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2年9月23日 出处:世界日报 记者 曾慧燕
【本報記者紐約報導】
被稱為「當代中國政治人物活辭典」的中共黨史專家司馬璐(本名「馬義」),與70年前青梅竹馬的「紅衣少女」戈揚 (本名樹佩華 ),譜出一曲感人的黃昏戀,13日在曼哈坦移民局法庭舉行特別婚禮,一對新人正式結為「老伴」,喜極而泣,場面感人。
83歲的司馬璐和86歲的戈揚的婚事,委托自香港移民來美的名律師潘綺玲一手操辦。鑒于兩人的特殊身分和年齡,紐約知名女法官麥曼奴斯 (Margaret McManus),特別在曼哈坦下城移民局法庭為他們主持簡單隆重的婚禮。
兩人在兩岸三地知名度頗高,但他們卻相當低調,事前保密功夫十足。13日的婚禮,除了由陳健華、潘綺玲律師夫婦及其助理陪同,並邀請紐約公共圖書館東方部顧問馬大任和台灣友人陳宏正作結婚證人外,再沒有邀請任何親友。
一對新人在結婚儀式時,宣讀「結婚宣言」說︰「我們相識了 70年,從幼年孤苦伶仃,一生中的艱辛,多少辛酸的故事,值得我們懷念!...... 我們多次逃過死神的召喚,居然都活了 80多歲。感謝美國這塊土地,使得我們又重新團聚,從此,我們相互扶持,安度晚年。」
司馬璐、戈揚這對兒時玩伴,曾相繼投奔中共「革命聖地」延安,巧合的是,兩人分別在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手下工作,後來因司馬璐「背叛革命」逃出延安,兩人再度失散,歷盡劫波,最後殊途同歸,在紐約重逢。
在司馬璐與戈揚結**前,兩位老人三度奇妙地悲歡離合的故事,已成為一段歷史佳話。他們同為江甦海安小同鄉,70 年前,兩人在鎮江一起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讀書會」,戈揚是這一時期的活躍分子。司馬璐回憶,年輕時的戈揚,「非常漂亮」,喜歡穿一襲紅衣,那個「紅衣少女」的形象,多少年來一直深刻烙在司馬璐的腦海中。
1937年 7月7日「蘆溝橋事變」,司馬璐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國仇家恨,奉中共地下黨命令急赴上海,與戈揚不辭而別。此後再奔赴延安。
1940年,司馬璐與戈揚一度在四川重慶不期而遇,戈揚當時參加過著名的「台兒莊會戰」,深得中共領導人器重。
1941年「皖南事變」後,司馬璐在延安經歷政治打擊後,「覺今是而昨非」,毅然「背叛革命」遠走他方,「解放後」在殖民地的香港,開創出一片天地,名成利就。
戈揚對革命堅定不移,「解放後」曾任新華社上海分社社長,並出任著名的中央級綜合性雜志「新觀察」主編,在1957年反右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前後下放勞動改造21年,受盡折磨。
由于兩人在失散後都改了名字,司馬璐1983年自香港移民美國,在世界周刊看到有關戈揚的報導,覺得戈揚似曾相識,後來才知她就是當年的「紅衣少女」樹佩華。
兩位老人重逢,雖然年輕時的激情不再,但難得的是兩人同心相知,同氣相求,共同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的理念不變。「70年前,我們做過同一個夢,今天我們還做著同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