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教育部承认高校扩招导致就业难

教育部承认高校扩招导致就业难

9年来投入5000亿贷款

  明年1000万学生待聘

  昨天上午,教育部在发布会上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据悉,今后高校扩招步伐将放缓,明年扩招幅度将不超过4%,后年不超过3%。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介绍,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了48%,其中,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59万人。

  扩招让80后悉数读大学

  在大规模扩招的决定出台前,本来已经有一个扩招计划,即增扩普通高校22万人,但国务院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决策。

  但由此引发的另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扩大规模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成为高校稳定问题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等。

  当年为什么要在临近高考的时候作出这样的重大决定,在原计划扩招22万人的基础上,还要增加23万多人,使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招生总规模超过270万人?为什么在当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定为7%的时候,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要从过去平均年递增9%提高到40%以上?虽然80后的一代人当年因为扩招而受益的学子——原本根本没有希望进入大学殿堂的高中生摇身一变成了天之骄子,但4年后他们开始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

  专家认为,一是宏观社会需求,二是解决经济困境,三是走出“应试教育”怪圈。扩招政策的决策过程看起来似乎很短促,出台很仓促,但是,与此紧密相关的诸多问题早已经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决策部门综合研究的政策问题。这一政策的出台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心血来潮。从近期看,它作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措施之一,成为政治经济全局战略中的一部分,是教育主动适应的直接体现;从深层次看,它与当前我国宏观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跨世纪教育适应全球变革的必然反映。

  5000亿巨债高校今年开始还 2007年,扩招8年后高校贷款第一个周期即将结束之时,沉重的债务包袱已危及高校教育、隐现金融风险。

  高校债务的源头,还要追溯到1999年高校扩招。当年5月,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国家计委和教育部下达了普通高校扩招计划。此后,国内高校招生规模由1998年的108万人(全日制),增加到2006年的540万人。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两会”期间承认,扩招后,全国高校共投入5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仅有500亿元,其他都是高校通过贷款和收费解决。

  南京中医药大学每年要向银行偿还近2亿元的贷款本金,而在过去几年间,他们每年偿还利息5000万元。2002年到200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贷款9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新校区的建设政府没有专项拨款,只是鼓励贷款建设,2000年开始,这种合作方式遍布全国各所大学。最终使众多高校像南京中医药大学一样,欠下了巨额的银行债务。2007年3月发布的《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元到5000亿元。

  由于商业银行对高校的信用贷款通常是8年到15年的中长期贷款,这也意味着,在2000年前后大举借贷扩建校区的高校,2008年将迎来一波还贷高峰。南京中医药大学财务处处长说:“还利息我们已经觉得压力很大了,将近2个亿的本金我们肯定还不了。”

  明年,1000万大学生求职难

  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生毕业第一年。对于212万扩招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中间的大约50万人将不得不收拾铺盖卷儿回故乡,或者“以梦为马”,四处流浪。而春夏之交“非典”疫情的肆虐横行,从肉体到灵魂又加重影响了这一拨大学生。

  如果说2003年的非典让第一批扩招生丧失了众多工作机会,那么2004年的应届生则再一次输在了择业上。当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法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有同学被迫选择了和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不去,你就只能失业。”

  孙滨2000年考上了南京大学的一个热门专业,他既是当年扩招的受益者,也体会到了扩招以后,就业带来的压力。“第一次从招聘会回来,我们宿舍几个人抱在一起哭,想想那黑压压的人群就后怕。”

  “因为工作不好找,班上大约有一半多同学毕业时选择了考研,都想着高一点的学历找工作会好点,起码也‘缓刑3年’。”3年过去了,和孙滨一起读研的同学们很多依旧是没有合适的工作。

  随着就业难的加剧,大学生的期望月薪也一降再降,调查显示,甚至有1.58%的学生为了职业理想可以接受“零工资”,有66.1%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

  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要超过590万,近两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综 合
http://dfwb.njnews.cn/html/2008-10/10/content_117209.htm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