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世界已经命悬一线(经济学家)

世界已经命悬一线(经济学家)

     


      Oct 2nd 2008
  From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kahlen/译
  
  马后炮并不是美国国会的一贯作风。但是,当议员们在国会大厦争论不休时,全球的股市已经对布什政府7000亿的救助计划能否通过给与了实时的反应。9月29日,在投票者们对“赌场资本主义”厌恶情绪的刺激下,众议院否决了这项计划,随后,投资者陷入了恐慌。然而,据经济学人在前方的采访,在10月1日获得参议院正式批准后,国会对计划的通过持乐观态度。
  
  即使计划得以通过,也不应该因此感到乐观。环顾证券市场,尤其是失灵的金融市场,只能看见银行倒闭、紧急救援和信贷市场上高度焦虑情绪。这些力量正将金融市场一步一步地拉向深渊,经济繁荣的盛世也离令人厌恶的衰退越来越近。这项金融救助计划可以减缓这些问题,但并不能阻止它们。
  
  危机正在向两个方向蔓延——横跨大西洋到欧洲;从金融市场延伸至实体经济。各国政府忙不迭地应对一场又一场灾难。他们竭力将危机置于掌控之中,不仅是迫于危机蔓延的速度,还因为决策者和他们所服务的公众完全无法不了解这场危机的辐射范围和严重程度。
  
  “多米诺”用冰岛语怎么说?
  
  不久前,德国财长皮尔•施泰因布吕克在9月25日轻率地声称美国是“这场危机的源头……和焦点”,并称美国将失去金融超级大国的地位。数天之内,危机的焦点转移了,施泰因布吕克先生和他的官员们不得不安排德国银行和政府筹集350亿欧元(约合510亿美元)的贷款,救助德国第二大的抵押贷款银行Hypo Real Estate。
  
  倒霉的施泰因布吕克先生并不孤单。欧洲的银行正在以一种令人昏乱的步伐濒临倒闭,即使法国央行行长诺亚大放厥词“我们眼前的这一切毫不戏剧化”。欧洲七国在三天之内救了五家银行,Hypo Real Estate只是其中一家。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联手注资大型保险公司富通;英国将Bradford & Bingley收归国有;比利时、法国和卢森堡保住了德克夏银行;冰岛则援救了Glitnir银行。此外,爱尔兰将4000亿欧元的临时负债置入国民经济平衡表,担保六家大型银行和住房互助协会的存款和债务。这让人不得不想知道到底诺亚先生认为什么情况才够戏剧化。
  
  在某种程度上,许多欧洲银行看起来比它们的美国同伴们更加脆弱。这样说简直太令人惊奇了,考虑到就在上周,美国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华互和第四大商业银行美联银行(Wachovia)都被强行拍卖。在美国,华尔街以外的银行的存贷比为1美元的存款对96美分贷款。欧洲大陆的银行的存贷比则为每1欧元存款对应1.40欧元的贷款。这些银行只能向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借钱补缺,但现在这部分投资者并不是特别有信心。其他欧洲银行,包括英国、爱尔兰和西班牙的一些银行,都各自深陷房贷问题中。他们必须同时对付买进的数十亿美元有毒的美国债券和放缓的经济。
  
  西欧还不是危机的最边缘:恐慌已经冲击到香港和俄罗斯的银行,现在到了印度。令人担忧的不仅是这场危机蔓延的地理范围之广,还有对经济的打击之深。因为它植根于金融市场,将渗透到每一个受冲击的经济体的商业和家庭。
  
  深吸一口气
  
  大多数时候,几乎没人注意到信贷会被实体经济吸收到“肺”里,关心自己呼吸的空气的人更多一些。但是,当信贷停止在金融市场、银行、商业和消费者之间自由流通时,人人都会意识到。市场已经为银行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担忧了近一年。上个月雷曼兄弟破产后,在一片混乱中——政府该救谁?该以何种形式救?市场惊慌失措。3个月、6个月、12个月期的票据市场均被关闭,银行只能通过隔夜拆借借入更多的钱。
  
