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产主义或反共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的特征是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组织或政府。在1950年到1991年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美国围堵政策的主要部分。
反共主义的根据有时是因为共产主义理论内部的明显矛盾、以及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然而,大部分的反共主义者倾向于认为共产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当权者的行为一样是令人讨厌的。一些反共主义者认为,共产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另一种形式,并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称为极权主义。
很多反共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给予人们“经济自由”,并认为共产主义中缺少财产权是对基本人权的侵犯。
在美国国内,很多反共主义者担心共产主义会在全球取得胜利,并最终对美国政府造成直接的威胁。这种观点导致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任何国家实行共产主义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它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共产主义在全球的胜利。有人担心一些强大的国家,例如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使用它们的实力以一种新的帝国主义形式强迫其他国家实施共产主义。在苏联的历史上,苏联确实推翻了周围很多欧洲国家的政权,并为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游击队提供秘密援助。这些行动使得一些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持同情态度的政治家转而接受一些实用的反共主义策略: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限制“苏联帝国”膨胀的手段。
今天的反共主义
由于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国家急剧减少,仅有中国、朝鲜、古巴、越南与老挝五个国家自称“共产主义国家”。共产主义也不再是对反共主义者的严重威胁,因为仅存的五个共产主义国家都在苏联解体前后的时间内在国内都作出了部分“改革开放”和引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变。但是在世界各地,反共主义仍然普遍存在,大多演变成为了反独裁主义,反对经济与市场被政客与寡头垄断,也出现指责共产党将资本主义的缺点发扬光大这种吊诡现象,此外反共产主义国家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也是民众的主要诉求,这体现在例如美国对待古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的外交政策上。在古巴问题上,由于佛罗里达州古巴逃脱卡斯特罗独裁统治的流亡者的增加,美国仍然保持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对于中国,美国将中国与苏联解体后的白俄罗斯[2]相同以“独裁的资本主义国家”看待,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访问俄罗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曾多次直截了当地指责普京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独裁与不给民众普选权,也对其人权状况给予批评。美国把朝鲜列为一个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维护金家独裁统治的“无赖政权”或“邪恶轴心”的一员。还有埃塔等在西班牙等国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势力,被美国认定为“恐怖主义”。
在当今大多数民众有普选权的国家,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都被允许在国内建党,但如日本共产党等共产主义政党在其所在国家在自由与非镇压迫害情况下均未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在国会中之席次远落后于占有上百席位的其他非共政党,有论者认为这些国家的人民已基本拒绝了共产主义。
当今的反共主义并非只在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存在,在共产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主义也呼声渐高,如一些曾经著名的共产主义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策划者之一的阮铭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体思想”创始人黄长烨,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逃脱独裁统治流亡海外后,对中华民国和大韩民国正统性的认同,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不正统”,主张推翻中共和朝鲜劳动党对国家的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与政权和民主选举制度等。
反对共产主义的理据
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所谓的“神”是不存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进程和发展都是由于其自身内部的矛盾推动。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共产主义的无神论与他们的有神论是相反的。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是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人类社会必然会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一个历史转换期(除了最后一个)都会推翻原有的社会经济秩序。在资本主义之后的下一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并最终由共产主义代替。
