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刘瑜:国民党的失败在于和平土改

刘瑜:国民党的失败在于和平土改

《新世纪》


----


你相信头脑还是心灵?一次聊天中,一个朋友问。
我说我相信时间。
在总结国民党大陆失败的原因时,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原因就是“国民党没有展开土改,”因而失去了农民。相比之下,共产党这边土改搞得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当家做主人。农民分到了土地,于是参加革命保卫胜利果实。
其实,严格说来,国民党在大陆期间也不是没有土改愿望。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理想众所周知,蒋介石政府也不是没有动作。从1930年颁布《土地法》到1946年《绥靖区土地处理办法》,从20年代末浙江二五减租运动,到蒋经国赣南土改实验,国民党并非没有意识到“平均地权”对于争取人心的作用。
问题在于,与“暴风骤雨”的暴力土改相比,国民党政府不但土改力度小得多,而且理念上奉行的更接近和平土改。所谓暴风骤雨式土改,其实是自古以来农民起义的升级版,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该杀杀,该分分。当然,既然是革命,就不单是起义,还有一整套革命话语和仪式来赋予其意义。于是“剥削”、“翻身”、“阶级斗争”这种陈胜吴广们没能想出来的词汇开始成为日常用语,于是有了“诉苦会”和“斗争会”这种“制度创新”。
而所谓和平土改,核心即赎买,政府用土地债券从地主手里买地,再让农民用数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从政府手里低价买地。好处是地主和农民可能双赢:农民最后得到了土地,地主则得到了资本。国民党在大陆期间没来得及、也无力大规模推广和平土改,到台湾后推而广之,结果帮助很多台湾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而且加快了台湾的工业化进程。虽然中间也有诸多不公,但一批地主通过土改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转向工商业,推动了台湾经济起飞 。
既然更接近双赢,为什么和平土改反而常常没有市场?仔细想来,无非是因为它“慢”。相比革命土改那种一夜之间“你的就成了我的”的变革方式,和平土改也许经济效果好,但是政治利润低。一颗钻石放在你面前,一个人告诉你,你现在就可以免费得到它,另一个人告诉你,你需要分期十年付款才能真正拥有它,你跟谁走呢?
自由主义在整个20世纪被左翼或右翼激进主义围追堵截甚至一度节节败退的命运,甚至今天仍难以在民众中扎根扩散,根源也许就在于这个“慢”字。当激进主义向民众许诺立竿见影的变革时,自由主义许诺的只是漫长生长期之后的瓜熟蒂落。要造就翻天覆地的急速变化,激进主义的前提必然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从而为一元化权威体制铺平了道路,而自由主义则意味着人人各自为政,只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激进主义交给你一个救世主,而自由主义仅仅是将你交还给你自己。
然而世上真有救世主吗?“一个强大到可以给你一切的政府,一定也强大到可以拿走你的一切”。50年代中期的集体化运动,正是对此的说明。钻石捧在手里还没捂热,后来通通交到国家手里。到50年代末,台湾农民开始实现“耕者有其田”,大陆某些地方却出现天灾人祸。那些不幸死于饥荒的农民是否想到,他们忍饥挨饿的痛苦与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痛快之间,有种隐秘的联系。
相信时间,就意味着相信除了千千万万人日积月累的努力,历史没有进步的捷径。对于渴望一夜之间得到解放的人们,这可真令人扫兴。
在总结苏东转型之艰难时,一个解释是:制度也许可以一夜之间改写,但是企业家精神、商业头脑、市场意识,只有通过漫长的学习才能形成。对于急于宣布转型本身是个错误的人,显然又忘记了“时间”这个因素。20年后的今天,苏东诸多国家经济都逐渐步入了良性增长,再次证明时间的力量。众所周知,炖好一锅肉,油盐酱醋等调料固然重要,但“大火改小火慢炖”这个环节却总不可少。
历史也许会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螺旋式前进,某代人可能会在那倒退的一步中度过倒霉的一生,但我相信在所有的专制者中,时间是最专制的那一个。很多时候,人类一不小心误会了自己,把自己想象得太过聪明,或者不够聪明,而时间总是不徐不疾地将误会澄清。
1956年匈牙利政治风波后,总理纳吉因为失去“立场”而被判决绞死。在庭审中,他拒绝要求法庭宽大处理,并说:“我知道另一个纳吉审判会为我平反,总有一天还会有对我的重葬仪式”。1989年6月16日,“总有一天”到来了,匈牙利举行了纳吉的重葬仪式,10万民众参加了该仪式。
纳吉相信时间,他赢得了胜利。



一流国家搞科技、

二流国家搞军事、

只有垃圾二逼国家才疯狂搞房地产!

