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四維八德

四維八德

 "四维八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国粹,我们的根。丢掉了自己的根,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四维八德”。它构筑了炎黄子孙道德准则的基石,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它从来都不是封建伦理,它是中国人文精神中的精髓。
    古圣和先贤,为我们建立一个美好的精神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士气节,“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先烈情操。激励着无数人为正义、为自由、为尊严而前赴后继。今天国运的昌盛、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严,都是与中华文明息息相通的荣辱观联结在一起。因此,人们的具有正确的荣耻感绝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灭,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举国之人皆知可为和不可为的道德标准,国人皆有荣耻心,中华民族才会避免蒙受耻辱。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贵族等级制的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此寥寥二十四个字,道尽四维的重要性。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四维-礼义廉耻,立意美善,字字金珠,能济世弘道、励志淑人,故代代相承,做为教民正俗的圭臬。另在管仲《国颂》文中,更直接了当的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读至此处,能不奋身而起,以四维安邦,以良心报国吗? 
    “维”的意思,大致与“纲”相同,所以古人经常“纲维”连用。社会的安定与进步,要靠道德的引领。礼、义、廉、耻,是道德的四大纲纪。人一生不做坏事,不是慑于法律,而是出于人的良知,当这样的教育成为大众的普遍意识之时,国家才会有长治久安。 
    四维的含义 
    礼是什么? 
    礼是文明礼貌,知书达理,为人的素养。就是人与人交往时的最合于道理的行为方式。所以《左传》上说:“礼者,理也。”社会要走向和谐,就要克服混乱无序的状态,人人懂得互相尊重、彼此谦让,这就需要礼来引导。 
    礼是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条理,故有礼为贤士:执礼为恭人。礼应从「坐立、进退、辞让、对答」做起,表现在「尊亲、敬长、敦戚、睦邻」的行为上。 
    今正是我们青年人出礼门、步礼路、执礼节、奉行「国民礼仪范例」的时候,愿同胞勉之。
    义是什么? 
    义是公道正义,讲诚信,重友情,大义秉公,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不搞阴谋诡计。人见到合理的事情,即使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很危险,也应该挺身而出,以维护公道,声张正气,即后人常说的“见义勇为”。 
    义是伦理不坠的支柱,是充盈精神的源头;所以要植义于心,高擎正义之火炬,消灭妖氛于无形。
    廉是什么? 
    廉是清廉,高尚,无私无欲,不贪不占,洁身自好,奉公为民。古代的士,都把清廉作为重要的操守来对待。清廉与否,是官声好坏的主要指标。官员负有领导社会的责任,如果不能清廉自守,一心奉公,就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危害一方。 
    廉确能提升人品、清明吏治,况金钱乃身外物,生未带来、死不携去,何苦做金钱奴!设网自缚呢?倘能崇尚勤俭、廉约节用,岂不快活!
    耻是什么? 
    耻是羞耻心,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底线,否则,就不配做人。孟子说人有四种善端,“羞恶之心”是其中之一,即对于害人、害己的坏事,有厌恶之心,羞于去做,哪怕打死也不能去做。这是有是非观念的表现。 
    故知耻为君子,不知耻为小人;知耻必忠必孝,不知耻不仁不贤。
    故我们青年人势须以无耻二字以誓心,雪耻二字而奋斗—抱冰踏火,为民前锋,刷清涂在中华历史上的血污!振我国魂、隆我国运! 
    八德的含义
    忠是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民族,忠于国家。 
    孝是孝敬父母,孝敬老人。 
    仁是宽厚,具有仁爱之心,宽于待人,善于待人,不鸡肠小肚,不妒贤嫉能。 
    爱是敬爱兄长,顺从长上;在事业中,尊重领导,服从组织,严守纪律。
死去せば 元もと知る  萬事 空なるを,
但だ 悲しむ  九州の同ふするを 見ざるを。
王師 北のかた  中原を定むるの 日,
家祭 忘るる無かれ  乃翁に 告ぐるを。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