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亚洲两巨兽在颤抖 -- 印度的经济在变弱,但中国的领导人要担心的事情更多

亚洲两巨兽在颤抖 -- 印度的经济在变弱,但中国的领导人要担心的事情更多

济学人   星岛环球网www.stnn.cc2008-12-12


亚洲两巨兽在颤抖。印度的经济在变弱,但中国的领导人要担心的事情更多


  忧伤乃至绝望的经济阴云聚拢,其速度令人吃惊。但在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这种转变发生得特别突然。不久前,这两个全球发展最快的大经济体都认为自己基本上可以免疫于困扰富国的那种传染病。乐观主义者甚至希望,这些巨大的新兴市场会提供引擎,把世界拉出衰退。如今,有人担心实际情况会刚好相反:全球经济低迷将把中国和印度拖下水,造成这两个尽管成就非凡却仍然贫穷(世界上营养不良的儿童大约有五分之二在印度)的国家大量人口失业。

  这种悲观主义可能太过了。它们仍然是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但两国都面临令人望而却步的经济和政治困难。以印度的情况来看,它新的正面的自我形像遭受了双重打击:经济衝击以及上月的孟买袭击。印度最近的自信有两个根源。一是五年来年平均增长率8.8% 。另一个是印度全球地位和影响力的上升。它的政治家洋洋得意,印度不再是那个与巴基斯坦共同组成潜在核漩涡的印度,而是Chindia的一部分,一个快速成长的成功传奇。

  然而被归咎于巴基斯坦恐怖组织的孟买袭击,引发了采取惩罚性军事行动的呼声,地区衝突的忧虑再现。

  印度的经济挫折程度正变得明显。10月的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跌12%。央行已经向下修正今年的预期增长,估计为7.5%到8%。到明年,这个数字可能下降到5.5%或以下,这是自2002年最低的水平。

  如果中国的增长率降至那个程度,那将被视为国内外的灾难。中国本月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拆除了毛泽东主义大厦的大部分——分田到户,引入大量外资,允许发展私营企业,经济以9.8%年平均增长率增长。中共要宣扬过去三十年的成就,这很容易理解。他们曾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惊人的经济转变。在这个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大约两亿人摆脱了贫困。

  然而,在中国,目前的低迷也刺激神经。这个国家在统计学上是一团迷雾,但上月的贸易数据令人震惊,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降2%,进口降18% 。发电量降7% 。尽管世界银行和其他预测家仍然估计中国明年的GDP增长可达7.5%,但这低于被近乎迷信地视为回避重大社会混乱所必须的8% 。就在本月,党内一位高级研究员发出“大规模社会动乱的被动局面”的警告。事实上,当失业的工厂工人和失地农民、环境运动家以及警察滥权的受害者一起走上街头,中国常有的示威和抗议蔓延开来。

  说与做的差距

  人们担心中国试图让人民币贬值以帮助出口商。那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尤其是因为中国政府拥有资源,本可以用危险性较低的办法止痛:它有预算盈余,没有什么债务。上月,它公布庞大的4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刺激方案。有人认为这是光说不练——这个方案中有很多是旧有的预算,重复的计算以及虚无的承诺。它主要是宣传性的,向中国人和外界表明,政府认真刺激国内消费。然而,没有什么迹像表明政府准备在两个最能说服农村人放手花钱的领域采取激进措施:给予农民更好的土地权;提供体面的社保网络,特别是医疗保障。

  但是中国至少有行动,而且有很多钱。印度则相反,并没有被视为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规模要小得多,而且因为它的政府财务一团糟。它的预算赤字约占GDP的8%,制约了它提供较大刺激以缓解低迷的能力。这令人担忧。如果中国认为它需要8%的年增长率为新增劳动力提供就业,那印度呢?印度人口更为年轻化,一年增加的新劳动力约占世界新增劳动力的四分之一。而且,它近年来的巨大成就不在于依赖大量廉价劳动力而的产业,而在于依靠人数较少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的产业,例如电脑服务业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

  然而,要应对经济低迷,印度在两个方面比中国有优势。对经济低迷,它实在太有经验了;而且它有一个可以在应对不满的同时又不会引发存在性疑问的政治体系。印度为它的民主付出了经济代价。决策进程迟缓。而且和中国一样,动荡甚至叛乱十分普遍。但它的政治体系拥有弹性和灵活性,中国领导人似乎认为他们缺乏这种弹性和灵活性,他们担心如何应对示威,而印度则盯着日益临近的选举。


不以盲從取代自己欠缺的思考

TOP

哎,所有人都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颤抖着~

TOP

回楼上 我已经颤抖完毕了 刚刚失业...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是:前者人剥削人;后者国家剥削人

TOP

世界人民缺少陈胜吴广!
美国那个自由女神经,就是一手拿书,一手拿个火炬的那位。你不佩服人美国人行嘛!这是告诉你呢,停电也得看黄书!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