TOP

回复 1# feifei24 的帖子

其实,农民在推翻国民政府方面没有出太大的力气。
仔细考察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共产党的土改并不附加前提条件,不是说:你必须服兵役,我才给你土地。
土改是否可以收买民心,这个也是可疑的。得了土地的人当然感激共产党,但因为中国土地集中的程度不是很高(中国大陆没有长子继承制,日本和台湾有)。作为农村的核心阶级,自耕农(一般是中农),从一开始就看出:如果没有了地主在上面顶着,他们就成为了出头的椽子,承担大部分负担。所以一开始就对共产党有戒心。

土改对于战争胜负的真正意义,是它提供了一个剥夺人民财产的借口。像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一样,共产党必须依靠剥夺富人的财产来维持其军力。在把钱粮抢完以后,人当然要赶走或打倒或消灭(我反正得罪你了),土地如果不分下去,几乎也只能弃荒。共产党的高明之处只在于:有意识地分割了土地,让农村经济能够保持运转。这是比大部分”农民起义“高明的地方。但也仅此而已。

TOP

如果我们仔细去探究一下民国末年农民的心理。(比方说,可以通过向老人咨询。)那种因为渴求土地而敌视富人的心理,显然不是普遍的。
共产党得天下,并不在于它获得了民心(哪怕是骗得的),而在于它敢下狠手。共产党对基层的控制显然远比国民党严密,而且显然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上的;共产党敢于直接抢劫,这也是国民党不敢的;共产党敢于向苏联卖国以换取军事援助,等等等等。
当然,不用说,日本入侵是国民政府衰亡的主因。

TOP

至于自由主义者...

如果说在民国末年,仍然有很多老实本分的农民,并不打算为了共产党给出的那点胡萝卜而出卖良心。那么,他们的良心绝对不是从自由主义那边来的,绝对是从传统那边来的。
实际上,也不仅仅中国。那些成功地抵御了共产主义或类似主义的国家,例如,普法战争以后的巴黎公社,一战以后的欧洲共产主义狂潮,等等。无一例外依靠的是保守主义而非自由主义的力量。事实如此。其中的道理我就不想分析了。
中国自五四运动开始,发动了对传统势力的残酷战争,这场战争,也就很自然地以文化大革命为顶峰。而很不幸的是,它却不能以文化大革命为结束。

TOP

回复 3# nkpoper 的帖子

国共不同的土地改革方式就注定了国民党失败的结局,共产党要打败国民党就必须得到中国大部分农民的支持,而共产党要得到中国大部分农民的支持,就必须给他们分土地,其实,共产党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使用暴力把土地从一部分人手里夺过来分给中国大部分没有土地的农民,让大部分得到土地的农民支持共产党的内战政策,为共产党的夺取政权的战争提供大量的兵源和战略物资。而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根本不可能使用暴力进行土改,也不允许它使用暴力土改。
打个比方吧——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较量就好比我们两个人赌钱,我(共产党)用抢来的钱(土地)跟你赌,你(国民党)用你自己的钱(土地)跟我赌,还没有赌,你就已经在心理上输给我了,因为我的钱是抢来的,输了我又去抢,总之我输得起,你的钱是你自己的钱,输一点少一点,你根本就输不起!


一流国家搞科技、

二流国家搞军事、

只有垃圾二逼国家才疯狂搞房地产!

