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商店被洗劫一空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emas/msgview-821955-3904534.html[复制地址]
作者:akaaaa 发表时间:2009/05/17 09:43
点击:148733次 在之前的一篇《伤害重大的巴新反华与轻描淡写的外交辞令》里,我尚能冷静分析从5月12日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反华之乱的来龙去脉,但一直到现在,我们能接收到的所有相关信息仍然是非对称的,没有人出来给出充分的答案,好像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答案,或者这是和国内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关系一样——即远在大洋远端的同胞为什么受到来这样大的安全危胁,以及这次反华危机将向何处延伸。
这让人“不敢”再冷静下去。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势态已不容你坐在家里做任何的从容的猜测,因为更严重的势态已经发生,即在巴新第二大城市莱城(Lae)已经有1个青年被生生砍死,虽然当地报纸《民族报》没有公开此人是华人还是当地人,但我认为报纸这样做可能是有目的的,即酝酿更大的反华情绪,该报道只是说,该青年是在试图冲击一家华人店铺时被砍死;另据当地《信使邮报》报道,有个男子在从商店偷东西的时候,被警察开枪打中了腿部。
如果说之前只是小打小闹,现在却像到了“见血封喉”的时候了。
凭着对以往所谓“社会动乱”的经验性判断,完全可以把“死人了”作为“一般危机将升格为非常动乱”的一个标志,所以,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反华危机实际上可能已经向动乱升级中,只是我们还不能知道更多和更确切的消息,也不能切身体会更切实的危险罢了。
但,我们,国内的这些中国人,需要更多的信源,从中国驻巴新的外交、新闻及民间机构不断传过来,但可惜的是,现在很少太少。
更不清楚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华人现在已经受到了什么样的有效保护,按上述新闻描述,发生了当地人与华人商铺的直接“交火”(而且已经从首都莫尔兹比港向第二大城市莱城蔓延),下一步如果不加以警惕很可能发生无法意料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据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报道,从5月13日开始,巴新首都莫尔斯比港的中国商店遭到洗劫,14日蔓延至巴新第二大城市莱城,中国公民和中国商铺遭到几百名暴徒的攻击和抢劫。15日早晨莫尔兹比港的一个自由市场再次爆发针对中国商铺的抗议活动,大约有100人参加,抗议活动最终以暴力抢劫收场,巴新警方使用了催泪瓦斯进行镇压。
中国使馆已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有关部门提出交涉。
反正我看到上述文字,直接跳到脑海里的就是1998年血腥的印尼排华之乱。
前段时间,在印度孟买发生恐怖袭击和泰国发生严生的非针对华人的政治危机后,犹能看到国家会出面派出民航飞机接回身处危机地的公民,在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爆发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也从墨西哥城接回了不少中国人。现在,面对巴布亚新内亚国内直接对像为华人的社会危机是不是要做如下动作或准备了?
一,紧急派出交通工具,如轮船或飞机,直接开赴巴新接回处于危机漩涡中的部分中国人和华侨。
二,派出军舰等战斗部队,开赴巴新海域,以“反击索马里海盗”的强硬姿态做出武力保护中国公民及中国驻巴新机构的安全之准备,不这样无法向巴新国家机器发出强烈信号,使其为保证华人安全做出有效努力。
三,迅速调查并公布这次发生在海外的反华危机的原因及动向,研判出此事件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才能为顺利解决之做出更大的外交努力。
四,尤其尤其要搞清楚这次反华危机背后“煽动”的人到底是谁?或者中冶集团在巴新的这笔17亿美元的矿业巨额投资直接与哪一方的利益产生了直接冲突?并利用可以抓得到的话语权揭露之。
当然,以上只是现在最需急于采取的手段,救急之下,再次发生在海外这宗“接受华援”国家的严重反华事件必须让我们做出相当的反思和权衡:
为什么在我们一惯的价值体系中,如此相当有益于巴新经济发展的中冶镍钴项目,却反倒激起了对方民间的愤恨,据悉,中国花大价钱到当地采矿,其实是激起了当地人的大大不满,是不是他们眼中做这个动作的中国可能与某些帝国主义国家曾经对他们的无情掠夺的性质一模一样。
另据美联社相当消息: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的中国人加强了安全措施,一些人雇用了不当班的警察当保安,同时很多人采用了大使馆建议关闭了店门。该国首都的警察领导人Red
Yakasa因允许抗议活动的继续而备受批评;据巴新的国家级报纸报道,一位与莱城洗劫华人事件有关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年轻人说亚洲商人“把我们害惨了”,他问:“是谁允许那些亚洲人来我们国家了?”虽然在19世纪末中国人就移民进入巴布亚新几内亚,但当地居民的怨恨来自于最近15年流入的“新中国人”,他们慢慢抢走了当地人的小生意,比如小商店、食品店。许多当地人因此感到被欺压,抱怨为无情的提供恶劣条件中国老板工作;而中国人和巴新人关于勾结犯罪和腐败的传言的上升也增加了民众的不满。据估计,目前在新几内亚的中国人要比澳洲人多1到两倍。
成龙的最新电影《新宿事件》因为涉及在日本的华人黑帮之间毫无人道的倾轧(台湾黑帮与东北黑帮的血拼)不能在内地上映,看了电影,许多人还疑惑于故事中所描述的海外某些华人犯罪的严重性,但美联社关于巴新反华危机中的描述可能恰恰是支持了这部电影的一些观点。
我们现在经常会说中国正在真正成长为“世界大国”,但巴新现在所发生的反华事件却再度证明,即使在这样一个太平洋小国里,中国既没有做到一个所谓大国该享受到的威权,也没有得到受援国对一个投资国的应有的尊重,至少有这样的嫌疑存在。
