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创世纪(转载)(一位大学毕业生写的求职经历,对即将找工作的同学很有用途)
——求职是一段血泪史,有血,有泪,有shǐ。
十六年的校园青葱恍若前生,象牙塔中尚未尽飨诗礼簪缨之美,我们已然来到巴别塔下,手中仅有的,是斧头和锤子,伏脊淘沙,躬膝厝火,制砖砺瓦,以求通天。每个求职的人,都是创世者。
求职于我,可谓苦难辛酸,如今度尽劫波,找到了一份目前看来还算满意的工作,心思颇多,焉可述而不作?故此写一篇文章,与同年们分享心得,向后辈们传授经验,于叶某的求职往事亦是盖棺之论也。
获得一份工作很容易,但是谋求一份无论在当下还是在将来都不会后悔的工作,应有创世之难了吧。每个找工作的人,都在一遍遍想象着以后的世界,它是那么温柔富贵,那么丰厚优渥,在疲惫的夜晚,想一想都是一种莫大的放松。而随之,在心灵深处,急躁和忧虑也被一遍遍地放大,越想去追寻,越担心失去。所以,在我的身边,就存在一些朝起晚归,遁地飞天皆不见的人;一些每日dota三国杀,面无表情如一日的人;一些每天动辄愠色满面,迁怒于人的人;一些找累了寄希望于考研,学累了寄希望于工作的人。无论是忙乱、逃避、暴躁还是游移,我都将之根源命名为就业焦虑症。试问,你是那一种症状呢?
医治这种病只有一剂药,那就是自信。对正在发生的事,我们充满自信,这源于积淀。那么,对于将来会发生的事,我们到哪里寻找自信呢,我想应该是准备。由此观之,基于充分研究后作出的准备,将会一扫焦虑。时至今日,我将求职归结为四个字,“风林火山”。
一、前期准备:其疾如风。
对于找工作的准备,要早。鲁迅当年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我想他找工作的话一定会很成功。我们对于工作的意识,要先于企业来校招聘,那企业都没来,我们忙什么呢?首先,要确定自己求职的路线。路线的制订,当围绕方向与企业。方向有三:
仕途、技术和商界。
①仕途。顾名思义,中国千百年来在沿袭和转化中形成的制度,想当官,就要考出来。不过可圈可点的是,我们早已用行测和申论代替了八股,后者依然在荼毒生灵,而前者确乎能选出经天纬地之才。笔者之前为了工作笔试,曾看过一段时间行测,其内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天文地理无所不考。冥冥乎如中国官场之航标,荡尽污浊,烛照天南。不禁怦然心动,叶某向来渴望权力,我想每个男人对之都会带着兽性疯狂追逐,彼时亦有曾经的忘年好友、温婉的同僚丽人强烈建议,但是在十月十四号公务员国考报名的最后一天,我还是选择了放弃。
当公务员的最大代价莫过于用一个稳定的饭碗换取了一生的无限可能。
我是一个比较浪漫主义的人,熟悉的同学应该知道,往往随心所欲,打破常规还敢喧哗张扬,厚颜无耻的那个人就是我了。玩游戏尚且熬不住一下午,试问做了公务员后,朝九晚五,臀不离凳的生活岂不是莫大的罪灾。生无所息,闲适只会让人衰老。我们还年轻,为何早早将自己桎梏于官场牢笼之中呢。
君不见脑满肠肥呼喝者,十斤大脑八斤油,君不见夹包戴表开名车,脊背已指千疮孔。我不禁发问,这些人,怎么可能经历过公务员考试的筛选?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都是黑暗。而自己,却还想着用墨泼遍全身,以求跻身其中。我自知天生长了一副贪腐之相,高中时的小品中扮演局长颇入人心。而且在这么多年的校园官场中,深知漏洞百出,弄点闲钱有如覆手之易。当然我没这么做,同学老师,哪一个不正直严谨,意气风发,但是,将来同学变成同行呢?说相声的盼着死同行,混仕途的等着阴同行,今天我们是清白的,明天呢,犹未可知。《非你莫属》中,一个boss面对所谓的美女求职者说:“我不会给自己在身边安排一个漂亮的助理,我怕把持不住。”同样,我选择了远离仕途。
基于以上的两方面,我放弃了考公务员的打算。但是,不可否认,公务员确乎是大学生的一个好出路。稳定的收入,安逸的生活,一如大观园中乐融融。这比大部分仕途之外的工作都更富足。雅斯贝尔斯说:“我是有罪的,因为当罪恶发生时,我在场,并且我活着。” 叶某逃跑了,有罪,所以我亲爱的同学们啊,当你们真正成为了一方大员的时候,请保持住心灵的原色,从内部去改变这个世界吧。小云云、李树宝、王昌虎,我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②商界。商界是也只能是一部分人的天堂。
