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只要有重点校 学生就难有星期天

只要有重点校 学生就难有星期天

标题的完整表述应当是:只要社会有重点校存在,中小学生就难有星期天。   话题出自北京市教委最近对全市中小学课时安排提出的新要求:上午,中、小学课堂教学时间不得超过4节课;下午,中学不得超过3节课,小学不得超过两节课。对此,多数学校表示做不到,特别是中学,理由是:目前大纲要求的课程门类过多,要完成教学任务,一天7节课肯定不够用。(《北京晨报》10月14日)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早出晚归,甚至披星戴月,这个现实,地球人都知道。但如果进一步了解就会发现,其实,对大部分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在学校的时间虽长,却是他们的幸福时光。何也?至少在学校,语数英等主课和音体美等副课交替进行,中间还穿插些课间活动,学习内容尚有变化,学校生活不显枯燥。相比之下,课余时间最让他们抓狂:抄不完的字词,做不完的习题;望不到头的证书班,看不见终点的冲刺班,让本该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孩子,过早产生厌学、憎学情绪。他们中的流行语是:“我的生活很无趣,只有星期七,没有星期天。”
  理应在小小年纪好好吃、好好睡、好好玩的儿童,没有星期天,只有星期七;理应在假期睡懒觉、看闲书、练身体的青少年,没有寒假、暑假,只有第三学期、第四学期。谁之过?
  据说原因很复杂:学校,抓升学率心急,对学生题山卷海,频繁考试;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任意增补课外作业,给孩子报课外班;社会:评价体系急功近利,只看升学率,或只看重点大学升学率——升学指挥棒指挥了一切。
  如果说,以目前我国国情,取消高考不现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局面还难以避免。那么,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阶段,升学竞争的硝烟,为何也越来越浓?
  那是因为,大家不是在争升学的资格,而是在争升好学校的资格。因为,家长和学校都清楚,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好小学,就考不上好初中。就像跑接力赛,一棒接一棒,每一棒都不能松劲。
  好的学校,如北京史家小学,学校有电教室、游泳馆,教室有大屏幕、投影仪,让巴西副总统流泪:“如果巴西也有如此好的教育条件,怎能不富强?”差的学校,如贵州、安徽贫困县的小学,也让寒冬中的参观者流泪(当然不会是外国副总统,而是扶贫干部):课桌黢黑,凳子少腿,“呼呼”刮来的西北风,从碎了玻璃的窗户长驱直入,冻得学生瑟瑟发抖。当然,以这两种情况作比较有些极端,但普遍而言,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县,重点校、普通校的设施、师资、生源都大相径庭,更遑论东西之间、城乡之间、大城市小地方的差距,这应当是不争的事实。
  公立中小学建设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自然属公共教育资源。那么,这种资源能不能在各学校间均衡使用,将学校,不分重点、普通?家门口的学校和远处的学校教学质量一样了,家长还会像地主周扒皮那样对自己的孩子“半夜鸡叫”吗?
  有人说,中国人口众多、高考竞争激烈,做到均衡不容易。但是,同属人口密度大、高考竞争激烈的邻国日本,却做到了均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教育资源,他们不但对全国各中小学的投入大致相等,连对教师也实行几年乡村、几年城市的轮换执教制,使北海道的山里娃也和东京的城市孩子一样,能享受到大致相同的师资、设备,从而成为世界上择校最不严重的国家。
  当然,日本的经验不见得在中国适用,但至少说明,公共教育资源均衡分配问题的解决,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愿不愿。那么,进一步问,为什么不愿?这个问题有水平,也应由有水平的人来作答。

TOP

难道没有重点校,学生就有星期天?
拆掉所有重点校 ,马上在创建一些‘超重点校’。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 http9 的帖子

所以千万别把小孩生在中国

TOP

楼上几位太天真了, 国外也有名牌学校和非名牌学校. 你能从名牌学校毕业, 那你就业就没啥问题. 这全世界都一样. 俺这里连中学都有排名, 每年还登报.


TOP

回复 5# dp_2006 的帖子

芬兰没有 至少从幼稚园到高中都没有 大学有排名还是很正常的吧?

TOP

哈哈、有钱有势的人都让孩子去国外接受教育了。苦就苦了中国的一部分小康国民。花钱托关系玩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看人家农村的孩子也有考上好大学的呀。主要还是在对于孩子的培养上而不是上了重点就能有出息。庸人自扰之呀。

TOP

把美国的耶鲁哈佛速速关掉

回来看看,一切照旧啊~~~

TOP

人家那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倾斜投资弄成的重点校。

TOP

回复 5# dp_2006 的帖子

DP兄,你说的那点恰巧在现在的中国行不通了(你在的那个时候可能还行)。 不然就不会有这么多待业大学生了。因为共党太假,连教育,考试到文凭都有假的,难道仅仅一个重点学校就是真的?

TOP

重点校已沦为敛财工具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