长期在海外生活,并对中国外交一直关注的单冰茸先生对此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几十年前,中国曾利用对第三世界小国的援助获得其在国际事务中对中国的支持,那个时候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援助,比如援建铁路、援助医疗等还是能够得到当地从政府到民间的友谊和信任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这些小国大多刚刚从殖民地性质中独立,执政者大多是该国在反帝反殖民运动中成长起来“民族英雄”或“铁腕人物”,中国只要搞定了这些领导人,中国国民和中国利益在该国的安全就是能够受到足够的保护的;但现在与之前明显不同的是这些第三世界国家普遍完成了从威权政府向民主政府的过渡,现在的领导人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竞选出来的,而之前那种被某中国外交学院院长称为“交朋友”式的中国式外交手段越来越吃不开,最典型的例子其实已发生在法国和墨西哥,即现在的法国和墨西哥领导人表面上都是中国外交官的朋友,但基本是再多的让利和援助都无法搞定的,另外即使搞定了领导人也搞不定这些国家,所以才有萨科奇所谓“出尔反尔”的种种,才有墨西哥在接受了中国1000万美元相关“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援助后掉过屁股就说“猪流感”来自中国。
我相信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事件一定也有类似的动因。
一个民选的代表这个国家大部分人利益的政府首先要关心的该政府在民众中的信任,而不是在“外国朋友”们眼中的形象,这就让这些政府和民选领导人或多或少不同程度成为我们眼中吃爹喝爹不认爹的白眼狼。
而一向本着平等原则的中国在对这些国家和其政府进行援助与合作之时,又往往不能附带上更多的安全条件和威权资态(现在发生在巴新的危机其实并不是孤立的,已经在非洲一些长期受到中国援助的国家预演过多少次了),身段上的和气往往让对手觉出你的软弱,即只谈靠外交“交朋友”而少谈外交的真正目的是拓展和保护中国和中国公司的利益,这样的外交已经越来越被证明必须得到矫正,不能保证国民利益和保护国家利益的外交,交到再多的“外国朋友”,也是失败的。
我亦以为,在外交手段上,还有4个字格外重要,即“顺应民意”,一方面我们应学会如何顺应这些接受中国投资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意”,看清该国该地政治动态的实质性变化,不断采取更有效的对应手段;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会如何顺应本国的民意,围绕中国公民的意见和利益采信自己的外交方式,一切围绕保护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展开在海外的外交行为。
而且,私以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反华危机发生后,5月10日即已掌握危机情报的中国驻当地的外交官们所做出的努力虽然可能是很努力,但效果也确实值得商確,现在如果任其危机扩大下去,向1998年的印尼排华动乱演变,除了中国政府需要迅速采取强力措施介入外,也必须对我们在巴新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进行检讨。
我反倒不太认同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反华危机首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喜好“露富”以及不能认真融入当地文化生活及文化的“民间原因”,中国人几千年来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中国的民间文化就是这样的民间文化,或者可以因时因地做出些许适应,但完全寄希望于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
而中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巨额矿业投资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来说当然关系重大,只能进不能退,这个目标不应因反华危机的发生而改变和放弃,所以,现在可能和必须做出调整是外交方式,即推进以中国利益和中国公民安全为核心的更务实的外交方式,该平和时平和但该强硬时一定要强硬。
在这个样一个领土面积不足中国二十分之一而人口中不足二百分之一的弹丸小国发生如此严重的反华危机,是一个大国的莫大耻辱。
伤害重大的巴新反华与轻描淡写的外交辞令
司马平邦
据能从中国国内媒体看到的消息:5月12日上午,“巴布亚新几内亚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但接下来的消息却是“不少当地华人商户受到冲击”,这两句话有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也显然是想淡化本次大规模示威与“当地华人”的重大关联,但接下来消息又不得不道出:这次意外起先是由于中冶瑞木镍钴有限公司驻当地分公司一名当地工人8日受伤而引起的,冲突已经造成中冶公司30多人受伤,设备严重受损。
中国驻巴新使馆巢小良参赞说,这次意外起先是由于中冶瑞木镍钴有限公司驻当地分公司一名当地工人8日受伤而引起的——至此,那“大规模示威活动”又变成了一次“意外”。
巢参赞说,这名当地工人受伤后,中冶公司立即把其送往医院治疗。但在送医院的过程中,有谣传称这名工人已经死亡,致使十几名当地工人及当地村民情绪失控,来到中冶公司的工地进行打砸,该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吴雪峰上午告诉记者,在这名当地工人被送往医院后,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借机散布谣言,煽动和利用一些不明真相的当地雇员和附近村民冲击项目办公室和营地。在整个过程中,我方员工一直保持克制。
前述亦有语焉不详之处,那名“当地工人”是如何受伤的?那“借机散布谣言”的“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又是谁?