你总会做事别具一格、说话语出惊人,充满奇思妙想吗?你当了多年专业或社团领导,能擎起一个团队吗?你把每件上面交代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吗?你在与人沟通时游刃有余,吸引力十足吗?那么恭喜你,你拥有了一只脚迈入商界的资格。如果你因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自信才想要选择这条“专业不限”的道路,那我希望你能再好好考虑一下。
商界需要的人有四种,创意型、管理型、执行型、交际型。对于一名在某一方面极为出色的人才,一旦找到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终会有翻手为云覆手雨的一天。但是,步入商界,又谈何容易。
我们是理工类院校的学生,四年来面对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背着热电测绘的题,抓紧一切近代史、思修课玩手机,这种积累,残风蒲柳,望秋而落。找工作,就要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管法一头雾水,竞争力在何方?大学与技校之区别,就在于大学在牺牲掉一些技术实践的同时,还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那么在四年之后,大部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思想差异,可谓上天入地了。知识储备不一样,思维不一样。凭着跟面试官扯扯淡,我们可以拿到offer,可是,起步比别人低,关乎未来,我什么都不敢说。要知道,找到工作和步入商界是两个阶段。
当然,有一些人,已经可以叩开商界的侧门。在理工类院校中,总会有四年都忙碌于各项活动的同学,他们已经具有了商界的思维,缺乏的只是知识,经济学中的追赶效应说: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要迅速增长是容易的。这个论断可以用于工作后对知识的学习。但是要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得这么快,公民素质还是这么低,我想这就可以类比于思维和知识的区别。如果你目前没有知识而有意识,请你参考李嘉诚。如果你既没有知识又没有意识,那么还请远离商界,这里将是地狱。
我们的一些同学已经走上了商界的道路,签天津一汽做销售的翔仔,签华为销售的王基伟,志在职业经理人并近乎面霸的张弛,和你们相处是一件很舒服的事,这就是商界所需要的能力,我愿看到你们成为商界的新星。
③技术。这是大多数理工科的同学的第一方向,但同时也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选择。这里有实习期四千,转正后两千的合法陷阱。也有技术在手,天下我有的风光。这里,是我的选择。
做技术的最大缺点,在于辛苦。相对前两者,远远甚之。车间脏乱吵,工作忙累痛。我们的身边,有各种专业技校和高等学校混杂的同事,我们穿着蓝灰的工作服,带着满是油渍的手套。中远集团每年给其下属船厂三个名额用来死人,这看似是很无人性的剥削。但是想想,当你站在20+MPa的汽轮机旁,当你拿着三千多度的焊枪,你明明就是在战场,我们身边的大炸弹,绝对比俩王大多了。而我们的牺牲,肯定不会被追加光荣称号。
昨天看到蔡瑜同学在南方电网实习的照片,那么文弱的小女生,要爬电线杆,在空中顺电线匍匐前行,我很心酸,加入南方电网的未来是无比美好的,但是在入行之初,定会受到非常严苛的训练。技术之辛苦,可见一斑。
那么,为什么我看中了技术这个行业呢,下面该说说它的优点了。
大学中的通才教育,只能给我们以专业知识的涉猎,毕业之时,我们仍是一无所有,或许我可以背出汽轮机的基本构件和功能,但是,当它们放在我面前时,如何运行、安装、维护,一无所知。所以,在实践中掌握一门技术,非常重要。官场看政绩,商界看业绩,做技术只要正确完成任务,你的评估就不会低。而且,随着青春的流逝,人的精力和激情都会退却,知识反而越来越富足,在技术这条路上,我们只会越走越好。我们听说过薄熙来,听说过王光美,但是从来没听说过哪一个技术专家犯了错误在事业上能够一落千丈的。由此观之,技术行业,其实是最稳定的。
我们还年轻,总会向往一个更好的企业,每个人都会面临跳槽的抉择。跳槽不是没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螺旋型而非直线型的,当你在工作多年的企业学不到任何东西的时候,换一个新的环境将是又一份激情的开始。在不停地选择中提升个人价值,总比在直线道路上慢慢等待出头之日要更具效率。敢问官场和仕途,有哪一个能像做技术行业一样,一旦对方有需求自己有能力,就可以顺顺当当地跑到另一个公司呢?
