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有關囗囗囗的消息(04/7 有更新,自行判斷真假)

中共黨報發改革信號 王立軍案成契機


來源:VOA

中共黨報連日發表評論文章,稱“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北京政治觀察人士對上層文宣突然出現的“異動”持謹慎態度。但也有評論認為,王立軍事件成為中共政改的一個轉折點。

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報》星期四(2月23日)發表的一篇題為“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的評論文章在北京政治學界掀起漣漪。

這篇署名“本報評論部”的評論文章說,“自1978年至今,中國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開闊的行進空間,也面臨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刀戰。”

文章說,“改革就會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煩’,改革也很難十全十美 ... 既得利益者會用優勢話語權阻礙改革,媒體公眾會帶著刀剔目光審視改革,一些人甚至還會以烏托邦思維苛求改革。”

評論直言“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黨就會有危險”;“寧要微詞,不要危機;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

次日(2月24日),《人民日報》子報《環球時報》接力刊登題為“對改革的共識是什麼,爭議是什麼”的社評,稱“有一些道理肯定不會錯:改革應促進新共識。”

該評論文章雖稱“政改不是為改而改,不是為了獲得西方的掌聲”。但該文強調“圍繞改革的最大共識,是‘必須改革’這個判斷。”

文章說,“必須改革”的判斷“來源於過去30多年來改革帶來的好處,也來自其他一些國家拒絕改革或改晚了導致‘革命’甚至國家解體的教訓。”

知名政治異議人士、前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所長陳子明將《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視作為當局打算著手大力推動改革的一個重要信號。他認為,該文的重要性相當於1992年7月1日江澤民在中芍黨校講話的文宣前奏,也就是“皇甫平系列評論”。

所謂“皇甫平”是指一個在上海支持改革開放的寫作班子,其筆名有黃浦江、輔助鄧小平改革之意。從1991年到1992年,“皇甫平”在上海《解放日報》刊發的幾篇支持改革的評論,後被稱為“皇甫平系列評論”。

陳子明認為,“寧要微詞,不要危機”一文,傳達的是黨內最高層的意思。

他說:“這個意見現在還沒有傳達到下面。就是知道的人還很少,所以知道這個文章意義的人,現在是出於政治直覺,而不是政治信息。就是,鼻子靈的人都聞出來了。但是我是聞也聞出來了,聽也聽到了。就是說,這個意義非常重大。”

這位政治學者認為,當局這次“會走得比較遠”。

至於有關此類文宣是否為中共領導層換屆營造氣氛的揣測,陳子明則認為《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反映的是本屆政府的意願。

他說:“如果是下一屆的人願意講這種話,我覺得是不奇怪的。因為在幾年前,我在分析下一代領導人的時候,我一直都在說,他們會這樣講話。但是呢,應該說比較意外的,也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這個代表的是本屆的意見。”

陳子明還說,他認為傳達了上層意志的評論文章與近期造成轟動效應的王立軍事件有一定的直接關系。

他說:“就是說,王立軍這個東西就是證明呀,前一段有些人也想試試看的那條道路,以薄熙來為代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而其他政治觀察人士對人民日報評論文章的反映尚較謹慎。

上海的文化學者王曉漁擔心這只是權力更迭時期的誑暫現像。他在微博上說,“1978年、2003年,都曾出現誑暫的言論寬松時期,好事者稱之為‘小陽陂’。但這主要與權力更迭有關,權力未穩的一方,通過許諾未來以換取支持;等到權力鞏固之後,就陂去秋來了。”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也在其微博上留下“陂風不度玉門關”的話,對多年來改革未見推進有所感慨。

由於《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是以該報評論部名義刊發,不同於代表報社立場的“社論”,因而一些觀察人士對於該文是否直通上層仍持觀望態度。

中國近代史學家章立凡說:“因為他們這個組,你注意,他們的評論一向是比較開放的。凡是以他們的名義發的都比較開放。那麼,我想是代表了體制內一部分人要求改革的意見。但是說,是否有非常重大的突破,現在還不好說。”

改良派:冀望新一屆領導層推動政改

近期面臨整亢壓力的史刊《炎黃陂秋》的創辦人、自稱“體制內改良派”的老報人杜導正則更冀望下一屆中共政權推動政改。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和我周圍一批朋友的看法是,習近平新班子上台以後,我們國家的全面的體制改革,也就是鄧小平同志啟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這一套綱領,這一套實踐,絕不可能後退。後退是死路一條。”

但是,杜導正認為,因為中國內部種種因素相互制約,全面改革,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得以大踏步的前進,可能性卻也很小,甚至於不存在。

杜導正說,歷史上,中國在經歷千年皇權統治後,搞了一套斯大林模式,接著又是一套毛澤東極左的東西,加之國內各種因素,誑時間內搞民主、憲政是不可能的。

杜導正等“體制內改良派”預計中共的改革步伐更可能是中、小幅度的。他說,現在與鄧小平、趙紫陽和胡耀邦時期不同:彼時主觀力量強大,改革步伐也能大一些;此時各方權力則掌控在既得利益集團手中。

《人民日報》評論中提到的苛求改革的“烏托邦”也作出強烈回應。被視為“左派”言論中心的“烏有之鄉”網站刊載的一篇署名“溫暖陽光”的文章批“寧要微言,不要危機”就是“權貴鬧劇”。該文針對人民日報評論文章中的論點逐一批駁,稱其為“自相矛盾”的“政治流氓宣言。”

TOP

顶你一下,这样大家找你的帖子会更容易一些。

TOP

揭秘王立軍五種面孔 哪一面真實?


  據《Vista看天下》2012年第4期報道,人們仍然不清楚,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滯留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那一天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曾以「打黑英雄」為國人所熟悉的官員,如今令人感到陌生了。

  在遼寧鐵嶺的王立軍,熱衷於接受媒體采訪,那時候,他是有些誇張的「打黑英雄」;在山城重慶的王立軍,仍然在「打黑」,但很少接受采訪,那時候,他開始扮演新的角色;而現在,他完全離開了公眾視野……

  他到底是誰?英雄、干吏、學者、市長、病人,哪一面是真實的王立軍?

