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发展大飞机的内幕吗?
中国要上马大飞机,而且要先从支线飞机入手,其中拥有70个座位的ARJ21中型支线客机将于明年正式交付使用,8年之后我们150座以上的大飞机就将正式飞上蓝天。毫无疑问,上马大飞机是国人由来已久的梦想,这不仅是民族的骄傲,更是国家经济和民族产业链的巨大引擎,是迈向强国之路的必经之途。最近,ARJ21中型支线客机已经收到订单208架,据说将被直接推向欧美市场进行飞行。这可真是中国大飞机工业的开门红啊,这能不令中国人骄傲吗?
然而,进一步分析推解后,大吃一惊。我们ARJ21中型支线客机的发动机居然不是国产的。我们两年前不就研发出太行大推力涡轮扇飞机发动机了吗?为啥这款极其先进的发动机不组装到我们自己生产的支线客机上?原来,我们的太行发动机虽然先进,可至今无法进行量产,大批量的生产工艺居然还不过关,所以我们的支线客机发动机就只能选用外国的。
中国大飞机的国产化率居然如此之低,包括飞机发动机在内的主要部件和系统居然都依赖外国。美国通用电气发动机集团给我们提供发动机,美国洛克韦尔柯林斯公司提供航电系统,美国汉米尔顿标准公司提供电源系统、辅助动力和高升力系统,美国派克汉尼芬公司提供液压系统和燃油系统,美国霍尼威尔公司提供飞机主飞行控制系统,德国利勃海尔空间公司提供空气管理系统,瑞士振动测量仪公司提供发动机振动监测仪和发动机接口控制装置,法国萨吉姆公司驾驶舱控制系统。我们自己生产什么呢?机翼、机头、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垂尾和方向舵、挂架、平尾和升降舵、雷达罩,最后在上海飞机公司进行总装。天哪,我们居然只是生产外壳,飞机的内脏基本上都是外国的,这和我们制造的电脑、DVD、彩电有什么区别吗?
尤其是,大飞机的内脏 全由外国提供,这就意味着我们生产大飞机利润的绝大部分将送给外国。这倒挺符合中国坚持世界工厂战略的初衷,上游产业交给外国,我们只在下游低利润的产业 末端刨食。这样的项目,是民族的骄傲吗的?
ARJ21全球制造商列表:
发动机/短舱 GE
系统 供应商
航电系统 Rockwell Collins
电源系统 Hamilton Sundstrand
APU Hamilton Sundstrand
高升力系统 Hamilton Sundstrand
液压系统 Parker Hannifin Corporation
燃油系统 Parker Hannifin Corporation
空气管理系统 Liebherr Aerospace SAS, Toulouse
起落架系统 Liebherr Aerospace GmbH, Lindenberg
发动机振动监测仪 Vibro-Meter SA
发动机接口控制装置 Vibro-Meter SA
系统 供应商
主飞行控制系统 Honeywell-Parker
驾驶舱控制系统 SAGEM SA
防火系统 Kidde Aerospace
照明系统 Goodrich Hella Aerospace
内装饰系统 FACC
控制板组件 EATON
水/废水系统 Envirovac Inc.
应急撤离系统 Air Cruisers
氧气系统 B/E Aerospace Inc.
驾驶员座椅 Zodiac Sicma Aero Seat
风档玻璃和通风窗 Saint-Gobain-Sully
风档温控和雨刷系统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风门作动器 MPC Products Corporation
机体 供应商
机翼 西安飞机公司
机头 成都飞机公司
前机身 西飞飞机公司
中机身 西安飞机公司
后机身 沈阳飞机公司
垂尾和方向舵 沈阳飞机公司
挂架 沈阳飞机公司
平尾和升降舵 上海飞机公司
雷达罩 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总装 上海飞机公司
ARJ-21协作厂商列表:
动力装置 供应商
发动机 美国通用电气发动机集团
航电系统 美国洛克韦尔柯林斯公司
电源系统 美国汉米尔顿标准公司
辅助动力 美国汉米尔顿标准公司
高升力系统 美国汉米尔顿标准公司
液压系统 美国派克汉尼芬公司
燃油系统 美国派克汉尼芬公司
空气管理系统 德国利勃海尔空间公司
发动机振动监测仪 瑞士振动测量仪公司
发动机接口控制装置 瑞士振动测量仪公司
主飞行控制系统 美国霍尼威尔公司
驾驶舱控制系统 法国萨吉姆公司
机翼 西安飞机公司
机头 成都飞机公司
前机身 西飞飞机公司
中机身 西安飞机公司
后机身 沈阳飞机公司
垂尾和方向舵 沈阳飞机公司
挂架 沈阳飞机公司
平尾和升降舵 上海飞机公司
雷达罩 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总装 上海飞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