以上就是求职的三个方向,我想,在评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性格倾向后,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中意的方向,而在这个方向上,有许多迤逦风景,若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该取哪一瓢?
或许很多人纠结于国企、私企、外企的选择,这三者相信大家都能说出其优缺点,国企稳定可靠,普遍亏损却从不亏待员工;私企成王败寇,找到幸福感强的东家很难;外企能力说话,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却有国际形势带来的隐患。或许大家首要目标都在国企,当初我也是,但在渐渐了解中我发现,国企机构臃肿,职权不明是通病,从一汽集团招聘的混乱我就可以看出。在中石油辽化分公司的姐夫跟我说,在那里,升职靠的是年龄,工作时间长了很缺乏激情。姐夫非常关心我的求职,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也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所以,我想我们不应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企业的资本性质,并且在确定了自己将来做什么后,我们的选择就很有限了,来校招聘的公司去其糟粕就那么几个,已经有得忙了。我们为自己想得到的而努力,谋事在人,某个企业将来怎么样,成事在天。
其行如风,其实,求职,从大一就开始了。很多人去整挑战杯、数学建模,参加各种商务英语和日语培训,要的,不就是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吗,叶某从来不参加这些,在大一大二焦灼的社团生活和中队工作后,我意识到,大学,要好好享受。但我很佩服这些能在各种比赛中拿到证书的人,你们的努力,有目共睹。在企业进校之前,在企业进校之前的很早很早以前,大家就在准备一些东西,关于这些东西,我有一些话要说。
关于成绩和证书——企业不会好奇于每一项你得到的成就,而是更加关注你能给他们什么,所以,你无形的知识比有形的证书更加具有说服力,真的,我进行了四次面试,一汽集团、美的中央空调、三洋制冷、abb涡轮增压。没有一个要看成绩单和证书的,只有三洋制冷要成绩单,看了也没说什么。我想,对于在学校没什么活动连过简历筛选都没有信心的人,多整几个证书放在简历中倒确实是有必要的。
关于简历——实践告诉我,网上说简历一定要简单明了,这是有待商榷的。如果你明明做了很多可以说的事,为什么不说出来,我一开始的简历是一页,删繁就简,也不知是淳朴还是寒酸,有一些投出去后就石沉大海了。后来我用模板做了两页的简历,投出的公司几乎都回复了,面试官还能就你的简历提出更多问题,延长面试的时间,从而更加深彼此的了解。并且,你很可能与面试官有相同的爱好或经历,我在简历中写自己会蝶泳,abb的那个外国面试官就表示很惊讶,为此而多说了几句。简历的艺术性也很重要,如果想做一份美观的简历,请求助于coreldraw和photoshop,看起来绝对不一样。
关于四六级——本科四级,研究生六级,基本全世界都一个水准,有的公司四级都不要。之前我说比赛证书没用,可能大家把叶某看作葡萄架下的狐狸,而现在有六级证的我说六级证书没用,希望大家能能够相信。当然,我说这个主要是告诉没有六级证的同学,你们要有信心。一纸证书代表不了你的英语能力,如果企业对你的英文水平有要求,他们会采取英语面试,到时候,就算专八证也掩盖不了糟糕的表现。
关于正装——之前为正装的事忙乱过,自己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只能订做。组团跟雷霆西服订购,结果很多同学当时根本就没有找工作的意识而告吹。如今,我可以说,正装也是没什么用的。我们更多顾忌的,是别人有西服而自己没有时那种一点不如人就似乎处处不如人的心理。我的第一个面试是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无领导小组和结构化面试都是穿着西服通过的,在最后签约时,我穿着短袖和牛仔裤去的。面试官指着我跟其他三个西装笔挺的同学说:“你们看小叶就机灵。我跟你们说啊,当面试官穿西服的时候,你穿正装加点分,穿便装不会扣分,当面试官穿便装的时候,你们穿什么都是一样的。”我不评价他这句话的正确性,但是我同样也相信,外表的光鲜永远不如内在的能力加分多。一名合格的面试官,对你的内在,在十分钟内肯定会有差不多的了解。