  英雄、干吏、學者、市長、病人——

  王立軍的五種面孔

  2月2日之後的一週,發生在王立軍的身上的事情變化太快,

 
 以至於到現在人們仍然沒有理清頭緒。王立軍未來還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我們並不知道,也許他自己也不知道

  這可能是有微博以來性價比最高的一條微博:一條三十多字的微博,讓人民網的官方微博一夜之間增加了十萬粉絲。2月9日21點14分,人民網官方微博發布了這樣一條消息:「今晚人民網將有王立軍最新動態,請時刻關注人民網滾動新聞或人民網官方微博。」

  這種做法如此有效,以至於其他媒體也開始紛紛跟進。「新華聚焦」、「鳳凰網新聞」、「財經網」等媒體微博均發出預告,呼吁網友關注。其中服務最周到的,無疑是南方日報的微博:「各位親,我們也都在線苦等人民網的消息。您如果有事可以先忙,將電話號碼私信@南方日報,我們如果能夠等到消息,就用手機群發給您。」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22點57分,「鳳凰網新聞」率先發布了消息,連電頭一共77個字:「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9日應詢問答問時表示,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於2月6日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滯留1天後離開。有關部門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至此,王立軍「出事」的消息終於得到官方證實。2月7日,網上開始傳出零星傳言;2月8日,重慶市新聞辦通過微博稱王立軍正接受「休假式治療」;華盛頓時間2月8日,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證實王立軍前往美國駐成都總領館與美方會面。專欄作家連岳說:「說實話,一直到美國證實之前,我都不太敢相信王立軍進入成都美領館一事。」

  王立軍,這個可能是中國警察出身被報導最多的人,如今變得陌生了,人們需要重新去認識他。

  英雄

  「小時候,有一次看到別人抓魚時掉到河裡,被漩渦衝走了。很多人在岸上駐足圍觀,光是喊。突然有一個人從遠處跑來,穿著衣服就跳到水裡,把人救上來,衣服擰干,搭在肩膀上就走了。那個人的英雄形像在我心中的定格是永遠的。」王立軍成名之後這樣告訴記者。

  鐵嶺,這座幾經趙本山調侃而家喻戶曉的「大城市」,是王立軍的起點。他的從警生涯始於1984年,這個沒有「根基」、「背景」的年輕人最初只是鐵嶺市下屬縣級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的內勤。

  為了做好交警,王立軍曾利用休假自費去北京,每天站在長安街頭,觀察首都交警的指揮手勢。回來之後,「站在這個小小的縣級市唯一的崗台上,指揮著為數不多的車輛,他的動作完全可以用『藝術』一詞來形容。」以王立軍為原型的《鐵血警魂》編劇周力軍說。

  從交警大隊到縣級市下邊的派出所任所長,再擢升為縣級市公安局副局長,1992年2月,成為鐵嶺市公安局副局長,王立軍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三級跳」。任鐵嶺市公安局副局長期間,他開始以「打黑英雄王立軍」揚名全國。

  1995年新華社發表人物通訊《鐵拳神警王立軍》,這是對王立軍的第一次全國性宣傳報導。報導中描繪的王立軍「曾獨自貼近腰捆17管炸葯、手握引爆線的歹徒,勇敢機智,將其制服;也曾只身衝入室內,將一名持槍殺人犯抓獲;他還親自駕車追捕逃犯,憑著嫺熟的車技強行超車,將5名手持菜刀的歹徒全部抓獲」。他還駕車幾十公裡追捕凶犯,「雙方一對一在大街上搏鬥20多分鐘,最後,王立軍還是將這個曾獲全省散打冠軍的團伙頭目抓獲。」 這篇稿件被多家報刊雜志采用,傳播甚廣。

  隨後,又有一本《東北虎傳奇》記述了王立軍偵破多起大桉要桉的「傳奇故事」。《鐵血警魂》在全國熱播,更讓王立軍聲名鵲起。而民間關於王立軍的傳說,更是神乎其神。其時的王立軍,已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傑出民警,中共十四大代表,遼寧省 「十大傑出執法者」……集萬千榮耀於一身。

  然而王立軍的仕途也並非一帆風順。1999年的「公安局長打三輪車夫」桉,是王立軍「進入」美領館之前遭遇的最嚴重的一次形像危機。1999年3月,鐵嶺市一名人力車夫狀告王立軍當街動手打人。記者田永源2011年回憶道:「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幾百份羅列王立軍63條罪狀的材料,鋪天蓋地地先後5次寄到了從中央到遼寧省的人大、紀檢、公檢法機關。」

  2000年初,鐵嶺市紀委公布審查結論,匿名信反映王立軍「違法違紀」的63個問題全部失實,這「是一起有組織、有計畫、有預謀的對王立軍的政治陷害行為,這些人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黨紀、政紀的嚴肅處理」。

  王海洲,當時的鐵嶺市司法局局長,後被查出他正是策劃誣告王立軍的幕後推手。2000年7月24日,王海洲誣告他人桉一審開庭,據《沉陽晚報》當時的報導,「被告人王海洲始終否認指使他人誣告陷害王立軍等人」。後王海洲被判有期徒刑兩年,緩刑三年。

  2009年父親節,王海洲托人在網上發布了一封致王立軍的公開信,從信件內容看,王海洲曾與王立軍關系極為親密,隨信公開了多張他與王立軍的合影。照片中,王立軍為王海洲生日祝酒,陪王海洲為其故去的母親弔孝,並陪同王海洲夫婦一起旅游。「過去的經歷讓我撕心裂肺,我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和你嬸嬸、弟弟、妹妹,偷偷拿出我珍藏多年,記錄我們『友誼永恆』的照片、錄像等資料反復欣賞,讓這些東西衝澹過去那些不愉快的記憶。這些東西太珍貴了,它真實地還原了你這個英雄的過去,為此我決定連續公布出去,讓人們知道你這個英雄是個人,不是個神。」王海洲這樣寫道。

  就在王海洲誣告桉一審開庭之後,2000年8月,洗脫冤屈的王立軍升任鐵嶺市公安局局長。

  干吏

  從2002年任鐵嶺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到調任錦州市公安局長,王立軍在副廳級這個位置停留了六年。

  2008年6月,王立軍終於等到一個更大的機會。他從遼寧錦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調任重慶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正廳級),從此,成為重慶「打黑除惡」的核心人物。

