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版的小小《古拉格群岛》

中国版的小小《古拉格群岛》

中国版的小小《古拉格群岛》
谈成均


《新华网》2008年8月4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伦敦逝世》:1945年,索尔仁尼琴在与朋友的私函中批评斯大林,结果被关进劳改营八年。1962年,他发表描写劳改营生活的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此书获得当时的总统赫鲁晓夫批准大量发行,过后再版的85万册立即就销售一空。1970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他开始为其140万字的巨著《古拉格群岛》,偷偷向227名前劳改营囚犯收集资料;以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像《古拉格群岛》那样的巨著,我们应该也有;因为类似苏联劳改营,我们也有。我孤陋寡闻,读书甚少;也许它已经出版了,而我不知道。我读过王冰老师的《了斋笔记》手稿,其中有些章节是写他在苏北东直农场如何被强制劳教。我想,它也算得上一本中国版的小小《古拉格群岛》吧。

如:王冰到了农场,分在耕畜小队,在吴继升监督下服侍耕牛。姓吴的,是个刑满释放留场人员,第一次的训示是:“你们都给我听着,必须先承认自己比牛贱,然后才能尽心尽力服侍牛,这样才算老老实实接受改造。”“所侍耕牛,夜以继日。上午,要到一公里外的中山河挑淡水饮牛,半天定额二十担,挑完了才准吃中饭。下午要铡草。姓吴的在旁监视,说:‘寸草铡三刀,喂牛才长膘。’一直铡到天黑,才歇手喝粥。夜间,要守候耕牛身旁,为牛接屎接尿。姓吴的说:‘谁要是让牛尿撒落地面,就叫他舔起来!’他生性残忍,动辄不让按时开饭,不让睡觉;叫人舔牛尿:他是做得出来的。耕牛卧地睡觉,而人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守候在旁,连打盹也不行。这不是人比牛贱吗?”“一天要干二十多小时,只喝三餐薄粥,人都饿软了,随时都可能倒下。我们几个饲养员时常背着姓吴的,烤青蛙、田鼠、蚂蚱度命。在耕畜小队过了半年人比牛贱的日子,我累垮了,住进了农场医院。”

如:一九五八年秋收后,旱改水开始,修筑灌溉系统。“全体劳教人员都要投入这个工程。每天拂晓,挑土打夯的号子响遏行云,直到夜晚十时收工。挑土方是有定额的,每天四到八方不等。给我的定额是每天六方,还要经管第六组平方工作。几十米的远距,肩挑一百四、五十斤的重担爬坡上堤。我每天都拼命完成定额。六方土的分量,整整二万四千斤哪!”

如:“张承祜,原扬州市教育局干部。因为多年前写了一篇《蜘蛛布网》的寓言,被指为右派,送东直农场劳动教养。因体弱多病,不能劳动,常被管教干部辱骂,又被混账同学(劳教人员,只准互称“同学”)欺负。他忍受不了污辱,士可杀而不可辱哟;一时想不开,就在深夜跳进濠沟淹死了。那水不满一人深,怎么会淹死呢?有人猜测,他是自缚双脚滚进濠沟的;有人猜测,他在身上绑了石块沉水的:众说纷纭,不足为凭。但有一点,是许多同学目睹的,就是死后,他的眼睛睁着,怪吓人的。死了以后,还睁眼看世界:是要看透世界,还是对世界怒目而视?”

如:“劳教人员一日三餐玉米糊,中午外加两个窝窝头。在冬春挑土方,夏季大忙时,中午可以领到二至五个窝窝头。口粮是由中队长定等级的。甲等,据说每月三十八斤粗粮,乙等三十四斤,丙等三十斤,丁等二十八斤。可升可降,不是一成不变的。主粮是玉米面,元麦面。”“饥饿与劳累正有效地改变着一大批不甘愚昧的人。让他们只想吃饱饭,别的什么都不想,久而久之,丧失思维能力。我想,这就是劳动教养的本意。”

如:“吴铮,曾任扬州市第一中学教导主任,年轻有为,后被提拔为教育工会主席,平步青云,踌躇满志。在反右斗争中,表现积极。在农学院批斗右派言论大会上,他不遗余力地批判了蒋涤旧教授。可是,不知为什么,他也被指为右派,并且也被送到东直农场劳动教养。在玉米田里劳动时,他捕到一条蛇,就用搪瓷杯子煮了吃。那里的蛇,都是竹叶青蛇,不仅牙里有毒液,周身鳞片下都有毒液。吃下去,不到半小时,上吐下泻,腹部剧痛,仆地呻吟,他活活地疼死了,疼得难以忍受时,他咬破了下唇,抠破了手心。打那以后,没有谁再敢吃蛇了。但烤青蛙、蚂蚱吃,还是常有的。”

这是王老师在一九九八年写的回忆录。他在《自序》中说:“《了斋笔记》行文拙直,不求文笔精彩,但求文从字顺,平实老到。算不上文学,充其量不过是作文练习罢了。”“《了斋笔记》是记事文,都是实话实说。”这本笔记的价值正在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记述一段鲜为世人所知的历史——劳动改造思想犯的苦难历史,几乎将要被人遗忘殆尽的历史,在正史中似乎还未曾记载过的历史。

《新华网》称《古拉格群岛》为“长篇小说”,黄一龙先生说:“把翔实记录和无情揭露斯大林的‘无产阶级专政’苦难历史的《古拉格群岛》说成是‘长篇小说’,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撒谎了。也许正因撒谎成了舆论导向,所以我们这里虽然频出古拉格群岛,却绝对没有索尔仁尼琴呢。”当然,《了斋笔记》不敢高攀《古拉格群岛》。《了斋笔记》尚未出版,读到它的只有二、三人;而《古拉格群岛》拥有五大洲的读者,享有国际盛誉。《了斋笔记》写得粗陋、单薄、拙直,只是寥寥数笔的速写、一些小岗短峦、涓涓的细流;而《古拉格群岛》则写得细致、厚重、精粹,是浓色重彩的油画、巍巍的险峰峻岭,浩浩的大江长河。可是,它们摈斥暴虐的愤慨,申张道义的力量,保存真实的努力,则是大同小异。

目前,我国虽然还没有发现“索尔仁尼琴”;但只要存在着“古拉格群岛”,迟早会有“索尔仁尼琴”的。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