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he-sun.on.cc/cnt/china_world/20110616/00431_001.html
内地官僚部门畏惧舆论监督,对敢言媒体百般打压。日前卫生部宣布,为了打击或者遏制一些媒体“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讯息”,要加强对媒体的监控,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也将建立黑名单。
卫生部以打击错误讯息为名,建立媒体黑名单,实际上是恃权刻意报复批评卫生部的媒体。毕竟, “有意的”和“无意的”区分标准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只有卫生部门官员的主观好恶才是标准,他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歪曲事实进而迷惑公众的算是“有意误导”,忠于事实但触及了部门利益的也许还会被认定为“有意误导”。
按照这个逻辑,中央政府每个部门都用自己的标准开列一个记者“黑名单”,那么谁还敢搞舆论监督?谁又能搞成舆论监督?全国上下岂不是再回到道路以目的压抑环境?事实上,当社会出现问题,被记者介入、媒体曝光,当局总是先拿着放大镜从记者、媒体身上找问题,然后千方百计利用公权力,私设“公堂”威吓记者、打压媒体。卫生部此举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颠倒主次 搞错对象
近年来,食品安全风波多半皆由媒体揭发,从三聚氰胺至瘦肉精,莫不如是,这岂是记者无中生有。卫生部把矛头指向记者、媒体,把他们当作“假想敌”,根本上是颠倒主次,搞错对象。食品安全的源头在食品生产企业,问题更多也出在食品企业,监管部门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它们上面,强化在各个环节上的监管,拿出更多的办法来管住它们,而不是将精力用来对付媒体。
卫生部在面对媒体监督方面早已是劣迹斑斑,不久前,本报率先报道并冠名的恐怖怪病“阴滋病”,引起广泛关注。知名医学专家钟南山作了专门研究,称阴滋病并不是单纯精神紧张,八成属病毒感染,但后知后觉的卫生部却大唱反调,声称没有发现新的病毒,还煞有介事地建议媒体停用“阴滋病”一词,被媒体强烈抨击。
再比如,沙士爆发时卫生部一开始也坚决否认沙士的存在,时任卫生部长张文康还信誓旦旦的保证,中国没有问题,斥责媒体造谣、夸大其辞,但最终纸包不住火,当一个个沙士患者含冤死去后,卫生部撒的弥天大谎也随之破灭,始作俑者张文康因此被问责,黯然下台。
其实,作为全国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守护神,卫生部应以天下苍生为念,而不要争一时意气,更不能与媒体赌气,甚至一碰就跳,用公权力威胁传媒记者。卫生部只有直面批评,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还老百姓一个健康安全饮食环境,方是正道。如果卫生部一味给媒体记者设黑名单,那么全国老百姓也会将卫生部列入腐败无能的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