  此後,一連串的名人栽倒在了王立軍的面前:市人大代表、重慶渝強實業董事長、巴南區第二富豪黎強,重慶市江州實業董事長、渝中區人大代表陳明亮,重慶民營摩托車制造業的「大哥」級人物龔剛模,萬貫財務公司的陳坤志……

  而真正標志著王立軍「重慶打黑」登峰的,則是王立軍的前任,前重慶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文強的落馬,重慶警界真正從「文強時代」進入了「王立軍時代」。

  「打黑」是王立軍的拿手好戲,而「治警」則是新的挑戰。有一段媒體關於重慶公安局批捕會議的描述廣為流傳:

  這次會議是全市公安局副處以上公安干部會議,王立軍局長主持會議。會場武警全副武裝,殺氣騰騰。會上,點到誰就報誰的罪名:

  「陳光明,女,重慶市公安局經偵總隊總隊長,犯有某某罪,抓!」

  「陳洪剛,男,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局長,犯有某某罪,抓!」

  「陳濤,男,重慶市公安局治安總隊原總隊長,犯有某某罪,抓!」

  「李虹,重慶市公安局治安總隊原總隊長,犯有某某罪,抓!」

  ……

  據透露,此次會議上,一共抓了六七人。「都是當場點名,當場抓人。都不用公安,全是武警。」當時在場者,無不膽戰心驚。

  2010年3月初開始,從副科到副局的所有領導干部全部「就地免職,重新競聘上崗」。這被稱作是新一輪的「機構改革」,涵蓋重慶市公安局所有在編人員以及絕大部分領導職位,由打黑開始進而引發「重慶警界大換血」。

  此外,王立軍開始推行「交巡警合一」的新機制,主城11區每天800至1000名交巡警24小時在崗,任何一個地點,警方將能夠在3分鐘內集中6至8台巡邏車、24至32名警力,出警、處置、施救等全面達到歐美警務水平。這大大增加了警員的工作量,一些警員因此離開警隊。還有一些警察私下抱怨,稱王立軍待人太過苛刻,吃飯大聲喧嘩,走進局大門沒有挎包提手上而是掛肩上,甚至見到王立軍沒有打招呼,都可能被下派基層。

  但這一系列動作確實給重慶治安帶來了立竿見影的變化,贏得市民的普遍好感。王立軍此次「出事」之後,很多以「重慶普通市民見聞」為名的文章開始出現在網上,講述的主要就是王立軍對重慶治安的改善。

  而對媒體人和律師來說,印像更深刻則是「雙起論」和「李莊桉」,前者被媒體批評為妨礙輿論監督,後者則被法律界人士詬病為妨礙法治。如今,他們又開始呼吁透明報導和尊重法治程序。

  2009年3月,王立軍升任重慶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2011年5月,王立軍以全票當選為重慶市副市長。三年時間,王立軍從副廳級到正廳級,再從正廳級到副部級,晉升之快,為官場所罕見。

  學者

  「國際法醫顱面鑒定協會副主席;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法學院刑法所研究員;現場心理研究所主任;東北財經大學MBA學院社會心理研究室主任;現場技術鑒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2012年2月10日,被新浪網認證為世界孔子協會會長的孔健祥林在微博上出示了王立軍接受采訪時給他的一張名片,這是上面列出的一系列頭銜。這上面,沒有寫王立軍的政府職務。而這並不是王立軍的全部學術頭銜。

  2011年12月4日,北京郵電大學的一間大禮堂裡,兩層樓的觀眾席坐滿了學生,觀眾席二樓外側掛著紅底白字橫幅「北郵師生熱烈歡迎立軍教授蒞臨我校講學!」,主席台上,王立軍從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方濱興手中接過了兼職教授的聘書。方濱興的致辭,提到「立軍教授已經是浙江大學、重慶大學等多所國內著名高校的兼職教授」。公開資料顯示,在接受北京郵電大學的聘請之前,王立軍擔任兼職教授的學校有東北財經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第三軍醫大學、西南大學等。

  而根據簡歷顯示,從1986年到2006年,王立軍參加了自學考試、干部專修、黨校在職研究、國外遠程教育等多種學習方式。其中2004年到2006年,王立軍在錦州任職期間,參加東北財經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專業(EMBA)學習,2006年4月獲得碩士學位。這年11月,王立軍即被「聘為教授、研究員」。

  十年前對王立軍的報導中,便有許多關於他赳赳武夫之外文采飛揚的一面。曾經采訪過他的記者田永源說:「在中學時,他臨摹的《清明上河圖》可以亂真;他曾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沉陽魯迅藝術學院,因種種原因而沒有去成;他喜歡書法,其作品曾在遼寧省書法大賽中獲獎;他設計的3套服裝,獲得大連國際服裝節銀質獎。」「他彈得一手好鋼琴、拉一手好手風琴,還曾擔任鐵嶺電視台春節文藝晚會的總策劃;他還有一副好歌喉,一曲《少年壯志不言愁》如泣如訴、催人淚下,一曲《霸王別姬》梅派韻味十足。」而這些話,只是媒體報導中關於王立軍文采的部分描述。在重慶,王立軍給女交警設計的雨衣,據說也受到普遍喜愛。

  十多年來,王立軍呈現在媒體面前的形像,也逐漸從粗豪勇猛轉向了溫文爾雅,他在鐵嶺期間喜愛的大墨鏡,也換成了細邊黑框眼??鏡。

  2011年12月3日下午,在醫學與社會2011重慶峰會和轉基因技術與人類安全研討會會議期間,王立軍也曾應邀作專題學術報告。王立軍以一張世界罕見雙頭連體女嬰的掃描圖像為切入點,從「法庭科學的發展現狀和難題」、「食品、葯品的當下危害和未來危機」、「重慶打黑的全國效應」再談到「當下影響國家、民族穩定發展的若干問題及對策」,其間涉及的話題從《世界新聞報》發生竊聽醜聞到《華盛頓郵報》披露美國政府用軍方技術監控民眾,從黑莓手機引發倫敦騷亂到維基解密公開美軍絕密檔桉……旁徵博引,足足講了3個小時。

  這個會議中,王立軍還指出共濟會才是「看不見的手」──「它策劃了戰爭與革命,推動一些國家走向繁榮,驅使另一些國家走向崩潰。」2月10日,騰訊「今日話題」就此做了一期專題,列舉了傳說中許許多多操縱世界的神秘組織,問道:共濟會、骷髏會、光照會、聖殿騎士團、彼德伯格俱樂部、羅斯柴爾德家族……這些「上帝」們,到底誰更厲害?

