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李家三兄弟的命运纪实

李家三兄弟的命运纪实

老三的哭声
    1925 年7 月,盛夏。一阵清脆的婴儿啼哭声打乱了窗外的蝉噪--湖南省岳阳县甘田乡伞把村的一座低矮的平房里,一个小男孩降生了。父亲小心翼翼地接过接生婆手中的孩子,看着他皱皱的脸,轻轻地捏了捏他那还带有母亲体内余温的小手,幸福地说:“老大叫如意,老二叫随意,那么……老三就叫称意吧。”“嗯。”母亲含着笑虚弱地点了点头。
    同年3 月12 日,孙中山先生因病逝世于北京,举国哀悼。随后,国民党内部展开了一场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斗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在这种时刻,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国家安定,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可是,世道多舛,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个小男孩的出生注定要让这个家族的未来不那么安宁。这个小男孩,就是我爷爷的三叔--李称意。
    老二的背影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12 年过去了。1937 年7 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残忍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了疯狂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中国人民因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中方需要建设能支持长久抗战并最终夺取胜利的后方基地,于是国民政府决定将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的湖南作为重要的后方战略基地来建设。从日军占领湖南岳阳到抗日战争结束,中日双方都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在此展开激烈的厮杀。为了更好地抵抗日本侵略军,国民政府在湖南大量招兵买马,规定“家有三丁抽一子,家有五丁抽一双”。
李家正好三个儿子,该让谁去当兵,全家犯了难。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渺小的,可是谁都知道,战场上士兵的生命就像挂在悬崖边缘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这要父母如何割舍?
    燥热的空气搅拌着屋子里的缄默,窗外风吹打树叶的声音此时清晰得令一家人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人影弹起。老二李随意站了起来。“爹,娘,哥哥要照顾妻儿,弟弟年纪又太小,让我去吧。”看似平淡的话语里分明是义无反顾的坚定,李随意目光炯炯。
    屋子里的一家人再次陷入沉默。直到暮色四合,父亲才轻轻地长叹了一口气,缓缓站了起来。他背对着家人转身进了里屋,仿佛是无奈地默许。
    “为什么要让我苦命的孩子离开?老天啊!”母亲早已泪流满面,哭喊声撕心裂肺。可是一家人没有别的选择,母亲只好流着泪默默地为随意收拾衣物。
    那是1944 年的一个黄昏,天空是落寞的深蓝色,夕阳惨淡地笼罩着满载离愁的大地,李家一家人静静地站在夕阳里:父亲强忍着自己的悲伤,用力地咬着牙;母亲噙着泪,哭得浮肿的脸透着憔悴;老大李如意无数次抹去脸颊上干了又湿的泪痕,眼神里装满对弟弟的愧疚与担心;老三李称意哭得眼睛红肿,眼泪湿了大片衣领,嘴里还一直小声地念叨着“哥哥,别走”。就这样,李家一家人目送着李随意一身戎装地背上行囊,独自奔赴充满未知的战场。也就是这个时候,老二李随意的从戎在当时年龄尚小的老三李称意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45 年,中国人民苦苦坚持了八年后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个举国欢腾、共同庆祝胜利的美好时刻,李家全家人却笼罩在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因为,老二李随意与家人失去了所有联系,这个年轻的战士,如同清晨的露水,悄无声息地在人间蒸发了。
    老二李随意入伍前最后一个背影成为李家人心中永远的纪念和伤痛。
   
    战争并未停止,和平只是短暂的中场休息。
  1946 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们毫不示弱,英勇地拿起了刀枪,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了。