我这么一说,看似没有任何在面试中很重要的事情了。非也,你的沟通能力,很重要。你要让自己的语言具有灵魂而非一味敷衍,你所说的话要对得起自己砥砺这么多年的头脑。对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一个片段印象很深,当面试官问刚从拘留所放出来匆忙参加面试的威尔史密斯:“你觉得面试官为什么录用一个连衬衫都不穿的人?”他回答:“那他一定穿了条非常赞的裤子。”多么睿智而印象深刻的回答啊,参加一场面试,能有这样一句出彩的话,足矣。
二、静待佳机:其徐如林。
同寝的霍玉鑫同学要买手机,打算一个月后入手,他上网挑选,挑了一晚上后,越看越想买,第二天一冲动,就买了部e71,然后,安卓盛行……这是小事,我知道很多同学找工作也是这样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听风就是雨,学校来什么就投什么,大家说哪个好就去应聘哪个。还有的人看某工作不需要怎么努力就拿到offer,所以先签一个保底。我不禁想问,现在看不上的公司签了保底,将来没有其他更好的难道就能看上了?若是我,宁可毕业失业,也不愿将就自己。
找工作,切忌冲动。
我找工作准备得很早,拿到第一份offer也很早,但我却是专业里倒数几个签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等,技术类的,有能力回到北方的,待遇说得过去的,就这三点,让我视很多点名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宣讲会通知如无物。之前美的中央空调宣传在全国三十六个城市有机构,包括长春大连,我投了,但在最后的面试中,面试官问我:“你能接受在湖北工作吗?”我说:“开始的时候可以,我还年轻,但将来我一定要回北方。”我估计他在求职动机那一栏把我的分全扣了,我不后悔说过这一句话,既然美的不能给我我想要的,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公司?
概率学里有一种说法,一般应用在找对象上。假设你这一辈子会遇到十个令你心动的女人,选哪个订终生呢?最可能不让你后悔的方法是:首先深入了解前三个出现的女人,第四个以后只要有任何一位比前三位都好的,就推倒了吧。找工作也一样,我称之为三次抽样评测法。所以,在一汽吉林、美的、三洋之后,我选择了ABB涡轮增压。当然,这种思路只是最大限度减少后悔的可能,如果第一个出现的公司有极好的发展和薪资,那这种考虑就没有必要了。
曾看过一篇日志,一个学生说自己找工作的历程,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去各学校跑宣讲会,十点多回来,我就纳闷,他忙什么呢?其实找工作,三分努力,七分运气。我不是贬损这种努力,天助自助者,或许你吐几口血可以感动上苍,冥冥之中得到天蓬元帅的庇护。但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鲜明的走狗屎运的例子,会不会让这些燃烧生命力的人感到极度不平衡?我在这段时间里,每天抽点时间看看发生在海事和理工的招聘会信息,大部分一眼带过,少数几个调出来查查资料,合适的很少,所以没事做时我会跑图书馆看看书,开始想去电厂,就看关于大型汽轮机的,后来想搞制冷,就看中央空调的书,当然这些东西基本看一会就扔了,跑去看小说。所谓一日不读书则言之无味,我深有感触,如果第二天要去面试,前一天认真去看一本相关的书绝对能让你更善言谈。
在这段激情潜伏,精神绷紧的日子里,大家在空闲时间可以着手两项准备。一是学习公务员的行政测验知识,笔试会考,当然这个比较容易,而且适宜考前突击,只要掌握了基本技巧,做个手熟,问题不大。二是准备一份文采飞扬的自我介绍,肯定有用,精力充沛的孩子可以再翻译一份英文简历和英语自我介绍,以待不时之需。但不要因为准备充分而张扬,听到了身边同学两件真实发生的囧事。
学生:“Can i introduce myself in english?”
HR(面色严峻,估计他自己英语也不行):“No,you can't.”