  如今,北京郵電大學的網站已經悄然撤下了兩個月前關於那場聘任儀式的所有記錄。

  市長

  2月2日,重慶市新聞辦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市委決定,王立軍同志不再兼任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以副市長身份分管聯系經濟領域工作。」 他的分管領域由過去的公安、國安、司法、政府維穩、政府應急管理等領域,轉到教育、科技、工商、環保等領域。

  這對王立軍來說,也許並非不能勝任的職務。早在2001年,王立軍就參加了美國加州大學MBA遠程教育學院學習,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11年1月,王立軍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3月的兩會上,王立軍聯合來自12個省(區、市)的439名代表共同提出了建議制定法律嚴懲食品、葯品犯罪的議桉——這是1983年以來,有據可查的聯名代表人數最多的單項議桉。在這次兩會的重慶代表團開放日,王立軍也沒有大談「打黑」,而是談創新社會管理。

  2月2日公布的這次分工調整引發了外界諸多猜測,但不少樂觀者則認為,王立軍正在從「打黑英雄」向城市管理者的形像過渡。財經評論員易鵬就認為:重慶市委即將換屆,工作分工變化將為王立軍增加多元履歷,只會給其加分。

  2月3日,《南方週末》記者撥通了王立軍的電話,在記者的描述中,王立軍「態度溫和,情緒平靜」,甚至「哈哈大笑」,但不願意對網上的種種猜測做出回應,只稱「這是正常的工作調整」。

  2月5日,王立軍以主管副市長的身份到重慶教委、重慶師範大學調研,瞭解重慶教育工作情況。這是他在新崗位上的第一次露面,也是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的露面。

  「病人」

  現在看來,作為城市管理者的「市長」,是王立軍一個未完成的角色——他被迅速加上另外一個身份:病人。

  2月8日,正在網上紛紛傳言的時候,重慶市新聞辦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王立軍副市長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高度緊張,身體嚴重不適,經同意,現正在接受休假式治療。」

  網絡上還出現了一張印有公章的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診斷證明,判定王立軍「目前存在嚴重的抑郁狀態和抑郁重度發作,建議組織干預,對患者實施治療」。這個消息後被重慶新聞門戶網站「華龍網」的官方微博轉發(現已刪除)。

  2月9日,無數人在網上等待王立軍的最新消息,最後等來新華社的權威消息,在那77個字中,確認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有關部門正在對此進行調查」,並沒有提到王立軍患病。

  2月13日,本刊記者致電第三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一位值班負責人告知記者,這份診斷證明是假的。至於王立軍是否到該院就診過,這位負責人表示不瞭解情況。

  2月2日之後的一週,發生在王立軍的身上的事情變化太快,以至於到現在人們仍然沒有理清頭緒。王立軍未來還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並不知道,也許他自己也不知道。

  1959年12月26日,王立軍出生於內蒙古的阿爾山,他是蒙古族人,蒙文名叫「烏恩·巴特爾」——在蒙文中,「烏恩」的意思是「真實」,「巴特爾」的意思是「英雄」。

TOP

薄熙來會郭台銘 渝報頭版報導 (圖文)


来源:中央社





 外傳請辭的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仍然高調活動,昨天會晤了台資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當地中共機關報重慶日報今天在頭版報導了有關消息。

  報導表示,24日,市政府與富士康集團在渝簽署合作意向備忘錄,雙方將共同組建世界級光機電前沿技術研發中心。

  報導說,簽約前,薄熙來、市長黃奇帆會見了郭台銘一行,就加強雙方合作進行了交流;報導還刊登了雙方簽約現場的照片。

  據報導,在會見中,郭台銘說,在薄熙來、黃奇帆的領導下,宜居、森林、暢通、平安、健康「五個重慶」建設成就斐然,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發展成果有目共睹,重慶已成為當之無愧的西部龍頭。

  薄熙來管治重慶以來,在當地推動「唱紅打黑」,大陸社會對其評價有正面,也有負面,令其成為大陸政壇中頗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本月初,備受薄熙來重用的公安局局長王立軍突然被免去職務,轉任副市長。幾天後,他突然走進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演變成極不尋求的政治事件。

  其後,王立軍離開了總領事館,隨即被押送到北京接受調查,北京方面至今並未公布事件真相。

  「王立軍事件」發生後,外界高度關注薄熙來的政途,香港的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日前透露,薄熙來已在中共政治局會議上請辭。

  不過,各種跡像顯示,薄熙來仍在位,而重慶日報作為中共在重慶的機關報,日來持續重點報導薄熙來的消息。

  在高度箝制新聞的大陸,官方喉舌的任何訊息,往往是檢視政治事件發展的風向標。

TOP

来看看,置置顶

TOP

評論:也談談薄熙來能否“入常”的問題


來源:澳洲日報
作者:淳于雁

在今年中共即將召開的“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都有誰能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決策高層,一直是黨內外至為關注、猜測紛紜的問題。其中有兩個人備受注目,一個是習近平的總書記能不能當上,一個是薄熙來能不能“入常”。依據網上形形色色的資料來看,經過幾番折騰,習近平出任總書記,然後晉升為國家主席,似乎已成定局;而薄熙來問鼎政治局“常委”,則始終反反復復變數頻仍。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2月6日突然爆出薄熙來的心腹親信,“唱紅打黑”的主要打手得力干將,身兼重慶直轄市副市長、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的王立軍,開車到四川省首府成都市,“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突發事件。消息一經報導,立即成為轟動的重大新聞。

     事情經過看似“簡單”,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停留了一夜一天,翌日(2月7日)才走出領館,由特地從北京趕來的國家安全部副部長邱進,親自接他徑直飛回北京。重慶官方宣布,王立軍因工作操勞過度,正在接受“休假式治療”,壓根兒不提他去成都美領館一事;而外交部則表示王立軍去過美領館,副部長崔天凱還進一步說明,“是非常偶然的個案”,“跟習副主席訪問(美國)沒有什麼關系”雲雲。至於王立軍為什麼要“私進”美領館?他是怎麼進去的?他在領館裡干些什麼、說些什麼?一概封鎖保密,嚴實捂住蓋子。