    战争又打响了,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当年20 岁的老三李称意早到该娶妻生子的年纪了。母亲和家人早就为他选好了合适的对象--称意姑妈的小女儿。“称意的姑妈在当地家境还算富裕,称意以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想到这里,当妈的终于可以放下一颗心了。可是,接受过学校教育的李称意却不同意这门婚事--他一直只把姑妈的小女儿当做妹妹一般看待。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心中有千般不愿,他最终还是硬着头皮与表妹走进了贴着大红喜字的洞房。不情愿的婚姻自然不幸福,婚后的生活仿佛在虚度光阴,称意不时自问:“难道自己的一生真的要如此度过吗?”当时解放战争正进行得轰轰烈烈,年少轻狂的李称意暗暗下定了决心。
    称意离家了!他带着几件单薄的衣物和一点盘缠只身前往山海关,投奔了国民党部队。血气方刚的他向往的是男人厮杀的战场,而不是困在家中,面对和自己没有感情的妻子。1948 年,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能力,李称意成为岳阳县国民党三青团分队队长兼第九保保长。
    国民党在内战中节节败退。1948 年9 月至1949 年1 月,共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次决定胜负的战略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共军拥有了一个具有一定基础的巩固的战略后方基地,大大激发了共军的斗志。接下来的淮海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此变了颜色,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宁沪一带随之成为共军的囊中之物。最后一战,共军乘胜追击,解放了华北全境。与此同时,蒋家王朝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殆尽,不得不卷铺盖走人--败走台湾。身为国军之一员,经过三次惨烈战役仍幸存的老三李称意也只得随部队仓皇逃离大陆,临走前仅给妹妹寄去了一张一身戎装的照片。
    从此,李称意和家人之间开始了长达40 年的分离!那时的李称意不了解,他的离开,让母亲痛彻心扉;他不知道,他这一走,与母亲竟是永别;他不能预料,他的家族因他的选择而遭受了难以数计的磨难。而大陆与台湾,这两个原本有着紧密血缘关系的亲人,在这40 年中却成为冷若冰霜的陌生人
 老大的坚毅
    称意离开了,可他不知道他已经有了一个未出世的孩子。由于称意是国民党反动分子,他的妻子迫于无奈,改嫁了一个共产党员,狠心地将刚生下来还未满月的孩子独自留在了李家。
    这么小的孩子,粉嫩的脸像豆腐一般,老大李如意实在不忍心将他抛弃,况且孩子身体里流的可是李家的血脉啊!他抱紧了这个小小的孩子,怀抱的温暖让孩子渐渐地眯上了双眼,发出均匀的呼吸声。他低下头端详,孩子长得多么像三弟啊!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抚养这个孩子,绝不能让他无法拥有和正常孩子一样的父爱与母爱!只是如意家里本来就已经有了四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我的爷爷李踏青),再加上身体多病的妻子和年老的母亲也需要他来照顾,养活九个人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在了本来日子就过得很拮据的如意身上。如意每天都为填饱肚子而费尽心思,每一分钱都经过前思后想再小心翼翼地花。但饥饿与贫穷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罩,困住了他,让他无法呼吸。有时明明看见热腾腾的包子就在眼前,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是无论怎样去掏已经补过无数次的口袋,还是找不出一个子儿来。庆幸的是,如意天生就是个乐观的人,他教育孩子们要乐观知足,用乐观的眼睛看待世界,世界就会是美好而明亮的。在他的影响下,我爷爷也时常教育我要做个乐观向上、懂得知足的人。