大部分的反共主义者反对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或至少不承认资本主义之后必须经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些反共主义者质疑“为什么可以”与及“如何做到”和平地从社会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很多批评者也看到共产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关键错误:它预言在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国家,富人不可避免地变得越来越富,而穷人则越来越穷。反共主义者把西方工业化国家平均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作为对马克思主义预测矛盾的证据:穷人和富人都变得更富有了,西欧、美国的“基尼系数”较低(美国为0.4左右),而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01年就已经达到0.46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的贫富差距比民主国家还要高。但是,他们普遍都忽略了资本主义跨国垄断和全球化的问题,从而得出这个结论,也有人指出此反驳观点的错误,指出所谓的“跨国巨头”沃尔玛90%的营销额都是在美国本土,而非是在美国国外,所以资本主义的富裕与“跨国垄断”无联系。而且所谓的“全球化”也并非是资本主义战胜共产主义的原因,因为很简单,在美苏争霸时,苏联也控制着大半个世界,其势力深入了东欧、亚洲、南美洲和非洲,半个德国与半个朝鲜半岛等地区与国家,但因为其共产主义中的计划经济本身错误百出,导致了美苏争霸结束后,苏联控制的国家全部以“发展中国家”收场,还包括了学习苏联搞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印度以及计划经济的中国,而且也全都错过了资本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
承诺和实践
反共主义者也反对一些共产主义政府的实际行动,因其行动与共产主义所承诺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共产主义可能在理论上理想可行,但是在实践中却完全与人类的本性相违背。一个功能完备的共产主义社会要求其中每一公民都成为一个平等的贡献者,为全体公民的利益工作,分享所有东西,但是无社会回报,这对于利己主义的人来说很难接受;而其他必有的人类特质,如贪婪、懒惰或愚蠢,对于建立一个完备的共产主义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根本性障碍。既然共产主义社会存有许多窒碍难行之处,则共产主义政府几乎只能使用高压和威胁来使每个人“遵循这个体制”。
夺取得政权的共产主义政党(有时是由左派社会主义政党组成的工人政党)倾向于镇压政治上与其有不同见解者。没有迹象表明,有任何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是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进入到“共产主义”经济阶段。相反地,共产主义政府被认为是建立了新的统治阶级,而这个阶级与先前资本主义社会中被推翻的特权阶级并无区别,学者辛灏年便认为共产党夺权后的统治是一种“专制复辟”。
对共产主义的另外一个批评是其历史上对国内的镇压行动。斯大林的苏联政府造成了成千上万的人在大清洗运动和饥荒中死亡,正如后来俄罗斯政府承认所为。在中国,毛泽东政权被认为造成了广泛的流血事件,这主要是指通过错误判断发动的中断经济发展的各种运动(参见文化大革命)。越南和朝鲜也有类似的再教育营地。柬埔寨共产党领导者波尔布特效法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进行全国大清洗,当时柬埔寨人口的约五分之一,即200万人被杀害。
集权主义
因为人作为不同个体难免会有不同看法,共产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为了排除不同看法,将自己拟订的“思想”作为全党甚至全国的唯一贯彻指标,要求全党甚至全国上下学习他“独创的思想”,并要求“统一思想”,对于异见人士采取高压迫害的政策。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权利极端个人集中化而不是分权给全党的问题,是因为共产党内部的不同意见也多,例如:在国民党的北伐时期,由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政策,接纳包容共产党,导致了一批共产党员转党籍为中国国民党,倒戈转信仰的情况很多;中共一大成员中后来只有少数人坚持共产主义。所以共产党对此本身也没办法,只好将全党的思想交由一个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来完成,然后再要求全党上下的思想统一成那一个拟订“思想”的人的思想。在法西斯日本帝国,宣传为日本天皇一个人誓死效忠的“思想”也是铺天盖地。
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了那些领导人有将位传给自己儿子的想法,所以他们在国内再拟订新的思想,让社会上下接纳自己儿子掌权。如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已将主席之位传位给他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外界对此类似于封建世袭制直接传位而不是靠自己努力的做法称为“太子党”。
除此之外,共产主义政权的领导人还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出版业等“党的喉舌”煽动“个人崇拜”,在朝鲜的街头小巷到处都是金家父子“万岁”的标语。“领导人”还通过改城市名为自己名字的手段让自己“流芳百世”,如苏联的察里津被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越南的西贡被改名为“胡志明市”,还有修改个人“创业经历”的如金日成被神化成了在韩战中“用一把手枪打下一架美军飞机”的英雄。他们还让工人大规模生产这些领导人的肖像、招贴画和头像雕塑。无一例外的是,被这些大独裁者统治下的国家都成了被个人弄权的玩具,完全与共产主义的理论背道而驰。
对反共主义的批评
错误跟共产主义本身无关
