15.3 million yuan in a company that later became Shenzhen Yuanwei Industries Co., a holding group, documents show. The assets of that company aren’t publicly available. However, one of its subsidiaries, Shenzhen Yuanwei Investment, had assets of 1.85 billion yuan ($291 million) at the end of 2010. It is 99 percent owned by the couple, according to a December 2011 filing by a securities firm.

It was after her father’s death in 2002 that Qi said she decided to go into business, according to the Tsinghua interview. She graduated from Tsinghua’s executive master’s degre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gram in 2006 and founded its folk-drumming team. It plays in the style of Shaanxi province, where Xi Zhongxun was born.

Paper Trail

The names Qi Qiaoqiao, Deng Jiagui or Zhang Yannan appear on the filings of at least 25 companie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China and Hong Kong, either as shareholders, directors or legal representatives -- a term that denotes th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a company, such as its chairman.

In some filings, Qi used the name Chai Lin-hing. The alias was linked to her because of biographical details in a Chinese company document that match those in two published interviews with Qi Qiaoqiao. Chai Lin-hing has owned multiple companies and a property in Hong Kong with Deng Jiagui.

In 2005, Zhang Yannan started appearing on Hong Kong documents, when Qi and Deng transferred to her 99.98 percent of a property-holding company that owns one apartment, a unit in the Regent on the Park development with an estimated value of HK$54 million ($6.96 million).

Repulse Bay Villa

Land registry records show Zhang paid HK$150 million ($19 million) in 2009 for the villa on Belleview Drive in Repulse Bay, one of Hong Kong’s most exclusive neighborhoods. Property prices have since jumped about 60 percent in the area.

Her Hong Kong identity card number, written on one of the sale documents, matches that found on the company she owns with her mother and Deng Jiagui, Special Joy Investments Ltd. All three people share the same Hong Kong address in a May 12 filing.

Zhang owns four other luxury units in the Convention Plaza Apartments residential tower with panoramic harbor views adjoining the Grand Hyatt hotel.

Since its 1997 return by Britain to Chinese rule, Hong Kong has been governed autonomously, with its own legal and banking systems. About a third of all purchases of new luxury homes in the territory are by mainland Chinese buyers, according to Centaline Property Agency Ltd.

In mainland China, Qi and Deng’s marquee project is a luxury housing complex called Guanyuan near Beijing’s financial district, boasting manicured gardens and a gray-brick exterior reminiscent of the city’s historic courtyard homes. Financial details on the developer aren’t available because of restrictions on company searches in Beijing.

Beijing Complex

To finance the development, the couple borrowed from friends and banks, and aimed to attract officials and executives at state-owned companies, they told V Marketing China magazine in a 2006 interview. Property prices in the capital rose 79 percent in the following four years, government data show.

The site’s developer -- 70 percent owned by Qi and Deng’s Yuanwei Investment -- acquired more than 10,000 square meters of land for 95.6 million yuan in 2004 to build Guanyuan, according to the Beijing Municipal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

A 189-square-meter (2,034-square-foot) three-bedroom apartment in Guanyuan listed online in June for 15 million yuan. One square meter sells for 79,365 yuan -- more than double China’s annual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ublic anger at soaring housing costs has made real estate an especially sensitive issue for leaders in China. Property prices were “far from a reasonable level,” Premier Wen said in March.

‘Playing Field’

The lack of a level playing field and unaffordable home prices mean “you can be cut out of the China dream,” said Joseph Fewsmith,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sia at Boston University, who focuses on Chinese politics. “Is the rise of China going to last if you build it around these sorts of unequal opportunities?”

Those with the right connections are able to gain access to assets that are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Bo Zhiyue, 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s East Asian Institute.

“All they need is to get into the game one small step ahead of the others and they can make a huge gain,” he said. Bo wasn’t discussing the specific investments of Xi’s family members.

One of Deng’s well-timed acquisitions was in a state-owned company with investments in rare-earth metals.

Rare Earths

Deng’s Shanghai Wangchao Investment Co. bought a 30 percent stake in Jiangxi Rare Earth for 450 million yuan ($71 million) in 2008, according to a bond prospectus.

Deng owned 60 percent of Shanghai Wangchao. A copy of Deng’s Chinese identity card found in company registry documents matches one found in filings of a Yuanwei subsidiary. Yuanwei group-linked executives held the posts of vice chairman and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in Jiangxi Rare Earth, the filings show.

The investment came as China, which has a near monopoly on production of the metals, was tightening control over production and exports, a policy that led to a more than fourfold surge in prices for some rare earths in 2011.

A woman who answered the phone at Jiangxi Rare Earth’s head office in Nanchang said she was unable to provide financial information because the company wasn’t listed on the stock exchange. She declined to discuss Shanghai Wangchao’s investment, saying it was too sensitive.

Hiconics Drive

Qi Qiaoqiao’s daughter Zhang made her 3.17 million-yuan investment in Hiconics in the three years before the Beijing- based manufacturer of electronic devices sold shares to the public in 2010. Hiconics founder Liu Jincheng was in the same executive MBA class as Qi Qiaoqiao, according to his profile on Tsinghua’s website.

Wang Dong, the company’s board secretary, didn’t respond to faxed questions or phone calls seeking comment.

The business interests of Qi and Deng may be more extensive still: The names appear as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f at least 11 companies in Beijing and Shenzhen, cities where restrictions on access to filings make i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ownership of companies or asset values.

Dalian Wanda

For example, Deng was the legal representative of a Beijing-based company that bought a 0.8 percent stake in one of China’s biggest developers, Dalian Wanda Commercial Properties Co., for 30 million yuan in a 2009 private placement. Dalian Wanda Commercial had sales of 95.3 billion yuan ($15 billion) last year.

Dalian Wanda Commercial “doesn’t comment on private transactions,” it said in an e-mailed statement.

Deng also served as legal representative of a company that won a government contract to help build a 1 billion-yuan ($157 million) bridge in central China’s Hubei province, according to an official website and corporate records.

Complex ownership structures are common in China, according to Victor Shih, a professor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Evanston, Illinois, who studies the link between finance and politics in the country. Princelings engage people they trust, often members of their extended families, to open companies on their behalf that bid for contracts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aid Shih, who wasn’t referring specifically to Xi’s family.

New Postcom

In the case of Xi Jinping’s brother-in-law, Wu Long, he’s identified as chairman of New Postcom in two reports on the website of the Guangzhou Development District, one in 2009 and the other a year later.

New Postcom doesn’t provide a list of management on its website. Searches in Chinese on Baidu Inc.’s search engine using the name “Wu Long” and “New Postcom” trigger a warning, also in Chinese: “The search results may not be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nd cannot display.”

New Postcom is owned by two people named Geng Minhua and Hua Feng, filings show. Their address in the company documents leads to the ninth floor of a decades-old concrete tower in Beijing where Geng’s elderly mother lives. Tacked to the wall of her living room was the mobile-phone number of her daughter.

When contacted by phone June 6, Geng confirmed she owned New Postcom with her son Hua Feng -- and that her daughter was married to Wu Ming, Wu Long’s younger brother. Geng said Wu Long headed the company and she wasn’t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Different Owners

New Postcom identified two different people -- Hong Ying and Ma Wenbiao -- as its owners in a six-page, June 27 statement and said the head of the company was a person named Liu Ran. The company didn’t respond to repeated requests to explain the discrepancies. Wu Long and his wife, Qi An’an, couldn’t be reached for comment.

New Postcom was an upstart company that benefited from state contracts. It specialized in the government-mandated home- grown 3G mobile-phone standard deployed by China Mobile. In 2007, it won a share of a tender to supply handsets, beating out more established competitors such as Motorola Inc., according to BDA China.

“They were an unknown that suddenly appeared,” said Duncan Clark, chairman of BDA. “People were expecting Motorola to get a big part of that device contract, and then a no-name company just appeared at the top of the list.”

In 2007, the domestic mobile standard was still being developed, and many of the bigger players were sitting on the sidelines, allowing New Postcom a bigger share of the market, the company said in the statement.

Xi Yuanping

William Moss, the Beijing-based spokesman of the Motorola Mobility unit that was split off from Motorola last year and purchased by Google Inc. (GOOG), declined to comment on details of any individual bids. China Mobile “has always insisted on the principle of open, fair, just and credible bidding” to select vendors, company spokesman Zhang Xuan said by e-mail.

Xi Jinping’s younger brother, Xi Yuanping, is the founding chairman of an energy advisory body called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He doesn’t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according to an employee who declined to be identified.

One of Xi’s nieces has a higher profile. Hiu Ng, the daughter of Qi An’an and Wu Long, and her husband Daniel Foa, 35, last year were listed as speakers at a networking symposium in the Maldives on sustainable tourism with the likes of the U.K. billionaire Richard Branson and the actress Daryl Hannah.

Hudson Clean Energy

Ng recently began working with Hudson Clean Energy Partners LP, which manages a fund of more than $1 billion in the U.S., to help identify investments in China.

Details about the couple were removed from Internet profiles after Bloomberg reporters contacted them. Foa said by phone he couldn’t comment about FairKlima Capital, a clean- energy fund they set up in 2007. Ng didn’t respond to e-mails asking for an interview.

The two are no longer mentioned on the FairKlima website. A June 3 cache of the “Contact Us” webpage includes short biographies of Ng and Foa under the headline “Senior Management Team.”

A reference on Ng’s LinkedIn profile that said on June 8 that she worked at New Postcom has since been removed, along with her designation as “Vice Chair Hudson Clean Energy Partners China.”

Neil Auerbach, the Teaneck, New Jersey-based private-equity firm’s founder, said he was working with Ng because of her longstanding passion for sustainability.

“We are aware of her political connections, but her focus is on sustainable investing, and that’s the purpose,” he said in a June 13 interview. “We’re delighted to be working with her.”

To contact Bloomberg News staff for this story: Michael Forsythe in Beijing at [email protected]; Shai Oster in Hong Kong at [email protected]; Natasha Khan in Hong Kong at [email protected]; Dune Lawrence in New York at [email protected]

To contact the editors responsible for this story: Amanda Bennett at [email protected]; Peter Hirschberg at [email protected]; Ben Richardson at [email protected]

TOP

紐約時報:香港回歸15年後的懊惱


據《紐約時報》6月29日(周五)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一次訪港是在2007年,當時受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及洶湧的內地經濟帶動,游客及投資金錢湧入香港,公眾情緒積極。

但胡錦濤本周五抵達香港,逗留至周日(7月1日)慶祝香港回歸15周年紀念,本次的公眾情緒有很大不同。公眾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不信任度達到回歸以來的最高,而受北京批准、即將就職的香港新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其支持率大幅下跌。

幾個月來堆積的經濟憂慮也令公眾懊惱,加之自1997年以來,與北京建立的香港的政治、經濟制度,是由一個富豪小圈子控制的特殊利益團體來選擇香港行政長官。

“我們仍然不能選擇我們的行政長官,這已經造成了很多問題”,25歲的Andrew Shum說。他是本周末香港一個示威活動的組織者,他們將在胡錦濤主持會議附近舉行抗議,“人們不再相信行政長官,因為人們無權投票發聲。”

回歸15年後的香港,面臨著一系列廣泛的挑戰,分析家們說:香港的物業價格已飆升至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貧富差距已達到亞洲最大,是四十年來的新高;空氣污染持續惡化;沒有展現出允許公眾直選領導人的明確路徑。北京此前曾表示,可能會在2017年初允許港民直接選舉行政長官,但未提供任何保證。

雖然在金融與房地產行業的帶動下,幫助港府建立了6620億港元(850億美元)的財政儲備,香港經濟表現強勁,但最近公布的統計數字點出了人們對香港發展的擔憂。

據追蹤樓價的當地一家地產公司-中原地產,香港的樓價在全球是最高的,六月份飆升超過了1997年創下的紀錄。據港府數據,香港的基尼系數在2011年上升至197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以判斷收入公平程度的指標。港府表示,香港的貧富差距大於英國、新加坡和美國。

去年7月1日,香港居民湧上街頭,表達了對香港不平等問題日益加劇的憤怒。組織者說,有超過20萬人參加了集會,而警方給出的數字要少得多。絕大多數觀察家們表示,去年上街的游行人數,至少是2004年以來的最大規模。

“現在要進入中產階級,比起1997年時要更難,那時,你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 39歲的港民Gordon Hon說。他擁有兩年的大學證書,從事組織攀岩及其它戶外活動的社會工作。

“香港已經進入一個以知識為本的社會,我需要更多的教育來賺更多的錢”, 他說。

大部分公眾的焦慮植根於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復雜關系。雖然自1997年以來,香港的經濟越來越依賴於內地游客,但香港在文化和政治上,仍保留有與大陸很大的分歧。香港的主導方言仍是粵語,而非大陸的普通話。

北京曾承諾,會保證香港的公民自由,其中包括獨立的法院及新聞自由,並保證回歸後50年不變。但是,很多在香港的人士擔心:香港的生活方式正向湧入香港的大陸人(無論是游客或移民),及日益加強的與內地商業利益關系屈服。很多人也說,是攜帶大量現金到香港的內地旅客,助長了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價格飛漲。

由香港大學“民意計劃項目”最近展開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37%的港民不信任北京的中央政府,這是自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香港新聞媒體說,在大陸發生的侵犯人權的報道,如對陳光誠的非法關押,這些都令港民對北京感到憂慮。

示威組織者們預計周日的年度“七一游行”會有很多人參加。他們計劃在周六另外舉行一次集會,其中包括向胡錦濤發出請願呼吁,要求查出對中國異議人士李旺陽神秘死亡的答案。李旺陽6月6日被發現用一塊布繞著脖子上吊死亡。在其死亡後,湖南省警方起初稱之為自殺,該報道在香港引發了民眾抗議。

即將上任的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他希望加快公屋建造,並承諾會成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紓緩香港貧窮的方法。他還稱,希望確保港民有更好的教育與醫療。但他會是何種領導人,這已成為越來越大的問題。6月份,他被迫承認非法增建其豪華住宅,這令其信譽遭到嚴厲指責。

今年3月,梁振英曾用同樣的問題攻擊其特首競爭對手唐英年。

在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委托港大“民意調查項目”展開的另一份調查中,70%的受訪者表示,披露梁振英在家中的非法建築,令其在公眾心目中的信譽下降。52%的受訪者表示,該事件對其是否適合做行政長官造成了不利影響。

TOP

紐時專訪陳光誠:中國變革的壓力來自草根(圖)




6月20日,陳光誠在紐約大學

《紐約時報》的Ian Johnson(張彥)於6月20日在紐約大學一間教室裡采訪了陳光誠,並於6月26日(周二)發表了該采訪對話,原文題目為“‘Pressure for Change is at the Grassroots’: An Interview with Chen Guangcheng”。張彥曾獲普利策獎。以下是原文翻譯。

中國律師維權人士陳光誠在經過中美官員高級別談判後,於上月抵美。數周前,陳光誠趁著夜色翻牆,神奇地逃離了他被軟禁的村莊,並在親戚、朋友和支持者們的幫助下,進入了美國駐京大使館。五月,中美達成協議允許41歲的陳光誠,攜妻子和兩個孩子離開中國,到紐約大學法學院學習。在紐約大學科恩教授的幫助下,陳光誠不久將開始學習殘疾法,他希望等他回國後可以幫助改善中國殘疾法。

問:你如何解釋中國官員經常無視中國自己的法律?是否是因為沒有檢查制度,所以官員以為他們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不會有任何後果?

陳:也是因為他們不敢做對的事情,不敢不做錯的事情。中國的警察和檢察官,你覺得他們不懂中國的法律嗎?他們肯定懂。但是,這些人非法關押了我。他們都知道(他們做的事情是非法的),但他們不敢采取行動去糾正。他們做不了。為什麼?一個新華社記者來看過我兩次,他為此丟了工作。所以你可以看到,你一旦進入了這個制度,你就要變壞。如果你不變壞,你就無法生存。

問:這種態度從何而來?

陳: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無神論教育體制。另一個原因是官員為了自身利益,放棄良知和道德。他們不希望你講出真相,所以你不敢講。如果你講了真相,你怎麼能獲取最大的好處?如果你要想獲得成功,就要說謊。

問:中國人經常說有精神危機,就是說,在中國的人為了出人頭地,沒有什麼不能干。

陳:你說的不全對。你說“中國人”,但那不對。但是,說“那些公僕”就完全准確。在農村,人們仍然遵照傳統美德和行為方式。

問:中國政府是否需要某種政治改革或美德改革?

陳:我不認為這與改革有關。這是因為社會在發展,信息的傳播逐漸變得透明。人們對善良的渴望,和深植在人們骨髓中的根深蒂固的良知,不會被暴力破壞。他們無法阻擋歷史潮流。

外國人經常關注中國城市的精英。如果那樣做,他們就完全誤解了現代中國。過去一年間最重要的事情來自農村。西方人喜歡培訓地方官員,讓他們懂法。但是,當情況出現改善的時候,不是因為官員的素質提高了,而是因為普通人掌握了法律並推動了事情的發展。例如,躲貓貓事件,孫志剛事件,2008年地震壓死學生事件,或甚至我的事件,它們都是因為普通人的推動,推動改變。所以說這種要求改變的決定性壓力是在基層。

問:你認為城市化進程是否對人民有利?他們可以搬到城裡,賺更多錢。

陳:不,我不認為有利。現在它是一種盲目的城市化。城市隨著時間推移自然會發展。現在他們想要一次做完。現在城市化主要的事情是讓經濟統計數據看起來不錯,提振經濟。

問:城市化一無是處嗎?

陳:我認為對於那些去城裡工作的人有好處。但是,現在把村莊變成城鎮的方法,我不認為有什麼好處。村莊裡的人們通常靠普通的勞力過活,如田裡勞動,養鵝,或養魚之類的。現在是怎麼做的?他們把村莊變成了塔樓,這就是村莊剩下的全部。土地給了官員控制的房地產項目使用。這些(村莊裡的)人要到哪裡干活呢?這怎麼能行呢?

國外的人看中國的人權情況,他們主要看那些知名人士的情況。但他們不知道對普通百姓的侵犯。你知道我的情況,但是你不知道中國數量巨大的殘疾人的情況,或被欺負和虐待的婦女的情況,或孤兒的情況。你大概所知很少,或只知道其中的幾個。但,這就是為什麼官員們如此害怕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問題的真實程度。他們極度害怕人們組織起來。現在農村情況非常微妙。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斷地采取關押等手段。他們甚至都不找借口,就是那樣做了,因為他們是如此害怕。

問:所以,官員們清楚農村的緊張情況?

陳:領導人做不了什麼。中國有句古話,如果自己不正,如何正人?他們的兒子、女兒已經搬到了海外,只有他們自己在中國工作。他們怎麼能說服別人?他們一起非法斂財,一切腐敗。他們不會互相指責。但他們非常清楚,如果這樣下去,他們會被摧毀。

問:今秋十八大後,情況會發生變化嗎?

陳:每一個領導人都不同。但是,即使他們不同,他們不會主動對人民放棄權力,除非人民自己去抗爭。

問:你是說人民自己要去抗爭嗎?

陳:這不是說責任在於普通百姓,但是他們在逐漸覺醒。他們清醒地目睹了社會的各種變化。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中國社會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改變。問題是如何改變。

問:你談到的覺醒,技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嗎?

