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hotpot.hk/fruit/art_ ... 104&art_id=15120204
日本福岛核电厂令全球多国出现反核运动,德国有二十万人上街要求关闭全国的核电厂。如此汹涌的民意,必会令近年因减排压力而再度复兴的全球核能发展趋势受阻。但已投资数千亿资金在核电厂大跃进计划的中国会是例外,更何况国内并没反核的民意。
事实上,福岛核灾难之后,国内唯一的核能发展负面讯号,就是三月十六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暂停审批新核电站。此后,中央电视台及其他官方传媒,都是核能专家大谈中国核电厂选址如何苛刻、绝不会在地震带及海啸区,抗震力非常高,技术比日本先进等。国家环保部核安全设备监管技术中心主任田佳树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中国核电设施安全有保障,不会因噎废食。」由此可见,中国是不会叫停核电厂的。
虽然中国野心勃勃的核能计划不会改变,但向外国输出核电厂的计划或会受挫。中国去年承包的外国工程达到九百二十二亿美元,增长百分之十八,并新签了一千三百四十四亿美元合同。这些工程分布在全球每个角落,以住宅、大楼及公路、铁路、水坝等基建工程为主。中国在利比亚承包的工程就很有代表性。商务部资料显示,中国公司在利比亚的大型项目共五十个,且多是中央级国企承包,涉及金额一百八十八亿美元,有两条铁道、两个水泥厂、一个大学城、几个大型住宅项目,还有水利工程、石油开采等。中国工人效率高、工资低、高度服从,加上有国家在资金及外交上配合,令中国公司竞标工程合约时,优势明显。
中国领导人出访那些盛产石油、矿石等资源的国家时,都会签署大量工程合约,由中国公司承建公路、铁路、水力发电工程等。一方面,中国公司从中可赚取大量美元,又或换取石油等资源;另方面,有助中国公司藉此消化过剩的产能。以水利工程为例,中国在九十年代的水利工程热潮中,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并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建筑技术也非常成熟。但国内的江河已全被开发殆尽,大量设备及人员都需要新工程去消化,而承包外国水利工程换取中国发展所需要自然资源,就是最理想的出路。
同理,高铁及核电厂的建筑工程都需要输出国外。核电大跃进之下,中国现在正处于兴建核电厂的高峰期,未来五年将建造五十个反应堆,但高峰期过后,这些设备、人才很可能会闲置,必须找到新的核电厂去消化。若国际反核运动持续,则中国只能找寻那些毋须理会民意的独裁国家,合作发展核电厂。
张华
逢周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