    也许是如意的乐天感动了上天,也许是如意的名字给他带来了运气,如意带着一家人东躲西藏,竟熬过了四年内战,幸存了下来。1956 年,中共中央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三项核心工作--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没过多久,人民公社化运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只是当时大家都没意识到,这又是一个灾难的开始。同年,岳阳县铁山人民公社成立,李家的生活被彻底打乱。疯狂的群众砸烂了李家所有能做饭、能耕地的家什,满地都是锅碗瓢盆的碎片。锄头、铁犁等农具全部被搜出充公,家里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点维系生命的粮食也被缴公。大队统一规定,所有的农民都要去生产队的食堂吃饭,不允许私自开火,否则逮着就打。虽然在公共食堂有饭吃,但伙食很差,也填不饱肚子,李家的日子过得还是很苦。与此同时,“大跃进”也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浮夸风气弥漫全国。据说,在铁山人民公社的墙上曾经写着这样一个段子:“红薯栽在刘增哥(地名),肥藤长到百数坡(地名)。要问红薯有多大,最少万斤重一坨。”而这个夸张的段子只是“浮夸风”的一个掠影。
    折腾最终招致灾难--1959 年,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饥荒爆发了。
 1959 年前,如意每天还能领到一斤四两米,虽然不多,全家九口人一人一口几下就吃完了,可是全家人还是吃得香喷喷的,感觉很幸福。三年饥荒刚开始时,一家人也还能吃上一点大米,只是为了省着吃,先用水将大米泡发,然后晒干,最后再煮,就这样,原来一碗的米饭就变成一碗多的米饭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李家九口人几乎是食不果腹了。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找到一些不知名的野果子和野菜,也不敢煮来吃,就在河里洗洗,全家人偷偷地分来生吃。
    最好吃的是河边生长的一种小野菜的菜根。孩子们若是找到这种菜根,便会兴高采烈地采回家来,用浑圆的木棒搓揉出青绿色香甜的汁液,接着用捡来的瓷片将细长的菜根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最后再放在阳光下曝晒。晒干后的菜根,清甜美味,香气四溢。爷爷至今回味起来,仍满脸笑意,眼角堆满皱纹,可想而知,对那时的孩子们来说,这小小的野菜根是多么美味的佳肴啊!有的时候还能捡到山上的野栗子,孩子们就将徽章上的回形针扳直,偷偷地点上一小撮火,串着栗子烤着吃。虽然要烤很久,但是烤熟后的栗子又香又甜又软,那个美味啊!
    到了1961 年的时候,一家人连一天一餐都没有保障了,只好吃树皮、树根。当时有一种树,它的皮里有黏稠的汁液,摸起来特别像糯米,如意就偷偷架起捡来的瓦锅盖,点上一小堆火,将这种树皮与水混合在一起煮熟。红色的树皮煮熟后黏稠得像美味的糯米粥,红彤彤的看起来也让人很有食欲,一家人以为终于有吃的了,心里那个高兴啊!可这终究是树皮,口感粗糙不说,还有一股树皮特有的刺鼻味。但是为了生存,李家一家人没有选择,只好硬着头皮,将一瓦锅盖“糯米粥”吃个精光。就靠着这种树皮,竟也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日子,如意心里感到很庆幸和感激。
    可到后来实在没东西吃了,甚至连山上的树皮都吃光了,李家一家人只好吃家门前的观音土。观音土是一种质地细腻的土,适合烧陶制瓷。可是当时的一家人实在饿坏了,而这种摸起来似乎比面粉还要细腻的土便成了李家的粮食。如意用水和好这种土,小心翼翼地用瓦锅盖加热,然后一家人就这样将土吃进肚子里。虽然难以下咽,可是这样至少不会饿得胃痛啊!但这毕竟是土,没有营养不说,吃进身体里怎么排泄出来呢?孩子们太久没排泄,疼得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如意和妻子只好用小木棍帮孩子们“通肠”。凭着这种对生存不懈的渴望和追求,老大李如意带着一家人终于撑到党和国家改变政策的时候。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每天挨饿的日子终于要过去了。


  这一段岁月,爷爷现在回忆起来,竟轻轻地笑了,一脸祥和,脸上的皱纹像柔软的波浪在蔚蓝的海面缓缓起伏,微张的嘴好像发出了一阵轻微的叹息,可这叹息里装的不是哀伤,而是带着一种感激的意味。跟随着父母度过那样难熬的岁月,爷爷的心态已经不是用知足所能形容的,现在一切的名与利对于爷爷来说都是云淡风轻,只要家人能够幸福地在一起,便是上天最好的馈赠。可惜的是,1961 年一个凉气弥漫的夜晚,稀疏星辰洒落微弱的光,月亮宛若生了病,久卧病榻的李如意的妻子咽下最后一口气。
    她实在熬不过这样悲惨的日子,离家人而去了。妻子走的时候,受过这么多苦都没有哭泣的如意,这个大男人,哭了。他哽咽着最后一次摸了摸妻子瘦削的额头,一滴浑浊的泪水流过他布满沟壑的黄黄的脸庞,被他用黑黑的手指用力地抹去。虽然心痛万分,可是如意真的疲惫得连哭都没有力气了。如意埋葬了妻子,又当爹又当娘地将七个孩子抚养长大,直到他老人家在2002 年以86 岁高龄去世,40 年没有再娶。这就是我爷爷的父亲、我的曾祖父、李家三兄弟中老大李如意!