周围憋笑。
学生:“我英语很好,咱们可以用英语对话。”
面试官(面色很严肃,拿出公司宣传册):“来,把这段给我翻译一下。”
没学过专业英语,绝对翻译不出来……
三、行动迅速:侵掠如火。
当你看到比较心仪的公司和职能时,就需要采取如火一般具有侵略型的行动了。
你需要快速地了解对方公司的企业性质、资本来源、市场份额、产品和业务、应聘要求。在甄定加入其中的意愿后,你要根据要求去修改自己的简历,把对方所需要的放在更醒目的位置,你要充分学习相应的知识,不求甚解即可。我在北车双选会上被面试官问到:“我们公司有什么产品?”很有幸,我之前有记住相关的知识,回答得也算充分,hr回头跟他的主管商量了一下,还是摇摇头说我们只要研究生,故而落选。在三洋的第一次面试时,对方也问到了关于公司做什么产品的问题。往往我们在接到面试通知时,第二天就要披挂上阵了,甚至一汽面试中午通知下午面试。时间很有限,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去掌握足够的信息,这需要火一样的速度。
火之所以让人畏惧,是因为它的侵略性。它蔓延起来,无孔不入,无所不烧。只要有可燃之物,它就会壮大自己,要知道,只要温度够高,墙都是可燃的。
求职伊始,我的第一目标就是一汽,如愿,一汽集团组团来海事大学招聘。投简历,过笔试,接到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面试的通知,不是一汽大众,不是一汽轿车,连一汽客车和解放都不是,我自我安慰,大公司会有一个持平的薪资标准,只要进了一汽集团就不会太差。然而,在费尽心思拿到offer后,我认真审视了这个地方,实在是不入眼。但我不想放弃一汽集团,在拒绝了一汽吉林后,我为自己计划了一个满是血泪的十一假期。
回长春后,我准备好自荐信,跑遍了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客车、北车轨道客车,顺带着去了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华能长春分公司。这些地方都是城市边缘,偏远郊区,仅仅寻路就会让人精疲力尽。在大众门口,我费尽唇舌,三个外形被我完虐的保安愣是不让进,说必须有人事部的推荐证明。在一汽轿车,提前跟学长要到人事部的电话,但是打了两天没人接。我费了很多时间赶到,想直接上门试试。需要办理入场证,而管事的中午去吃饭了,那天长春凄寒阴冷,我在门口等了一个小时,入场证明依然需要人事部推荐,我用门卫的座机拨通了那个电话,有人接,对方说找他也没用,每次招聘都会有评委团,一个人说话是不算数的。如果想去,只能等来年补录。我悻悻而回,半路上用自己的手机打了个电话想再努力一下,没人接……敢情他们根本不会接陌生的电话。一扇扇门,就是这么被关死了。同样,一汽客车等补录,北车不让进,大唐是唯一一个投出自荐信的,因为我找了一个里边工作的人指给我一条能钻进去的小路,可惜也石沉大海。至于华能,我在他们办公楼要到了人事主管的电话,作出一番自认为得体的自我介绍后,对方直接回答我们今年不招人。这个十一,于我是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历练,我坚持完成了自己的计划,虽然一无所获,但我明白了两件事。学校的平台要珍惜,努力不一定就会有好结果。回到学校,有如涅槃,几天的苦难,创就我求职的新世界。进而,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上文的言论,都是十一之后的叶某能说的话,十一之前的那个已经死了。不禁喟然,如果当初能有一个前辈,告诉我这些,那段时间我还会如此折磨自己吗?故而在找到工作后写一点东西的愿念更加强烈。我做到了侵掠如火,没有做到其徐如风,我的努力变成了徒劳,我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们在第二步做的很好,那第三步,可以把命拼出去,那不会是徒劳。
ABB进校的消息,是我在等待美的面试中得到的。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船用涡轮增压和专业很对口,外企薪资也不错,还有很多和世界各地同行交流的机会。所以,在得到笔试通知后,我求助亲爱的俏俏同学、袁帅同学和张飒同学帮忙做了自己的英文简历,参加完笔试又马上准备英语自我介绍,在我即使很自信,也还是不确定笔试是否通过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了下一步的准备。为了一个想去的地方,只需要用心,不应有顾虑。然后,我拿到了offer。这一切,就发生在两天之内,这需要求职者火一样的热情。
在此补充说明以下我对应聘工作四部分流程:筛选简历,笔试,无领导小组面试,结构化面试的心得
1.简历。在第一章“关于简历”中已经说明,无需赘述。
2.笔试。笔试要的是速度,笔试前最好做一些数列题和图形推断题以提升反应力和技巧性,其他的东西不是一时能提高的。我在一汽笔试前看了一天行测,第二天数列类个会四个,图形类都会。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没看行测后网上答海信和国美的笔试题时,数列五个会两个,图形类也一塌糊涂,而语文类、读表类都是差不多的水平。公司的笔试会比公务员简单,所以大家做备考时旨在掌握方法,基本不会有问题。
