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14岁男孩成论文第一作者(转 教育类)

14岁男孩成论文第一作者(转 教育类)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Alan Kingstone曾为认知方面的一个课题而烦扰不已:实验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动物都会下意识地随着望向别人的目光所看的地方。这样做的原因并不难解释:当环境中出现新信息时,我们自然就会想要去看看新信息是什么。但关于人类为何会如此注意目光本身却有着争议。一种解释认为,人类就是天生会注意到别人的眼睛,从而关注别人的目光正在望向何处;另一种解释则认为,人类天生注意到的是脸,然后又会特别注意到脸当中的位置,而由于眼睛恰好处在靠中间的地方所以才会被注意到。多年来,这两种解释谁也没能击败对方,原因就在于:眼睛就是长在那里嘛。

       一天晚饭时,Kingstone和他12岁的儿子Julian Levy提到了这两种假设,“我有个同事觉得,想要把这两种解释——‘眼睛说’和‘脸中说’——分开分析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的眼睛就是在脸上靠中间的地方。”Kingstone回想道,“于是我就告诉Julian,当人们说某件事‘不可能’时,有时他们是在告诉你他们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Julian点头同意,随即表示其实要把这两个假设分开来测试很简单啊:用龙与地下城怪物图鉴就行了。因为,在数不清的兽人、龙和不死生物之外,还有众多不那么正常的怪物们,它们的眼睛就未必是在脸上,有些甚至会离脸很远。只要看看人们在见到这些怪物时是不是还是先看眼睛,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Kingstone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便鼓励Julian自己动手来进行实验,更主动联系了Julian学校的老师,说服校方给Julian放了个小长假,专心地进行这一学术研究,这也得到了老师的同意。

       Julian找来了22名志愿者来参加实验: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的角落看,然后按键随机显示出36种怪物图片中的一种,而他就用摄像机来监控受试者们此时的目光最先飘向哪里。


 当时12岁的Julian Levy

       实验结果是这样的:当受试者们看到人类或类人生物(身体构造多少接近人类的怪物们)时,他们的目光首先飞到屏幕中央,然后直接往上方(头部的方向)移动;而当受试者们看到眼睛位置不正常的怪物图片时,他们的目光首先飞到屏幕中央,然后向着不同的方向移动。不管生物的眼睛在不在脸上,人们都会更早也更频繁地去看眼睛所在的地方。


       Kingstone说,这说明“人们并不是像看大多数东西时都看中央那样,只是以脸的中央为目标而顺便看到了眼睛,而是主动地去搜寻眼睛所在的地方,这是非常不同的。”这一研究的结论表明我们在收集社会信息时,大脑中的不同位置都在进行工作,有助于让我们在相关的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比如孤独症患者们为何不愿与他人目光相交、以及造成这一原因的大脑部位。

paper中的一张数据图

        由于图样、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等等都是由Julian独力完成和准备,所以尽管论文本身是Kingstone和一名博士后Tom Foulsham写就,Julian Levy还是凭着自己的卓著贡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快报》上发表了这一篇论文《怪物们也是人啊(Monsters are people too)》。——当然,这一切完成时,他也已经14岁了。



[ 本帖最后由 西来 于 2012-11-2 16:38 编辑 ]

TOP

我也是父亲,孩子也差不多,也会和孩子聊到一些挺有意思的话题,但是基本上聊完也就完了,看了这篇文章,体会到孩子教育,父母的作用太大了,他会说我们想个办法验证一下,然后就行动了。我会说,去玩吧(或者写作业吧,听会英语),我就开电脑了。
细节上的差异,累积起来,教育效果差异就太大了。

TOP

回复 2# 西来 的帖子

确实如此!我是工作三年的青年,在孩提时便已有此种感觉,我们跟欧美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人家欧美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啊!
披一帘烟雨,撑一叶扁舟,我轻轻地走進你。水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叩響千年不老的夢

TOP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摧残孩子个性天性的,所以结果就是一代一代的弱智!

展播:用疫苗灭掉10后,用奶粉灭掉00后,用考试灭掉90后,用房价灭掉80后,用失业灭掉70后,用城管灭掉60后,用下岗灭掉50后,用拆迁灭掉40后,用医改灭掉30后,……最后,活着且活得很好的人都去开两会

TOP

后生可畏啊。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