  银行间拆借的利率一般高出官方利率大约0.08个百分点,9月30日,这一利率差高达4个百分点。在欧洲中央银行一次隔夜美元资金拍卖上,银行报出的利率为11%——是危机爆发前的五倍。更惊人的是,在联储承诺6200亿美元的额外注资后,利率差继续创出新高。
  
  银行一直以这样一种模式赚钱:通过短期存款和拆借为长期贷款筹措资金。如今,这种模式扭曲成一场拙劣的自我模仿秀:银行的许多资产都卖不掉,即使他们不得不每天去市场上请求借贷者们来决定他们的生死。银行都忙着囤积现金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是为什么说那些将华尔街的利益和整个实体经济的利益对立起来的政客错得很离谱。金融市场的问题迟早会影响到每个行业。公司将会面临更高的贷款利率,同时还要担心有一天再也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所以这些公司也开始储备现金,取消收购和投资计划,以保证有现金偿债。公司经理们会延迟推出新产品,停止新建工厂,撤掉持续亏损的分公司,削减开支,裁员。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制造企业将不再扩大信贷额度,贷款将变得艰难又昂贵。消费者苦不堪言。失业率攀升。即使信贷市场运转良好,繁荣的经济体也将因为资产价格虚高泡沫破灭而减速。如果信贷市场死掉,经济放缓有可能变成一次大衰退。
  
  金融市场需要政府制定规则,当市场失灵,政府首当其冲将其拉回正轨。这是实用主义,并非社会主义。救助银行并不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如果政府不必救助银行就可以挽救信贷市场,那政府应该放弃救助银行,但这行不通。经济主体需要华尔街,它们都需要华盛顿。所有的政客们都没有将这一点解释清楚,布什总统是其中最应该被指责的。
  
  政府间需要的不仅是沟通信息,还需要携手合作。刚发生的一系列银行危机表明不及时的零散救助成本高昂却收效甚微。合并会管用一阵子,但看起来还需要更多的帮助。矛盾散布出不确定性。银行业跨国界运作,一个国家制定的政策,其领国却可能深受其害:爱尔兰政府对所有银行存款的担保可能会导致钱从缺乏保障的英国银行流入爱尔兰。法国在10月1日倡导所有欧洲政府应该通力合作,这是很好的建议;而德国拒绝这一提议则是大错特错。
  
  各国央行已经在解决流动性问题上有过合作。现在油价降下来了,通货膨胀的担忧在减退,降息是可行之举。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联手合作将变得更强大。然而,需要联手的不仅限于央行。不管美国国会在做什么,各国政府都应该坚持同样的理念——稳定银行、为银行筹措资金,这样既能阻止恐慌的蔓延,还能节约成本。即使如一些欧洲人所声称,这场危机由美国制造,现在这已经是所有人的危机了。

TOP

哎,“风暴”会有的,“危机”也会有的。
金融风暴来袭,经济危机不远矣!
如千钧于一发,大厦之将倾!

等着吧……

TOP

学习了。如同楼上说的,管好自己就行了。

TOP

习武昂不会波及到中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哪里有这么夸张,是欧美命悬一线而已,老外就是这样,他们自己要破产了,就是世界末日了,97年亚洲金融风暴怎么没看他们这样说啊?
俄罗斯的问题是油价暴跌造成的,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只是反映出来呢,是俄罗斯股市暴跌,也没有听说俄罗斯有银行要倒闭的事情,所以俄罗斯是欧美转嫁危机的牺牲品.
印度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造成的,其实到现在印度经济还是不错的,只是国外短期资本(热钱)外逃,以及印度本身因为对美出口的外包服务受到打击,加上印度在2006年开始也和中国一样股市,房市有泡末,现在泡末被挤掉了,当然股市不会很好看了.但是印度的实体经济还是不错的,也没有大规模的外资企业撤退和国内企业大规模倒闭的事件,比中国好多了.
在看文章里,对日本只字不提,呵呵,美国人就是这样,选择性的失忆啊.
关于中国,是中国自身的问题,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调整后,就一定会有这样一次的调整,国内中小企业的大规模关停,跟美国的关系并不大.
老美现在就喜欢危言耸听,最好中国拿出自己的2万亿美圆去拯救美国市场,大家可千万不要上当啊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