TOP

回复 5# feifei24 的帖子

获得土地,并不是大部分农民。中国农民显然并非都没有土地。
兵源跟土改也没关系。有了土地就种地了,谁当兵啊!
古罗马的时候,以及中华民国在某个阶段,倒是以土地为诱饵征兵。国民政府方面的老兵,手里都有土地证的,等到打回大陆,可以获取土地,到了中止动员戡乱前后(1990年?具体我忘了),这部分土地证由国民政府花钱换回。
历代的农民起义并不需要大多数人支持,如果要哄大多数人支持,那消耗的资源就太多了。农民起义的模式就是:到一个地方,祸害一个地方,把所有资源都抢空。而这是官军很难做到的。(最最起码的,官军再烂,不能把官儿的东西都抢了吧。)这就拥有了一个基本优势。
至于兵源,在乱世,根本不是问题。一方面有的是没饭吃的人要当兵,另一方面因为谁的安全也没保障,有人裹挟你当兵,你也不敢不去。
曾国藩曾经说过:世小乱,则募兵难于筹饷;世大乱,则筹饷难于募兵。土改的真正意义,就在于”筹饷“。

TOP

国共内战,动用军队一时号称百万,看起来挺多。其实在现代战争中,根本就不算事。国共两军总和,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超过一千万。而二战时德国兵力顶峰的时候,总兵力有一千一百万以上。德国才多少人口?
无论是抗战还是内战,中国从人口学上讲,从来没有体现出人口枯竭的迹象。内战战死人数尤其很少,无论从哪个数据看,总和没有超过一百万(有的数据还远远低于一百万)。和美国南北战争总战死人数相仿 。但是,当时中国的人口比南北战争时的美国人口多十倍以上。

共产党出于宣传目的,夸大国军征兵的困难。虽然国军正常征兵,确实有困难,因为正常征兵那一套流程实在是费力不讨好;但是,在紧迫关头,国军也像共军一样随路裹挟民众,那就一点困难也没有!很多人就是这么去了台湾,虽然背井离乡,但是也得算一辈子比大陆人幸福。
贫民百姓知道谁是谁非啊!不是经常有那种故事,哥两个没饭吃(或者是想抗战)一起出来参军,其中一个内急去方便了一下。结果前者碰上了共军,后者就成了国军.......不过尔尔。
我父亲还认识一个”现行反革命“,其罪行就是说了这么一句实话:”当兵的懂什么啊!还不是当官的让打谁就打谁?“(评价”淮海战役“国军某部”起义“)

TOP

关于征兵,再补充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现象

中国人口是世界之最,自1840年以来,无论何时,都超过其它任何一个潜在的敌对国家数倍。
但是,中国的兵力,则一般都少于别国。清朝的总兵力,大约只有120万,而其中大部分只有治安职能,能作战的兵力,往少里算,可能只有20万,多算也不过四五十万(后者是根据民国初年的作战兵力来估计)。
二战时期,军队虽然极度扩充,但是对照日本扩充至600余万,德国扩充至1100余万,也不过尔尔。

阻碍中国军队扩充的因素,很显然,并非因为政府不想扩充武力,而是因为经济因素。正是因为中国经济落后,所以才无力装备、供养大量军队。
同理,中共土改的意义也在于经济,而非兵源。

TOP

回复 6# nkpoper 的帖子

土地改革和国共内战的关系-------

1950年6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结论中,对这场土地改革运动作了充分的肯定:“对于过去这一年(从五四到现在)的土地改革要肯定它。这是一万万六千万人(不包括城市在内)的土改的问题。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动起来呢?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三百万)的军队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


 



一流国家搞科技、

二流国家搞军事、

只有垃圾二逼国家才疯狂搞房地产!

TOP

回复 9# feifei24 的帖子

汗。你竟然相信老毛的话。
任何观察过当年匪区的人,都可以看出人民所受到的严密控制。共产党当然不好意思说:因为我们控制民众,所以民众不得不支持我们。自然要找一个更适当的理由:当年是土改,后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在则是发展经济。但实际上,离开了暴力控制和暴力维稳,谁也不会支持他们。从来如此。

TOP

回复 11# 写实 的帖子

真正相应毛泽东号召的底层,无疑是痞子;老实本分的农民,才不想当兵打内战。当然,不是说共产党从上到下都是底层痞子。左翼知识分子、中产阶级什么的,才是骨干。
除了骨干,小兵当然也是必须的,但是从来不难征集;如果痞子不够,还可以强征或变相强征。这无论对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一样的。但是共产党抢劫富人来供养其军队的手法,却是国民党做不到的。仅此而已。