以我个人的经验,恐怕难以真正给出答案。
中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关系,我所知的比较重要的两条:
一条是今年某时当年在上海四行仓库英勇抗击日军的八百壮士及部分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军和新四军的俘虏的墓地在该国的原始丛林深处被发现,目前大陆和台湾相关部门和民间人士正张罗着以隆重方式迎回烈士遗骸事宜。
另一条,就是中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姆投资的镍钴项目(RAMU
NICO),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在巴新及太平洋岛国地区投资的最大项目,即“瑞木镍钴项目”,在该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对此项目有这样的描述:
瑞木镍钴项目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马当省,是集采选冶为一体的世界级矿业项目。项目已探明和可控的镍矿石储量为7800多万吨,总资源量达1.4
亿吨。设计服务年限20年,远景储量有望支持40年。项目建设总投资14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有色矿业投资在建项目,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最大的在建项目。项目生产镍钴中间产品,折合金属当量约为镍31000吨/年,钴3000吨/年。项目预计在2009年完工并进行试车投产。另据资料显示,该项目中,中冶集团拥有85%的权益,巴新方占15%的权益。亦有资料显示,中方的85%的权益实际是包括中冶集团在内的多家中方冶金企业持有。
2009年1月3日的加拿大《环球邮报》曾以《巴布亚新几内亚与“新中华帝国》为题重点报道了这项中国企业在南太平洋的重大投资,文中说:
当中国工程师2006年抵达巴布亚新几内亚考察一处矿产时,他们不得不艰难地穿越热带丛林,一路上还要躲避毒蛇和蚊子。不到3年之后的今天,一连串小型中国城出现在丛林。曾经的蛮荒之地如今已到处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的工人。这着实不易。这家国有矿业公司必须应对与当地土地所有者、罢工工人的暴力冲突、媒体的抨击和不友好的警察。
……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新中华帝国”的典型前哨站,而华盛顿和欧洲老牌国家往往忽视类似地区。这里有着矿产和未经开发的森林,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是目标。中国计划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投资14亿美元。采矿工程师王先生说:“这个项目对中国公司的意义非常大。这个项目将为国外中国矿业公司树立榜样,如果我们能在这儿开矿,我们就也能在任何地方干。”
我不知道,刚刚从新闻中知道的“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是不是也包括加拿大《环球邮报》的这篇报道。
关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民间的一些反华情绪,只要在地图上年到该国与印度尼西亚有大段接壤,估计就可以了解一二,1998年的印尼反华潮和迫害华人动乱在我们可以见到的正统解释里不也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散布谣言”造成的吗?