陳:是的,絕對的。新技術讓新聞更自由。它將中國推向了新的水平。它讓事實變得更難掩蓋。

問:但推特被封了,要訪問,需要突破中國的防火牆。很多活動人士也不能在新浪微博發消息。

陳:我認為他們翻牆比我翻的牆要容易多了!現在那不是問題。問題是很多普通的中國人還不能上網。現在中國使用手機的比例很高,但是農村能上互聯網的還很少。所以我認為外國廣播公司停止對中國短波播放是個錯誤。過去,我們經常收聽德國之聲,加拿大國際廣播電台,當然還有美國之音。但是,這些國家正在計劃縮減甚至取消這些服務。這表明,這些人不了解中國農村的情況。

TOP

李鵬之女掌控國電傳涉薄熙來案遭密查


來源:世界新聞網

    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和夫人谷開來的案件,牽連越來越廣,傳出李鵬之女李小琳任董事長的中國國電集團受牽連,遭專案組秘密調查。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國電集團去年5月與重慶市政府組建國電重慶分公司,在薄熙來的「五個重慶」建設中角色重要。泛華網昨引述消息指,該集團正受薄熙來和谷開來專案組調查,重點是薄夫婦如何從重慶與國電的交易中謀取個人利益。調查仍處秘密階段,但中央已明確範圍,即使國電集團在事件中有嚴重違紀,也只追究個人。
   
    據了解,中國國電集團先前在重慶僅有60萬千瓦燃煤機組在營運。消息人士指出,透過薄熙來的關系,國電獲得了幾個能源項目,並於2011年5月與重慶市政府組建國電重慶分公司。
   
    報導指出,目前的調查重點是薄熙來、谷開來的個人利益是如何參與到重慶市與國電的交易中的,尤其是谷開來在重慶市並沒有任何官方職位。目前調查仍然處於秘密階段,但中央已經明確調查範圍,即便國電集團在組建過程中有嚴重違紀行為,也只追究涉事個人的責任。
   
    另據消息人士透露,國電集團目前組織了相當的網路人力資源,對網路上任何負面消息進行封殺。

TOP

中國禁止網上搜索『習近平』


來源:南洋視界


   
    法新社北京訊,中國今天禁止網上搜索“習近平”,前一天彭博社報道有關習近平家人財富的新聞,導致彭博社網站被中國阻擋。
   
    財經新聞社彭博社使用公開資料,報道習近平親屬的投資細目,總額據稱高達3.76億美元。
   
    彭博社的報道沒有追蹤習近平本人、妻子彭麗媛及女兒的資產。彭博社說,沒有跡像顯示習近平有不當行為。
   
    報道星期五刊出後,中國立即封鎖了彭博社網站。
   
    星期六,中國當局進一步禁止搜索“習近平”三字,禁搜範圍包括網絡和微博。彭博社有關網站依然被封。
   
    中國當局今天未對網絡禁止搜索“習近平”置評。
   
    另據財經新聞公司彭博29日報導,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大姊與姊夫等家族成員,坐擁3億多美元資產。盡管報告並未調查出習家有任何非法行徑,然而彭博網站在刊登此篇新聞後隨即遭到中國封鎖。習近平預料今年將接任總書記,明年擔任國家主席。
   
    彭博將數千頁的公開文件搜集整理成報告,報告指出,習近平的親戚投資企業的總資產達到3.76億美元。大多數的資產都是習近平的大姊齊橋橋(隨母姓)、姊夫鄧家貴及齊橋橋的女兒張燕南所有。
   
    習家的資產中,包括習近平姊夫持有的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江鎢集團公司)的18%股份,江鎢集團公司市值達17.3億美元。齊橋橋與鄧家貴並持有價值2000萬美元的北京合康億盛變頻科技公司股份,該公司自他們購入股票後,股價翻了40倍。其余資產還包括一棟擁有南海海景、位於香港麗景道的山上豪宅,估計價值為3150萬美元。但這間豪宅的門鈴脫落,附近鄰居表示房子已經空了好幾年。習家在香港另外持有至少六處房地產,預估總價值達2400萬美元。
   
    但鄧家貴在被問到他和妻子的投資事業時表示,他已經是個退休的人,不方便談這麼多。彭博的記者試圖透過電話、傳真聯系齊橋橋與張燕南,或直接拜訪申報資料上的地址,都無法與兩人取得聯系。中國外交部在彭博記者詢問有關習家財富問題時,也拒絕回應。
   
    彭博表示,這些資產與習近平、習近平的太太彭麗媛與女兒習明澤沒有關系,也沒有習近平插手讓家人獲得好處,或任何不法行為的跡像。報導也提到,習明澤已化名進入哈佛就讀,作風低調。
   
    不過彭博網站刊登這篇報導後,網站隨即遭到中國官方封鎖。中國微博也無法以彭博公司的全名搜尋到彭博的帳號,必須以縮寫尋找,但即使連上彭博新聞的微博,也看不到這篇新聞。在中國貧富差距拉大、薄熙來事件風暴未熄,且高層權力即將交接之際,中國政府的封鎖行為凸顯對於這類議題的敏感。
   
    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主任楊大利表示,“(中國)政府一直很謹慎,一邊強調要打擊貪污腐敗,一邊卻又擔心官員貪腐的報導會引發民眾對共產黨的反感。”
   
    由於資料屬於多家控股公司,而官方又限制取得公司資料,且有互聯網審查之諸多限制,不過彭博仍透過上千頁申報資料找到這些訊息。
   
    彭博亞洲區發言人貝琳達.譚表示,彭博相信中國網友無法連上彭博網站是因為登了該則新聞,但並未多做說明。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的多個部門紛紛表示,網路審查不是他們負責。美國政府發言人則不願對此評論。

TOP

小胡錯判內蒙形勢 老胡急調重兵護犢


來源:明鏡

   由於胡春華誤判形勢,將原本屬於經濟糾紛的事件,看成為“蒙獨”性質,施行鐵腕鎮壓,結果招致蒙民反彈,局勢差點失控,迫使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急調四個師震懾,才使局勢穩定下來。

2011年5月曾一度引起中外關注的內蒙古騷亂,近日又傳出爆炸性內幕:由於胡春華誤判形勢,將原本屬於經濟糾紛的事件,看成為“蒙獨”性質,施行鐵腕鎮壓,結果招致蒙民反彈,局勢差點失控,迫使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急調四個師震懾,才使局勢穩定下來。

國務院某知情人士近日透露,5月份的內蒙騷亂,原本是一起極其簡單的民事糾紛。5月11日,錫林郭勒盟一位牧民企圖阻攔運煤貨車開入草原時被撞至身亡,引發民眾長期以來對官商勾結,開發與運輸缺乏規範,嚴重破壞草原生態的不滿情緒,衹要加以有效疏導,及時懲凶除弊,就可以化解。



小胡錯判內蒙形勢。

但由於胡春華長期待在西藏,思維受到民族矛盾及“藏獨”的慣性影響,過於偏執於事件背後所謂的“蒙獨”因素,佈局時陷入舉輕若重、本末倒置的境地;同時,胡春華多年來一直以胡錦濤為榜樣,遇此事件,也想傚法當年胡錦濤在西藏的鐵腕鎮壓手法,一方面向胡討好,另一方面樹立封疆大吏的形像,於是小病大醫,施以高壓政策,致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幾近無法收拾的惡劣地步。

抗議半月餘後,事態愈演愈烈,國際社會強烈關注,蒙古民眾愈加心齊,反倒逼“蒙獨”情緒,迫使胡錦濤急調四個師的兵力入蒙,力行彈壓,才將事態控制住。

知情人稱,胡春華錯判形勢,幾可用“誤國”評之。所謂“蒙獨”,原本衹是幾個不成氣候的人在海外鬧騰,本無多大影響,更無多少民意基礎。中共對蒙古族,也一向十分寬仁,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蒙獨”都沒“藏獨”、“疆獨”那樣深刻的民族矛盾做基礎。

但思想僵化又急於表現的胡春華,錯出棋招,反而擴大“蒙獨”因子。現在事態雖然控制,但蒙古族人情緒並未穩定。北面的蒙古國內部,民族主義情緒進一步高漲,已經發生數起針對中國人的襲擊事件。可以說胡春華一招夾雜著私心的錯棋,已經種下中國北疆不穩的禍根。

知情人稱,聯想到胡春華在河北處理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的遲鈍、無能,胡春華的非同一般的平庸能力已經顯現。三鹿毒奶粉本是一件地方性事件,衹要胡春華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主動承擔河北省的管理責任,及時處理受害兒童的安撫和賠償問題,三鹿事件就不會演化為國家事件,害累中央背上巨大包袱,同時也為全國其它地方種下穩定隱患。現在全國的受害兒童家屬,都在各地維權。本來應該集中在河北解決的問題,變成了全中國的問題。全因為胡春華只考慮一己官位之私利,胡錦濤護犢心切,不惜由中央扛下包袱所致。

這樣的人,據傳還要調任北京市委書記,到時若再出個“非典”之類的突發事件,以如此執政能力,不知還將出什麼“笑話”,惹下什麼禍事。

TOP

中共政權只會開動國家機器砍人頭維穩


來源:民主中國
作者:郭永豐

自國民黨的一黨專制結束後,台灣的歷屆政府,無論哪個政黨上台,都只有依靠數人頭。也就是說,投票贊成其執政的人頭數較競爭對手多,該政黨才有執政的資格與合法的地位。而在國民黨一黨專制時期,就絕不會這樣,也正如今日的中共,打江山時依靠謊言欺騙,主要通過砍人頭打敗對手和政敵,坐天下時依然只有依靠謊言欺騙,還是通過砍人頭維系這個集團的穩定統治。

一、專制政權的砍人頭與民主政權的數人頭
   
    在祖國的寶島台灣,自國民黨的一黨專制結束後,台灣的歷屆政府,無論哪個政黨上台,只有依靠數人頭。也就是說,投票贊成其執政的人頭數較競爭對手多,該政黨才有執政的資格與合法的地位。可在國民黨一黨專制時期,就絕不會這樣,也正如今日的中共,打江山時依靠謊言欺騙,主要通過砍人頭打敗對手和政敵,坐天下時依然只有依靠謊言欺騙,還是通過砍人頭維系這個集團的穩定統治。
   
    在任何獨裁專制國家,由於靠權勢和權威者的慣例辦事,所以,每到某權威人物死亡或退位之際,一般或多或少都要發生砍人頭的事件。在皇權時代,為爭奪皇位,父子相殘,兄弟相殘,母子相殘,宦官專權暴政都是家常便飯。在中共黨天下的中國,由於毛失去了能承載大任的子嗣,便把本來走實質毛姓家天下的中國,變成了黨權貴的天下。在這樣一種天下裡,同樣避免不了刀光劍影與血腥殺戮,如毛澤東活著時由於強烈的虛榮心與嫉妒心理驅使,把正在位的劉少奇及其一班人馬全部整倒。華國鋒上台後對四人幫的專政,鄧小平上台後對自由民主派的血腥殺戮。江澤民上台後對凡是一切可以動搖中共獨裁根基的任何團體的清洗,比如對法輪功和中國民主黨的清洗。當然,對待其政敵陳希同的辦法就是以腐敗之名讓其坐穩牢房。後來胡錦濤上台,對待其政敵陳良宇的辦法還是讓其以腐敗之名坐穩了牢房,對待任何民主反腐維權等人士一律以暴力打壓為其“喝血”社會開路。直到今天,胡錦濤快要卸任了,在這新老更替之際,為了確保穩定交權,中共又再次開動了國家公器殺人,以砍人頭來維護其獨裁政權的穩定過渡。

二、即便殺二十萬也絕不可能再保其獨裁江山延續二十年了
   
    六四時,在鄧小平的主導下,為了維護中共獨裁江山,中共獨裁者對手無寸鐵的學生大開殺戒。之後就是對參與此事件的所有人的全國大抓捕與嚴刑鎮壓,便果真讓中共獨裁江山延續了這麼久。如今,六四鐵漢李旺陽先生的被自殺,便是其沿用傳統砍人頭辦法維系其江山的凶惡本性。李旺陽被自殺了,全國各地國保加緊對自己所管轄下的民主維權反腐等人士進行千叮嚀萬囑咐,讓其不要再關注李旺陽事件了,否則會麻煩多多。配合的都噤聲了,麻煩確實少了一些,不配合的開始便麻煩不斷,被完全束縛了手腳,變得一點也不靈活了。
   
    據維權網報道,由於湖南省的民主維權人士對民運人士、“六四”後長期遭受迫害的李旺陽離奇死亡一案的高度關注和呼吁,使李旺陽案成了世界輿論的焦點,致使邵陽市公安掩蓋此案真相的陰謀破產。現在湖南政法系統高層狗急跳牆,遷怒於向媒體發布消息的湖南民主維權人士。有高層人士說,為了繼續維持“自殺”結論和平息輿論壓力,根據中央政法委的部署,湖南已作出要對一些關注此案的湖南民主維權人士判刑或勞教的決定,以起到殺一儆百之作用。高層人士還說,已有民主維權人士從行政拘留轉為刑事拘留,另外,政法委高層人士表示,李旺陽案定性為“自殺”的結論是不會改變的。
   
    與此說法相印證的是,湖南邵陽民主維權人士朱承志在被行政拘留10天期滿後,結果沒有得到及時釋放,反而被轉押到邵陽看守所中,這就說明朱承志已經被由行政拘留轉為刑事拘留。不僅如此,邵陽還有被警方帶走的維權人士可能也將受到進一步判刑或勞教的處罰,因為近日邵陽警方正在通過威脅其他一些維權人士簽名偽證邵陽幾名維權人士的所謂犯罪材料。
   
    這難道不是砍人頭的明顯範例嗎?假若在中國再爆發一次如六四的全國性反封建反專制的浩蕩示威游行,誰能說胡錦濤政權就不會直接殺人呢?我想,作為獨裁者的本質,胡錦濤一定會下令殺人的。但恐怕,屆時軍隊卻不聽從其指揮,而是馬上變節,倒過槍口對向胡錦濤之流都是極有可能的。畢竟,胡錦濤絕非昔日的鄧小平,他根本沒有那個權威讓人民的子弟兵們再那麼愚蠢地馴服了。譬如說,連殺個李旺陽也要栽一個“自殺”的借口,由此可知,其政權的極度空虛性與完全紙老虎的架勢。

三、所有獨裁者在本質上都是暴君,必然都是人類的公敵
   
    所有的獨裁者(原文為君主)都享受到高度的奢華和安逸,都曾被奴態和謊言所包圍,並且可以完全免除個人責任,以至於損害了人類思想自然而又健康的面貌。被安置在這樣高的位置上,他們感覺自己和社會權力的頂峰之間只差一小步,他們不能不急切地想要跨出這一步。他們在多數場合下看到自己的命令被盲目地服從,他們在阿玉奉承、奴顏婢膝的環境裡受到了長期的熏染,因而對於那些限制了他們無限權力的正直敢言的人,他們就無法不產生憤怒。但我們隨即可以證明,“所有的獨裁者在本質上都是暴君”,也就是說,所有的獨裁者,不可避免地必然是人類的公敵。
   
    一個只顧眼前利益的人,將永遠是欲念和私心的奴隸。他沒有任何法則可以抑制自己的貪欲,或者促使他去從事正義和慈善的事業。善良無邪的道理,不管多麼的辭意懇切,卻是一聽就會忘記。——摘自威廉•古德溫《政治正義論》
   
    今日之胡錦濤,難道不正是如此,而故意剛愎自用,充耳不聞,閉目塞聽,任由其武裝到牙齒的公器作為爪牙而肆意草菅人命,並確實早已做好砍人頭的充分准備工作了。據網媒報道,由於6月10日香港各界組織萬人大游行抗議後,13日李旺陽“頭七”晚,香港支聯會舉行悼念集會,以及號召全港七一大游行,這才迫使中共高層答應調查真相,可同時又加緊從廣東惠州方面調動坦克進港,這難道不是以砍人頭的暴力方式准備來維穩還能是什麼?

四、除了這種砍人頭之外,只要獨裁體制存在一天,又哪天不是赤裸裸的殺人呢?
   
    據公盟負責人許志永的微博報道,名叫於汝發的76歲的河北滄州老人,為司法不公上訪12年,上周四第二次闖美國使館,被三裡屯派出所帶走,之後警方說他被地方政府接走,周日他的屍體出現在老家院子門口,頭上有傷痕。昨天他躲在北京的兒子尋求幫助,我告訴他首先保存好遺體,可他的家人受威脅可能要被迫火化,我們又能做什麼呢?
   
    作為眼下正處極端弱勢地位的正義維權人士,面對如此強大的流氓公器,根本無法想像,毫無任何作為和辦法。因此,只有眼睜睜地看著讓其赤裸裸地強奸民意,光天化日之下故意殺人了。
   
    據朱健國的《李旺陽案與薄熙來案是雙胞胎》(首發《民主中國》)一文統計,公安部2009年發布的“看守所非正常死亡要問責”新條例,是建立在2007年以來全國看守所(監獄)非正常死亡層出不窮的背景上,其看守所(監獄)非正常死亡種類(即官方謊言)達29種之多。在押、服刑人員在看守所被虐致死或刑訊逼供致死的新聞,近五年來的經典事件先後就有:什麼呼吸死,夢中死,躲貓貓死,洗澡死,床摔死,噩夢死,睡錯死,發狂死,摳粉死,妊娠死,鞋帶死,激動死,摔跤死,喝水死,摔跤死,入廁死,莫名死,洗臉死等等。
   
    最近,一女大學生因求職無門而對社會絕望,竟然赤裸著身體爬上高壓線自殺身亡。赤裸的圖片,由多名工作人員從高壓線杆上吊下來,這真多麼觸目驚心啊!尤其當我們又看到如此的新聞後,又會作何感想呢?據《新京報》報道,7省市7萬多“吃空餉”者一年吃掉3.5億至14億元。該報道說,在一些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吃空餉”現像屢禁不絕。目前已完成此次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慶、湖南、河南、寧夏、內蒙古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清理出“吃空餉”者7萬多人。如果以年人均消耗財政支出5000元至2萬元計算,完成清理工作的7個省份一年共增加支出3.5億元至14億元。“吃空餉”正成為財政資金流失的黑洞。
   
    一微博報道,祖國真有錢,感謝天朝!【震驚的數字!】“國務院研究室”和“社科院”聯合調查報告顯示:中共“國”2011年的公車消費為9865億,公款吃喝為8963億,公費出國旅游為8800億,舉辦各類活動招待貴客費用為8900億。從2000年至2011年,中共“國”向38個國家無償援助總共4.8千億美元。

五、獨裁專制政權其實就是最純粹的流氓政權
   
    據艾因•蘭德在《流氓政府的性質》一文中所具體描述的她自己經歷過的一種社會狀況:“政府不再是人們權利的保護者,而是成為最危險的侵犯者;不再是自由的保護者,而是建立一種奴役的體制;不再使人們免受武力的威脅,而是首先使用武力對付人民;不再是人們之間關系的協調者和基於社會准則的服務者,而是成為用威嚇和恐怖手段控制人民的工具;它不倚仗法律,對社會資源的支配來源於官僚機構的任意決斷……,我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顛倒:政府可以做任何它想做的事,而公民只能在得到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做。”艾因. 蘭德據此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由野蠻力量控制的最黑暗的時代。”
   
    今日之中共政權,如果我們把以上這段話一一對應現實,何嘗不正是如此呢?那麼這種政權,還有什麼可以繼續存在的理由和意義呢?這正如蘇中傑的《他穿越時空,看清了身後80多年的歷史》——偉人普列漢諾夫的政治遺言所描述的:
   
    1、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知識分子的隊伍比無產階級增加得更快,在生產力中的作用躍居首位,在電氣時代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將會過時。
   
    2、布爾什維克的無產階級專政將迅速演變成一黨專政,再變為領袖專政。而建立在欺騙和暴力基礎上的社會,本身就包含著自我毀滅的炸藥,一旦真相大白,便會立刻土崩瓦解。
   
    3、“布”黨將依次遇到四大危機:飢荒危機、意識形態危機、社會經濟危機和崩潰危機,最後政權土崩瓦解,這一過程可能持續數十年,這個結局誰也無法改變。
   
    4、國家的偉大並不在於它的領土甚至它的歷史,而是民主傳統和公民的生活水平。只要公民還在受窮,只要沒有民主,國家就難保不發生動蕩,直至崩潰。
   
    最近,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在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發表演講,對將來的中國發表預測說:20年後,中國將成為全球最窮的國家。她給出的依據是:
   
    1、從申請移民的情況看,中國90%的官員家屬和80%的富豪已申請移民,或有移民意願。一個國家的統治階層和既得利益階層為什麼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信心?令人費解!
   
