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网首发
国新办“领导”德国之声这一国家机密是如何泄漏的?
路见不平
看了芦笛写的“西方媒体该怎么理智地对待中国?”发现这位作者有点糊涂,到了儿还不明白国务院新闻办是怎样成功地“领导”了德国之声。
虽然中共一直在幕后掌控众家海外中文媒体,对此大家只有耳闻,没有任何一家中文媒体出面认帐。外国媒体中文部一些记者有亲共倾向,大家也知道,也没有哪家媒体出来公开认这笔帐。因此都算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自从德国之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和何清涟的争论在网上出现后,张丹红同志和她的德国上司中文部主任冯海因都承认,国务院新闻办干预过德国之声中文部的报道内容。总算有了一例查有实据的案例。
不过,在下不由得替张丹红同志担心,这样高度敏感的事,不是属于“重大国家机密”吗?如果这是国内某人披露的,恐怕早就按“泄露国家机密罪”判刑,多少年?不好说。
“重大国家机密”是如何泄漏的?
“重大国家机密”是如何泄露出来的?这次的泄露,看起来还真有点阴差阳错,也不能单怪张丹红同志一个人。
首先是何清涟阿姨,她在接受阿波罗网采访时谈到这件事情,但因事过两年,她大概有点老迈,记忆不清,把她前后两次从国内听来的消息混在一块了。她后来写了个说明,她的个人网页上有。大家可以去看。
偏偏这个错误让张丹红同志发现了,于是见猎心喜。这事被德国最大的报纸法兰克福汇报报导后,又多次有其他德国报纸谈到。德国之声接受中共政府的要求中止异议作者的评论,就成了德国之声的心病。于是张丹红同志决定乘德国国家广播委员会为德国之声亲共名声“平反”这股浩荡东风,将心中的憋屈发泄出来。她以掌握德国之声与国新办交往内幕的身份发言,用德国之声采访她的名义,对何清涟痛加驳斥。但她毕竟没经过党的专业培训,在她的讨何檄文中,居然承认了2006年11月份双方会谈时国新办确实以发表对何清涟的采访为由而封德国之声的网页。她是局中人,只想洗清个人责任,只求否认她当年找借口停止与何清涟的合作是得自中共授意;但对2006年11月德国之声接受国新办的指令办事,那是集体责任,不用她承担,所以张丹红同志以知情人身份承认了部分事实,即国新办确实以该台采访何清涟为由指责过德国之声。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算了,但张鹤慈同志却一心想为同志讨说法,玩了一场“鹤”顶“丹”,说“根本不可能有中共政府用邱晓华案来要求德国之声和张丹红中止何清涟和德国之声的关系”,并在他能够掌控的自由中国论坛和时常出没的独立评论上,写了不少有关何清涟捏造事实害得张丹红险些丢饭碗的话。于是激起了一些网客查究的兴趣。
“真相”是如何浮出水面的?
一位叫做云儿的还真下了工夫,根据双方提供的线索查询,写出了自己的结论,让真相浮出了水面。云儿说:总共搜索到38篇,“2005年10月以前德国之声曾以“专稿”名义发表何清涟的文章”,连报道共34篇。但“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11月这段时期只有两项对何清涟的访问,分别发表于2006年10月18日和2006年10月22日。此后,从2006年11月直到现在,搜索结果中除了张丹红对何清涟的批判,只发现一处报导提到她的《现代化陷阱》,还是在对德国报章的引用中。我没发现有任何对她的采访。”对何清涟的采访“似乎是在该台于2006年11月访华听到中共官员批评何清涟以后,就终止了。”
云儿给这事定了案:
现在我们有了张丹红与何清涟两人的说法,也有当年的报道等佐证资料,它们至少可以说明以下三点:
(1) 2006年10月22日,何清涟确实在德国之声采访中发表了有关邱晓华一案的评论,评论的内容确如何清涟后来所述,“国家统计局是清水衙门,邱晓华的腐败情节并不严重,因此打击邱与其说是因为邱的腐败,还不如说是中共内部权力斗争的需要”;
(2) 张丹红证实,“2006年11月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的一位副主任谈德国之声卫星电视信号落地事宜,并问及为什么我们的网页被封。那位中国官员说我们的报导片面,并以何清涟为例,说她在美国生活多年,对中国的情况已不了解。”
请注意,中共政府官员确实以德国之声发表何清涟言论,作为当时其网页应当被封的理由之一。
(3) 何清涟说,德国之声中文部主任冯海因给她的回信中,谈到2006年11月德国之声与中国国新办会面时他作为在场者,亲耳听到了对“这篇最近的采访”的指责。(路见不平注:经过我查证,那次会见,冯海因确实在场,有德国之声网页上照片为证,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1742362,00.html)”
我网上查证的结果,离2006年11月最近的采访,就是2006年10月22日这篇《“清水衙门”的邱晓华缘何被查办?》。这也佐证了何清涟以前的说法:那次中国官员对她的指责,针对的是她评论邱晓华案的采访。
有了以上资料,关于“中共政府用邱晓华案来要求德国之声中止何清涟和德国之声的关系”,这件事情是否存在过,读者应当可以自己做出判断了。
在下也好奇,学着云儿搜索一番,结果与她一样。把她的结论抄下来,用自个的话总结,算借花献佛:
2005年8月开始,张丹红同志先是两次否定何清涟自选的评论,再勉强找“只有部主任才能写评论”这类借口停止何清涟的专栏写作,那多半是她个人遵照组织上的指示精神,只是那时是张丹红同志与中国领馆单线联系,当然不好对每个同事打招呼,所以还有不知情的德国之声记者又采访过何清涟两次。但2006年11月以后,禁止采访何清涟应该是德国之声中文部的内部纪律,所以再也没有任何采访了。张丹红说的2007年1月的采访费,付的大概是10月那篇采访费。
虽然“国新办领导德国之声”这项国家机密本来也不是他张鹤慈泄漏的,但他对何清涟的攻击却促使云儿追踪调查,因此将德国之声2006年11月以后服从国新办指令的事板儿上钉钉搁那儿了。因此有网友笑话他,“老张,你再闹下去,有更多的事实浮出来,要敲掉你的饭碗的”。
这个“国家机密”,何清涟自个儿说了不算,是张丹红同志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小心给何提供了证明,再被德国人冯海因写信给何清涟时证实自己在场亲耳听到。但让它浮出来,却是张鹤慈同志促成的。组织上眼下能找得上的人,只有两张――“丹”顶“鹤”。
德国之声与国新办热脸贴冷屁股的关系
再来谈谈德国之声与国新办的关系。用GOOGLE和百度搜索,2006年11月7日国新办与德国之声台长会面一事,只有一条消息,“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与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钱小芊举行了友好会谈”,但这是在德国之声的网站上找到的,这条消息还很郑重地地配发了两幅钱副主任亲切接见德国之声台长及冯海因的照片,一起放在“德国之声中文广播简介”里,成为德国之声的重要资本。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1742362,00.html)
在俺们中国的网站上却找不到这条消息,可见,这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关系:德方自觉接受了领导,俺们中国对这位被领导者却没太放在眼里。
看到这里,不才眼前便浮现出一幅我国新办钱副主任接见德国之声台长贝特曼的情景:
贝特曼(弯腰诌笑):请问,钱副主任,我们的网页最近在中国打不开了,能否让我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钱副主任:你们的政治导向有问题。比如那个何清涟,居然说我们查办邱晓华这样的腐败大要案是因为权力斗争的需要,这是对我党的严重污蔑。如何对待她这样的反华反共分子,我们早就通过相关部门向你们打过招呼了,你们竟然还采访她?这样的政治导向,还想让卫星节目在中国落地?
贝特曼(诚恳弯腰40度):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好,出了漏洞,下次一定改正,还请贵政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重新考虑我们的要求。我们一定做得更好。中国对我们太重要了。(路见不平注:这是贝特曼2004年说过的话,可在德国之声网站上查到)
钱副主任(从鼻孔里):唔,再观察一段吧。
其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俺们堂堂大中国只是个小部级政府机构,钱小芊接见贝特曼时位列国新办第四副主任,大约官拜正局级。不才的几个同事议论这事时笑死了,说如果接见德国之声贝特曼的是胡锦涛或其他政治局常委,德国之声听命令还多少有个想头,也可以象那位被邓小平接见的杨力宇那样写写回忆录,炫耀一把。国新办副主任也忒低了点儿了吧?总不好意思说我贝特曼被国新办第四副主任(正局级干部)接见过一回,那会被重视官阶的中国人笑掉大牙的。
仔细一想,泄露国家机密的后果还是蛮严重的。好几年前有个徐泽荣,留英博士,与张丹红同志一样都是干部家庭出身。被抓前以香港为活动基地,常常暗示他与国安部有特殊关系,我一哥儿们就听他如此吹嘘过。但他在香港杂志上写了篇文章,谈到湖南益阳有当年马来西亚共产党的电台遗址,暴露了文革时期老毛支持马来西亚共产党颠覆本国政府的活动。结果徐泽荣被老共以“泄露国家机密罪”判刑13年――其实,那点事儿,人家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人早就写书抖搂出来了。
还有高瞻,也是干部子弟,当年华盛顿中国大使馆的常客,为中国在美国买些个禁卖品尽了犬马之劳。结果不知怎地被中共栽上“泄露国家机密罪”,判了七年刑,再被驱逐出境。她的不幸是,美国后来又找了她的麻烦。现在两头不是人。
国内的有陆建华,中共智囊,至少他以胡锦涛智囊这一身份在香港活动,见了不少香港高层。后来莫名其妙地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被判了20年重刑。他泄了什么密?不知道,只知道开始说是向日本泄密,结果日本政府抗议了一把,中共只好改了个借口,说陆建华通过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程翔向台湾泄密。
这些人当年受组织上的器重不亚于张丹红同志,比编外人士张鹤慈同志的地位要高得多。张丹红同志可能得想想这次“泄露国家机密”的严重后果罗。如果张鹤慈再来一次“英雄救美”,分担些责任,从策略上多加检讨,党或者还能原谅吧。毕竟,“丹”顶“鹤”是中国国鸟,也算得上俺中华国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