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就是反腐阻力。
直言了。2004年11月01日21:42首发人民网观点频道,2008-10-16再发。
看到一篇为孔儒辩护的文章《儒家文化咋成了反腐的阻力》,文章说:“检察长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儒家文化,给中国的反腐败带来巨大阻力,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正麻木着当代的大学生。笔者认为,不能说现实中没有这种现象,可是儒家文化更讲‘取财有道’、‘问心无愧’、‘信义廉耻’,为什么这些精华没有深入民心成为反腐败的助力,反而让糟粕部分污染了社会风气?说到底还是反腐败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岂能让传统文化来背这个‘黑锅’?”(《江南时报》2004年10月31日)
咱“直言了”直言不讳地说,儒家文化就是中国反腐的一个巨大阻力。儒家文化是讲“书中自有黄金屋”和“当官发财”的,是用手中的执政权力来获得财富,那就是儒家讲的“取财之道”。那个“当官发财”的“取财之道”本身就是个发生腐败的温床和源泉,以那种途径“取财”的腐败现象可以说是已经泛滥成灾。如果您要惩罚那种行为,儒家就来个“刑不上大夫”,让某些官员和既得利益者们超越法律,让法律对那些腐败行为无效。儒家文化不是个反腐败的阻力,又是啥?
为了抬高儒家,有个说法:日本和“四小龙”就是继承儒家传统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咱不客气地说,那是无稽之谈。日本、“四小龙”或东南亚一些国家地区能迅速发达起来,关键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大量的制造加工业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四小龙”们抓住了时机;同时改革政法和社会制度,使之适应历史性机遇发展的需要。若不是这样,他们根本不可能迅速发展起来。换句话说,日本和“四小龙”等迅速发展起来不但不是儒家文化的功劳,相反,是抛弃儒家文化和实行民主法制改革的功劳。在这一点上,别说别的国家,就是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不例外,尽管那里也有鼓噪尊儒的现象。
如今还流行一种说法:您说孔儒的不好,就说您是“文革”红卫兵。如此一来,两千多年前,墨子、法家、兵家和老庄,都批驳孔儒,难道两千多年前的诸子百家都是“文革”红卫兵了?汉唐以后,也多次出现批驳孔儒的事情,那也是“文革”红卫兵了?
儒家文化本身讲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讲的是反对民主法制的社会观念,它本身就是为腐败开绿灯和给民主法制开红灯的文化。要搞好反腐败和保障执政能力提高,就得看到儒家文化是反腐阻力这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