    其实,肉体上的苦难远远没有精神上的苦难来得难受,就因为老三李称意的赴台,大陆的亲人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时代所受的打击和煎熬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1961 年,如意的大儿子李踏青(我的爷爷)以优异的成绩从甘田完全小学考入株洲铁道学校,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人生机会啊!可是由于有三叔李称意的“海外关系”,人民公社硬生生地剥夺了他读书深造的权利。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继承了父亲乐观精神的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留在家中帮助父亲分担重担。
    1962 年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李家一家人不用再每天饥肠辘辘了。能吃上白花花的米饭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虽然肚子有时候还是吃不饱,但是有了饥荒的经历,孩子们都知道知足常乐。
    1963 年,我的爷爷李踏青决心报名应征入伍,通过了整整九道严格的体检,可又一次因为“海外关系”而丧失了入伍的机会。
    1964 年,岳阳市火车站招收搬运工,我爷爷又因为相同的原因而丧失了机会。老大如意没想到,由于自己的三弟是国民党,全家与国民党便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邻居们都躲得远远的不说,自己的孩子也因此三番五次地失去发展机会。如意心疼大儿子有能力却无法使出来,只好安慰他安心务农,着眼以后,说不定还会有转机。即便如此,善良淳朴的如意也从来没有怨恨过三弟,他只怪自己运气不好,怪自己无法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有一段时间,李家还数次被人抄家,好端端的屋子被翻得乱七八糟,衣物、生活用品被扔得满地都是。有时抄家者还会动手打人,如意一个人怎么敌得过一群人呢?因此,他的身上常常又青又肿。
 但为了生计,如意不得不低头向别人借钱。他一次又一次地被人赶出门外,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着他人的辱骂,一次又一次地撇下脸面向人低声下气地道歉、乞求。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债务就积得超出了他的想象,再也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了。更有甚者,债主们隔三差五找上门来,向他讨债。如意实在没有办法了,便瞒着母亲偷偷地与他们签订了一份契约,将父母亲留给他的房子、鱼塘和菜地卖了来偿还债务。为了避免地契被不请自来的抄家者找到,如意悄悄地将地契交给了住在30 公里之外的妹妹保管。
    可是如意怎么斗得过那些“干劲十足”的抄家者呢?这些“不速之客”搜完了李家的老屋,紧接着就跑到了如意的妹妹家,二话不说就一阵乱翻。孩子们吓得全身发抖地蜷缩在父母的怀里,一家人尖叫痛哭的声音此起彼伏。
    “找到了!你们李家果然都是反革命特务!竟敢私藏国民党的照片,肯定是国民党的奸细!”妹妹抬头看了看那张照片,那是三哥临别前送给她的唯一纪念。照片上的三哥穿着国军军装,威武帅气。自己当初想着留着这张照片做个念想,没想到现在竟惹祸上身!对三哥的思念瞬间涌上心头,妹妹黯然落下了眼泪。
    “弟兄们,他李如意还私自签地契想翻天!我代表共产党宣布,房屋家产全部没收,我们走!”抄家头头将地契当做扇子般在面前扇了扇,得意地、大摇大摆地出了门。
    地契没了,父母留给自己的房子没了,李家祖宗传下来的家产没了。愧疚像火一样在如意的身上燃烧,他的心里难受极了。老母亲知道儿子的难处,没有责怪他,只是不断地安慰着他,用满是青筋的手抚摸着他的头。他们没有说话,此刻只有沉默能表达彼此的心情。
    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渐渐淡去,一切都会变好,只是万万没有想到,1966 年,更大的灾难--“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由于李家有“海外关系”,与国民党军政人员有亲戚关系,被抄家、挨批斗的厄运还得继续,而且愈演愈烈。丧心病狂的红卫兵将一辈子老实本分的如意的双手用木板锁着,胸前用大白纸写着“卖国贼”三个大字,抓去游街。乡亲们鄙视的眼光和乱飞的烂菜狠狠地砸在他的身上,那种耻辱,谁能忍受?这些家常便饭似的遭遇,不仅让如意的身体千疮百孔,更让他的心灵千疮百孔!