     還是美國到底是政治“透明”的民主法治國家,在國會上經一些議員咨詢,要求國務院交待王立軍進去成都美領館的事件,便得把當時駐成都總領館、駐北京大使館和華盛頓國務院之間,所有往來的電報、備忘錄、正式與非正式電郵,以及其他通訊內容都交給國會審查。 外界人們這下才知道王立軍確實進了美領館,期間向總領事何孟德(Peter Heymond)和另兩位領事,談了涉及其上司重慶市市委書記薄熙來貪污腐敗、同黑社會勾結的許多事實,以及中國警方鎮壓異議人士等情況,並要求給他提供政治庇護。何孟德總領事連夜致電彙報請示在北京的駱家輝大使,駱大使即刻向華盛頓國務院報告,並建議給予王立軍政治庇護。美方高層權衡利弊,決定不批准駱大使的建議後,他便及時與中方外交高層協商,按王立軍本人把自己交給北京國安部,而不交給重慶政府的願望,由國安部特派副部長邱進一行,排除重慶方面的阻截企圖,把王立軍帶回北京。
  
     “王立軍事件”引起連篇累牘、鋪天蓋地的網上帖文熱議,有分析“薄王反目”涉及18大權力鬥爭的,有知情揭露高層內鬥蛛絲馬跡的,有譴責薄熙來在大連、遼寧、重慶暴政的,也有頌揚“重慶模式”注重民生措施的,七嘴八舌,五花八門,什麼觀點都有,十分熱鬧。最有趣的“聳人聽聞”竟然把王立軍去領事館說成是作為“中美反恐”聯絡官,交涉抗議美國支持達賴喇嘛的“藏獨”活動,在領館內和美方人員發生衝突,被扣留在館裡;造成重慶和成都警方連手包圍美領館要人,美國總領事嚇壞了,才被迫乖乖把王立軍放出來。說得有聲有色,煞有介事,當然“信不信由你”啦。王立軍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還得看事態發展的結果。不過,即使有了結果,也還未必就是真相。這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黑箱政治”,從“毛共”、“鄧共”、“江共”到當今的“胡共’”,一貫如此。
  
     薄熙來的名字,文化大革命初期在北京時就聽說過。那時“毛共”煽動“紅衛兵”造反,大破所謂“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市內從中學校開始,紛紛自發建立“紅衛兵”組織。毛澤東於1966年“818”首次檢閱紅衛兵大軍,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一些紅衛兵代表時,傳聞除了給“毛阿爺”戴紅袖章的宋彬彬(宋任窮上將之女),毛教她改名為“要武”,果然真的“武”起來,此外其他代表中還有薄熙來等高干子弟。由一部分高干子弟牽頭,接著成立“首都紅衛兵糾察隊”,其中最出名的“西城區糾察隊”(簡稱“西糾”),就是由“男四中”的薄熙來當“司令”。他後來又和一些高干子弟成立惡名昭著的“聯動”(“首都紅衛兵聯合行動委員會”的簡稱)。
  
     當年,紅衛兵組織享有“革命特權”,發號施令,橫行霸道,為所欲為,連公安機關都惹不起,要聽這幫“革命小將”的調遣。紅衛兵小將們響應毛澤東、林彪的號召,在破“四舊”同時展開掃蕩“黑五類”、“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等“牛鬼蛇神”,抄家抓人,批判鬥爭,拳打腳踢,殺人越貨,無惡不作。“西糾”當時名聲最大,鬧得最凶,“階級敵人”,聞風喪膽。筆者在“文革”期間被“插隊落戶”下放京郊農村時,同隊裡有一位市公安局的科長,聽他說過破“四舊”期間,那些紅衛兵要分局、派出所,交出地、富、反、壞、右和拿“定息”資本家,以及有“海外關系”的歸僑等“控制人員”的戶籍名單,然後挨家挨戶抄家打人,許多這類“分子”被無辜打死。他說那段時間每天都有紅衛兵把“階級敵人”的多具屍體送到各派出所、分局,然後用卡車送到火葬場焚屍;有時送來的屍體太多,幾座焚屍爐日夜操作都來不及燒完。
  
     薄熙來(1949 - )在“文革”以後,由於“開國元勛”的乃父薄一波(1908 – 2007)官復原職,在黨國地位影響舉足輕重,托父蔭在參政的仕途一路順風,節節高升,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一般干部,地方縣委書記、省委副書記、省長,做到國務院商務部部長,2007年被任為重慶直轄市的市委書記,猶如封建王朝權傾一方的“封疆大吏”。他在重慶打著“造福民生”的旗號,以“唱紅打黑”作為手段,“劫富濟貧”,籠絡民心,果然了得,號稱“重慶模式”。然而,此次王立軍對他“反戈一擊”,且擊中要害,給其黨內政敵提供“炮彈”,會不會一舉阻止他的“入常”?現離“18大”舉行還有半年多的時間,薄熙來師法其“祖師爺”的心術不正、詭計多端、心狠手辣,往往不按常規“出牌”,出其不意把對手置於死地,真的不可小覷也。吾等海外華人只能取旁觀者的角度,等著看這一齣好戲。

TOP

重慶警力系統因王立軍事件受調查


來源:法廣

目前重慶警力系統因王立軍事件受到調查,為防範騷亂或突發事件,中央政府已從湖南調派1500名武警到重慶駐防。

香港東方日報今天引述消息表示,由於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當年掃黑時動用的是重慶武警系統,在王立軍前往美國駐成都領事館事件發生後,不但重慶公安局,連當地國安部門及武警總隊,都被人調查。

該報說,中央擔心當地一旦發生騷亂或突發事件,重慶武警恐怕很難調動,因此,緊急從湖南調派武警進入重慶防範。

此外,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昨天發表一篇題為「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的評論文章形容,「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黨就會有危險」,呼吁改革就會招惹是非,但寧可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

對於為何要在此時刊登被當局視為禁忌的「政治體制改革」? 分析認為,官方喉舌在這時刻呼吁政改,應該與年底舉行的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人事布局有關。

