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锋相对,中国推迟日本首相访华原因揭秘
中日两国原本商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将于12月13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友好访问,但时至今日,没有野田佳彦访华成行的消息。中日媒体同时透露的信息是,日本首相访华一事,中日双方仍在商谈中,具体日期有可能定在野田12月28日访问印度之前的某一个时段。
按照日本媒体的披露,野田访华被推迟是中国政府做出的决定。
中国政府为什么推迟野田佳彦的访华日程?
目前有两种说法流行:一种是12月13日日期太敏感,是日本侵略中国发动南京大屠杀64周年忌日,双方存在许多不便交流的避讳。第二是日本前段时间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扬言要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合作,加强日本在南海的武力存在,中国为表达愤怒做出的反应。
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是空穴来风,但都不应该成为影响野田按时访华的主要原因。
1、关于敏感日说法。
的确,64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陷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杀害中国同胞30万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尽管南京大屠杀铁的事实已经被国际社会和国际法庭认定,其元凶也被国际法庭判处极刑,但60多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试图为南京大屠杀翻案,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基本事实和滔天罪行,或者轻描淡写的人为降低屠杀规模,淡化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责任。
中国人民,新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大力度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的这种无耻行径,日本右翼势力抹杀基本事实逃避侵略战争责任的企图始终没有得逞。
日本政府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经常遮遮掩掩,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做法也受到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反对,中日两国在此问题上有着正义和非正义的长期角力。
在这个问题上,中日之间有不可调和的斗争,但具体到影响本次野田佳彦访华,就显得有点牵强附会。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存在64年,日本政府迫于历史的基本事实和包括日本许多人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压力,对这个问题做过许多层次不同的认罪表示,始终不敢公开也没有能力从根本上翻南京大屠杀铁案。而且,中日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都寻找到很多合适的着力点,日本能够闭着眼睛不顾事实时轻时重的顽固坚持错误立场,中国也能够进行有力斗争有效粉碎日本的企图。
多年来,日本一直刻意规避这个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只要日本不做的太过分,太露骨,中国也不会让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运转。
在这里,还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紧急访华,商定野田佳彦访华日程,对12月13日这个敏感日期中日双方都非常清楚,都没有作为一个问题提出,甚至还有野田佳彦自称是中日友好之子特意选择在南京大屠杀忌日亲临中国发表致歉认罪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中日关系的说法。另外,13日是敏感日,14号,15号,16号总可以了吧,但仍然没有消息。
显然,敏感日影响野田访华的说法不应该成立。
2、关于日本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说法。
今年9月以来,在南海问题上日本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目的,的确做的有点过。日本多次以莫须有理由表达对南海问题的关切,发出南海事关日本航行安全,事关日本利益的话语,扬言要公开插手南海联手东盟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甚至发出要在军事上与菲律宾越南等国联手或给予大力支援严重挑战中国南海主权的叫嚣。
日本的举动,严重影响中日关系无疑是一个客观存在。
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在中国表达严正反对态度并出台许多政府层面的反制措施,甚至中国具有国家背景媒体发出严重警告提醒某些当事国注意南海有可能响起中国的反制炮声,中国海军大型舰艇编队第三次穿过距日本本土很近的宫古海峡,对日本发出最直接的严厉警告之后,日本已经严重后缩,和印度参与中国南海采油叫嚣一样敢说不敢练,不但没有在南海实施具体干涉行动,还再也没有提起要以武力或其他方式插手南海问题的话语,甚至对同期中国渔船误入日本领海,中国渔民、船长被日本警方逮捕事件按照中方要求,进行了非常低调的处理,明显做出不会在恶化中日关系问题上走的太远的表示。
我们有理由说,起码到目前为止,日本插手南海问题还没有到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程度,所以,南海问题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野田佳彦访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毅然做出决定,推迟野田佳彦的访华进程呢?
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几乎在中日媒体宣布野田佳彦访华消息的同时,日本媒体还披露了另外一条消息,那就是中国主动提出重启中日东海划界谈判,日本已经作出一些响应。但时至今日,没有中日重启东海划界谈判的任何消息。
显然,缺乏外交经验的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返回日本,日本朝野发现重启东海划界谈判很可能是中国东海战略的重要一环,蕴含中国人的很大智慧。如果日本仓促上阵,将对日本侵占中国领土钓鱼岛,日本企图在东海问题上占中国便宜造成很大的被动,因而反悔,将野田佳彦访华与重启中日东海划界谈判割裂开来。
中国当然不会任由日本反悔,因而推迟野田佳彦访华,将野田佳彦访华议题进入重新商谈议程就很自然,很及时,很针锋相对,也很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