TOP

回复 13# 写实 的帖子

其实,国民政府并不认为分了土地的农民即为犯法,而且尚且有行政命令:在收复地区,地主并不可以直接收回已经分给农民的土地。
当然,具体执行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有些还乡团并不听政府那一套。
你说的这些效应,当然也是有的。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利诱“和”裹挟“,严格分清楚。共产党这个,虽然有利诱成分,但终究不是纯粹的利诱,其能发挥作用,必须有“裹挟”的能力。

TOP

刘瑜关于土改的这番话,其实用我下面签名就可以解释,当然,这些也是刘瑜写的。
煽动家总是特别热衷于抢占道德制高点,而思想家总是热衷于指出道德制高点底下的陷阱。所以煽动家总是在话语的盛宴中觥羮交错,而思想家总是在惴惴不安地担心谁来为这场盛宴买单。-----引自 刘瑜《民主的细节》

TOP

回复 15# 写实 的帖子

征兵从分地入手,是理所当然的。共产党每到一地,就要分地,就要建立基层政权,自然是在此等基础上征兵。
但是,这并不能说土改方便征兵,打赢了战争。因为你不土改,照样可以直接奖励服役,而且更诱惑,例如:
古罗马:服役可以换取公民权和土地。
国民政府:服役获得土地证(反攻成功后分给土地)。
法国外籍兵团:可以获得在法国的居住区和一大笔钱。
等等等等。哪一种都比先给你土地,然后再让你入伍更诱惑你入伍。
归根到底,土改的真实意义并不在于它可以诱惑人民入伍,而在于它可以掠夺富人的财富,巩固中共对地方的控制,并且控制到每一个人。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1-9-25 17:37 编辑 ]

TOP

再补充一点:

共产党建国后的兵役政策一般是:服役以后,给你分配工作。(至少大多数情况下如此)
这就是很大的利诱,导致了人们往往要削尖脑袋应征。
但是,这一诱惑的前提却在于:你不服役,就找不到(正式的)工作。考不上(好)大学的人,就有很大动机服役,考得上的人几乎就没人服役了。因为后者能找到工作。
可想而知,如果人人分配工作,这一诱惑就没有了。虽然人人分配工作,可以增加共产党对社会的控制能力,让你更不敢不服兵役。但这终究跟诱惑是两回事。

TOP

回复 19# 写实 的帖子

.......
极端主义者,自有其控制人民的手段。最近的,阿富汗到现在也无法平定,难道说是因为塔利班有什么特别高明的经济手腕在其中吗?
人海战术是共军的常例,苏德战争的时候,苏军即是如此,又跟土改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我也不是不承认土改有某种吸引力。我说的是:我们要分清什么是利诱,什么是裹挟。楼主把土改描述成利诱,总是不对的。
如你所论,参与迫害地主的人确实是没退路的,因为根据国民政府的政策,此类罪行一经证实,必然要判以重刑。但是,这显然不是利诱,而是裹挟。正如纳粹武装党卫军迫害、杀害了各色人等以后,也是没退路的一样。(党卫军被俘以后,经常被对方直接枪毙,更不用事后审判了,所以也经常死不投降)

TOP

嗯,我想明白了这个事应该怎么说

分清楚利诱和裹挟是重要的。
利诱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做到的,只要没人严厉镇压。比方说,在民主条件下,如果利足够大,那么它就可以被诱出来。
而裹挟则不同,裹挟一开始就必须以武力为基础。
中共的土改是裹挟,它无论如何不能在民主条件下实现,这说明了:
第一、中共的反民主本质.......(懒得说了,反正都是贬低中共的话)
第二、在民主条件下,利诱也不至于造成很大的灾难。不能以中共的“利诱”(实际上是裹挟),来反对民主的利诱;正如不能以文革的“大民主”,来反对民主一样。

TOP

回复 22# 写实 的帖子

我从来也没否定利诱的存在吧。汗。我只是说,不应该过分看重利诱的作用。
比方说,甲利诱乙去美国打工,去了以后把他关血汗工厂里剥削,不“还清债”不许出来。甲因此赚了很多钱。
我们要意识到,这个事的坏处以及甲赚钱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利诱那部分,而在于暴力那部分。否则我们岂不是连美国都不敢去了?