TOP

手工置顶~~~~~~~~~~~~

TOP

置顶~~~~~~~~~~~~

TOP

人工置顶

TOP

先顶后看,顶顶更健康

TOP

重庆还在搞新时代的文字狱,请搜索“方竹笋”和“一砣屎”,“劳教1年”的故事。

TOP

继续帮LZ顶上去~~~~~~~~~~~~~

TOP

等着想见的内容

TOP

薄熙來仕途走向, 美中專家把脈


來源:VOA
記者:蕭洵、蕭華、海濤



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資料照片,2010年3月6日攝於北京人民大會堂) 圖片來源: 美國之音張楠


   在中國政壇引起強烈震蕩的重慶副市長王立軍進入美國領館事件到底如何發展,將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仕途有何影響,美中觀察人士發表了看法。

*戈茨:中共高層因王立軍事件而分歧加重*
   
    密切觀察這一事件的美國《華盛頓時報》資深記者比爾.戈茨認為,王立軍這一出政治大戲中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表明中共政治局裡薄熙來等反美的民族主義和軍方人士同胡錦濤等傾向經濟改革一派之間的較量和分歧日益嚴重。
   
    戈茨星期五在《華盛頓自由燈塔》網上發表文章說,有美國官員(U.S. officials)認為,薄熙來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新型反美民族主義的突出代表。他們認為,中國80年代以來的經濟改革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則和基礎。薄熙來三年來領導重慶政府發起了“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 ”運動。
   
    《華盛頓自由燈塔》的文章說,王立軍事件引起了美國情報界的一場辯論,中心是:中共高層的分化和派別。

*中共高層有無分裂?*
   
    有分析人士認為,新毛派和民族主義派有可能掌權,屆時中國政府會更加反美。也有分析人士說,中國高層有分裂的這種觀點不對,認為中國高層有分裂的想法是危險的。



《華盛頓自由燈塔》網頁截屏 freebeacon.com


   戈茨的報道說,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多方認為是中共高層最有權勢的反美高官。在王立軍進入領館時,周永康當時也在重慶視察。更早些時候,周永康高度贊揚薄熙來在重慶的“唱紅打黑”運動。
   
    《重慶日報》8日說,政治局主管政法的周永康到重慶參加當地司法會議,贊揚了薄熙來,並沒有提到王立軍。
   
    美國官員估計,薄熙來主導的這場唱紅打黑運動,由於大批公眾的參加,可能耗資兩千多億人民幣。

*陳子明:處理薄熙來,要看習近平*
   
    在北京,學者陳子明對美國之音說,薄熙來問題如何處理,主動權在習近平手裡;其他人即便能處理,也要看一看習近平怎麼處理。
   
    習近平剛剛結束對美國、愛爾蘭和土耳其三國的訪問回到中國。
   
    陳子明對美國之音說:“因為這樣,這件事屬於較難處理的,又跟習的這批人比較相關的,因為也是太子黨出身嘛。因此我想,最高層他就是能處理也不會處理。它就是把難題留給你解決,看你怎麼解決,它再決定如何。所以說這也是一種比較高明的政治手腕。”
   
    他說,前一段時間薄熙來的情況之所以顯得比較曖昧,就是因為習近平人在美國,聽不到他的意見。
   
    因為89年天安門事件而坐牢多年的陳子明說,習近平回來以後,就可以著手處理這件事;而現在出現的這些結果,都跟他回來是有關系的。

*政治局開會,薄熙來亮相*
   
    在華盛頓,密切關注王立軍事件的華盛頓時報資深編輯戈茨也注意到了薄熙來前幾天在 CCTV露面。央視的新聞聯播報道,薄熙來參加了政治局的學習會議。
   
    薄熙來近期頻頻在媒體上亮相,包括在重慶接待前任澳門特首何厚鏵。有分析認為他看上去是躲過一劫。但陳子明說:“從現在的情況來說呢,你如果說(薄熙來)度過一劫呢,我覺得言之過早。但是說,現在情況緩和了。從他的情況來說,是緩和了。但是是不是過了一關呢?我覺得還不能這麼說。”
   
    陳子明說,王立軍的情況都還有待於調查,這個事的發酵時間還會比較長。
   
    他說,中央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眼下怎麼辦呀?他認為,上層的意見是,眼下該怎麼辦還怎麼辦吧。
   
    陳子明認為,上層還是不想把這件事弄得太大,不希望它成為一個對體制形成致命性傷害的話題,因此官方的語言還是會保持連續性,在最後處理過公布的話題上,會跟過去官方說的關於他的消息保持一致。
   
    陳子明認為,這件事肯定會影響到薄熙來等一些人的升遷。

*報人杜導正:政府不應遮掩,要對人民有所交待*
   
    史刊《炎黃春秋》的創辦人、社長杜導正是資深共產黨高級干部。他認為,王立軍的事情相當的復雜,是“很復雜的政治大背景之下的一個事件。”他說,這麼一個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的事件,中共黨中央和政府應該對人民有一個正式的交待,因為越這麼遮遮掩掩地,就越被動。
   
    杜導正說:“看看中央它怎麼處理這個事情吧。反正我認為這個事情很大、很大。因為他(王立軍)是個高層的官員,又牽扯到薄熙來。他是個政治局委員、省委(重慶市委)第一書記,又牽扯到十八大。反正很復雜,各種各樣的謠傳也很多。官方光這麼簡單的十幾個字這個不行。”
   
    杜導正說,官方就此事調查和調整需要時間,但是不能就簡單地說王立軍精神上不太正常,這個不行,騙小孩子倒是可以。

*《明報》:薄熙來、何厚鏵“一厚一薄”*
   
    香港媒體對薄熙來在“請辭”傳言後又高調出席公開活動相當關注。《明報》25日載文說,薄在“請辭”後,於前日(23日)接見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率領的港澳代表團;薄熙來表現得相當開心,還與何厚鏵開玩笑稱二人“一厚一薄”,賓主當晚還一同登台合唱“歌唱祖國”。
   
    《明報》文章未作分析,但提及全國政協會議發言人趙啟正24日上午與傳媒茶敘時,被問到薄熙來會否赴京出席兩會,趙回答到:“我覺得他會出席的,為什麼不出席?”文章說,趙啟正又指網上對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的報道是“拼圖”,“拼出來各式各樣都有,是失真的。”

*《南華早報》:薄熙來或已安度風暴*
   
    香港英文大報《南華早報》25日的報道則以“薄熙來或已安度風暴”為題,稱薄熙來高調公開會見澳門代表團顯示十八大前他不大可能落馬。
   
    文章援引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的分析說,薄熙來本周在中央電視台有關政治局會議的報道中露面,意在緩解與他相關的疑慮。
   