    在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怪得奇,怪得奇,为何要怪刘少奇?若是没有刘少奇,大家都死在钵子里。”(大食堂时吃钵子饭)由此可见,刘少奇在湖南人民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可是最后连这位令人尊敬的堂堂国家主席,竟也被整死了!小到普通百姓,大到国家主席,都无法抵挡“文革”疯狂的浩劫。这无疑在告诉我们,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它的人民也是注定多灾多难的!而李家所遭受的一切只是这个大背景下小小的缩影而已!
 
值得庆幸的是,不论社会怎样,家境怎样,遭受了怎样的羞辱,老大李如意总是能乐观地化解,用微笑面对一切。而且他的微笑传给了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又将这种微笑传给了我的父亲,如今,我也正在学着用微笑来面对这个世界……
    李家的今天
    时光荏苒,如意的老母亲由于多年的病痛缠身而撒手人寰。如意也渐渐地老去,他的大儿子李踏青(我的爷爷)首先代替父亲扛起了家庭的重任。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再受到自己曾经受到过的歧视,踏青带着一家人搬到了临湘县的松阳湖农场。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踏青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好日子就要来了。在松阳湖这个全新的环境里,踏青为人处世本本分分,对待邻居真诚善良,对待工作勤勤恳恳,终于在1985 年,从一般农工转成了农场正式员工,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如意的孩子们(我的父亲和叔叔)也很争气,继承了李家善良、乐观、刻苦的精神,又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全都考上了大学。如今,他们都在东莞的一家外资大企业里上班,生活得幸福而美满。
    而抗日战争时期失踪的老二李随意则一直杳无音信,他的生死成了一个谜。直到1992 年,老三李称意才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大陆和台湾这两个血脉相连的亲人终于打开了闭塞已久的心灵。而称意最终还是得知了自己的母亲早就已经离开人世的消息,眼泪
    “哗”的一下就从这个历经沧桑的男人眼眶中涌出。那些眼泪仿佛承载了他的灵魂,瞬间,称意就苍老了许多。是啊,对母亲的牵挂是称意一个人在台湾闯荡时最大的寄托。如今,他的寄托就在一瞬间崩塌了。但时光是世上最坚硬的东西,它渐渐磨平了称意失去母亲的悲伤。接下来的日子里,称意无私地将自己的财产拿来资助村小学的建造,并资助我的父亲和叔叔完成学业。同时,称意还出资为村民们修建水泥路,不计回报地亲自为在台湾没有稳定工作和家庭的湖南老兵寻找亲人。这一切,都是为了弥补他心里深深的愧疚。而称意还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尽到为人父的责任。为了弥补缺失的父爱,他为儿子和孙儿买房买车,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称意把身上积聚了太久无处释放的亲情完完全全地分给了李家的每一个人。李家前所未有地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的温暖。
    暴风雨过后,阳光终会洒遍大地,那些李家经历过的疼痛和眼泪已经随风飘远。如今,李家一家人总算团聚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