    2、中國人不了解他們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更不知道對國際社會應負的責任和義務。所受的教育,或者是宣傳媒體基本上都是仇視或妖魔化他人或他國,讓人民喪失理性和公正的判斷。
   
    3、中國人是世界上少數沒有信仰的可怕國家之一。全民上上下下唯一的崇拜就是權力和金錢,自私自利。沒有愛心、失卻同情心的大國能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和信任嗎?
   
    4、中國政府所謂的政治,除了欺騙人民,背叛人性,沒有其它東西。人民大眾過去是權力的奴隸,演變為金錢的奴隸。這樣的國家如何贏得尊重和信任?
   
    5、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對民眾而言,唯有獲取權力或金錢就是生活的一切,就是成功。全民腐敗、墮落、茫然的現像,在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
   
    6、肆無忌憚地對環境的破壞、對資源的掠奪,幾近瘋狂。這樣奢靡、浪費的生活方式,需要幾個地球才能供給?怎麼不能讓他國擔憂?!她說,中國政府不能總是把注意力和民眾的關注轉移他國,制造敵人,把自己的壓力轉嫁給外部世界。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趨勢,主動變革,關心民生,重視民主,不能不負責任地推拖和壓制。否則,中國只能越來越不穩定,將會出現大的社會動蕩和人道災難,20年後,中國將成為全球最窮的國家。這或將是全人類的災難,同樣會是美國的災難。
   
    以上難道不是肺腑之言和真知灼見?在阿諛奉承與奴顏婢膝的環境裡受到長期熏染的胡錦濤之流,對於這種限制他們無限權力的真言,他們肯定只有憤怒,而無絲毫的借鑒和汲取!
   
    且不說這些了,對長期與其相伴、工作在一起的溫家寶總理的多次政改呼吁與吶喊,胡錦濤竟然充耳不聞,不但不做任何搭理,據說,在某次高層內部會議上,還批了溫家寶一頓。那麼,這些權貴們,也就只有等待非常難看的慘死了!畢竟中國被這些流氓權貴糟蹋蹂躪得已真正到了迫不得已的邊緣,屆時,已成前總書記、前國家主席和前軍委主席的胡錦濤肯定還健在,那就只有等待民主社會的法庭給與其最公正的審判了!
   
    2012年6月20日於深圳貧民窟

TOP

『六四』邁不過去的坎兒


來源:民主中國
作者:劉京生

“六四”是邁不過的坎兒,是必須解開的結。中共幾十年的統治在那一天就已經蓋棺定論,罪惡統治的本質一覽無遺。這段歷史是無論如何也抹不掉的,哪怕今天就將權力回歸於民也無法逃脫歷史的審判。這就是宿命,罪惡的宿命,在罪惡發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殺人者必須付出代價——寬恕只有在這個意義上適用,可以不以生命為代價——這不是我的意願,我的要求,是法律的,只要人類社會還有法律,殺人者被押上審判台是逃不掉的。
   
    二十三年過去,當年的那一夜可否被淡忘?有些人真的在淡忘,忘記了那場屠殺,忘記了醫院裡布滿的屍首,撕心裂肺。似乎,這種淡忘理直氣壯,冤冤相報會使社會進入到萬劫不復之境地,社會動蕩,百姓遭殃。人們應當珍惜現在的一切:富裕、繁華、自由、陽光。人們還活著,享受著活著的樂趣、幸福,享受著愛與被愛,享受著家庭帶給人們的天倫之樂——活著,多好呀。
   
    沒忘記那些死去的人嗎?在那場大屠殺中死去的?沒有!我們再說他們,在念他們,在贊美他們。可他們已經不在了,說他們,念他們,贊美他們,他們都聽不到。說、念、贊美不過是安撫一下活著的人的愧疚,不過是找回失去的自尊——這都是活著的人很樂意去做的事,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的表現一番,彰顯一下自己的“良心”或與眾不同的“價值觀”。
   
    離奇的是,面對血流成河竟有人能如此冷靜,口中念念有詞:善哉善哉。寬恕這些不知做了什麼的劊子手吧。這真是一種升華,高不可攀,真不知這樣高尚的人在自己面對死亡時是否也會如此坦蕩?的確,您是在說自己的感覺、自己的認識、自己的信仰,別人似乎不該如此大驚小怪,自由言論有什麼不可?自由言論意味著要為這一自由的後果負責,您有說的權利,別人也有——你既然已經將自己的“寬恕之心”公之於眾,那就不再是您自己的事了。您需耐著性子的也聽聽別人的自由言論。
   
    面對“寬恕”之聲,反駁之聲也顯得格外怪異,糾纏於是否是“受害者”,這重要嗎?不是受害者就不能表示寬恕與否?法官從來就不是受害者,就不能審判?這是什麼思維,什麼邏輯?“六四”問題的關鍵是:有沒有人在犯罪,誰在犯罪,犯了什麼樣的罪。糾纏於誰是受害人就很容易將視線偏離“六四”問題的本質——無法無天的權力。再說,即便所有直接受害者都寬恕了“六四”的凶手,這些凶手就可以不了了之嗎?拿法律當什麼了?有些罪是可以寬恕的,有些罪不行,即便“神”想寬恕也不行,這是一個社會常識,很奇怪,掛著那麼多光環的學者、專家竟對這些常識一無所知——單以這些人的行為來預測中國民主轉型的時間,恐怕一百年後還是一個夢——好在,沒有多少人會相信這些人還能左右未來。
   
    “寬恕之聲”在此時沉渣泛起並非偶然,與和平、和諧、妥協如出一轍,誤認為它是當今之潮流——除了中俄,沒有多少國家在堅守這些所謂的“潮流”。中非及阿拉伯世界再次證明,只要有罪惡的權力存在,就必然有反抗,權力者對反抗的鎮壓越殘酷反抗就越激烈。世界上的大國都在擴充軍事力量,這並不單單是為了嚇唬人——威脅世界的罪惡權力始終存在,面對這些威脅,就要保持高壓的態勢,隨時准備付之武力。也只有具備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之後,對話,和談的主動性才會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則,只是一廂情願的個別意念——愛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可拯救世界。
   
    為了“寬恕”尋找理由是再容易不過的了,實在不行還可以借助於“神學”理論。中國的神學“大家”都習慣做這種事,不管自己是否真的信了耶穌。這實在應當怪罪於中國的應試教育體系,教出的“大家”都只會大段的引用名人名句。您就不能說些自己的話,為自己的觀點、信念尋找一些像樣一點的理由?您老說“神”說的話,您不覺得您跟文盲無異?找本書,誰不會抄,即便不會還可以找個代筆的,這不難。虔誠的教徒也見過不少,都是人,有愛也有恨,愛恨分明,無私無畏。我看美國人也一樣,到了戰場也一樣要殺敵——真正渴望和平的人都免不了要殺敵,不殺敵和平無法實現。我不相信,殺敵的都不是耶穌的子民,更不相信,美國的法官都是無神論者——只有無神論者才會殺人。很多人嘲笑無神論者是專制之源,我以為這一說法是顛倒黑白的謊言——權力的罪惡與有沒有信仰沒多大關系,絕對權力下的“好人”也會變成“壞人”。
   
    人說“神”的話,大都不可信,至少對我來講是如此。人傳達“神”旨意也大都是人的意願,無法在“神”那裡得到驗證。耶路撒冷戰事不斷,是“神”在愛人還是在恨人?愛誰,恨誰?還是這些信徒都“不知他們在干什麼”?或者都是偽信徒唯有您是真的?我就不相信,“神”只講愛,從來就對罪惡熟視無睹。
   
    別再欺世盜名了,和諧、和平、妥協、寬恕並不是絕對的善,相反,在特定的國度,它們是掩蓋惡的代名詞。權力不僅靠血腥的屠殺加以維系,還要靠謊言加以維系,當人們相信這些謊言後,就已經成為權力下的奴隸——和諧、和平的與罪犯,與奴隸主共舞,寬恕他們的所有罪行,以便他們去犯更多的罪,當然,您還可以繼續對他們新的犯罪給予寬恕。
   
    “六四”是邁不過的坎兒,是必須解開的結。中共幾十年的統治在那一天就已經蓋棺定論,罪惡統治的本質一覽無遺。這段歷史是無論如何也抹不掉的,哪怕今天就將權力回歸於民也無法逃脫歷史的審判。這就是宿命,罪惡的宿命,在罪惡發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殺人者必須付出代價——寬恕只有在這個意義上適用,可以不以生命為代價——這不是我的意願,我的要求,是法律的,只要人類社會還有法律,殺人者被押上審判台是逃不掉的。我們還活著,或幸福或苟延殘喘的活著,我們可以因強制而無所事事,但不能泯滅良知,“高貴”地寬恕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屠夫。您敢對那些已經埋在地下二十三年的冤魂說:我寬恕這些殺害你們的屠夫了?
   
    沒有任何人有權利要求活著的人永遠的想著那些死去的冤魂,我也無權要求您對那些冤魂訴說您的良知與清白。您竟可以繼續您的善惡不分,傳播您的偉大的“神”的理論。我真為自己那麼長時間對您的崇拜而羞愧,至今您在絕食前一夜在“北大”激情四射的講演,依舊在我耳邊徘徊:“我也是個女人,也有愛,也想生孩子,過正常女人的生活......但我不能......”。第二天早晨,我又在“北大”校門口看到您走在了絕食隊伍的最前列......。從此,您就成為我的偶像,二十多年不曾改變。歲月流逝,已物是人非,我是該記住當時的那些話,那些場景還是該忘記?

TOP

李旺陽驗屍報告“七一”前無法公布


李旺陽死亡至今已近一個月,湖南當局6月中旬組織法醫進行復檢驗屍,報告雖已完成一段時間,但相關部門認為需要由獨立專家再行復檢,故驗屍報告不可能在“七一”前公布。

據《明報》6月29日報道,來自北京的權威消息人士透露,在法醫鑒定報告完成後,當局為了慎重,另請一批獨立醫學專家進行復檢,估計在1個月內可以完成復檢,之後便會公布報告。

而在李旺陽辭世的湖南邵陽大祥區人民醫院,在醫院街角處布防的多部公安車輛28日仍未撤去,醫院內仍有便衣人員看守。醫院各層都有病人,部分人要睡走廊,但在李旺陽生前入住的7樓,病人數目明顯較少,一名穿便衣的男子坐在電梯門對面的長椅。

李旺陽生前入住的16-19號病房,大門已被鎖上。李旺陽當日被指用以上吊的窗框仍在,憑目測,其高度實不足以供身高超過1.8米的李旺陽上吊自盡。李旺陽的病床已被徹底清空,床褥也被移走。

便衣男子趨前查問記者來意並要求記者離開,雖然其自稱為醫院職員,但都未穿著制服。

因李旺陽死亡事件調查至今仍沒有結果,香港各界人士呼吁內地當局應向公眾對該事件有個清楚的交代。

時值國家主席胡錦濤6月29日啟程訪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兼自由黨主席劉健儀亦日前表示,已透過中聯辦去信國家主席胡錦濤,要求中央介入調查,確保調查“公平、公正和有效率”。劉健儀又稱,若有機會,會趁胡錦濤訪港,當面反映港人的關注。

另外,支聯會計劃以印有“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的“戰車”追逐胡錦濤,貨車沿途將以大聲公廣播,要求中央為李旺陽申冤,主席李卓人說,會盡量“他去到邊跟到邊”,務求令胡聽到廣播。

民陣召集人黎恩灝日前也在記者會上呼吁港人趁胡錦濤訪港機會,挺身為李旺陽呼寃,為中國爭取民主。

TOP

港記者跟拍胡錦濤 遭狙擊手槍瞄




警隊護送組人員,以「箭頭陣」開路,隨後的車隊排成品字型護送胡錦濤(箭嘴示)。



直升機上的飛虎隊人員發現記者後,立即低飛盤旋靠近視察,用強光照射山頭後一度舉槍戒備。龍宇畧攝

6月29日,胡錦濤一行抵達香港參加回歸十五周年慶典活動。為防止港各方人士的抗議以及恐怖份子的襲擊,當局布置了最高規格的安保。香港《蘋果日報》記者在拍攝胡錦濤車隊時,更被空中值勤的飛虎隊狙擊手瞄准,然後黃光照射警告。

該報記者在報導中這樣描述著,當胡錦濤車隊逐漸接近時,記者舉起相機拍攝,隨即引起海豚直升機上的飛虎隊警察覺,飛機緊急轉向,機艙門對准記者,頭戴冷帽的飛虎隊人員舉起槍瞄准,與此同時,另一架美洲豹直升機上的飛虎隊人員,先用望遠鏡掃視,然後發出超強黃光照射,強烈光線射向記者的臉及眼,直至記者避開後,才關掉強光迅速駛離。

對於這次慶典活動,香港警方此前公布采取最高規格的“第三層保安梯隊”, 調派飛虎隊執行海陸空封鎖戒備,參與“安保”的總警力為8,500人,其中6,000警員駐扎灣仔區。

據《蘋果日報》報導,空中布防由海豚直升機和美洲豹包辦,小海豚靈活可隨時降落公路,方便進行保護及急救,而機上飛虎隊狙擊手所用的是 HKG36突擊步槍,屬多個國家軍隊及警察的常用裝備。海面則由水警小艇監視護航。

胡錦濤的車隊經過的每個路口均有布防,天橋等高位亦有警員站崗,就連干諾道中天橋兩旁的大廈天台也有警員駐守。

胡錦濤入住的灣仔君悅酒店附近及會展一帶已經加強保安戒備,逾百名著裝及便衣警員在附近進行戒備及巡邏。

另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警方在灣仔會展附近設立一百多個兩米高的“水馬陣”。 在中環廣場花園及稅務大樓對外空地的兩個指定示威區也被兩米高的“水馬”分隔開來,以此來達到讓抗議示威人群“消聲無影”。


[ 本帖最后由 無恥下流 于 2012-7-1 10:36 编辑 ]

TOP

回歸中國15周年香港人自豪感跌至11年新低


來源:RFI
香港特約記者 鄭漢良



慶祝香港回歸15周年慶典演出2012年6月30日
Reuters/路透社

香港大學民研計劃中心29日再一次發布讓中央和特區政府不很開心的民調結果:香港回歸15周年,香港市民對中國國民身份的自豪感,比去年同期下跌4個百分點,只有37%的香港人感到自豪,是自從2001年以來的新低。港大民調不久前才公布,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跌至13年以來的新低,29歲或以下群組,更創歷年新低。

港大這項民研計劃在今年6月19日至25日進行,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48名香港巿民,發現在接近回歸15周年時,香港巿民對中國國民身分的自豪感比去年同期下跌4個百分比,跌至37%,是2001年以來新低,大概與近期的薄熙來、陳光誠、和李旺陽等事件有關。但在此同時,中國的科技成就亦令舉世矚目,包括神九升空並成功與天宮太空站結合,以及蛟龍號深海潛航屢破紀錄。

民研計劃總監鐘庭耀分析:「民研計劃的回歸周年調查顯示,在接近回歸15周年時,香港巿民對中國國民身分的自豪感是2001年以來新低,大概與近期的薄熙來、陳光誠、和李旺陽等事件有關。至於巿民對中央政府香港政策的評價方面,今年的正面評價數字就繼去年大跌19個百分比後明顯回升4個百分比,淨值為正14個百分比。深入分析顯示,年紀越輕,市民對成為中國國民感到自豪的比率越低,對中央政府香港政策的評價亦越負面。」

調查顯示,37%被訪市民因回歸後正式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58%表示對此沒有感覺。至於回歸以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政策,38%被訪市民給予正面評價,24%則給予負面評價,平均量值為3.1分,即接近一半左右。

TOP

龍爪下的香港


來源:DW



 德媒認為中國在各方面對香港的影響都越來越大,富有批評精神的港媒也不再批評北京,香港人感到政治上失意,經濟上貧富懸殊也在拉大……

針對胡錦濤在香港紀念回歸15周年,《每日鏡報》6月30日評論說:“從1997年起,香港民主黨人及其支持者每逢7月1日都在香港島游行,他們所關注的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現實意義。

“北京雖然按照與英國的協議頒布了自己的基本法,比如保證香港更多的言論和集會自由。盡管如此,對這座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城市,大陸的影響與年俱增,不管是文化上、經濟上還是政治上。”



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Leung Chun-ying)

該報以新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的當選為例說,他在競選時一直是第二位,被北京看中後,“這位警察之子迅速被親北京成員占優勢的選舉委員會通過。……”

“例如,《南華早報》發生的事件也表明中國的影響不斷增加。這份英文報紙過去被看作批判性報道的傑出媒體,然而,自從該報被馬來西亞商業巨頭郭鶴年(Robert Kuok)收購之後,就不再批評北京。最新例證是原受聘於中國官媒《中國日報》的現《南華早報》總編王向偉讓人把一篇報道雙目失明、幾乎失聰的異議人士李旺陽疑點重重的自殺案的長文壓縮成簡訊。這是一個駭人聽聞的錯誤。從那以後,香港數千人上街游行,要求大陸審查這樁令人費解的死亡案。被王向偉解約的獲獎記者慕亦仁(Paul Moone)寫道:‘在王的領導下,這份報紙在香港和國際讀者群中失去了公信力,現在得常常承受當地中文媒體的嘲諷。’”

該報認為,“雖然香港得益於和大陸新富做生意,然而移民也導致緊張。尤其生育旅游引起憂慮,香港大約1/3的新生兒是大陸母親所生,要麼是為了讓子女獲得香港護照,要麼尋找為擺脫一胎化政策的出路,要麼只是為了得到更好的醫護。香港也在與中國大陸競爭金融中心的首席,北京領導人想將上海擴大為經濟中心,但香港還是領先大陸一大步。”

“香港人政治上失意”

奧地利《新聞報》6月29日認為,“……盡管美國智庫遺產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依然將香港看作‘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區’,然而香港人卻在政治上失意。”

該報認為,特別是香港人收入差別擴大,“占10%的最貧窮者如今比1997年少掙22%,房地產價格暴漲也讓中產階層買不起。前自由黨主席李鵬飛說:‘人們已經厭倦了富人愈富的政策。’

“主要是卸任的行政長官曾蔭權支持這種政策,他接受香港經濟精英給他的旅游贊助,並以低價購買一套豪宅,而他周圍的房價迅速竄升。英國統治下最終以為已經消除的任人唯親和腐敗,又盛行起來。”




高房價壓得普通港人難以喘息

作者認為,梁振英的當選“並非吉星高照”,“人們議論梁振英太親近北京,可是事實上香港這個大都市的所有政治家都有這個弱點。

“2020年將首次自由普選立法會,2017年普選新的行政長官。屆時梁振英若不能成功地獲得香港人的信任,他的時日也就屈指可數了。”

TOP

明天接港特首 梁振英持續遭疑


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0日電)7月1日即將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梁振英,今天登上「時代」(TIME)雜誌亞洲版封面,不過內容卻是向他提出質疑:香港可以相信這個人嗎?