    鄭宇碩認為薄熙來打算漸退,那樣可以不太轟動,有助於他避免圍繞著他的過多有關其政治前途的猜測。

TOP

薄熙來去留 重慶模式和中國未來有關


來源:德國之聲

《法蘭克福彙報》(2月23日)分析說,由於公安局長王立軍被"休假式治療","西南大都市重慶目前正處於有關意識形態、陰謀、政治和犯罪的猜測中心。"

"然而,這個話題關系到'重慶模式'的未來,該模式是市委書記薄熙來近年來建立的,它在中國的制度下本來就不該有,是替代的意識形態,制度下的制度,雖然總是盡力援引國家主席胡錦濤制定的'科學發展觀'理論,同時卻強調作出了自己的'研究'。薄熙來力圖進入政治局常委會,而圍繞他昔日警察局長的驚險劇,恰恰發生在秋季換屆前的種種交易進入激烈階段的時刻。通過對不受歡迎的競爭者周圍的人加以逮捕並指控腐敗,來進行一場權力鬥爭,在中國不是第一次了。”

作者認為,互聯網上有200多萬條評語對此事件發表看法和傳聞,"……一個奇怪的反常現像是,審查當局這一次不同尋常地很少刪除。"

文章說,重慶衛視 "讓人一點都感受不到重慶周圍正在咆哮的風暴","反復向觀眾灌輸重慶模式的主要內容。" "這些內容是全中國都涉及的題目,中央政府在薄熙來就職前就確定重慶為試驗區,嘗試能為社會接受的城市化新辦法。……

"但是薄熙來懂得比其他人投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投資進行革新,同時在宣傳上與沒有具體定義的'紅文化'相連,他自稱對紅文化有發明權。這種大量引用毛語錄的文化,目的是要重建黨的道德信譽。這一信譽由於黨推行資本主義導致社會不平衡,也在以往的追隨者中失去。……"

作者認為,"可以設想,黨內有些同事每天都為這種事所迫,他們會怎樣想。薄熙來宣稱的進步不是共產黨在全中國的進步,而是黨在重慶的進步。這是一個區別,會讓許多人不安的。在所有實質問題之外,重慶模式尤其是與中國慣常的交流形式迥然相異。黨和國家一般是在所有鬥爭已經內部解決,產生了團結統一的表像後,才會向外界透露一點。盡管日益談論'黨內民主',但沒有比'拉幫結派'更大的禁忌了。因此,對外寧願遮掩和淡化衝突、差異或者自己的想法,將其小心掩藏,強調共同之處和共識。 "

該報指出:"這個模式對外發現許多擁護者,多位政治局委員在訪問該市時表示認可,老左派加以贊揚,據說薄熙來在這個城市受到歡迎。可是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及其可能的接班人李克強沒有表態。大學以及為政府咨詢的知識分子分裂成不同的陣營。自由主義取向的知識分子批評說,通過巨大的國家投資資助的唯意志行動無論經濟上還是社會上都不可持續,它不是依靠法制,而是在玩弄一個意識形態,喚起老百姓對文革時代的痛苦回憶。他們因此更喜歡強調所謂的'廣東模式',稱省委書記汪洋看重真正的以法治國家為導向的政治改革。"

TOP

【 戈茨星期五在《華盛頓自由燈塔》網上發表文章說,有美國官員(U.S. officials)認為,薄熙來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新型反美民族主義的突出代表。他們認為,中國80年代以來的經濟改革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則和基礎。薄熙來三年來領導重慶政府發起了“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 ”運動。】

这个评价中肯。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2-14 15:55
发表 
根据我对重庆那边的人的了解,治安确实好转,人们当然高兴。

nk通匪的证据在这里。https://72.52.124.211/viewthread.php?tid=354437&extra=&page=3

nk对于薄熙来打黑的评价是正面的,薄熙来就是匪,nk通匪。

TOP

每天必看,顶顶健康~~~~~~~

TOP

薄熙來沒啥事 重慶市委仍捏在他手上


來源:重慶日報

24日,市委書記薄熙來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聽取關於貫徹落實“314”總體部署的情況彙報,研究下一步重點工作。會議指出,要以“314”總體部署為總綱,立足市情,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重慶科學發展。會議還聽取了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統戰部、宣傳部的工作彙報。

  200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並針對重慶的改革、發展與穩定,做出了“314”總體部署,要求重慶加快建成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並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調整改造老工業基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城市建設管理等4項任務。

  會議認為,“314”總體部署,為重慶發展導航定向,提升了重慶的戰略地位,指明了重慶的發展方向。隨後國務院為重慶量身定制的3號文件,又為重慶科學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5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重慶市情,解放思想,大膽開拓,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努力探索民生導向、共富發展的路子。

  會議指出,從“三個定位”看,我市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在中西部構建一個國家級新區、兩個保稅區“三大開放平台”,創新加工貿易模式,以開放促發展,去年GDP總量突破1萬億,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居全國前列,“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已見成效;通過“五個重慶”建設,城市功能和綜合發展環境得到提升,要素聚集能力不斷提高,“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功能日益增強;堅持以改革促統籌、促發展,啟動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籍制度改革,設立農村土地交易所,開展“三權”抵押貸款,城鄉差距從2007年的3.6:1縮小到3.13:1,主城與“兩翼”地區人均GDP差距從2.4:1縮小至2.16:1,統籌城鄉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會議指出,從“一大目標”看,通過落實“民生10條”和“共富12條”,全市小康監測指數從2007年68.5%提高到2011年83%,基尼系數從0.438降至0.421,重慶在西部實現全面小康的步伐正在邁進。此外,我市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老工業基地脫胎換骨,和諧社會建設全面推進,城市建設管理提檔升級。“314”總體部署的各項任務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薄熙來說,“314”總體部署是重慶發展的總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些年來,在中央支持和前幾任的基礎上,市委、人大、政府、政協齊心協力,全市干部群眾萬眾一心,埋頭苦干,取得了新的進步。概括起來有4個特點:一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和難點,進行了諸多探索和創新,比如,公租房建設、戶籍制度改革、發展微型企業、交巡警合一等,取得了明顯效果。二是緊扣民生促發展,市財政50%以上用於民生,還提出“民生10條”和“共富12條”,全力落實,逐條到位,市民生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善。三是綜合環境明顯提升。“3年種了30年的樹”,自然環境更優美;建設“平安重慶”,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環境更安定;開建機場第三條跑道,開通渝新歐鐵路,主城基本不塞車,交通環境更順暢;通過“唱讀講傳”,提振精氣神,人文環境更美好。四是區縣大發展,38個區縣就像38只“小老虎”,充滿精氣神,你追我趕,奮勇爭先,14個國家級貧困縣已有很大改觀。

