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原来真是被砒霜毒死的
清末光绪皇帝的死因近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这个谜团终于在其百年祭日到来之前有了科学结论--- 昨日上午,国家清史工程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清光绪皇帝死因报告会”,一份采用现代刑侦和高科技手段检测的万字报告显示,光绪是死于砷(砒霜)中毒。
核分析方法检测头发
在这份完整公布的“光绪死因报告”上署名的有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等。他们先后提取了光绪分别长26厘米、65厘米的两小缕头发,清洗后晾干,剪成1厘米长的截段,逐一编号、称重和封装,然后用核分析方法逐段检测光绪头发中的元素含量。
结果显示,光绪头发中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且各截段含量差异很大,第1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10段(2404微克/克),第2缕头发的砷高峰值出现在第26段(362.7微克/克)和第45段(202.1微克/克)。同时对比测试的头发砷含量:当代人为0.14至0.59微克/克;与光绪同时代并埋在一起的隆裕皇后为9.20微克/克,清末一个草料官干尸头发为18.2微克/克。
法医得出毒亡结论
之后,检测组又提取了光绪遗骨及衣物样品测试,结果其肩胛骨、脊椎骨和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很高;内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再对光绪棺椁内、墓内物品和陵区水土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头发上的高浓度砷物质并非来自环境沾染。
现存文献记载,光绪在宫中和瀛台被囚禁期间曾服用过中药,其中的雄黄、雌黄、朱砂等会导致砷、汞毒物使用过量,在理论上讲,这种原因也可能引起光绪慢性中毒,直至病变死亡。不过在慢性中毒死亡的情况下,中毒者头发发根的含毒量会高于发中部和发梢,而光绪的情况与之相反,这也证明了光绪并不是死于长期服用中药的慢性中毒。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尸体的胃腹部,尸体腐败过程进行再分布,侵蚀了遗骨、头发和衣物。而砷化合物也就是剧毒的砒霜。经过科学测算,光绪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谁是凶手尚待研究
在测试的同时,专家通过遍查清末档案、光绪医案、光绪临终前参与诊治的御医亲笔回忆录以及军机大臣、起居注官的日记等资料,整理了光绪死亡前10天的情况,并结合现代法医有关砒霜中毒的论述,探讨了光绪砒霜中毒的类型,以及中毒时间的下限和上限。
但究竟是谁对光绪下了毒呢?这就有待进一步研究了。
光绪之死百年迷影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冰凉寂静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离开了人间。第二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就震惊了海内外。人们普遍地认为,38岁的光绪死在74岁的慈禧前面,仅隔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由此产生。100年来,有关光绪死因的记述、论著连篇累牍,大致有以下阶段。》》》最初:毒害说
凶手是谁?多数说是慈禧,也有人说是袁世凯或李莲英。
其实,在皇帝、太后死亡之前四年,即光绪三十年,早已有人预言光绪先死。清朝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早在1904年就对日本公使内田康哉透露光绪皇帝必定会死在慈禧太后之前。(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绪论》)
而慈禧死前必定会谋杀光绪,许多官员太监心知肚明,但不敢说出。国内较早指出这一弑君阴谋的是长期陪侍光绪皇帝的翰林院侍读学士、起居注官恽毓鼎。他的工作是记录光绪的起居言行。在清朝灭亡以前,即宣统三年四月他已写成《崇陵传信录》,这是光绪帝的一本传记。其中说: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生日,光绪率领百官前往慈禧处探病与请安,但太后不愿与皇帝见面,传谕竟说:光绪已有病卧床,不必再见面了。光绪听了大概很吃惊,话中包含杀机,是不祥之兆。
(《国闻备乘》)许多曾给光绪看过病的医生虽然都认为光绪身体虚弱,常年生病吃药,但死前一段时间病情未见加重,身体尚属正常,并未突发急性致死的病症。其中名医屈桂庭说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诊治光绪帝秘记》)。
还有曾经陪侍慈禧太后、在宫中生活多年的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写道:“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的寿命已经不久,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好。据德龄所述,光绪之死,就是在慈禧同意下李莲英下毒所致。
新中国成立以后,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谈道:“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结论转变:体弱病亡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事情发生了变化。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医学专家共同合作,仔细收集和研究光绪的脉案和药方,探索其一生的健康情况,得出了和上述截然相反的结论:认为光绪一生身体虚弱,百病丛生,久治不愈,尤其光绪三十四年之后,病情加重。他的去世属于正常死亡,并非慈禧等人谋杀,“光绪之死,既无中毒或伤害性的迹象,也没有突然性早亡的迹象,应该是属于正常的病亡。”(《揭开光绪帝猝死之谜》)
专家们在详细研究分析了光绪的脉案之后,说光绪幼年即身体虚弱,大婚之前稍感风寒,必头疼体瘦,年仅十五六岁已弱不禁风,二十七八岁患耳鸣脑响,渐次加重,又长期遗精。平日因慈禧虐待,生活清苦。戊戌以后长期软禁,食不果腹,衣不暖身,御前所列菜肴虽多,但大多腐臭,不能进口,有时令御膳房添换一菜肴,必先奏知西太后,太后常常以俭德责之,光绪竟不敢言。
这些虐待光绪的情形很多。专家们认为,慈禧的虐待使得光绪心情不舒畅,病体更加重,以致死亡。也有的专家说:“光绪之死与慈禧之死,其间并无必然之联系。光绪帝之死按脉案记录之病理、病状分析,属于正常的疾病死亡。。另一位专家说:“从光绪帝临死前的脉案及其亲书的《病原》来分析,其死因属于虚劳之病日久,五脏俱病,六腑皆损,阴阳两虚,气血双亏,终以阳散阴涸,出现阴阳离决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