TOP

回复 24# 写实 的帖子

我以为:所有的主义,其内涵都可以算是利诱。
共产主义的特色在于:它与现实社会的跨度太大,所以一开始就必须依靠武力来实现;接下来,又因为它的经济理念完全不符合客观规律,所以又必须依靠武力来自我维持。
所以,共产主义早就了20世纪乃至于整个人类历史上登峰造极的暴政,并不在于其利诱,而在于其理念的不合逻辑。

TOP

引用:
原帖由 写实 于 2011-9-25 19:30 发表
利诱(欺骗性)远远比赤裸裸的暴力更有吸引力,当其主要依靠暴力维系的时候(比如现在),它就已经走向衰退和没落了。
我觉得当年的暴力比现在可严重多了。
现在我们在这里说共产党坏话,共产党可以装不知道。就算是到国内去说,大部分情况下也只是删贴而不是删人。当年肯定是要删人的。
当然,我不说现在共产党的统治就巩固。到了极权主义的末期,往往会出现松动迹象。

TOP

看你俩讨论这个倒让我想起一部电视剧。。。《迎春花》,又叫《喋血1947》,的确“裹挟”这个词更确切些

TOP

回复 29# 写实 的帖子

这么说吧。我认为毛泽东和洪秀全是一类人物。
洪秀全照样可以裹挟百万之众。无外乎就是把各地的富人抢了,然后裹挟穷人罢了。洪秀全距离成功占领全国其实也没多远。他之所以没能走到那一步,一个是因为他没碰上日本入侵苏联干涉这样的良机;另一个则是当时的保守势力非常强大,尚未被五四运动之类的事摧毁。
大批知识分子参加了共产党,这也是洪秀全阵营里缺乏的。(这跟五四运动直接相关。)他们可以用一些美妙的词汇来包装共产党的洪秀全行径。但是本质上却没啥不同。

TOP

回复 31# 写实 的帖子

这个“开始的时候”不好界定吧?
事实是:解放区之不民主、暴力,和以后全国的暴政没两样。只不过在解放区的时候,因为有硬约束(外敌威胁),共产党对实用性的知识技术还是愿意接受的,投靠共产党的技术性知识分子,可以拿高薪,很可能比他们在国统区的还高。别的就没什么了。党内清洗之残忍,有时候比“解放后”更甚。谁敢说共产党坏话,更是死路一条。

TOP

在人类历史上,暴行虽然不总是有效,但有些时候,它就是获胜的法宝。

最极端的,像黄巢的军队,曾长期以人肉为主食,把整个地区的人吃尽。这对于他的军事行动,当然是有利的,否则的话,他的军队因为没粮食,根本不可能在那个地区立足。
后来,蒙古军队对各民族的征服战争,以及穆斯林对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地区)的征服战争中,经常采取对整个地区完全屠灭的战术,此一战术也是有效的,它可以彻底杜绝反抗;这在人口稀少的民族对付人口众多的民族时,是非常有效的;不如此,就很难巩固胜利。
与之对照,英法百年战争(当年英国相对法国,人口极少),虽然英军也经常占据优势,可以随意劫掠,但是终究不敢像蒙古人或穆斯林那样对人民进行完全屠灭,所以就不能巩固胜利,最后失败。(这个事不是我编的,确有军事历史学家如此认为,我忘了出处在哪儿了。)

洪秀全和毛泽东也是一样。不能因为大批知识分子投共,为共产党的暴行曲为掩饰,我们就不能认清暴行对其事业的决定性意义。

TOP

有见地!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1-9-25 11:22 发表
汗。你竟然相信老毛的话。
任何观察过当年匪区的人,都可以看出人民所受到的严密控制。共产党当然不好意思说:因为我们控制民众,所以民众不得不支持我们。自然要找一个更适当的理由:当年是土改,后来是建设社会主 ...

TOP

 3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