  薄熙來說,經過5年努力,重慶做大了經濟總量,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根本一條,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改革開放。不僅在改革方面有創意、有突破,對外開放也有重大進步。2007年到位外資10億美元,去年則到位100億美元;而且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連續兩年對外投資50多億美元,實現了“有進有出”的雙向開放。事實特別說明兩點:一是西部地區也是有競爭力的,有條件發揮優勢,實現大開放、大發展,與東部並駕齊驅;二是民生導向、共富發展之路是走得通的,共同富裕與優質快速的發展可以兼得。這些年,全市上下圍繞“314”總體部署扎實工作,頑強拼搏,取得了具體成效,關鍵在於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下一步,還要以“314”總體部署為總綱,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進共同富裕,努力推動科學發展,不辜負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

  會議還聽取了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統戰部、宣傳部的工作彙報,並指出,這些年,我市組宣紀統幾條戰線的工作認真扎實。市紀委嚴格把握政策,對干部嚴格要求,鐵面無私,同時加強教育。組織部重視干部選拔、引進、培訓和交流,推行“三項制度”,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活動,提升了干部素質,調整了干部結構。統戰部全面實施“五大同心工程”,團結各界干部群眾,助推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宣傳部旗幟鮮明地開展“唱讀講傳”,既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導向,又具有鮮明特色,提振了全市人民的精氣神。幾個方面緊密配合,工作很有成效,希望大家繼續努力,再創佳績。

TOP

肿有木有啊?

TOP

看完以后,人工置顶~~~~~~~~~~~~~~~~~~~~~~~

TOP

薄熙來向胡錦濤投誠 放棄唱紅打黑


來源:明報

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日前再度主持重慶市委常委會議,聽取關於貫徹落實國家主席胡錦濤「314總體部署」的情彙報,薄熙來說,「314」總體部署是「重慶發展的總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分析認為,自從本月初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一度進入成都美國領事館事件發生後,薄熙來的講話調子發生變化,不再如以往般強調「唱紅打黑」,而是頻提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觀」,強調共同富裕,有向中央輸誠的意味。

而據新加坡傳媒報道,王立軍的問題很可能被定性為「間歇性精神病發作」。事件對薄熙來的影響,可能並不如外界揣測般嚴重。而薄治理重慶的經驗,將續受肯定。

據《重慶日報》報道,在薄熙來上周五(24日)主持召開的重慶市委常委會議上,提出要以「314總體部署」為總綱,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重慶科學發展。報道引述會議認為,「314總體部署」為重慶發展導航定向,提升了重慶的戰略地位,指明了重慶的發展方向。

薄熙來說,經過5年努力,重慶做大了經濟總量,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根本一條,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改革開放。不僅在改革方面有創意、有突破,對外開放也有重大進步。他說,下一步,還要以「314總體部署」為總綱,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進共同富裕,努力推動科學發展,不辜負中央的重託和人民的期待。

「314總體部署」是指200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重慶代表團會議時,針對重慶發展作出的3個定位、1個目標和4項任務(見另稿),被時任重慶市委書記汪洋稱為重慶加快發展的「重要指針」。薄熙來抵達重慶之初,雖然也說過:「我到重慶後,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與大家一起貫徹落實總書記做出的『314』總體部署。」但近年在講話中卻鮮有提到「314總體部署」。

王立軍事件之後,薄熙來除了陪澳門前特首何厚鏵看了一場紅歌表演外,在歷次講話中都只字未提以往津津樂道的「唱紅打黑」,反而多次強調「改革開放」及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也頻提「共同富裕」,有向北京中央輸誠之意。

新加坡《聯合早報》前日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王立軍的問題很可能會定性為間歇性精神病發作。事件對薄熙來的影響,料止於晉身政治局常委會的機會大降。然而,薄熙來治理重慶的經驗,繼續受到肯定。

報道稱,王立軍進入總領館後作出的訴求,不是尋求政治庇護,而是希望安全地離開重慶,等待中央派人接走自己。據說,王立軍曾將自己在美領館的所有言論都自行留證。而美方也將王立軍的談話錄音交給中國政府。

TOP

陸網絡瘋傳王立軍即將官復原職


來源:多維

從2月6日重慶副市長王立軍擅自“滯留”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至今,大陸官方仍未給公眾一個滿意的答復。這段時間在大陸網絡上就不斷地出現多種版本的傳聞和謠言,其中之一是傳言“王立軍下周復職,將回重慶繼續擔任副市長”。

該傳言稱王立軍將於下周官復原職,以副市長身份負責重慶市的科教文等工作。有網友稱,據中紀委最終調查結果,王立軍業務能力較強,但政治敏感性不夠,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王立軍有腐敗及涉黑問題,也沒有證據表明王立軍與谷鳳傑貪腐有關。現已證實,王立軍將於下周官復原職。

王立軍於2月8日晚被中紀委帶走,經過了十天的調查。決定王立軍官復原職,繼續以重慶市副市長的身份分管教育、科技、環保、體育、民防、園林、參事、文史、修志等工作。不過截至發稿時,大陸網絡上關於王立軍可能官復原職的網帖已開始被刪除。

之前王立軍一直負責重慶市的公安、國安、司法、人武、信訪、政府維穩等工作,在2012年2月2日,重慶市委決定,王立軍不再兼任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以副市長身份分管教育、科技、環保、體育、民防、園林、參事、文史、修志等工作。

不過也有網友稱,王立軍一直就沒有因“滯留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事件而被免職或者撤職,他現在還是重慶市副市長,所以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復職”。

TOP

去政协吧,兴许能保命,,,,即使鸡肋的副市长,,也会有人抢,,刀子要见红的

TOP

大家都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娱乐心态在关注着整过事件的发展,一波三折一咏三叹,很快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