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中国
作者:飞影流萤
人们总是热衷为某个代际冠名,诸如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然而或许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代际像现在的80后90后一代那么备受关注。
当然这种关注更多的是质疑。
不难发现,这种质疑更多地来自外界,来自其它的代际。对代际的命名本身就是一种话语权,显而易见,“80后”“90后”这些名词的流行意味着,“60后 ”“70后”仍然主宰着公共语文。虽然年轻人发明了火星文、囧、雷、“打酱油”和“俯卧撑”,但是这些e时代的话语体系,更像是提供给年轻人彼此辨识身份的江湖“黑话”,折射着他们“在野”的地位。
但是永远不要忘了这些“不得志”的年轻人的数量。仅从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国策算起的独生子女一代,人数已经超过1亿。如果他们宣布独立,将成为世界第10的人口大国,相当于5个澳大利亚。
庞大,意味着力量。同样因为庞大,这种力量往往涣散而危险。
尽管养活了腾讯,捧红了湖南卫视,搅动了各色论坛、博客和校内网,但是这群被定义为“低端”的年轻用户从来没有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流人群。所以渴望进入主流的马化腾才聘请了刘胜义,在所谓升级品牌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疏远自己一手创建的小企鹅。
对于自身的力量,他们并不熟悉。
他们是独生子女一代,这是整个人类繁衍历史上的头一回。两代人之间信息的极度不对称,造成的是80后90后成为一代与前辈断绝了思想血管,与历史断绝了文化脐带,独自成长的群体。没有兄弟姐妹,隔代抚养,溺爱和代沟,到底带来的是天马行空的自由,独立的个性,还是缺乏团队精神,自私和幼稚呢?
他们是改革开放一代,经过中国特色的“洗脑”和西风劲吹的综合改造,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期找不到任何一点相似。抵制家乐福和围攻周老虎,可以是同一群人。
他们是网络一代,虚拟空间到底让他们更加孤独和自溺,还是为他们提供了底下的公共空间呢?经由网络结成的年轻一代的文化共同体,又到底有多坚固,有多统一呢?他们在网络上的或妙趣横生,或思如泉涌,或仗义执言,或装疯卖傻,或喜笑怒骂,或愚不可及,在真正进入社会的主流结构之后,又还能保持多少,保持多久?——网络,到底是少年中国的摇篮,还是坟墓?
又或者该如此发问:历史到底留给他们一个怎样的成长空间?
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谁也不知道。然而答案就在不远的将来,这一代人很快会形成下一代中国。
问题是,80后90后自己会期待怎样的一个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