用加拿大媒体的解释是:中国不到10年已编织了一张战略投资网,范围从拉丁美洲延至前苏联,从最偏远的南太平洋岛屿到安哥拉和苏丹大油田,中国正在赢得政治联系、取得新市场和获取至关重要的资源。
但其实这在中国无论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镍钴项目还是苏丹的油目投资以及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在世界各地的能源及资源投资,其实除了口头上可以听到的“国富民强”和“海外扩张”之类的豪言壮语之外,又有哪一桩不是中国现在大量的人口消耗压力和匮乏的能源及资源富有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大量对外投资看似是主动的进军,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养活13亿人,并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坐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喝西北风肯定是不行的。
据2006年底的消息,中国不锈钢的需求领域不断扩大,消费量从1999年的140万吨左右快速增加到2003年的430万吨左右,不锈钢需求量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生产不锈钢需要镍,这就是中国近年来镍消费量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新世纪开始中国跨入世界镍的消费大国行列,2003年国内矿山生产镍6万吨左右,消费量约12.3万吨,产量已严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当然,除了满足国内的镍供应之外,在海外大量拓展镍源,也是参与国际镍资源定价权,保证在国际金属市场获得主动地位的重要手段。
所以,中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大量投资于镍钴资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该项目及当地华人却因此受到如此严重的骚扰和排斥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据国外媒体以嫉妒的口吻报道,中冶集团的这项巨额投资计划正在改变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经济,价值14亿美元的镍和钴矿是该国最大建设项目,鼎盛时期将雇用4000人,每年至少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贡献10%的GDP。
但昨天即5月14日传来消息,中冶集团的这项镍钴建设项目已因袭击事件暂停工作,本来按计划“Kurumbukari矿井计划在2009年上半年开始启动”的。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600万人,1976年10月12日与中国建交,1980年11月我在巴新设使馆,1988年巴新在中国设使馆,2003年中巴新贸易额已达到3亿美元。
一个是所谓经济实力正在强劲增长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家,另一个是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严重依赖外援的发展中小国,如此的不对称双方似乎并没有让“中国”两个字在当地人心目中留下足够的信任和友谊——这不正是中国外交长期追求和鼓吹的原则和目的吗?
发生了致5人重伤及多人轻伤的反华事件后,中冶瑞木镍钴有限公司办公室吴主任透露说,当地部落首领已经带领村民携带礼物来到公司营地,就此事件的发生表示歉意。但亦有消息说中国驻巴新大使馆在10日就紧急召集会议,通报12日将有游行,华人商店和机构可能受到冲击,要求驻当地的华人机构不能去上班,同时收拾好贵重物品,随时准备撤到大使馆避难。
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12日惨剧如期发生。
这场骚乱最终造成中冶公司33名工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
35台车被砸毁,92个房间被毁坏,包括计算机在内的100多台设备被砸坏或者偷盗。5名重伤者中,“2个脑外伤,1个脾脏破裂,1个眼睛受伤,还有1个全身多处受伤。”其中3人需要于14日回国接受进一步检查。
我驻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大使馆在该事件发生前、中、后的所做所为,看来也只是传声筒和避难所,而10日即已得到当地12日将有大规模反华的示威游行发生的中国外交官们从10日到12日都做了什么或者都能做什么,实在应成为我们反思这起严重的小国反华事件的重点之一,一个大国在一个小国所设的外交使馆在这桩事件中只能充当传声筒和避害所不能表明了该大国在此地外交工作的失败和失职吗?
最近在做电视节目时,与一些外交专业人士有过交流,觉得中国外交过度强调“交朋友”的原则实在应该反思,中国纳税人拿出那么多钞票支持外本国交官们走出国门驻寨海外,除了多交几个老外朋友,是不是更有责任充当境外国家及公民利益的有力维护者,那又何以证明你交到了朋友?
年初时,我亦对中国驻缅甸外交机构在缅中边境迈扎央堵场对山西少年的绑架案中的无作为质问,当时最让我心凉的一句话出自中国驻当地某外交人员的口,当时有国内记者跨国连线采访中国有否可能遣专员进入迈扎央解救人质,中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馆一赵姓领事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要想实施跨境打击犯罪,几乎没有可能性(《就50余晋童遭缅黑帮绑架案问责某些外交官》),但好在,不到1个月,并未如这们赵姓领事所言,国家最终动用诸种可能的手段解救回了被困的山西少年。
而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这次严重反华冲突则又一次直证了中国驻当地外交机构的作为,也直证我们从前一直奉行的某些外交政府太过温吞和柔软,至少与与中冶集团投资项目可以带动巴新十分之一GDP增长的经济扩长的强大影响力明显不称,而它最终也导致了这个项目的暂时中止。
其实,最近几年就是在其它如一些非洲国家,近期也时有发生严重的类似事件,而无独有偶的是中国在这些国家往往都有重大的项目投资,并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和就业,如2007年1月和3月,中国的16名石油开发工人和通信公司职员在尼日利亚遭到绑架;2007年
4月24日,在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武装叛军闯入中国石油勘探公司正在开发的油田,杀害了包括9名中国人在内的74人,并绑架了7名中国人;等等。
所以:
其一,现在驻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国外交官的作为必须重新检讨,是否有人出来承担责任?
其二,只强调交朋友不强调维护和争取更多国家利益的外交辞令必须被修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要正面对之。
其三,只喂胡萝卜而不备大棒的国家外交虽然很有特色,也没有什么霸权色彩,但确实已经局部或全局性地严重不适应中国在全球的经济以及政治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