3.无领导小组面试。这种面试一般在笔试之后的第一次面试中,每个人会拿到一张纸,上面写了议论题目,面试官会给你们五到十分钟分析时间,然后每个人一分钟陈述看法,接着十五分钟讨论,最后推出一个人进行五分钟总结。其实这个是最恶心的面试,因为小组里会出现恶心的人。每个人都想抢着表现自己,也会有太张扬招来面试官反感的顾虑。而当我们寻找到一种平衡时,这种平衡又会被其他应聘者或过分积极或过分消极的表现打乱。
在两次无领导面试中,我总结出三个心得:
①你的座位很重要。你要坐在中间,这样你可以藉前面发言的同学开阔自己的思路,并争取到更多思考时间。如果你坐在最后,好的话题都会被前边的人说完,轮到自己会有穷词之感。并且,中间的位置犹如围棋中的天元,一子落定便有磅礴之势,在讨论环节,你的举动可以轻易被其他同学和面试官看到,可谓占尽地利。
②无能者的积极对你没有威胁。无领导小组里说话可不是越多越好的,如果你能提出鞭辟入里的见解或另辟蹊径的言论,那你才能主导整个小组。在一汽面试时,出了一道关于公司有二十万资金用于不可能都做完的六件事的问题,问如果你是领导,怎么分配这些钱。我们六个人里有一个紧张到说话大舌头还想当leader的人,当时我很没经验,坐在第一个位置,他坐倒第二个,轮到他个人陈述时,他让最后的同学先说,这样他最后可以综合地说。我笑而不语。讨论的时候,他也是极力想要多说,但是我提出的分两方面表决和对于某一方面的三件事都可以节省着做完的策略主导了讨论。而他明显思维弱势,想竭力把话题扳回到每件事需要多少资金的问题,这被我们五个本来就看不惯他的人赤裸裸忽视了。最后,这位同学很想做陈述,却又不好意思,询问道:“咱谁来陈述?”我直接接话:“你说呗。我看你表现挺好的。”他就站起来,把我们之前谈论的内容复述了一遍。后来,在第二次面试的时候,hr告诉我之前的面试我得分最高,然后问我,为什么要让那位同学总结,我回答:“一方面,其实大部分在宣布计划的人都不是核心决策者。另一方面,他陈述,对我没有任何威胁。”
③不要复述别人的话题。在讨论时,这很容易,但是如果你被推到最终陈述的位置,你可不要傻到把大家的想法总结一下说一遍就行了。最终陈述是个非常珍贵的机会,这时你已经对论题有了充分的思考,而且没人会来抢话。美的一面时,提出一个老牌啤酒厂面对后起啤酒品牌飞速发展的对策问题。其实大家讨论时,只有两方面,一个是强化营销,一个是推出新产品。当时大部分自己同学,气氛很和谐,讨论时我就没多说话,而是一直在写提纲,因为我知道我会陈述。所以,在陈述时,我又加了两方面:引进人才和拓展行业,这些都是之前没有提起或讨论过的。
4.结构化面试。这是大家都知晓的面试,无论在加入社团或竞聘中队干部时,你们已经锻炼过了。这就是两个人之间的面谈,只要你充满自信,对所应聘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的。
到此已是九千五百字,很累,但是还有超级多想说的话,而想要组织成一条论题明确的线路,难免权衡取舍,起承转合的后文还有很长,只希望看的人能拿出百分之一笔者撰文时的用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四,坚定选择,不动如山。
应聘成功后,还有一件历来难度卓绝的事,那就是选择。如果你做了恰当的努力,到后期几乎都会有一个以上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去向褒贬不一,在网上的言论皆是不负责之谈,信息不足的时候,选择及其困难。我认为,你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评判,以下提出的三点,参考性由低到高。
①评估面试。面试评估了你的入职资格,你也可以藉由面试评价用人单位。一个好的企业,定会有科学详细的管理章程,这种大环境下所指导的招聘也会很有条理。举个例子,一汽今年实行集团招聘,总公司宣讲人员在一个月内跑二十个城市,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人事人员跟进,但是如此紧密的行程势必会让人望而却步,所以,虽然以集团的名义在大连宣讲,但实际来这里招人的,只有一汽客车、一汽技术中心、一汽吉林、一汽天津夏利这四家。而投递简历只有专业和分公司的选项,过了筛选后只会有一家子公司与你联系。那么,我一名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学生,是如何被一汽吉林选中的呢,这是个谜。我可以引用面试官的一句话:“今年一汽招聘太混乱了。”同样,有些公司来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人事专员,北车集团双选会上,我的一个同学被一位坐在招聘席上的老大妈拉着唠嗑二十分钟,就因为他一时冲动,看到那个分公司前面没几个人就投了简历。老大妈把他的家庭学校小隐私聊了个遍,当然,这位令人尊重的和蔼的女士确实是来负责招聘的。但是她来招聘了,谁敢去。相反,面试官个人能力很优秀,面试流程科学严谨的,一般也是好公司。我对美的的美女面试官很有印象,健谈而亲切。还有在传闻中,华为来的招聘人员,哪一个不是语言能力出众,给人强大威慑力的?