明天要成為香港特首的梁振英,6月初接受「時代」亞洲版專訪,不過專訪後卻發生違建事件。香港明報今天報導,最新一期的「時代」亞洲版29日出刊,封面是梁振英,標題卻是「香港可以相信這個人嗎?(CAN HONG KONG TRUST THIS MAN?)」

報導引述「時代」亞洲版的專訪內容,梁振英認為,香港特區政府目前最大挑戰是與民眾「分離」,包括香港市民沒有投票權、沒有直接聆聽民眾意見,導致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不信任。

梁振英說,他會證明自己重視香港市民,民眾的自由不會被剝削。

梁振英在專訪中說自己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不過早年曾在中國大陸部分軍校演講、教書,或許有些民眾認為他不是「典型」香港人。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特首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投票選出,梁振英在今年3月的特區選舉以得票率57.42%獲選特首,任期為5年。

TOP

何清漣:中國的計劃生育應向社會節育轉變


目前世界人口70億,亞洲人口超過41億,占世界總人口的60.3%;中國人口幾乎占了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亞洲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控制人口總規模的增長非常重要。但由於目前的計劃生育方法不僅日趨暴力化,還成了基層官員腐敗尋租的機會,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變,改變的方向,應該是從以貫徹政府意志的計劃生育向民眾自我約束的社會節育轉變。

中國計劃生育緣何失敗?

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中的核心是獨生子女,執行此政策的辦法是兩條,一是很重的經濟處罰,二是暴力計生。最近陝西安康孕婦馮建梅的故事幾乎呈現了計劃生育的所有負面因素:計生腐敗(計生干部索要金錢);殘害生命(胎兒已成形並活著引產);缺乏人道(將胎兒放在身心備受摧殘的母親身邊)。這個在農村計劃生育當中的普通故事,通過網絡傳播刺激著人們的感官,計劃生育遭到了來自國內外洶湧而至的批評。

計劃生育尤其是暴力計生,是將國家意志用種種不人道的手段加諸於本國人民,確實應該加以改變。但從中華民族的現狀及將來考慮,這種改變應該是從計劃生育向社會節育轉型,而不是漫無節制地生育。

計劃生育確實只有中國在實行。從實施效果來說,中國這種以強迫為主的計劃生育效果並不好。特別是農村基層干部最後將計劃生育用作尋租手段之後,這一政策的失敗幾乎不可避免。實際上,目前真正受獨生子女政策限制的人,只有依賴體制生存的城市人口。農村人口中的大多數基本上是二胎甚至多胎(多生的方式則是八仙過海)。至於有錢的可以通過繳罰款超生,有權有勢的人更好辦,有有走後門拿醫院證明多生的,還有通過未生育過的情婦多生的,不一而足。這種生育權的事實不平等也是引起城市中產階層們憤怒的重要原因。

是不是除了暴力計生無路可走?不是,在亞洲眾多實行社會節育的國家與地區中,與中國屬於同源文化的香港,就在社會節育方面獲得了成功經驗。我挑選香港加以介紹,是基於以下原因:一,香港人多來自廣東,與廣東本來同屬於崇尚多生多育的粵文化。二、從香港人口的自然增長(不包括外地人口遷入這種“機械增長”),本地的人口轉變過程早於經濟起飛,這些都可以為同為華人文化的中國提供借鑒。

香港的社會節育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成立於1936年,前身為“香港優生學會”。其成員以醫務人員為主。 1950年正式改組並改名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1952年成為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的八個創會成員之一。最初家計會以個別接觸方式開展工作,傳遞家庭計劃的訊息,後來增設診所服務。 1956年成立了首間生育指導所。 1955年香港政府開始資助家計會的活動。1964年,家計會獲得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的資助。 1967年,家計會進行全港首次“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並開展性教育。在這個過程中,香港政府醫務衛生署慢慢接辦家計會的節育指導所。

長達80余年的節制生育輔導與相關醫學知識的普及,再配合一些節制生育的口號與宣傳海報,比如“一個嬌,兩個妙”“一雙子女湊個好”、“寶寶唔使多,最多生兩個” 是指一至兩個子女是家計的最好目標;“三個斷擔挑”、“四個要上吊”是告訴人們,子女多了負擔重——這比中國那些“少生孩子多養豬”、“不給國家添負擔” 之類的口號文明多了,也容易讓受眾接受。

因為宣傳得當,更重要的是隨著港人受教育水准漸漸提高,人們的生育觀念也在漸漸改變。在計算家庭生育成本及保證子女幸福成長的物質條件後,香港人不再崇尚多子多孫,大多以兩個為標准。

鑒於中國的獨生子女實際上只在城市人口當中有效,中國可以考慮放開獨生子女政策。這部分人當中的大多數,實際上也會如同香港人一樣計算生育成本及保證子女受教育的基本費用,不會毫無節制地生育。更何況這部分人比較重視子女教育,也相對有教育能力,實際上有助於提高中國的人口素質。

中國政府應當在社會節育方面做些什麼?

中國現行的計生政策與港台等地區的社會節育不同。計生是以政治權力為後盾、經濟處罰為手段,完全忽視當事人意志的一種國家暴力。香港、新加坡等地區與國家的社會節育,則是以NGO為行動主體,政府支持,通過輔導等軟性教育勸說人們接受節制生育的觀念,至於是否接受、作為生育主體的人最後的生育數量、性別選擇,並無任何政府暴力介入。

中國的暴力計生既無效果又引起民憤,中國政府不妨學習香港新加坡經驗,從社會政策方面構建社會節育意識。其中提高民眾的教育水平是關鍵,可以從中學開始開設課程,用比較生動的方式講解中國的人口與資源,大學取消政治經濟學與毛鄧三科,開設經濟學與人口經濟地理。這個過程雖然會比較漫長(至少得需要一代新人的成長年限),但收效卻很長遠。此外還可以學習新加坡政府,把人口控制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從所得稅、大學教育、住房方面為獨生子女家庭提供優惠,例如《所得稅法》規定,節育者可以減免所得稅,子女上學和升學可得到優待和津貼;《住房法》規定,取消多子女家庭分配公共住房的優先權,允許只有3個以下孩子的家庭租用一套3一41司的公寓。

與此同時,還必須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准,因為“教育使人們易於管理,卻不易愚弄和奴役”。香港的社會節育得以成功,其前提有二,一是因為香港居民是自由人,不是專制體制下的臣民;二是因為香港居民受教育程度遠高於大陸平均水平。

TOP

蔣中正:消滅共產主義思想的根本方法


來源:《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6



隸屬章節:演講\中華民國四十四年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一月十日在國防大學講——

〔要旨〕
第一、前言
第二、“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和來源及其基本法則的應用:
甲、“唯物辯證法”是對於黑格爾辯證法的一種曲解。
(一)黑格爾的時代背景及其中心思想。
(二)黑格爾辯證法應用“正反合”法則的原意。
乙、中國先哲的辯證思想。
丙、共匪將辯證法原理,普遍應用於鬥爭策略和戰術思想。
(一)共匪一切陰謀策略以應用矛盾律為中心。
(二)長期反共戰爭所得來的重大教訓。
第三、“唯物辯證法”的根本弱點及其應用的荒謬:
甲、“唯物辯證法”的根本弱點。
(一)“唯物辯證法”為雙腳朝天的倒立系統。
(二)反精神、反生命、反天理、反人性為“唯物辯證法”的根本弱點。
乙、“唯物辯證法”對基本法則應用的荒謬。
(一)共匪應用的矛盾律。
(二)共匪應用的否定律。
(三)共匪應用的質變律。
第四、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為消滅“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武器:
甲、“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與無神論唯物思想最後決鬥的結果。
乙、“天人合一”的哲理,為“心物一體”論的根源。
丙、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鬥爭的最後成敗之道。
第五、結論。
〔本文〕

第一、前言

我們今天如果要光復大陸,復興民族,爭取反共抗俄徹底勝利,那必須先洞燭敵人——共匪與俄寇的思想體系及其思惟法則——“唯物辯證法”,並研究我們民族傳統精神和我國固有哲學思想,以加強自身的思想武裝,來擊破敵人的陰謀詭計。

大家首先要知道:敵人共匪之一切思想的規律和法則,全是根據“唯物辯證法”推演出來的。共產匪黨對內對外的鬥爭,政治運用和社會運動等各方面的鬥爭法則,固然是根據“唯物辯證法”的推演,就是他們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也是從“唯物辯證法”出發的。因此我們要研究敵情和對匪戰法,只有從了解他們的唯物辯證法則及其原理入手,才能把握其重心,窺破其訣竅,從而確定我們的對策,來瓦解敵人,消滅敵人。

關於“唯物辯證法”的理論和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體系,今天因為時間的關系,不及詳述。現在只想從下列各點,為大家作一簡要的剖析:(一)“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和來源,及其基本法則的應用。(二)“唯物辯證法”的根本弱點,及其應用的荒謬。(三)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為消滅“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武器。

第二、“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和來源及其基本法則的應用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斯(1818—1883)全部理論的基礎。他的思想深受十八世紀末葉德國觀念主義派哲學家黑格爾(1770—1831)哲學的影響。黑氏生長的時代,正當該派祖師康德1724—1804)的哲學風行一時,因此黑格爾哲學,實受康德思想的重大影響,並想補救其缺陷。歐洲當十八世紀下半期世界思潮空前激蕩的時候,人類的一切經驗,都從各方面彙集起來,共同反對其過去各種信仰,擴充了他們的世界觀;於是傳統的思想和行為,都發生了動搖,因此造成了一個“理智”和“藝術”特別發達的時代。像康德、斐希德(1762—1814)、謝林(1775—1854)和黑格爾這一班日耳曼哲學家,他們所要探討的問題,歸納起來,不外:(一)統一知識的原理,解決二元論的矛盾。(二)對“物自體”所生的矛盾,尋求解決之道。(三)如何證明“神”、“自由”和“不滅”等理念。(四)探討自然科學、道德學和藝術等所共同依據的原理。

黑格爾思想,雖然沒有超脫這個範疇,但是他在這一派中,可以說是異軍突起。他是用一種同情的和綜合的思想,去解釋這個理智的、道德的、美術的和宗教的豐富世界,他認為“我”與“自然”的共同泉源,不超越於“實在”之外,而潛藏於“實在”之中。“精神”和“自然”,並不是“絕對”(黑氏視之為包羅萬像的完整體)的兩個表面,而是“絕對”所不斷表現的方式。因此“絕對”,並不是“自然”和“精神”所自出的原理,它的本身就是繼續演進的“自然”和“精神”。也就是說:“運動”和“生命”不超越於萬物之外,而潛存於萬有之中。一言以蔽之,就是黑格爾認為“絕對”即是“運動”(自然),亦即是“進化”(生命)。黑格爾於一八○七年所發表的第一部大著“精神現像學”,就是從這個“絕對”理念出發,剖析各種可能到達“實在”的思想型態。他敘述了每一思想型態的觀點及其不當的地方,因而要求一個更完滿的觀點。黑氏名之曰“理性”,曰“自覺的理性”。事實上“絕對”和“理性”,不過為一物而異稱;“絕對”的整個範疇,不但是思惟的各種方式,而且是萬物存在的各種方式。這裡我還要對於“絕對”的意義,補充說明一下。我國學者,對於這個名詞,總是抽像籠統,含混其詞,而不肯很明顯的具體的指出來,我以為這不是學者研究學術的態度。所以我對於這“絕對”的意義,一定要將我的觀點說明:我以為黑氏所說“絕對”,乃是“獨一無二”之意,亦是至高無上之意,而不僅是指包羅萬像的完整體而已。在西方來說,這獨一無二的“絕對”,就是指創造宇宙萬物之主——上帝(神)。若依照我們中國哲理來說,那就是指“太極”——上天(神)。這是我研究黑格爾哲學所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所以特別提出來,可供大家研究的幫助。

黑格爾當時將他哲學的中心思想加以發展,或散為論文,如正義哲學、歷史哲學、美術哲學、宗教哲學和法律哲學等。或集為專著,如“哲學類典”、“邏輯學”等。尤其是“邏輯學”,更發表了他整個的玄學理論,總結了他的思想方法和哲學體系,故一般人認為黑氏的全部哲學思想,實可以稱之為“邏輯的觀念論”。

黑氏的邏輯學,無疑的是一種辯證邏輯,即眾所周知的“黑格爾辯證法”。黑氏因為有一個“絕對”理念,作他思想的基礎,他的辯證法,就是為了要證明這個“絕對”的存在意義和價值。他並且稱頌國家的存在,是神的一種旨意,所以他是一個有神論的哲學家。然而“存在”不過是一個最普通的概念,其獨自內容是空虛的。因此純粹的“存在”,其內涵應為本身和反對兩方面,正因“存在”為對立物之統一,故必然發展,而其發展亦即為其本身與反對物之矛盾和分裂。至其矛盾之解決,即為兩者的和解與綜合,這就是從“存在”發展為“實在”或“活動力”的過程。至此黑氏辯證法“正反合”的原則,乃告成立。依此類推,則合為“正”,“正”又有“反”,兩者相對,又復有“合”。這種“正”“反”相對而生“合”的活動,黑格爾稱之為“揚棄”(Aufhebung)。宇宙萬物,因不斷的“揚棄”,達於無窮。所以黑氏認為宇宙是思惟的反映,思想的發展,最後必達到絕對理念,世界的演進,最後必達到理性的世界。

總之,二元論的一切矛盾,在黑格爾看來,無不可以用辯證方法為之解決。黑氏認為辯證過程中的“活動力”(或“實在”),能使一切矛盾概念,變為邏輯的統一。就是說,最後的矛盾,將由“絕對理念”為之調和解決。這個絕對理念,乃一最高的範疇,也就是“存在”發展的最高和最後階段。這便是黑格爾要用“正反合”的辯證法則,去解決其同時哲人所共同追求的各大問題的本意。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黑格爾乃是為了說明歷史的發展,才用“正反合”的辯證原理,作為解釋歷史的工具。但馬克斯卻竊取了黑格爾辯證邏輯的方法,去解釋他所認為一個病態社會,進而曲解人類經濟、政治社會、歷史等一切規律。他對於辯證法三律的運用,就是矛盾律(對立統一律),是指凡事物原狀為“正”,事物因有內在矛盾,而分為兩個對立體為“反”;對立體有一被克服,後而產生統一,就變成“合”。否定律中的肯定是“正”,否定就是“反”,而再否定,即所謂“否定之否定”,就變成了“合”。又如質變律的舊質為“正”,量變就是“反”,而新質就變成了“合”。可知馬克斯“唯物辯證法”,乃是由黑格爾辯證法“正反合”的原理所脫胎的產物,但是其內容與精神,幾乎完全是相反的。這就是共匪要利用國父三民主義,曲解為所謂“新人民民主專政”,乃采用他這個祖傳移花接木、偽裝欺世的卑劣手法之由來。他們是只要能達其目的,無論顛倒是非,混淆黑白,都可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所以他唯物思想的共產主義,亦可隨時反轉來,師法其極端敵對的唯心論者的原理,來作他理論的根據,以掩護其狡詐萬惡的邪說暴行。因之我們要想真正認識敵人,必要根究他的思惟法則——“唯物辯證法”的由來,尤其是要戳穿他“唯物辯證法”的偽裝詭計,又不能不了解黑氏辯證法的原理及其思想了。

說到辯證法的原理,並不是什麼新奇的東西。這些學術,我們中國先哲遠在三千年以前,如易經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陽為“正”,陰為“反”,太極為“合”的意思。而且其哲理,遠較現在辯證法“正反合”之說,為高明而深邃得多。其他如老子所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以及書經的“危微精一中”,以至於名家學說,即無不是現代辯證邏輯學的原理所自出。我們國父乃稱之為理則學。可惜我們對於這些“究天人之際”的理則學,不但不知發揚光大,反而視之為陳舊無用的東西;結果乃就數典忘祖,舍本逐末,無怪乎共產匪徒要認馬克斯“唯物辯證法”為其鼻祖的衣缽了。所可怪的,乃是一般反共學者,竟對於敵人用以與之鬥爭的唯一法則——“唯物辯證法”,總是聞之色變,根本不敢去覷視他,更不願去窮究他,這是不敢面對共匪凶險,而存在一種苟免逃避的畏共心理。此外還有兩種學者對於“唯物辯證法”所取的態度:其一、因為憤恨“唯物辯證法”禍國殃民的萬惡思想,因之認為凡是辯證法,都是罪惡之源,所以不管馬克斯的“唯物辯證法”或黑格爾的觀念辯證法,乃至於其邏輯辯證等名詞,凡是稱辯證法的,都認為是過去了的無理的東西。他亦不問黑、馬二氏的學理內容或規律法則究竟有否區別?只是一味的認為是不值研究的東西,一概鄙棄不理。此外,就是認為辯證法是一服萬靈金丹的心理,所以他對於“唯物辯證法”,就不問其理論、信條或法則、方式、內涵如何,都以為這是它“革命行動”的金科玉律,因之他對於“唯物辯證法”就盲目崇拜不已。不過他還是說共產主義是不好的東西,應該反對,而“唯物辯證法”是可以采取的,這亦可以說是一種“眩共”病。就是因為他的心理觀念,已為共匪宣傳所眩惑而迷惘無主了。

正因為從前我們反共陣線裡面,對於辯證法有這樣三種不同的心理,特別是第三種心理,已無異為共產匪徒張目渲染;名為反共,而無形中不啻已成為馬克斯主義的信奉者了。於是全國的學校、社會以及軍隊、機關,任令共產思想毒素,到處滲透,橫行無忌。就是這樣,共匪乃得實現其辯證法中所謂“對立”、“突變”與“否定”的三大定律了,你看可悲不可悲?!至其前二者,不管他是存在畏懼心理的畏共病,或憤恨心理的恨共病者,這些都是消極的,不肯面對事實去研究,更不想設法來徹底消滅共產思想及其方法。但是這三者對於其民族固有的文化和傳統的精神,都是喪失了自信心,以為我們自己文化學術的思想和方法,皆無法抵抗共產主義的侵略,幾乎等於束手待斃而已。所以我屢次對干部警惕說:我們要面對現實,不要對辯證法畏懼逃避,亦不必對辯證法痛恨棄絕,更不可對辯證法盲目的信奉;而應該要研究他的內容,明了他的原理,探究他的是非善惡與優劣所在,來決定我們應取的態度和對策。我又說:我們的干部不肯研究辯證法的詭秘,以及我們缺乏革命哲學的修養,實為我國三十年來反共戰爭屢遭挫折的根本原因。不過我們如要應用辯證法則的時候,應該要切戒的一點,就是我們決不能如共產匪徒那樣認“唯物辯證法”為其解決宇宙與人生哲學的一切原理,而且更要知道馬克斯“唯物辯證法”,和黑格爾觀念辯證法的內容是大有區別的。這一點務須特別注意才行,否則你就會自陷於共產匪徒“矛盾”的歧途,而自己來“否定”自己,與自己使自己“質變”了。

