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呼吁:关注寒冬中的四川灾民/毕研韬
作者:毕研韬
四川宜宾15名大学生募集到了280件衣服,却被宜宾市红十字会拒绝。宜宾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徐扬说,“这些旧衣物收起来很麻烦,每次都要请志愿者来清理,然后消毒处理后才能送出去。”
(博讯 boxun.com)
徐扬表示,对于15位同学募集的这批衣物,红十字会是不会收的。“红十字会没有让他们去收,他们去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想怎么处理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新京报》12月17日 )
笔者曾在12月初去过四川,也听说了当地慈善机构以种种借口拒收旧衣物的情况。
早在今年8月25日,《成都商报》就曾报道说,灾区已收到旧衣物达300万件,处置已成难题。成都市捐赠物资接收工作站站长赵林江称,从5月18日左右,捐赠站就接到通知不再接收旧衣物了。
该文引用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杜小炎的话说,“对灾区暂不需要但又无法保存的救灾物资,如食品、饮用水等,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变卖。”
之后,新加坡媒体报道说,“四川地震灾区收到的捐赠旧衣服堆积如山,灾民却不要,当局不得不把它们拍卖掉,再循环为拖把、床褥等。”(《联合早报网》8月31日)
在8月25日《成都商报》的报道中,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杜小炎表示,因为衣物不是不宜保存的救灾物资,且需求有季节性,如无特殊情况,都要消毒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寒冬已至,四川灾区的过冬物资究竟准备如何呢?
宜宾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徐扬说,“红十字会的3个仓库已经满仓了,根本没地方堆放了,而且租仓库也要钱,‘上面’规定了只收新衣物和现金,一律不收旧衣物。”(《新京报》12月17日)
那么,四川灾民现在还需要过冬物资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昨天(12月18日)报道说:
“离开都江堰越远,能看到的蓝色帐篷就越多,这里的人们居住条件就比板房差得多。28岁的范常青(音)感到生活十分艰难,她和8个月大的女儿住在一间拼凑起来的棚屋里。她告诉记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冷:‘我们这里又不像那些人有被子,我们这里没有人管。我们从废墟里扒出来一些以前的被子,就这么盖着睡觉。冬天来了,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一家平安,能有温暖的生活。’”
四川宜宾的大学生说,“也许很多贫困家庭正需要我们这批衣物,但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把它们送出去。” (《新京报》12月17日 )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究竟还有多少灾民在瑟瑟寒风中企盼棉被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