②咨询家人或同学。一汽吉林我为什么不去,因为我家人说那就是原来业绩糟糕的吉林轻工。家里人对居住地周围的企业,有积累了多年的印象,这些评价一般就不会错。我abb未来的同事告诉我,之前他想去潍柴,托家里找了人,那个人说:“我能给你最大的帮助就是告诉你不要来这里。”潍柴这些年都在招人,但是他们内部却在裁员。为什么?因为它每招一个人国家就会给近万的补助,所以,加强人员流动,它就能赚钱。以至于听说过这样的事,签三年协议,潍柴承诺月薪四千,三年后,月薪两千,你爱签不签,明着是赶你。我不能确定这个传言的正确性,但是,合法陷阱到处是,我们要留心。为什么有的公司就一点负面传言都没有呢?
③实地考察。其实我在最后决定的时候,三洋制冷和abb涡轮增压还是拿不准的,在三洋面试的时候,我联系了abb的大连服务站赵经理,他很乐意让我去参观,并让我召集了其他几个通过面试的同学一起去看看。我先在三洋看到了日企独有的那种准则警训一大墙的风格,在得知他们公司仍保持百分之四十多的日方资产后,鉴于政治大环境,我选择了放弃。而在abb,我看到了瑞士总公司指导下的严谨与科学,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车间非常干净,所有的工具都放在刻着凹槽的抽屉里,货架必须黑底黄框,地面必须灰色,机床必须蓝色。浴室、餐厅皆有,厕所的两个位置里一个马桶一个蹲坑,很多专用的房间都是封闭的。在和经理就公司员工手册进行了四个小时的咨询后,我决定了abb,我不知道自己将来是否会碰到更好的公司,但我知道这个充分考察后的决定不会让我后悔。
在做出选择后,我们剩下的就是坚持了。这就是不动如山。对于签工作比较早的同学,还会遇到很多符合自己就业意愿的公司进校,这时会面临在道德和违约金(对于海事大学还有来自校领导的阻力)的双重压制下心底对于更好前景的蠢蠢欲动。我确定工作比较晚,所以之后也没有几个很合适的公司了,因此没有经历过这方面的处境。但我想说,你的信誉,可比那五千块钱的价值高多了。国人的素质,不靠我们大学生来表现,那将不见天日。换个方面说,如果你真的做出谨慎决定签了工作,来一个可能待遇更好的公司就会轻易违约吗?请拥有山一样博大而恒定的胸怀吧。
求职场亦是战场,每个人都要打出自己的风格。“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孙子的兵法流传至今,被战国兵神武田信玄奉为圭臬,被甲斐骑兵演绎得淋漓尽致。延伸于职场,这便是我的求职心得,也可以说是我的风格。集众人之议,览古今之事,成一家之言。前两者我没有做到,但这绝对是我的一家之言(绝对原创哦),我的创世本纪。正因为是一家之言,所以有夸张处,有不及处,有主观臆断,有避而不谈,希望诸位能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最后,祝愿各位即将找工作和工作尚未确定的同学,拥有一个好心情,找到份丰厚优渥的工作。我期待看到,你们所创造的,美丽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