共產匪徒究竟是怎樣將黑格爾辯證法的原理,應用到他的鬥爭策略和戰術思想上去的呢?我們不妨拿他們對“唯物辯證法”的中心定律——矛盾律的應用,先來加以分析。

共產匪徒們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有其內在對立的矛盾的。因此宇宙間的任何體系,無不是根據對立統一的發展過程而形成的。所以它們在空間上,是要相互滲透,在時間上是要全程貫徹。這亦就是共匪所謂“一點兩面”和“口袋後退”、“退一步進二步”等戰術之由來。不但如此,而且共匪基於這個觀點,它不論是教育他的干部或援引一切思想理論,它都要隨時抓住敵人體系內同一性中的差異性,並基於這一差異性,使之轉變為相反性,再由相反性逐漸變為矛盾性,以加強和擴大敵體的矛盾,終使敵人體系歸於瓦解。

共匪還有運用“矛盾律”,以對付其敵體的另一重要策略,就如張鐵君同志所說的:他在與敵體鬥爭的過程中,如自體居於絕對劣勢時,就要暫時和敵體妥協。而其與敵體一時妥協的最重要作用,在於轉變敵體注意力,化其內在矛盾為外在矛盾,以增強其自體的力量。匪黨過去於民國二十六年向我政府投降時,宣言取消其紅軍,取消其蘇維埃,服從我政府之指揮,並願為三民主義而奮鬥,實則就只是它要轉移本黨對它的目標。但當它內在條件極有利於它本身的發展時,它就可以將外在矛盾的目標,轉變為對付內在的主敵。這就是效法列寧先與克倫斯基的社會革命黨合作,而後再企圖將其消滅的故智。俄帝是不但對其國內的同盟友黨如此,而其對於同盟友邦,如對我們中國而言,更無不如此。譬如說當我們對日抗戰以後,他即要求與我國同盟,訂立中俄友好盟約;及其傀儡——中共匪幫爪牙養成以後,他即明目張膽,背棄盟約,承認共匪,期達其整個並吞中國的目的。但倘使其對內在主要的敵人無法消滅時,則更可以與外敵妥協,甚至投降,亦所不惜。列寧於一九一八年三月對德投降,簽訂其“布勒斯特”條約,即其一例。總之,他們無論對內對外,對付任何敵人惟一的法則,就是要使他的敵人轉變目標於另一矛盾上去,而避免與他自身正面衝突。這亦就是一九三九年史達林與德國希特勒妥協合作,訂立瓜分波蘭條約,讓希特勒向西歐發展,進攻英法;以及在一九四一年復與日本訂立日俄的中立條約,史達林且與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在莫斯科車站擁吻而別,那用心亦就是要使日本積極南進,專與中美兩國為敵的矛盾法則之應用。

講到這裡,我要再舉個實際的教訓來加以佐證,以加深大家的警覺。譬如毛匪時常誇耀匪黨戰勝“敵人”,是靠著他三大法寶,就是所謂:“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我們試一回顧本黨三十年來的反共歷史,就可以懍然於共匪完全是將其“矛盾律”的法則,循環運用,以擊敗本黨的。他們先搞“統戰”,以利用分化拉攏的手段,作相互滲透,以分化本黨和孤立本黨。後來又有所謂“武裝鬥爭”,那就是利用國軍各種弱點,拚命制造我們內部的矛盾,轉移國軍的注意力,以便擴大他的武裝叛亂,來達到其“全程貫徹”的目的。至於他所謂的“黨的建設”,就是每一次他們在行將被本黨消滅的時候,乃教育其干部和煽動盲從的群眾,要求與本黨妥協,但他決不放棄其消滅本黨的基本原則。在共匪看來,這是他們對於唯物辯證法則,在策略上運用的最大成功。

關於匪黨對於“矛盾律”在策略上的運用,已略如前述。但大家還得知道:共匪的思惟過程,有一個公式,就是認為對立鬥爭的順序,是由“矛盾”經“否定”而至“質變”的;但有時否定與質變二律的地位,亦可交互變易的。不過他們在鬥爭策略上,對於“否定律”和“質變律”的應用,完全是根據應用“矛盾律”的同一原理。因此就可了解他們所謂“唯物辯證法”的三大律,實在都是從他矛盾律出發的;所以矛盾律是“唯物辯證法”的中心定律,其首要的地位是決不變更的。實在說:他的“質變律”,僅是其“矛盾統一的進程”,而其“否定律”亦不過是其“矛盾統一進程”的持續化而已。我們只要真正理解了他們對“矛盾律”的應用,那麼對其余兩律的作用,就很容易推知了。因此希望大家“舉一隅則以三隅反”,悉心推究,玩索有得,務必對奸匪以“唯物辯證法”為基礎的鬥爭法則和戰術思想,全部了解,進而擬定我們自己有效的對策,來揭穿奸匪的一切陰謀詭計,打破敵人的基本思想。這才是我們研究敵情的基本態度,也才是我們消滅奸匪的基本要領。

由以上的分析,了解共匪基本法則之後,如我們能再根據三十年來長期反共的經驗和教訓,來確立共匪鬥爭的方針,那我以為至少應該要把握住下面幾個原則,方不致自亂步伐,再為敵人所乘,也不致重蹈覆轍,為敵所算了。這幾個原則,就是:

(一)對矛盾律:反共組織的內部,必須單一純潔,求精而不求多。其內部必須團結無間,決不容有任何一點矛盾或對立衝突,被其滲透分化。否則只要有些微間隙,為其滲入,那麼他就可以變你之小矛盾為大矛盾,化你之小裂痕為大裂痕,以達到其從內部瓦解你組織的目的。

(二)對否定律:反共組織的精神,必須自強不息,日新又新。否則如你暮氣沈沈,滯鈍麻木,甚至自暴自棄,不求精進,那你當然不能逃避天然淘汰,亦就要被自然所否定了。因為反共鬥爭,必須以組織對組織,以力量對力量,不能稍有消極松弛、惰性怠忽,予敵以隙。尤其當你強彼弱的時候,必須不留余地,無情地徹底滅絕他、否定他,切不可姑息他、寬容他,使之重新制造矛盾,再予其死灰復燃,反被其來否定你的機會。如當彼強你弱,自量一時勢尚不敵的時候,亦寧可暫時後退一步,待機報復,切勿存有妥協共存,甚至妄存靠攏求全的幻想。否則那就只有被其利用你的劣勢,加強它本體的統一與團結,造成其所謂“全程貫徹”的絕對有利形勢,而你亦就自然會要被其否定了。但是這樣被否定,並非是他來否定你的,而是你自己去找他否定的。

(三)對質變律:反共組織的紀律,必須嚴肅縝密,對於防諜保密,更應防微杜漸,時時警覺,不容有絲毫散漫疏漏的地方。否則共匪就一定利用其“矛盾經否定而至質變”的公式,而演化出他各種卑劣無恥的陰謀詭計,無形中造成對你自相“矛盾”、“否定”、“質變”的規律,被其“突變而統一”了。總之,對共匪鬥爭,無論在軍事或政治與社會上,以及無論在什麼時地上,決不能和共匪存有一點共存和合作的心理。須知共匪是獸性的,亦是奴性的,而絕無人性的。我們對於禽獸,決不能以普通的人情或常理來判斷他、希望他。我們反共組織,對共匪的組織以及對他的行動策略,亦只有應用其“唯物辯證法”的規律來反擊他,這就是我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道理。惟有如此,乃易使之自相矛盾對立,使之自己否定自己,而至其質變滅絕為止。亦惟有如此,方可摧毀其共產匪黨一切理論和行動所依據的“唯物辯證法”的詭詐方法。而且必須如此,方能消滅國際共產赤禍,求得世界永久和平。

這幾個原則,是我研究對共產集團謀略戰所獲得的結論,也是我們進行三十年反共戰爭所得來的血的教訓。過去因為大家沒有認真研討,確切運用,更不注意這個法則,去熟籌對策,反擊敵人;結果處處為敵人乘虛抵隙,坐令共匪對我“擴大矛盾”、“制造否定”、“加速突變”,致使我整個大陸為其竊據,革命事業,幾致中斷。這真是我們的奇恥大辱,非徹底湔雪,不能贖回我們的絕大罪愆。務期大家以痛定思痛的心情,對自己的缺點,切實檢討,力戒再犯;對敵人的陰謀,時刻警覺,悉心研究。人人牢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古訓,那麼我們的反攻復國戰爭,乃自可以轉敗為勝,終底於成了。

第三、“唯物辯證法”的根本弱點及其應用的荒謬

馬克斯創立“唯物辯證法”,他曾經自供說是“采取了黑格爾辯證法的核心,拋棄了他神秘的外殼”馬克斯所謂“拋棄了”黑格爾的“神秘外殼”,乃是指“黑格爾認為思惟底過程(黑格爾稱之日觀念),乃是現實世界的創造者;而現實世界,不過是這個過程的外衣。”事實上,黑格爾辯證法和他的全部哲學體系,即令其有不合邏輯的地方,但他的辯證法的核心,和它的外殼,是無法分開的。而馬克斯的“唯物辯證法”若必要說是他拋棄其外殼的話,那毋寧說是他拋棄其核心,而采取其外殼,更為實在些。不過我所稱道黑格爾的辯證法,乃是只對其辯證的方式而言。簡單的說:就是采取其“正反合”三段辯證法最簡單而最容易學習和了解的思惟法則。尤其是我們革命軍人和黨員,在策定對敵鬥爭方案和擬訂各種作戰計畫時,就是要以我為“正”,以敵為“反”,而以敵我雙方主觀客觀的情勢、地位、力量(質量數量),以及空間、時間等優劣條件,與輕重緩急先後的程序,互相比較分析,綜合起來,重加審研判斷,然後策定一個合理正確的方案為“合”。這完全是思惟方法三段落的最普通應用的法則。尤其是我們從前一般干部,無論他是軍人擬訂一個軍事作戰計畫,或黨員擬訂一個政治鬥爭策略,往往只注意自己本身主觀“正”的方面條件,而對於其對像和客觀,就是“反”的方面各種條件,多不加注意。所以其所擬訂出來的作戰計畫或鬥爭策略方案,多不切實際,不能予敵人以致命的打擊。這是我們從前革命教育,不研究思惟法則,亦不注重思惟的段落,所以一般干部對敵作戰,最多只是知己,而不能知彼;亦就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所以他對敵鬥爭的行動,亦就要敗多而勝少了。如果你擬訂計畫或策略,只重主觀,而忽視客觀,那你對“正”“反”兩方面不能去切實比較,如此你對敵我雙方力量和行動,皆無從真正估計,亦就無由算起;這種無算的計畫,或沒有估計的策略,對敵作戰那有不敗之理?這就是孫子所謂“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的道理。這是我們對共匪鬥爭,不研究思惟法則及其段落重點所在的一個最大弱點,亦就是我們擬訂計畫,不注重客觀條件所最吃虧和失敗所由來的重大原因。所以我對革命干部教育,始終主張要采取黑格爾辯證法的本意,亦就在他思惟方法的三段落的這個法則而已。而且對這三段落中,特別注重在“反”的一個段落。就是要喚起一般干部在一切計畫作為時,非特別重視對像和客觀的條件不可的意思。至於黑格爾全部哲學的精神和理論,即使其辯證法的內容和原理,那也還是與我個人思想有很大的距離。因為我始終認定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是純粹的唯心論,尤其是他的矛盾統一觀,並不足以概舉世上萬事萬物發展的真實形態。所以對於他的思想,我是很多不能同意的。然而他那“絕對理念”的出發點,無非是導人於窮理致知、求真求善的這一方面;而馬克斯背天逆理、賊仁害義的唯物思想,乃是完全與他背道而馳的。一般學者多以為辯證法乃是以矛盾與鬥爭為骨干的邪惡哲學,故認為黑、馬二氏的哲學思想並無二致,這是完全不對的。我們不能以其二者所取的法則與方式相同,乃就不問他們學術的性質原理及其思想動機與目的是否相同,於是不分皂白,就認他們為一丘之貉。我以為這不是研究學術的態度,乃是一種武斷,亦就是我前節所說三者中之第二類(痛恨辯證法的恨共病)的學者,這亦就是我們中國學者所最容易犯的一般通病,我以為應該要特別注意矯正的。

我前在上海星期評論社時代(民國八、九年)再三指出:我們如要學習辯證法的思惟法則,就應該以黑格爾辯證邏輯為根據才行。因為“唯物辯證法”的思惟方法,如果學得不好是很危險的。何況恩格斯亦明言他們“唯物辯證法”已不是其思惟法則了。至於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則很清楚的說明其辯證法為“思惟與實在的合一”,自認其是思惟法則的範型。但是共產匪徒實際上至今仍以他的“唯物辯證法”為其思惟法則的惟一教條,這是大家不可不加以注意研究的。今天我們對共產匪徒一切言行,都要面對現實,來注視其究竟,決不能以他們所謂:“辯證法不是思惟方法”的示意,因而就相信他們一切現實的行為,亦果真都是如此了。不然的話,那對共產匪徒的言行,未免是太輕信、太天真了。我總以為黑格爾的哲學,不論其在西洋哲學上的地位如何,亦不論其辯證法是否已成過去,但其在今日反共戰爭的思想上,如我們果能虛心研究,尤其是能把黑、馬二氏的學理思想及其性質內容,切實比較,得到一個正確的結論,那他對“唯物辯證法”的反擊,乃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武器。這是我們反共思想戰的過程中,有其重要地位的。如果我們反共學者,能將黑、馬二氏的學說整個研究,獲得一個正確的結論,他日對我這篇講詞有所指正和補益,那正是我朝夕所切盼的。在此我還要重復的肯定地說:黑格爾與馬克斯的哲學思想完全是相反的,而馬克斯所采取黑格爾的辯證法,決不是核心,而僅是其外殼。如其不信,我們就可引黑氏的話加以反證。黑格爾認為現實世界的主要基礎,為“諸種規律的領域”。他曾警告人們說:“現實是統一的(或一致的)領域”。因此他鎮重地指出:現實是內部和外表的一致,是矛盾的一致,從而認為外表就是實質的表現。他說:“外表就是自身實質的開展,所謂實質,正就在於自身所開展出來的東西。”(見黑氏著邏輯學卷一)

若再用黑氏自舉的例子,來證明核心與外殼為一不可分的一致體,那我們就可以黑氏所說花朵和果實的關系為證。他說:“花朵開展的時候,芽瓣就會脫落;也可以說,芽瓣是被花朵所排擠掉的。同樣,當果實出現的時候,花朵就成為虛構的存在;代替花朵而起的果實,也就成為植物的真理了。這些形式不僅互有區別,而且因其不能互相調和(暫時過渡性),而被輾轉消長。但是它們的過渡性(即暫時性),同時亦使它們戌為有機的和一致的相關元素。在這個一致體中,它們不但各個不相對抗衝突,而且彼此需要,這種彼此需要各不相抗的必然性,就組成了整個宇宙的生命。”(見黑氏另一著作精神現像學第二頁)我只要舉出黑氏這幾段意思,就足以證明:黑格爾辯證法是絕對沒有外殼和核心之分的

因此,馬克斯所謂繼續發展了黑氏辯證法一類的欺人自欺之談,正是他歪曲黑氏理論的一種遁辭。譬如馬克斯說:“對於我,觀念的東西,只不過是移植在人類頭腦,並且在其中改造過了的物質。”這難道是黑格爾思想的引伸嗎?事實上,黑格爾是絕不承認觀念可以移植的。馬克斯的信徒恩格斯也曾指摘黑格爾說:“世界上現像的真正聯系,完全被他(黑格爾)頭腳倒置了。”馬克斯只認“一切意識為物質的反映”,這完全是中國告子“以義為外”、“戕賊人性”之唯物論的詭辯,所以孟子指斥他是“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的蟊賊。大家須知:宇宙的存在和發展,不能完全視為物質的反映,而非借精神價值,無法解釋,亦無法成立其辯證的。因此雙腳朝天的倒立系統,卻正是馬克斯和恩格斯學說的自身。故黑格爾的辯證法則,雖然是從矛盾出發,但他不過是要求從矛盾到統一。可是馬克斯卻認為:“統一物的分裂是辯證法的基本”。他們把黑格爾的矛盾歸於統一的觀念,完全歪曲過來。察其用心,當然不在統一矛盾和解決矛盾,而在使世界的矛盾,盡量擴大,人類的鬥爭,永無止境。最後就是要使人類根本喪失人性,成為毫無良知和靈覺的禽獸,好讓共匪永遠牽著鼻子來跟隨他做奴隸罷了。

“唯物辯證法”的祖師馬克斯,雖然很機巧地利用了黑格爾辯證法,為後來共產匪徒建立了整套的唯物思想的法則。但由於馬克斯理論根本否定了精神和人性的價值,更不承認其有神與天以及生命的存在;因此以“唯物辯證法”為一切法則的共匪,其生活、行動、策略和鬥爭理論,都是充滿了物欲、奪取、清算、壓制,再加上他殘忍、暴戾、陰狠和滅裂的獸性,自然是要遍地血腥了。換言之,共匪的理論和他的人生,都是反精神、反生命、反天理、反人性的,只認物質和強權,鬥爭復鬥爭,矛盾再矛盾,質變再質變,否定再否定。如此最後非鬥爭至只留他共黨頭子一人孤獨存在不可的境地,你看這是什麼境地呢?這就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弱點。所以到了後來,史達林以為這“否定之否定”的法則,必將會應用到共產黨本身及其個人上來了。所以他不能不背叛其祖師的定律,而加以否定,特創造其所謂“不斷運動,不斷更新”的新法則,來替代其“否定之否定”的定律。可惜他的信徒們至今仍在運用其“否定之否定”的祖傳定律,尤其是國際共產匪徒,對這一教條,已成為其牢不可破的第二天性;即使它要勉強改變,事實上亦不是容易改變得過來的。大家更須知他們“唯物辯證法”的根本錯誤,全在其所謂中心定律的矛盾律。第一矛盾律的始終對立、衝突不已的法則,如不能徹底取消,那其他定律無論如何改變,亦決不能發生任何作用的了。這些萬惡的定律,我以為到頭來非至他們自作自受不可,這就是我國古訓“自作孽不可逭”的一定道理。

大家知道:世上人人所需求的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實其真善美的有目的之生活,與有意義之生命。我以為人生乃就是有目的之生活,和有意義之生命,兩者配合,而成為其整個的人生。這生活與生命如何能夠充實呢?那決非只是物質一方面所能獲得解決的。而且今日匪區的物質生活,如其非過著奴役和禽獸的生活,即是挨著飢凍和死亡的生活,那還談得上什麼真善美的物質生活麼?而且人的物欲是無饜的;所以物質的生活,即使如美國那樣的生活程度,亦永不能解決其人生真正的問題。這就可知道人的生活,除了物質以外,還有更重要更高尚的精神生活,這精神生活的本質就是生命所在。並且這生命的綿綿不息,所謂“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而永不中斷的,這才是我們人生中真善美的最高生命。但我們該要知道這生命與生活的相互關系如何?我以為必先有了這樣最高生命,才能充實我們生活中至善、真實、美滿的高尚生活;這真善美的高尚生活,決不是單指華美富裕的物質生活,而乃多是指自由康樂的精神生活而言。實在說,這就是我們民生主義所要求的生活目標。試問像“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否定”和“質變”定律中的人生,他所過的是怎樣一種生活,豈不是終生終世無時不在“衝突”“否定”和“質變”的仇恨鬥爭,和奴役死亡之中過活麼?這種生活,究竟誰能長期忍受得了?這種生活是否為人人所需求的生活?這種生命是否為人人所企望的生命?這種仇恨鬥爭的生活,是否即是你生活的目的?這種奴役死亡的生命,是否即是你生命的意義?我以為除了共產匪徒頭子以外,凡是稍有天良和人性未盡喪失的人們,如其一旦能有人來反問他們的生命意義和生活目的,以及其人生前途究竟如何?那他自將為之恍然大悟。若再將其唯物主義者,過著這種仇恨鬥爭奴役死亡的活地獄生活,和他們苦海無邊的人生前途,加以一一道破,並指出其本然的良知良能所在,那我想沒有匪徒不以其回頭是岸、脫難苦海為快為樂的。因之我們今後反攻復國的使命,不只要拯救大陸同胞的身體,而且還要拯救共產匪徒的靈魂,指示他的覺路,啟導他的迷津,這才是我們反共鬥爭的基本任務,亦就是我們反共鬥爭中基本生活。這種生活,亦就是西方所謂“得勝的生活”。我們由此就可知道:共產匪黨荒謬虛妄的邪說,他所推演出來的各種邪惡,亦就是制造其本身不可救藥的絕症。只要一旦將其“唯物辯證法”的謬論予以戳穿,那共匪所應用的基本法則,乃就可不攻而自破了。現在我要再舉一些實例,來依次指出共匪對於辯證法三律應用的荒謬及其狂妄的程度。

(甲)先論共匪應用矛盾律

共產匪徒說:“如果把任何一個現像,看作是與周圍現像密切聯系而不可分離的,把它看作是受周圍現像所制約的,那它就能被了解,被論證了。”(史達林語)這自然是對於他矛盾對立說的一種引伸,因為一物為他物、一現像為他現像所“制約”,就是承認一切事物,均有其內在的矛盾,而永遠無法協調和諧。可是天下萬事萬物,果真是如此嗎?

