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中国社科院前研究员、著名学者王学泰,前两天在网络发表一篇文章,文章记他在星期天中午坐公车回家,某站上来几个小学生,他们拿种种乐器,大约刚练完参与奥运的节目,上车后一个小姑娘仍在打铜,刺耳的金属敲击声,让车内乘客露出厌恶的表情,她妈妈就严厉叫小姑娘:“XX,别打了!让人心烦。”孩子仍继续敲击,妈妈生气了,就把铜从小女孩手中夺过来,女孩也生气了,指妈妈:“好!你反对奥运,我告诉我们老师去。”
王学泰说,他看到这情景,感到很悲哀,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竟会以如此纯熟的‘政治’手段和妈妈斗争,这手段曾是我们很熟悉的。其特点就是拉上当前被认为最犯忌的问题,给对手以一击,必以致其死命为目的。……多少整人的政治运动,都是用此法操作的,轻车熟路,每发必中。……”
当然,王学泰说,他不认为小姑娘想致妈妈死命,小女孩可能只认为这句话可以吓住妈妈。但天真无邪的孩子有此行径才使人觉得可悲。为甚么会这样?因为整个社会被铺天盖地的宣传所覆盖了。过去斗走资派、日夜想念毛主席共产党,是宣传;现在讲盛世奥运也是宣传。若说奥运不该政治化,那么在中国,“反对奥运”怎么就像过去“反对毛主席”似的,连十岁小学生都知道是一个政治罪名?
其次,笔者从这件小事领悟到,铺天盖地的政治宣传,对年幼无知的孩子最有效果。
无知的幼稚心灵,不断重复而不容置疑的声音最理所当然。在理所当然的红卫兵面前,无论怎么学贯中西、博学多闻的知识人都只能发抖。在电影《战火屠城》,那些十一、二岁的赤柬小兵,以塑胶袋套在有学识且明理的成年人头上,让他窒息而死,少年兵觉得这是为了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理所当然。
现在大陆毕竟已是经改革开放后,进入非意识形态化的时代了。网上看到的,是一窝蜂支持抵制家乐福、反击CNN的帖子;《共军报》仍与《人民日报》的降温言论唱反调,强硬表示“中国人不可欺,不可辱!”但实际上,许多批评政府的、反主流意见的帖子,或者根本上不了网站,或一上去就被删除。
尽管中国当局不容许有另一种声音,但另一种声音仍转弯抹角地在网站出现。除了刘晓波、杨恒均、王学泰等人的文章之外,也看到有评论说,家乐福在中国,是三资企业的其中一种,正式名称是“家乐福中国”,三资企业在涉及税收、外管理、投资机制等方面均由中方控制管理;又有评论指,家乐福在中国雇用了四万多人,产品95%由中国制造。因此,抵制家乐福才“真是卖国贼”。
著名青年作家韩寒撰文说,抵制家乐福“其实挺没出息”,“其他国家侮辱你,你在自己国家为难一个超市,……有人拉横幅,有人要游行,……有人自己降下家乐福的中国国旗,然后拍个照说是家乐福给中国降半旗。……”这些行为岂是成年人所为?
在美国杜克大学读书的20岁中国女子王千源,只因在反藏独的中国留学生和要求自由的藏族留学生团体对峙时,进行调解和要求对话,就被中国网民指为“叛国贼”、“汉奸”,中央电视台网站在本月17日首页还以“最丑陋的留学生”刊登了王千源的照片(她其实相当美)。随后,她在青岛的住家遭人泼粪涂鸦,她的父母吓得另找地方躲起来。
一位法国老华侨谈到4月19日巴黎的反对西方媒体、支持北京奥运的示威时说,西方媒体虽也时有错误报道,但它和中国媒体是有本质区别的,西方媒体是自由的,民办的,不是政府的喉舌,法国也容许中共在巴黎办《欧洲时报》,宣传中共的观点。在一份法国报上,刊有一张照片,上面是一面法国国旗,被中国人涂上法西斯字样,报纸仍照登。你能想像中国国旗被涂成这样,中国媒体会登吗?
有不同声音,社会才显出价值。只容许一种声音作铺天盖地的宣传,只会让无知在年轻的头脑中,变得理所当然,也变成对成熟的、有知性的人们的威胁。
来源:香港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