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香港的不滿之夏

香港的不滿之夏

2
012年7月1日,在香港酷熱的艷陽下,我和數十萬香港民眾摩肩擦踵,在街頭緩緩前進。

這一天,是香港回歸十五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四任特首樑振英的就職典禮日。同時,2003年為了反對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七一大遊行”也走過了十個年頭──那場遊行開啟了香港近十年新的民間能量。

街上的人們手上拿著不同的標語:各種社會問題、大陸維權人士的姓名、城邦自治的口號,但最多的是“樑振英下台”、“樑振英大話精”,有人拿著港英旗幟,有人打扮成凱蒂貓。

香港人的憤怒確實到了十五年來的最高點,憤怒的來源是多層次的。

首先是社會不平等。香港原本就是最富有經濟體中貧富差距最嚴重的。6月中旬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的貧富差距更是四十年來最高,基尼系數達到0.537。在地產霸權統治的社會裡,房價今年也創歷史新高,過去十年飆升近三倍。

其次是對於所謂香港“核心價值”流失的擔憂。例如,港府對於社會抗議的打壓日益嚴重,尤其每次有領導人來,港府對於群眾抗議或者新聞記者採訪自由的限制都更為嚴格。6月底,香港記者協會發表本年度的《言論自由年報》,發現近六成新聞從業員憂慮行政長官樑振英上任後會收緊新聞自由,逾五成相信特區政府會加強鉗制傳媒。

又如,七一之後,香港國民教育中心出版了一本《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極為正面地推崇中國模式,把執政黨形容為“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並批評美國民主制度之下,共和、民主兩黨常為意氣之爭,投票否決對方提出的議案而影響民生。

第三是樑振英的個人問題。樑振英原本是一副與財團保持距離、而且似乎更能處理貧富不均等民生議題的形象,但是他與北京的關系先引起許多爭議,而後對於房屋僭建事件極不恰當的回應,更讓港人大大懷疑他的誠信問題,因此被批評為“大話精”。問題的根源,在於特首選舉缺乏真正的民主正當性。因此,樑振英與媒體和民間毫無蜜月期,在上任之前民調就很低。

第四,上述種種問題的背後是中港關系的矛盾深化。這一方面是大陸孕婦、自由行陸客、炒房投機客所帶來的民間沖突,另一方面則是北京對香港日益擴大的政治影響力,讓許多人擔心一國兩制的“兩制”正在消弭。對樑振英的不信任,其實是反映了這個恐懼與不滿。

民調顯示,對香港的前途持正面態度的港人比例,由3月的58%下滑到6月的53%。九七之前,港人對於回歸後的未來充滿了焦慮與不安,而現在,這些焦慮似乎正在逐漸成真。

TOP

支持香港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