共产主义者认为,真正失败的,只是共产主义国家,而非共产主义本身。部份的反共主义者所提出的理据亦未能证明共产主义本身与该错误的关系。共产主义者表示马克思主义明显反对这些独裁者的行为。一个有用的对比是,天主教教廷的宗教裁判所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根本的错误。
一些反共主义者,特别是那些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人,把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批评扩大到非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并把它与任何一种国家控制的活动联系起来。在一些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有国家经营的混合制经济。支持这种经济形式的人对于把这种经济与共产主义联系起来表示反感。
部份共产主义国家所犯下的“暴行”很多都跟共产主义本身没有关系,也不是共产主义独有的。在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后来的帝国主义制度下,非共产主义国家也有一些不良记录,包括否认工人的政治权利,种族主义,镇压和暴力,支持对政治异己者实行过大屠杀、酷刑和拘禁的政府,或与一些实施过种族屠杀或大屠杀的政权妥协(通常是基于共同的反共主义)。
另外一个对反共主义的批评是,在1970年代,由于实行反共运动,美国在反共的名义下对一些明显违反人权的个人和政府提供支持。为了证明这些行动的合理性,美国驻联合国大使Jeanne Kirkpatrick提出了Kirkpatrick学说,突出了在集权主义政权和独裁主义政权间的差别。
反共主义者把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相类比的做法也受到部份共产主义者所质疑。在二战中,苏联反对希特勒,并称法西斯是共产主义的敌人,而同时很多在欧洲占领国的反共主义者则站在纳粹德国一方(而其他一些人则把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厌恶放在一边,把反法西斯和争取国家独立的情绪放在首位)。由此产生了“极权主义”这个名词,用来表示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对这些反对的部分回应。此外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也是基于共同的社会主义信仰,但不同则是共产主义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政治模式 。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混淆
另外 ,一些反对反共主义者亦批评,反共主义者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混为一谈,他们认为共产主义从没有真正被实行,只是实行了社会主义而已。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是实行按需分配,而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还有阶级和国家的存在,并经过社会、经济等的发展使阶级和国家逐渐步向消亡而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则没有其存在。 反共者论述纵使在共产国家依然有阶级,层层官员体系的生活品质与享受还是和基层人民有明显差异,共产所谓“按需求分配”但是决定谁有多少需求的人,本身就是一种高于其他人的权力阶级,且不受制衡监督,所以无阶级社会从来就不曾存在。共产主义者认为这个说法是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混淆了,因为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其中的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在共产主义的理论中,政府(国家机器)也是一个阶级,但这是必需的。只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专政(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由私有制过渡的公有制,才能够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度。
对社会主义成果的抹杀
反对反共主义者批评,反共主义者抹杀了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民主的现实,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民主制度比资本主义社会还先进,实行下至生产单位、上至政府机构的民主制度。在现实中,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古巴的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以及地方的和省的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是由人民进行选举而产生的,然后由代表大会选举部长(包括部长委员会的主席),并有90%以上的成年人(16岁以上)在每次选举中进行投票。反对反共主义者还批评反共主义者抹杀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成果。在古巴,生物技术产业方面比东南亚以外的任何发展中国家强大,同时还建起了新兴的制药业,古巴的制药业在出口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视私有产权为必然
反共主义者往往会会把私有财产权视为必然和正确的,但就忽略了私有产权是决定生产关系以构成阶级制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很多反共主义者本就不认为阶级制度的社会是罪恶,反而是正常;所以这就是共与反共者间最基本的另一项意识形态争斗:阶级与反阶级。
对利已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定人类自私本性”的质疑
反共主义者也无法解释原始社会中的财产共有,每一人都为一个平等的贡献者,为共同利益工作,分享所有东西这一种现实存在的近乎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现象。原始社会的现象也否定了利己主义者认为贪婪、自私是人类特质这一观点。共产主义者亦认为人类的劣根性是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所以能够互相平衡(自私的人不会无条件去供养一个不生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