在我們看來,天下一切事物,固與其周圍現像有密切關系,但其根本都是彼此協調、和諧而並行不悖的。它們不需要經過矛盾統一的機械式的過程,其本身自具有一種“中和”的本能,來求其均衡發展和互不相害。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種“中和”的諧素,卻根本否認了以脅制或暴力為出發點的“制約”行為,和他永遠矛盾的現像。

我現在只引他共產匪徒自己所說矛盾的例子,來反證他的矛盾。就是他們以兩腳走路為例。他說:“兩腳走胳時,不僅是前一個腳和後一個腳的矛盾,而且是同一腳踏下去同時又提起來了的矛盾;不僅是一只腳前半只踏下去時,後半只已在提起來的矛盾,而且是同一只腳上的每一點都是正在著地,同時就在離地的矛盾。”你看像這種矛盾律的說法,那裡是根據什麼哲學的觀念呢?大家都知道走路,前一只腳是向前,後一只腳也是向前,這其間有什麼矛盾存在呢?要有矛盾,那除非是前一腳在向前,而後一腳卻要後退,像“拔河”一樣,一個要向東,一個卻要向西,那才說是矛盾。然而走路會不會有這樣的走法呢?再說同一腳踏下去,同時又提起來,或者說前半只腳踏下去,後半只已在提起來,甚而至於說腳上的每一點都是正在著地,同時又在離地,這裡所說的“同時”就有問題。所謂踏下去和提起來,著地與離地,單以一般的動變觀“濯足長流,抽足復入,已非前水”的意念來說,在每一個活動中,都可以分開踏下去,提起來、著地與離地不同的時位,這個時位,既為先後所分開,就談不到“同時”,也就瓦解了矛盾了。何況踏下去與提起來,著地與離地,也都是向前,並沒有倒退的現像發生,所以也並沒有矛盾。又何況著地與離地,都只是一個相對活動的形態,並不是說著地的一部分要克服離地的一部份,或者說離地的一部份要克服著地的一部份,這裡面又有什麼矛盾?所以說這種矛盾觀,是可以絲毫不加思索,就知其是為荒唐無稽的怪誕。

(乙)論共匪應用否定律

共產匪徒們因為相信“否定之否定是自然、社會和人類思惟具有最普遍最擴大作用的發展法則。”(恩格斯語)因此肯定:“自然界中一面始終有某種東西在產生和發展,一面始終有某種東西在敗壞和衰頹”(史達林語)。基於這一思惟法則,共產匪徒遂視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鬥爭,互相殘害,一個否定一個的。在他們看來,“否定”是本質發展的契機。那就是說:對立物的統一自身之中,所具有的否定性,克服了肯定性,而完成其自身的否定。他們所舉的一個得意的例子,就是所謂階級的天然不斷鬥爭,最後必歸於無產階級專政。在達到無產階級專政的過程中,因為矛盾不斷存在,所以必須不斷鬥爭,不斷否定。馬克斯說:“人類的一部歷史,就是階級鬥爭史。”但我們國父說:“人類之所以進化,並非由於階級的利益永遠衝突,而是由於彼此利益的終相調和。”這是國父批評馬克斯只看到社會病態的一針見血之論。

至於共匪所謂“自然界中始終有某種東西在敗壞和衰頹”,更是似是而非的妄誕。因為自然界中,雖然常常見到消長榮枯的生理現像,和得失成敗的社會現像,但是這些都不過是宇宙間必不可免,亦必不可無的新陳代謝作用。同時人類看自然宇宙,並不注重從“一一分別存在的個體物”去看,而是把它看作一個化生發育的流行整體,那才能真是被了解、被論證了。

誰都知道,宇宙是無一時一刻不在運動的;然而宇宙雖在不斷地動變,惟其有一絕不動變的法則與規律,同時存在其中,而無法否定的。這法則和規律,我們可認之為天體的軌道,所有宇宙星體都是循著這軌道運行,而且是永不“越軌”的。由此可見“天行有常”、“周行而不殆”了。大家都知道:四時之變,晝夜之分,是由於地球公轉自轉的緣故。有了這種規律性的動變,才有春耕、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現像,也才有晝起夜伏、朝作夕息的生活規律。而這四時運行中雖有寒暑冷暖、晝明夜晦等相反或矛盾的現像,但其相反的目的,乃是為了相輔相成,也就是為了繼續不斷地運行發育。

共匪在“否定律”上,卻堅決反對中西哲人所認定的循環式的周流原理,他們以為宇宙間一切相反的現像,都是相拒相克,不斷地“否定再否定”的。誰亦知道這完全是悖離真理的謬論。我們國父批評共產主義為陳腐,為不合於科學者,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到了最後,史達林硬想要改變這個定律,但終未能改變成功。

(丙)論共匪應用質變律

共匪的質變律,是用來說明事物的發展。他們以為新事物的發生,決不限於同一事物單純的量的變化,故“質”與“量”的問題,同時提了出來。他們以為量的變化,在某種程度時,“量”還是“量”,但超過了一定的程度,才有“質”的變化。“量”的變化,是漸次的連續的變化,“質”的變化,卻是突然的飛躍的變化。因此共產匪徒說:“應該把發展過程視為前進的、上升的運動;它是由舊質態發展到新質態,由簡單發展到復雜,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的過程”(史達林語)。自然我們並不否認物種的進化,是“由簡而繁,由微而顯”;但絕不承認共匪的“質變一定由於量的漸變”,及其“質變是循著規律式進行”……等謬說。在下面我又要舉它們共產匪徒自己所說質變的例子,來反證他們幼稚和無知得可憐的程度。

共匪為佐證其“由量變到質變”的謬說,乃以雷峰塔倒塌為例,說塔的磚石一天天被人搬走,這是量的變化;而塔因磚石被人搬得太多,於是倒塌,這就完成了質的變化。

於是就知道它們所謂量的變化,就是指磚石,所謂質的變化,就是指寶塔來說的。如照常理來說,若單就塔而言,那麼塔就只是在隨時可能倒、將要倒、一定倒的“動變”過程中而已。這種“動變”,就應該僅僅說是質的變化,不能算是量的變化。但如就磚石來講,雖然磚石一天天被人搬走,可是那搬走的還是磚石,搬走只是量的變化,卻談不到是質的變化。

至於塔的倒塌,也就是塔的被否定;磚石被搬走了,並不曾在塔的故址,產生新塔。那麼這就只完成了第一否定,那裡去再找到第二否定——新塔的重建和再倒塌呢?

共產匪徒所說“發展過程應該視為前進的、上升的運動”。我們觀察某些事物的發展,自不否認其有這樣現像。但決不能說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的。只就本節所舉的塔倒為例,試問塔倒了,不惟塔的新質不存,即塔的舊質亦歸於烏有了,這樣讓塔如何發展,如何前進,又如何上升?

至說塔的質變,亦如水之成禾,同樣是受著外鑠影響,並不是基於其內在的矛盾鬥爭才倒塌的,它是由於磚石一天天被人搬走。故塔的倒塌,即為一天天的漸變原故,而非跳躍式的突變,更不是由於內在的矛盾。何況塔的存在,顯然是存在於磚石的溶和綜合與相互依存的關系上的;塔的倒塌,才是倒塌於其依存關系的根本瓦解。因此這個塔的倒塌,是無法被解釋為內在矛盾的發展,也無法能被解釋為“突變”的了。於此更可反證共匪“唯物辯證法”的各種規律,是最不合科學的東西,而他猶自稱其為科學的“辯證法唯物論”,豈不可笑之至?

我在此還要補充說明黑格爾與馬克斯黨徒對“質變律”的觀點,是有其完全不同的所在。我認為黑格爾從理性的觀點看質量互變,其目的只是在於怎樣發現對立物的“活動力”,如何在使世界事物推向進步的歷程。但是共產匪徒從鬥爭的觀點看質量互變,它們所看的就只是統一物的分裂,亦即物質的衰敗和滅絕的一面。黑格爾原來認為“量變成質,質反過來又變成量,每種事物都是由量與質來決定的。”所以量與質是統一體底兩方面。同時黑格爾雖然認質變必經由突變,但他所謂突變,亦即“漸次性的中斷”。這說明黑格爾所體認的質變,只是生機的潛蘊;所謂突變,亦不過是生機的發露或轉變而已。自然這已經不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常態,而僅為某些事物發展的變態。但共產匪徒卻就應用了黑格爾這一觀點,把“量變”看成了大規模的掠奪,把“突變”看成了是內在矛盾不絕地增長,終於釀成的“爆發”;而馬克斯和列寧則更率直的認為“暴力革命”,就是“突變”或“中斷”的表現。像這樣的質變和突變,那就不特是他始終朝向敗壞和衰頹,而且必然會對著毀滅和死亡的道路上馳進了!總之,共產匪徒所以要假借黑格爾的矛盾律,只是要為它所制造的階級鬥爭找論據;它之所以要假借“質變律”,只是要便於遂行它的暴力和詭謀;它之所以要假借“否定律”,也就只是要否定人性,以便於其制造仇恨鬥爭而已。

黑格爾的辯證法是被他們利用歪曲了,由此而推演出來的那種“唯物辯證法”三律,自然更是完全悖離真理與人道的謬論。我以為這是黑格爾當時所萬想不到,他的辯證法,會給共產匪徒倒栽蔥式的誣蔑和利用到了這樣的一個結果。但這並不能說是黑格爾的罪過,亦不能說是黑格爾的觀念辯證法和馬克斯的“唯物辯證法”,都是一樣的邪惡哲學,且就認其為一丘之貉了。這是我們研究辯證法時所應該明確辨別的。

第四、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為消滅“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武器

在對敵人思惟法則加以概略的說明之後,我還想趁此機會,將中國正統哲學的傳統精神,為大家作一簡要的提示,使大家今後在研究敵人“唯物辯證法”的思惟法則時候,可以得到一些幫助。

我們要了解中國哲學的精神,以摧毀唯物論者的妄誕,那必先要了解“天”與“人”的關系。所謂天人關系就是“天人合一”的觀念。我在“革命教育的基礎”一篇裡,討論“天與人與心的問題及其關系”一節中,已經有簡要的講解。並說明哲學所指的天,並不是一般所指的頭上天空之天,而乃是指天然、天理、自然之天。就是陽明說:“良知即天也”。黑格爾所說“我與自然的共同泉源”之“自然”,亦就是指這個“天”。我又說明哲學所指的“心”,亦不是指生理學上軀體內的心髒之心,而乃是指天理發生處,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的“靈心”之“心”。陽明說:“天即在我心中,而並不要在此心之外去別求一個天了。”這亦就是黑格爾所指“理性”和“自覺的理性”。因之就可知一個人只要其能“存天理、去人欲”,就可以與“天”合一。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所以一個人只要真能做到存心養性、慎獨存誠,很自然地就可以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

我們中國“天人合一”哲學思想,乃是承認了“天”的存在,亦就是承認了“神”的存在。故“天曰神”,又曰“神者,天地之本,而為萬物之始也”。這個觀念,自然和共產匪徒無神論者唯物主義的觀點是水火不能相容的。然則天與神究竟是什麼?其與人的關系又是如何?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又曰“上天(神)之載,無聲無臭至矣。”詩經大雅說:“無聲無臭,昭事上帝(神),上帝(神)臨汝,無貳爾心。”這就是天即神,天即心,與“天人合一”的證明。不過中國哲學思想的尊天事神,決不是如後來世俗迷信之徒所認為“活神活現”的菩薩,而是為了確立我們人的精神價值,亦就是使吾心中常有主宰。因此“天人合一”觀念,實在就是盡量提高人的價值。所以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這是體認中國正統哲學思想的起點,也就是心物一體論的根源。關於這個“心物一體”問題,過去我已歷有闡述,在此只是特別提出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是反唯物的,同時也不是遺棄物質,而空談精神的唯心論者。

何以說“天人合一”的哲理,就是“心物一體”論的根源?要了解這個問題,必須追溯中國哲學思想中一貫相傳的道統。這個哲學的最大特點,就是要從人的自然生命活動中,發現其崇高的道德價值,以別於禽獸,以攝理萬物。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孟子發揮人的良知良能,力主性善,認人只要充其本然之性,就可以感通萬物。所以他說:“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到了陸像山乃發揮孔孟的微言大義,更明白的說:“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宇宙內事,即己分內事,己分內事,即宇宙內事。”陽明亦剴切地說:“夫物理不外於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無物理矣。”又說:“天地萬物,皆俱在我的良知發用流行中,何嘗一物超於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礙。”王陽明又在答復他的學生陸澄的問話中說:“仁義禮智,也是表德,性一而已。自其形體也,謂之天。主宰也,謂之帝。流行也,謂之命。賦予人也,謂之性。主於身也,謂之心……。”這幾段話,他不僅將天、人、心、性、命、理的關系,說得非常著明,而且把“天人合一”與“心物一體”道理,都說得透徹無遺了。所以我說,只要了解了王學的真義,就可以察知萬理,兼賅萬物。因為王學和中國一脈相承的道統,“徹上徹下,只是一貫”的,他就是把人心與物理統攝起來,作為一個元素。因此我說“天人合一”論,就是“心物一體”論的根源。綜合上述,可見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乃導源於“天人合一”的觀念;不過這個觀念,自然“視心重於物”的。惟這“視心重於物”的觀念,正是“心物一體”論的特點所在,亦可以說,這是“心物一體”論的原則。所以 國父常說:“精神要物質相輔為用……兩相比較,精神能力實居其九,物質能力僅得其一”。本人亦常說:“戰爭勝負的因素,關於精神方面的,至少為十之七,關於物質方面的,最多為十之三”。由此可知心物一體論,並不是心物並重論。惟恐有人誤會我過去“不偏於精神,亦不偏於物質”的話,就將以為有了語病,我以為只要不“視物重於心”,那這句話仍無妨礙的。不過心物一體論,雖“視心重於物”,但他決不是唯心,而他總是心物並提,絕不忽視於物的。尤其是他特別重視於“行”的方面。而且他的“行”,是“視天下人之飢猶己飢,視天下人之溺猶己溺”,乃以開物成務,衛國保民為己任的,決不是侈談玄理如黑格爾的惟心論者所可同日而語。所以中國心物一體的傳統思想,就很自然的超脫了“唯心”“唯物”的圈子,而自成一體,嶄然獨立於世界。於是哲學思想界,亦因為中國哲學有了這個特點,中國高尚文化所獨有的精神價值,更為舉世所公認了。大家對於中國傳統哲學有了這個基本的認識之後,就更應該了解;惟有“天人合一”的尊神論者,才能樂道順天,不憂不懼,安心立命,生死不貳。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又曰:“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又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故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對於生死取舍觀念,更能夠徹底了悟。孔子曰:“死生有命”。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文信國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又曰:“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由此可知,凡是了悟我們“天人合一”的先聖往哲,以及歷代民族英雄,臨大節而不變,當大難而不苟者,都是有得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所致。這就是因為他內心有了主宰,所以能夠生死以之,險夷一致,自不為任何威武所屈,外物所誘,更不為這些“矛盾”“否定”與“質變”等邪說所動搖。

但是大家不可認為這“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莫非命也,順受其正”的意義,就會陷入宿命論與樂天論的觀念,以致一切工作更形消極而反障礙了積極奮鬥的革命精神。亦就是因為大家從前抱有這樣一種顧慮,所以明知“天”與“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觀念,雖是我們要保衛民族固有文化的革命教育,亦不敢再談“天”與“命”了。殊不知共匪就是在此找到了我們這個心理的弱點,乃特指之為頑固封建或不民主、不科學的唯心論者,使大家對“天”與“命”更諱莫如深,連提亦不敢提了。其實這傳統哲學,乃是共匪所最怕的武器,所以他不遺余力的總想要摧毀它,並要設法使與他敵對的人亦不敢再去運用它。不料我們適中其計,果然為其心理作戰所擊敗,乃以敵人所好者好之,敵人所惡者惡之。敵人說:這是頑固、這是封建不中用的東西;大家亦應之曰:這是毫不中用的東西。敵人又說:這是不民主、這是唯心玄學、不科學的東西;大家且應之曰:這是最不民主、最不科學的東西。於是不知不覺之中,先將你這精神武器,自動的解除下來,而你所有的軍事武裝,亦自非至全盤瓦解不可了。事到如今,而我們大家仍泰然曰:“天”與“命”是封建頑固的東西,是不民主、不科學的東西,竟毫不有所覺悟;而各人口中,還是說要反共抗俄,要求得勝利,你看天下可悲可憐之事,孰甚於此?

