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集体生活对孩子成长有负作用(转)

集体生活对孩子成长有负作用(转)

作者:中华亲爱家 

一位网友撰文指出,当前的教育舆论,非常强调孩子需要过集体生活。以至于,连小儿不上幼儿园,都被视为严重问题,更遑论不上小学和中学了。

文章指出,不应夸大集体生活:“其实这种所谓的集体生活,就是一种丛林化生活,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社会舆论也喜欢把内向者、不合群者与犯罪倾向挂钩,由此证明参加集体生活的重要。其实,无论外向、内向、合群、不合群都是那个集体生活教育培养出来的。不能说只有外向、合群才是集体生活培养的。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老是被欺凌,你会合群吗?你会开朗外向吗?集体生活必然制造很大一部分的内向者和不合群者。”文章说,现在校园恶性伤害事件越来越多,大人都想躲开这样一个环境,孩子不喜欢集体生活,不是情有可愿吗?文章说,集体生活害了马家爵,如果不是在那个集体生活环境,他也不至于选择杀人。文章最后点明:“心不相亲,如何能相群?孩子根本不需要心不相亲的集体生活!”

我感到这篇文章对集体生活的批判,很有道理。

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性格不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只要适度,就难说孰优孰劣。集体生活,对个性外向的人,是好事,但对性格内向的人,则未必是好事。确实,性格内向的人,也必须有相应的社会交往。但在他们年纪还很幼小的阶段,就把他们推向集体,就让他们面对那些性格外向、咄咄逼人的同伴,这对他们来说,未免过于残忍了一些,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深刻的伤害。

还有,集体生活有一个天然的趋势,即对那些有鲜明个性、见解、志趣的人,往往予以排斥。这也会使一个人的灵魂变得平庸,他生命中那种脆弱的、却十分宝贵、仅仅属于他自己的那种资质,可能会遭到摧毁,这对他个人的幸福、对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我觉得,一个野蛮、不尊重人的价值的社会,总是更重视集体生活,如前苏联、古代的斯巴达,而一个较为文明、尊重人的价值的社会,则总是努力给非集体、单独性的生活,留下更多的空间,以使人们的心灵能够在一个更悠远的天地驰骋。

有网友对此文评论道:“内向与否,合群与否,人的个性或本质主要是先天决定,后天的环境经历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一个孩子如果确实性格上不适应集体生活,那么至少也不应该过早、年龄过少就投入环境糟糕的集体生活,跨度太大。否则,会使其更趋内向、不合群,甚至变得更为懦弱。应该先在充满关爱的小环境(主要是家庭或家庭外的小生活圈)里,逐渐培养起自信,心智更为成熟一些时,再慢慢融入集体生活中”,我觉得,这则评论是有道理的。

联想到我自己的大学生活。我喜欢晚上较早休息。但在有七、八位成员的集体宿舍,总是难以做到这一点,使我睡眠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四年时间,我一直为此而感到苦恼。

在许多人、甚至知名学者都赞成集体生活时,那位网友却能独具只眼,看到集体生活所存在的深刻缺陷,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我看来,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固然与他观察力的敏锐有关,但与他对孩子爱心的真切,也有关系。

魔由心生,一念成魔,夢魘裡的心魔。

TOP

不过,人类到底是不是群居动物呢?

TOP

同意,小学初中就住校,惨

TOP

集体生活无所谓好还是不好,因为你身处其中不可避免。
孩子被一个集体排斥,那么我们应该改变集体,让它更加的包容,
否则该怎么样,不上他上学,让他去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洞里
即使在家也一样,家庭也是一个集体。

TOP

楼主说得有道理。在恶劣的集体环境里面,还是远离为好。

TOP

所谓的集体生活就是磨灭人的个性,使其奴化为统一的红旗手!
也就是说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没有独立主见,这样就没有质疑和反抗意识,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前苏联的模式,zg早期的费用都是苏共支持的!!!
用心看世界,以情待人生!
电影无限,人生有限,只看经典!!!

TOP

不太清楚这个论调,总之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原来台风君你这么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