至於說“天”與“命”,就會陷入一種宿命論的顧慮,那只是對中國傳統哲學沒有徹底研究,一知半解,認識不清的人,才會犯上這些毛病。大家應該切記中國“人定勝大”,與“君子以義斷命,而不委之於命,以理合天,而不委之於天”(張載語)的古訓,以及“盡人事,聽天命”的兩句話頭。因為我國“天人合一”的哲學精神,是首在盡我做人的天職與本務。所以西銘說:“干(天)稱父,坤(地)稱母,子茲藐焉,乃渾然中處(人)。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無告者也。於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違曰悖德,害仁曰賊……存吾順事,沒吾寧也。”這亦就是今日我所常說的:“天地父母,生了我這樣一個人,必須為國家民族與人類服務盡責。至於其結果的成敗生死如何?乃可聽之於天。”這就是我們中國“盡其在我”,而決不為宿命論的命定觀念,來放棄其人生應盡的職責。故凡是其能徹悟“天人合一”有得於心的人,只有更知“主敬立極”,“自強不息”,發揚其良知良能的天性;堅定其自信心,倍增其責任感,一視其義理所在,而置生死得失於度外。所以我們今日革命,自信其反共必勝,復國必成,又信其漢奸必滅,侵略必敗者,實以此五千年來,綿延不絕,世世相承之傳統精神,乃是歷千秋而不易,更萬世而不變的確證,這亦就是我們國民革命最後勝利的左券。

余在最近五年以來,由於革命環境的空前逆轉,更不能不致力於革命成敗與存亡生死的根本問題之探究。所得的結論,是益信革命哲學的確立,實為革命成功的基礎;而革命哲學的修養,又為革命者成功立業不可或缺的條件。希望大家都能認識中國革命哲學的傳統精神,力行革命實踐的信條,萬眾一心,百劫不磨,以消滅朱毛共匪,爭取國民革命的最後成功。

現在我要說明我們平等、自由、博愛以仁為本的三民主義,與他們共匪“矛盾”、“否定”、“質變”以恨為主的共產主義唯物論者的鬥爭,其最後勝負成敗必然的道理。有人以為今日共產極權與自由世界的鬥爭,乃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鬥爭;又有人說是極權主義與民主主義的鬥爭。然我以為這種說法,最多只道及其內容一部分,並沒有談到其整個問題的中心。而我則認定今日世界的鬥爭,不論其戰爭的形式或戰爭的名稱為何,而其實質與精神所在,必為真理與罪惡的鬥爭,就是天理與人欲的鬥爭;換言之,亦就是有神思想與無神思想的鬥爭。這不僅是今日對邪惡共產戰爭的本質如此,而且自來戰爭,其本質亦都是有神思想與無神思想兩者的戰爭;即使是過去的宗教戰爭,亦莫非如此。因為宗教亦有善與惡、正與邪之分,並不都是真理與神聖的宗教。故宗教的戰爭,並不能說就是神與神、真理與真理的戰爭。應知宇宙的真理只有一個,而主宰宇宙的神亦只有一個。所謂宗教戰爭,在一方面的宗教來講,亦就是正與邪、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戰爭;換言之,就是“上帝與惡魔的戰爭”。而且今日的馬克斯主義,已成為一種邪惡的宗教了。至於不屬宗教的其他普通戰爭,與凡以強權殘暴者,發動侵略戰爭,無不是違反真理,擴張物欲,而忽視天理與人道的戰爭。於是反抗侵略的一方,自必順天而應乎人,只知其真理與公義所在,不為強權所屈,以盡其天職。故其本質,亦無不是有神思想與無神思想兩者的戰爭,不過世人習焉不察而已。

 那麼這兩者戰爭究竟是誰勝誰負?我以為其勝利必然是歸於“天人合一”與“心物一體”反唯物思想的三民主義的信奉者,乃是絕不容疑的。但是我們民族文化承認“天”與“神”的傳統精神,乃是深信宇宙真理,必有其主宰為之統攝萬物,而“絕對”存在的。這亦就是黑格爾“觀念辯證法”所欲證明的道理。惟此並非只是黑格爾德國哲學家所要證明的問題,而亦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來,各國對於其文化精神,及其根本思想,所要求徹底了悟解決的問題。我以為我們今日如要復興民族,消滅共匪,亦就先要復興我們民族的文化。於是我們對於這個文化基礎——“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問題,必須求得其一個徹底的解決,這實為今日反共鬥爭中最迫切的當務之急。

我還要特別提出一件事,就是我們中國自“五四”運動以來,一般倡導新文化的人士,皆崇拜西方的民主與科學的進步,而獨對於其民主與科學進步的根本問題何在,則不加研究,而且始終置之不問。現在西方民主制度及其科學越是發達的國家,而其對於宗教——上帝——神的信仰,亦隨之迫切;無論他們的政府、社會、學校、旅館、家庭,乃至於軍隊,至少都存有一本聖經,無論男女老幼,其每人都有一句“但願上帝旨意成功”的傳統口號,不論其生活飲食和議會禱告,都不肯忘了這句口號。亦不問其是哲學家、科學家,尤其是一般天文學家,無論其發明“由星雲螺旋運動造成宇宙”的學說,但此星雲究竟如何能起此螺旋運動?及其星雲的如何造成?乃又不能不歸於“自然”或“自然法則”代之解說。試問此“自然”或“自然法則”,與我在上面所說的“天然”與“自然之天”,是否為同一本源?還是尚有其他科學的道理?此固屬於哲學範圍,然亦由此可知,只有哲學,方能窮究宇宙真理和闡明宇宙本源;而其科學的終極,仍非借助於哲學為之補救不可。不過哲學如無科學窮理求是為之證實,則其哲學亦終成為盲的玄學,而無由發展。所以天文學家以及一般理科學者,其學問研究越是高深的,而其對於宇宙,只有一位主宰——上帝存在的信仰亦更是虔誠。這是怎麼一回事?老實說,凡是真正研究西方文化的學者,即使他們學者自己,不論其為教育家、政治家或社會學者,都不能不承認其國家社會之進步,以及其民主科學之發達,乃是由於其基本教育與傳統文化——宗教信仰,為其唯一基礎。

法蘭克在所著“愛因斯坦生活及其時代”一書中曾稱:愛因斯坦亦認為物理學雖由其經驗的事實歸納而成的,但又認為理論的建設,決非僅由實驗事實所能究明,而與演繹的數學相同,必須自適當的思考中引導出來的。他對於宇宙萬有的見解,以為在自然界有森嚴的秩序存在;在這秩序當中,正可見到萊布尼茲所謂“預定和諧”。他這種對於自然結構的驚異,乃是一種宗教的情緒,也就是促使他立志成為理論物理學者的最大動機。是以他在理論的探究中,力求其內容純粹而明確。他說:“物理學者的最高工作,是先求發見最普遍的根本定律,然後由理論的演繹,以明了宇宙的真像。但此等根本定律的發見,與任何理論的闡明,只有依賴其直觀的方法而已”。所以愛因斯坦認為宗教與科學不但不相衝突,而且是相輔相成的。他並且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我以為愛因斯坦這兩句話,真是闡明了美國今日民主與科學發達的總因。而我們中國的教育家和新文化人,既要倣效他們西方的民主與科學的發達,來求我們國家與社會的進步,而為何對於他們民主與科學的根本問題,都不願一顧,甚至對於我們本國自己的文化精神和傳統哲學,亦棄如敝屣,不肯回顧反省一下。如此虛有其表的民主與科學的皮毛,而沒有精神的軀殼,乃欲求其國家與社會的進步,豈非緣木求魚?不僅如此,且其後果必將如孟子所說:“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了。

所以今日俄共竊據大陸,我們國家遭受到這樣無窮恥辱,人民遭受到這樣空前的浩劫,我以為原因就是在此。不過這只是造成今日惡果的重要原因,而並不是說此次大陸淪陷,亦要歸咎於五四運動的話;而且“五四”運動對於我們當時的國民革命是具有重大影響的。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並不是要批評其運動本身的成敗得失,乃是研討那運動的口號與標幟,對於立國的基本精神和民族的傳統文化,其影響所至,以及其因果重要關系,不能不明白地加以指正。但是這種重要的因果,我們大家至今還是懵懵懂懂,糊糊塗塗,並沒有感覺到這基本問題的急切需要,亦不願面對這個問題有什麼徹底檢討,而仍舊馬馬虎虎,要想以“五四”運動沒有靈魂的口號,來求得反共抗俄的勝利,這豈不是“藉寇兵而齎盜糧”?這種口誦西方文化,心慕西方制度,而其事實與行動,莫不步塵於俄共之所作所為,幾乎是亦步亦趨,真所謂“隨著俄共音樂而跳舞”,你看可痛不可痛?!

尤其是到了今日,還有些人暢談其中國文化之特色為無宗教,中國傳統思想為無神的論調。當然我國自周秦以來,各種學說如唯物論、無神論等雜說紛紜,所在多有;但其自認為正統哲學思想的人士,我從未聞有這樣論調。我以為這種論調乃起自民國八、九年以後的事(當時究竟是否受蘇俄共產國際間接宣傳的影響,姑且不論),在我少年時代,即民國以前或民國初年,都沒有聽見這種說法,我對此乃不得不辭而辟之,因為這是民族文化的絕續與國民革命成敗的關鍵,亦是我最大的責任所在。現在先要對中國文化無宗教之說,加以研討。我以為此說是並無根據的。若是你只說中國儒家非宗教,就以為中國全無宗教了,那我以為是不可這樣武斷的。漢唐以下,外來的宗教如景教、釋教、回教等,認為這些都不是我們本國的宗教,固可不計,但我們至少不能不承認道家是我們中國固有的宗教之一。當然我們中國學者多不信道教,但不能說因為你不信道教,它就不是宗教了,這顯然是於理不合的;而且道家的哲學,我們亦不能不承認他是中國文化之一。至於明代天主教傳到中國的時候,一般學者只接受其科學的學術,而不肯接受其宗教的信仰。這就是當時學者,認為中國自己已有其固有的宗教信仰(當時當然指儒教),所以表示拒絕其“異教”的態度,但不能說這就是中國無宗教或無神的論證。不過當時亦有很多學者與重要人物,如徐光啟、李之藻等接受天主教的信仰了。所以說中國思想根本是無神的這句話,我可肯定的說至少我個人絕對不承認有這樣思想。

若說中國文化正統的儒家,只承認有天而不承認有神,那更說不通了。我只須引述經書中最淺近,而人人所知道的“祭神如神在”一句話,就足夠證明中國文化不是無神的。其他關於經史中所說敬神與信神的話,更是指不勝屈了。那麼所謂中國思想根本無神的話,亦是並無根據的,所以我認為中國是有宗教的國家,亦是敬神的民族,不過中國沒有指定某一宗教為其國教而已。這就是我國的“信教自由”,亦就是我們國情的特色。乃是我們民族性崇尚自由和愛好自由的確證,但不能因為中國無國教的關系,就認為是中國無宗教了。希望我們反共志士,認清這“天”與“神”的觀念,以及其宗教的信仰,都是反共的精神武裝中最精銳的基本武器。我們切不可為敵人俄共卑劣宣傳的煙幕所籠罩,而受其暗示的影響,它說無神,我們亦就說無神;它說中國是無宗教的,而我們也就自認為是無宗教了。這樣下去,到了最後,勢必他說什麼,我們亦就跟著說什麼,那是危險極了。這是我們人人所該警覺的。

我總以為人生在世,特別是在此反共抗俄與唯物主義戰爭期間,無論你有否宗教信仰,亦無論你對於宗教的觀念如何?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宇宙之中,是有一位神在冥冥中為之主宰的;並且他是無時不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而不待外求的。我可以說,這就是我們“天人合一”的哲理。這哲理乃是我們中華民族歷五千年而不變的傳統精神。大家更應知道,歐洲文藝後興運動,乃是打破其中古的黑暗,而為發揚光明的時期,認為這是其古典精神的復活,人類乃自束縛中得到解救的時期,亦是西方現代文明發達的根源。雖其學術思想之新舊派系有所不同,但其對於古典精神之追求與人性根源之探究,要以人置於正義與理性的世界之中,則其目的無不相同。尤其是古典精神的復活一點,更應值得吾人之重視與借鑒。大家是否看這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其為文化倒退運動?抑為追求真理、啟導科學的運動?對其當時古典精神復活運動,其為封建復古運動?還是西方民主自由的發展運動?這是不待辯證的歷史,且是無可否認的事實,自可不言而喻。我希望我國一般新文化人,對此能夠特別注意一下,如果我們自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子孫,要決心復興民族的話,那必須先要復興我們民族的文化,來喚醒我們民族的靈魂,恢復我們傳統的精神。惟有如此,才能求得國家的新生和民族的自由;亦惟有如此,才能求得民主與科學的進步,而且這樣與唯物思想的無神論、棄本忘祖的共產匪徒鬥爭,亦必更具信心,更有把握了。

第五、結論

現在我要將全篇要點,整個的綜合起來,對共產匪徒“唯物辯證法”與我們民族傳統哲學思想概略的分析,作一總結。孟子曰:“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他這段話的要旨,亦是為駁斥當時唯物論者告子等诐淫邪遁的各種詭辯而說的。我們今天對於共產匪徒的“唯物辯證法”內容和要點,既經察覺之後,就可知道其欺世害人的“法寶”,原來不過如此;那我們對於反共抗俄的戰爭,自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

總之,我們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認定宇宙一切,都是和諧並行,相輔相成的,不過我們亦不否認宇宙事物亦有其對立衝突的存在;但這是事物一時的病態,而不是事物永久的常態,亦不相信宇宙事物是彼此“制約”、始終“衝突”的。如果“唯物辯證法”的“矛盾律”,所謂對立物是始終衝突的詭辯,要來與我們“中和位育”的真理相抗衡、相鬥爭,那他真是不堪一擊的東西。而且我們中國哲學思想,根據精神不死和真理永恆不變的原理,那“唯物辯證法”的“否定律”,其荒謬詭辯的破綻,必將暴露盡淨。大家須知,共產黨徒最怕是面對真理,而其惟一的方法,就是閃爍迷離。我們只要能以真理正義對他,那他就必無所遁形,如其不悔悟投誠,自必被真理所消滅,再無幸免之理。但是我們認為事物,亦只有其倒行逆施,喪心病狂,如共產匪徒那樣的東西,乃必歸於自然淘汰之列。古訓所說:“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之”。因之無論人與物,除非你否定自己,否則決無他人他物所能否定你的。關於這一點,就是他唯物論者,亦不敢不承認了。故其“唯物辯證法”的“質變律”,只是一個無稽的謬說。

須知我們中國傳統的思想,不僅是天地定位,萬物並育,而且是繁衍綿延、生生不息的。所以我們認為凡是具有真理、有精神、有生命、不違反其自然法則的事物,只有新陳代謝,而決不因其質的進步以致滅絕的。歸納起來說,我們正統哲學,乃是以天理與人性,亦就是以科學與真理為根據的。就是相信一個人只要其能自強不息、日新又新的話,那是任何人亦不能“否定”他的,更無法使其有“質變”滅絕的可能。因之我們革命行動,只要窮理致知,體仁集義,百折不回,為三民主義奮鬥到底,那決沒有為共產匪徒“矛盾”“否定”和“質變”的邪惡法則所欺陷而否定的道理。所以我們一方面要用我們自己固有的哲學力量,強固自己陣基,深信我們三民主義的傳統哲學是永久不滅的真理,而共匪的“唯物辯證法”,不過是一時詭辯的邪說。反之,一方面還要利用敵人邪說,來反擊敵人思想,摧毀敵人的法則,以促其從速崩潰,自取滅亡。凡是只知物質,只知“矛盾”“對立”與“否定”“質變”的共匪邪惡思想的人,既不承認其有神,亦不自認其有命;如此他的生命,毫無意義,更無寄托,而自視其人生不過是一無價值的物品,既無本源,又無前途,問其人生究竟為何?則不知所答。此種茫無頭緒,反天理、反人性、反精神、反生命,而且是反科學、反真理的人生,其“鬥爭”究能維持到幾時?最後非至完全滅絕為止不可。大家須知:今日反精神、反天理,以及反宗教的,只有俄帝及其共產附庸。你看凡是有悠久歷史,有高深文化的西方民主國家,那一國有他這樣毀滅倫常,慘無人道的暴政和唯物無神的文化?而這種唯物無神的邪惡文化,在中國固然是史無前例;就是這種慘無人道的暴政,在古今歷史上,亦沒有一個不是其興焉勃焉,亡焉忽焉,不旋踵而逝如朝露的。古人說“必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之身”。那就可知道共產匪徒的結果,亦必然歸結於其所沉醉的“矛盾”、“否定”和“質變”的滅亡絕境。由此乃可斷定其共產主義必然滅絕,而我們三民主義終必戰勝一切的道理,更可確信不惑了。




[ 本帖最后由 無恥下流 于 2012-6-30 18:47 编辑 ]

TOP

令計劃確實有喪子之痛:令公子就讀北大國際關系


來源:博訊

   一個新的獨立渠道透露,令計劃的兒子確實死於法拉利車禍。據悉,令公子就讀北大國際關系學院,而令計劃的妻子是北大法學院的校友。
   
     消息人士表示,這個醜聞的隱瞞和曝光,說明高層的內鬥會很激烈,而胡錦濤此次香港之行到底會怎樣也難以預料。

TOP

香港警察變公安 游行未見胡錦濤 遭胡椒噴霧(多圖)


來源:博訊



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十五周年之際,胡錦濤到達香港視察、閱兵、任命新任特首等。在胡錦濤還沒有到達之際,香港警方就嚴陣以待,派出近萬警力,在胡即將入住的君悅酒店附近圍起重重水馬、鐵馬,記者但凡靠近都要搜身;而胡從機場過來時,已有警方阻止社民連、支聯會等團體示威。今天早上,當胡視察啟德機場時,遭遇一名蘋果日報記者問起平反六四,而後該記者迅即被警方帶走詢問多達15分鐘,警方隨後竟稱帶走理由是該名記者聲音大沒禮貌。
   
    這一連多日的嚴密布置與警察精心安排,令市民與示威群眾根本無法接近胡錦濤,香港人不禁感慨警察變公安,胡錦濤來訪卻根本不敢見人民;而自六四民運人士李旺陽本月初離奇死亡以來,香港人一直關懷此事,誓要揭開其被自殺疑團,還民運英雄清白。
   
    6月30日下午,多個團體發起游行,抗議中共迫害工運人士李旺陽,並關注失蹤多日的李旺玲及其家人命運,要求釋放被捕的維權人士,並希望將共同收集的“要求嚴肅調查李旺陽死亡真相”的簽名向訪港的國家主席胡錦濤遞交,反映港人訴求:平反六四,為李旺陽申冤。
   
    前一天晚上,香港還掛起八號風球的颶風警告;而今天下午,雖然起初有雨,而後卻奇跡般地雨過天晴。人們帶著雨衣,拿著標語,絲毫不減游行熱情。



    游行隊伍下午3:30在盧押道集合,4:00出發,經過告士打道,到港灣道消防局外(香港會展中心對面)。游行隊伍初期很順利到達消防局附近,即刻遇到成群結隊的警方阻攔。此時,國家主席胡錦濤正在對面的香港會展中心接見香港人大代表,政協代表等,而其住處君悅酒店亦在會展中心附近。
   
    示威人群被警方的嚴密布置所重重阻隔。阻攔游行的鐵馬被組合為雙層,並且還有高大的水馬,據說這是警方為了讓胡錦濤順利訪港而剛剛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有2米高,一個接一個的緊密相連,用高強度的塑料制成,空心,裡面可以灌水。



   示威過程中,有游行市民爬上水馬展示橫幅,也有游行市民不滿並開始衝擊高大的水馬;經過多次努力,看起來堅不可摧的水馬連接處竟然被衝開一個裂縫,人群雷動並試圖衝出突圍。眼看著裂縫越來越大,警方突然開始使用胡椒噴霧,此後一發不可收拾。警察的胡椒噴霧像水龍頭一樣掃過手無寸鐵的示威人群,大批市民紛紛中招。衝在最前面的人們臉上重重是霧,眼睛睜都睜不開。並且,在市民停止行動之後,警察仍然繼續向游行隊伍噴射。而由於此次行動中,警方使用的胡椒噴霧噴射量極大,範圍極廣,周圍的無數記者也遭了秧。更可氣的是,附近的水龍頭都沒有水。而在市民自行衝洗時,警方繼續無理由地噴射胡椒噴霧,雪花一般噴出的泡沫狀噴霧,灑在市民眼睛裡和身上,整個會展中心外都滿是美麗的紅眼睛。





    游行市民被激發出了無窮的憤怒。他們最後一起衝向並沒有那麼牢固的雙層鐵馬,並成功搶下。雖然隨後馬上遭到來自警方更多的胡椒噴霧,但市民總算出了口惡氣。而警方趁市民衝洗修整時,迅速地組成人牆並拉來新的鐵馬,並為了安全,在後面用鐵馬,人牆,汽車把整條公路堵上。



   最終,盡管市民一再呼喊胡錦濤現身出來接簽名信,卻沒有一個官員敢出來聽聽洶湧的民意。香港警方因為使用胡椒噴霧而揚名立萬,搖身變身成為大陸公安。
   
    另外,一些大陸訪民來香港,有一個老人在樓裡要點燃汽油,被阻止。



















TOP

警扣查記者 損一國兩制 向胡提問六四遭指高喊違規(圖)


來源:明報



「胡主席,香港人希望平反六四,你聽到嗎?」《蘋果日報》記者韓耀庭昨日在啟德郵輪碼頭工地向國家主席胡錦濤發問後,竟因「高聲叫喊」、「擾亂秩序」等理由,被3至4名警員帶走,困於後巷15分鐘後始放行,其他發問關於香港經濟問題的記者安然無恙,事件令人憂慮一國兩制受到衝擊。香港記者協會斥事件令人憤慨,要求警方停止執法「大陸化」,記協今日將參與七一遊行,高呼「記者提問有理,警察打壓無恥」。



《蘋果》研控警非法禁錮

《蘋果日報》網站昨晚報道,該報總編輯張劍虹稱研究循法律途徑,控告警務處長曾偉雄非法禁錮及非法妨礙傳媒採訪。警方發言人表示,帶走韓耀庭的原因,是當時聽到有人高聲叫喊,「便衣警務人員恐防發生擾亂秩序的情,遂邀請該名人士離開現場,經人員確認記者身分及了解事件後,已讓其離開」,又指是個別事件,對引起媒體不安表示遺憾,並會跟進調查,如證實有人違規,會公正處理。保安局、政府新聞處發言人均表示沒有補充。據悉,警方內部認為,相關前線警員的處理手法不恰當,因此在聲明中罕有使用「遺憾」字眼,並即時表示會調查。

警遺憾﹕倘違規 公正處理

國家主席胡錦濤昨日展開訪港之旅第二日,參觀興建中的啟德郵輪碼頭,上午約10時半,他與一行20多名中港官員抵達。特首曾蔭權、發展局長林鄭月娥,以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陪同胡錦濤參觀工地內的展板,其間林太向胡錦濤介紹九龍東發展,蘇負責郵輪碼頭部分,曾蔭權陪伴在則。

聞六四提問 胡沒停步

聽畢官員介紹,胡錦濤走近採訪區,《蘋果日報》記者韓耀庭在採訪區內喊出「胡主席,香港人希望平反六四,你聽到嗎」,胡錦濤聞言沒有停步,亦沒有望向韓,繼續邊走邊揮手,後來有記者喊出「香港的發展速度,你覺得怎樣」,胡錦濤微笑望向該名記者,但沒停步回答。一眾官員眺望鯉魚門一帶景色後與地盤工人握手,臨走前有記者喊出「這次訪港跟上一次有什麼不同」,胡錦濤走近採訪區,並稱再度來港很高興,但訪港時間尚短,想「更多的走一走、看一看」。

官員離開後,有攝影記者稱韓耀庭發問後即被警員帶到後巷,15分鐘後才准離開,韓及該名攝記質問現場新聞處官員,但不獲正面回應。

韓耀庭表示,他發問後,被3至4人帶到後巷,記錄個人資料,指他「大聲嗌係影響秩序同違規」,不准外出至「清場」為止,其間只有一人出示警員委任證。他斥責警方行動荒謬,當時只想在國家主席訪港的難得機會,發問港人想問的問題,要求保安局和警方交代禁制他採訪的原因。

記協批政治考量 議員斥淪公安

記協主席麥燕庭批評警方執法有政治考量,因有記者以相若聲量發問不敏感的問題,卻不受阻撓。她稱,採訪是記者天職,不論什麼問題、以何聲量發問都不應受限制,「一開先例,以後仲邊有新聞自由?」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塗謹申直斥領導人訪港,「香港警察便變成公安」,是次事件,警方做法涉非法禁錮、濫權。

去年8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身穿六四上衣被警方抬走的黃健批評一年來警方執法毫無改善,只會將異見消音,這次如上次般,沒有解釋便帶走記者,「咁做同黑社會、惡霸有咩分別」。


TOP

明報社評:一國兩制貴在存異 應放手讓港人自理


「一國兩制」實踐了15年,香港維持了表面繁榮局面,不過,目前繁榮的實質和動力,與回歸前很不一樣,因為回歸前,香港靠自力更生創造繁榮,今日則是靠中央「輸血」保持繁榮。固然,隨覑環境變遷,香港把握現狀繼續繁榮,未嘗不可,但是,若放在一國兩制框架檢視香港的現狀和實質,可以察覺到失去自身繁榮動力的香港,正在偏離一國兩制原初設計的精髓,長此下去,香港會演變至什麼局面,難以預計,值得關心一國兩制與香港前路的人細心思考。

鄧小平突出 「一國兩制」 之異

胡錦濤側重 「一國兩制」 從屬關係


當年,鄧小平將「一國兩制」定為國策,中心思想是認同香港與內地之異,並以一系列特殊方針政策,讓港人相信回歸之後,香港會保持現狀,一切不變。中國在與英國談判兩年和13年過渡期,就維持香港現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港人認同,即使出現末代港督彭定康的反覆,仍然阻不了香港順利回歸。可以說,認同內地與香港的不同,以具體方針政策規範,使香港保持不變,是中國順利恢復行使香港主權的關鍵。

回歸頭幾年,中央嚴禁內地部委、地方插手香港事務,內地人員來港,由國務院港澳辦嚴格把關,在港的中聯辦官員則極為低調,絕口不談香港事務,首任主任姜恩柱退任離港消息見報後,不少人才知道「他是中聯辦主任」。可以說,此階段由中央政策到地方層面,都尊重香港高度自治,使得大多數港人認同中央落實了一國兩制。例如在2002年,港人歷經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樓價大幅下跌等衝擊,雖然情困難,但是當年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仍有58.3%港人認同中央有落實「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的轉捩點出現在2003年SARS和七‧一大遊行之後,中央以CEPA、大型國企來港上市、開放自由行等有力政策措施,使香港奄奄一息的經濟迅速復元,這個轉變,使中央自我約束、嚴禁插手香港事務的心態,開始鬆動,情宛如打開了「潘朵拉盒子」,涉港事務官員抵擋不了擴權的誘惑,香港內政開始變味了。

2007年,先有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提出「權在中央論」,繼而有胡錦濤來港主持回歸10周年慶典活動時,提出「一國」是「兩制」的前提,「沒有一國就沒有兩制。一國兩制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相互對立。」從國家主權高於一切的角度,胡錦濤這個一國兩制定位,當然無可爭議,不過,這個定位,調整了「一國兩制」的側重點,由突出內地與香港之異,改而突出內地與香港的從屬關係。

過去5年,香港內部治理一些情,是否與中央強調「一國」有關,無從查證,但是由所謂「第二支管治隊伍」的提法,到中聯辦在各個選舉操盤、插手行政會議人事安排(例如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的個案)、替特區政府在立法會箍票,進而有中聯辦官員具名撰文批判學者等,在在顯示中聯辦的手愈伸愈長,已經具體插手香港管治事務了。

香港經濟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已經恢復,保持了表面繁榮局面,但是港人在基本衣食足之後,中大亞太研究所做10年前的同樣調查,認為中央有落實「一國兩制」的港人,只有30.8%,與10年前的58.3%比較,顯示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大跌。中央或許會問,現在的做法不是維持香港繁榮了嗎?有何不可。答案在民調結果已經顯示出來,反映港人對現在的一國兩制定位與相應做法,認同程度甚低,因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已經變質、變味了。另外,靠中央「輸血」的繁榮,可持續性成疑,必須使香港恢復自身創造繁榮的能力,放手讓港人自行創發,才是正途。

在香港經濟最困難時期,中央出手襄助,港人應該感激,不過,中央若因此認為港人無能力管治好香港,需要「干預」,則不夠科學。若具體分析董建華管治的情,首先是他命運多舛,甫上任即遇上金融危機,又為SARS所襲,樓價狂瀉,引發民怨畄天;另外,致命傷在政治體制,立法會的結構不可能配合政府,形成施政舉步維艱。曾蔭權管治遇到的問題,與董建華同出一轍,說明不管誰當特首,都無法突破畸形政治體制的樊籠。就算近年中聯辦插手,也改變不了這個局面,近月立法會亂作一團,政府管治失效,就是最好說明。

信任港人是關鍵

中央要自我約束


要把香港從桎梏解放出來,從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原旨,可以找到答案。當年,鄧小平就港人治港,有過一段精闢論述,他在接見「兩局三賢」(即是鍾士元、鄧蓮如、利國偉)時,由於話不投機,主要是鍾士元等人強調英國人管治香港的作用,鄧小平瘞他們「孤臣孽子」之餘,鏗鏘有力地說「我相信香港人,相信香港人有能力管治好香港」(大意)。相信這是鄧小平真心實說,所以,「信任香港人」是一國兩制一個核心關鍵。15年來,畸形體制、民主進程緩慢,都是不信任港人的表現,到中聯辦插手香港事務,更是不信任港人可以管治好香港的發展了。

另外,鄧小平設計一國兩制,從體制到具體安排,精神上都體現中央嚴格自我約束,因為他知道共產黨人管治不好香港。現在,中央對港政策偏離了必須自我約束,放手讓港人自治的設計,香港困局和諸多問題,都與此有關。一國兩制不光是一個名稱,有實質內涵,若認同鄧小平設計一國兩制是大智慧的結晶品,則為香港探索前路時,回歸一國兩制本源,就會走上正途了。

TOP

港支聯會遊行 向胡錦濤提訴求


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30日電)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等多個民主團體今天發起遊行集會,向訪港的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平反「六四」等訴求。

幾百名示威者下午4時30分左右遊行到胡錦濤下榻的灣仔君悅大酒店附近,然後進入警方劃定的示威區集會。

他們高喊口號,要求胡錦濤徹查湖南省民運人士李旺陽的死因,以及平反「六四」及結束中共一黨專政。

集會期間,他們試圖衝出警方架設的拒馬,與警方爆發衝突,警方施放刺眼的胡椒噴霧鎮壓,多名示威者及警方受傷,即時以清水洗眼。

在警方與示威者爆發衝突之際,胡錦濤正在接近示威區的會議展覽中心內會見本地各界人士。

到晚上6時30分,示威者仍未散去。

TOP

陸頻讓利 難解港政治社會問題


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台北30日電)香港主權移交進入15週年,往年週年紀念日都會有大陸高層領導人到訪,並送上惠港利多,但到今日,香港人要求的已不僅是一時的經濟讓利,而是整體的政治、社會制度進步。

香港過去給人「經濟動物」的印像,主權移交後,大陸也亟思維持香港經濟的繁榮穩定,以彰顯一國兩制成效;大陸認為只要經濟上對港讓利就是萬靈丹,但基於政治考量下的讓利,有時候非但不具重大效益,也弱化香港的競爭力。

今年胡錦濤訪港前夕,中國大陸也在27日提出關於經貿合作、金融合作、教育交流、科技合作、旅遊合作、粵港合作等6方面惠港措施,希望助香港渡過當前的歐債危機風暴。

胡錦濤的惠港「大禮」後續效應仍有待觀察,但綜觀大陸在歷屆主權移交「七一」週年提出的「禮物」,只有2003年及2011年真正大幅改變了香港的經濟狀況。

2003年香港因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危機陷入經濟衰退,同時因「基本法」23條引發百萬港人上街抗議,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年即與香港簽署「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開放陸客自由行。

之後,「七一」成為大陸政府宣布各項CEPA補充協議、釋放利多的最佳場合,也希望藉此爭取民心,化解每年六四燭光晚會及七一大遊行的衝擊。

另外,2011年8月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訪香港,提出包括貨幣清算機制、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等利多,就此確立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

但有評論認為,大陸的多項惠港措施雖然對提振香港經濟起了很大的幫助,卻也同時造成了香港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大陸的問題,這對標榜高度自由經濟市場的香港來說,未必是好事。

此外,大陸只重視經濟讓利,對於香港的政治發展對立與社會分配日益惡化等問題並未多加重視;近年香港的媒體自我審查及司法獨立爭議受到許多關注,使香港的自由、廉能、法治浮現隱憂。

同時,大陸政府還需面對香港未來特首與立法會的雙普選壓力、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等政治與社會發展難關,恐怕不是一再釋放經濟利多可以解決的。

在香港政府大肆慶祝主權移交15週年,也是胡錦濤任期將屆、最後一次訪港之際,香港民眾的不滿情緒可能更亟需紓解,香港媒體報導,多個香港民間團體及在野政黨已展開各項抗議活動,使這次胡錦濤訪港的保安規模,堪比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時江澤民的保安規模。

胡錦濤昨天到達香港時在機場說,此行希望深入了解香港市民的生活和期盼。但多數香港人並不領情,有香港網友諷刺,胡錦濤這次赴港保安嚴密,「可能連背影都見不到」,要了解香港民眾的真實生活,恐怕有些困難。

TOP

北京接收港支聯會請願信和簽名


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30日電)大陸國務院官員今天在領導人訪港期間,首次接收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遞交的請願信和市民簽名。

支聯會等團體下午在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下榻的君悅大酒店外示威,要求平反「六四」及徹查湖南省民運人士李旺陽的死因。

數百名示威人士集結後,在現場停留了幾個小時,多次與警方爆發衝突;示威人士強烈要求把收集到的10萬個要求徹查李旺陽死因的簽名遞交給胡錦濤。

官方香港電台報導,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聯絡司副司長劉文達晚上在君悅大酒店外接收了支聯會主席李卓人等人遞交的請願信和簽名。

李卓人說,已把請願簽名交給對方,並要求轉交給胡錦濤。有報導表示,李卓人也遞交了要求平反「六四」的信函。

李卓人表示,北京中央安排人員接收簽名是正面的做法。

對於北京中央派人接收簽名,商業電台表示,這是支聯會多年來首次與北京中央官員接觸。

支聯會一直要求推翻中共政權及大陸實行民主政制,因此被北京方面視為不可接觸的「反動」組織。

過去大陸領導人訪港時,支聯會也曾發起類似示威集會,並要求遞交請願信,但從未成功過。所以這次胡錦濤訪港期間,港澳辦官員會晤支聯會成員並接收請願信和簽名,尚屬首次。

TOP

陸封彭博網站 美要求言論自由


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30日專電)報導財經訊息為主的美國彭博社網站,疑似揭露中國大陸接班人習近平的家族事業遭封鎖,「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國務院要求中方尊重基本人權和言論自由。

一位不具名的國務院發言人向華郵表示,美國堅定支持中國的言論自由和包括網路報導在內的新聞自由;美方繼續強烈要求中方,尊重國際認可的基本人權和網路、言論自由。

彭博社(Bloomberg)報導,中國大陸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家族成員擁有資產總額高達3.76億美元,持股包括稀土、房地產和高科技等各種行業,報導雖然未提及任何犯罪行為。但大陸社會對貪汙和貧富差異擴大不滿加劇,有可能影響習近平接班安排。

彭博社不願評論事件,發言人崔普特(Ty Trippet)認為,彭博和旗下的彭博商業週刊(Businessweek)遭到封殺,是和星期五(29日)的一則新聞報導有關的報復行動。

彭博社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交易和資訊平台,主要收入來自財經終端機,全天24小時供應用戶企業動態、金融數據,歷史和即時報價。

大陸封殺旗下的新聞網站,但並未阻止彭博終端機在投資銀行和券商的運作。

TOP

香港數百人示威 呼喊『胡錦濤出來』


來源:VOA



香港人6月30日上街游行

香港 - 香港有數百人在胡錦濤訪港期間示威,要求平反六四和徹查李旺陽真相,並要求胡錦濤和示威者見面。警察在阻止示威者衝擊警戒線時使用了胡椒噴霧。
 
*向胡錦濤喊話*
 
香港支聯會及民陣等不少民運團體和其他民間團體的數百人6月30日下午冒雨游行到香港會展中心外面,呼喊口號:“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釋放民運人士!”他們還呼吁徹查湖南民運人士李旺陽的死因,釋放他的妹妹李旺玲和平反六四。
 
按照計劃,胡錦濤主席星期六要在香港會展中心參加慶祝香港回歸15周年的文藝晚會前先出席歡迎宴會,但是地點沒有事先公布,直到晚上六點多以後人們才知道宴會不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
 
以為胡錦濤就在香港會展中心裡的示威者呼喊:“胡錦濤,出來!”還有人向他喊話:“你雖然來到香港,你卻不敢出來聽聽我們的聲音,連接我們的信也都不敢。這算人民的國家主席嗎?”

​​*警民對峙*
 
香港警方出動了大批警察,並用鐵馬、水馬路障把人行道兩邊隔開。集會者抗議“警察權力過大”,還有人使用中國大陸的稱呼,把警察稱作公安,意思是香港警察和大陸一樣了。
 
​​要求擴大示威區的示威者衝擊警戒線時,警方使用胡椒噴霧逼退人群,但是沒有使用警棍,也沒有在記者照相時像過去那樣去遮擋鏡頭。
 
*大陸來港學生參加*
 
一位T恤衫上印著“華人民主書院”字樣的姓彭的女生被胡椒噴霧嗆得咳嗽了幾下才接受采訪:“我們是在香港讀書的大陸學生,我們覺得這件事很不公平。大家都覺得胡錦濤來了我們就要請願,把自己的訴求說出來。”
 
一位男學生也告訴VOA:“如果大陸的民主化不早日實現,不僅大陸會有更多的像李旺陽這樣冤死的人士,香港的自由也會一點一點地失去。所以我希望全中國人們都能站出來,爭取民主和自由。”
 
支聯會曾表示要用他們的六四號汽車追蹤胡錦濤,但是他們星期六說,這輛車被私家車撞了,沒能進場,也無法使用車上的大鼓來擊鼓鳴冤。
 
有一些大陸游客在旁邊觀看這場示威。
 
*胡錦濤:香港民主有序發展*
 
胡錦濤主席在歡迎宴會上表示,他每次來港都感受到香港獨特的城市魅力及活力,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經濟繁榮,民生和諧,民主有序發展,社會穩定。這位中國最高領導人還說,香港與祖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與世界的聯系更廣泛,這證明一國兩制是正確的。港人有能力管理好香港。
 
胡錦濤將在7月1號出席香港新政府就職儀式。

TOP

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