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紐約時報
薄熙來被免職的消息傳出後,西方各大媒體對此進行了蜂窩式的報道,大都感慨這一突發事件的戲劇化效果。CNN和《紐約時報》等網站對薄熙來被免職也進行了頭條版面報道。《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還關注了其他四位熱門常委人選:謙遜友善的習近平、善講英語的李克強、親近媒體的王岐山、政經改革者汪洋。【相關鏈接:西方瘋狂搶評薄熙來 死盯溫家寶】
《紐約時報》15日題為“自命不凡(upstart)的中國領導人被罷黜”報道詳細報道了薄熙來選任王立軍到王立軍接受調查的過程,稱“傲氣”(brash)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職位是“(王立軍)醜聞終結薄熙來政治雄心”的肯定跡像(unmistakable sign),這使得今秋中共權力更迭復雜化。

一位接近中共高層的北京分析師稱,他已經聽說薄熙來會因王立軍案件被調查並被指控違紀,但針對薄熙來的指控如何開展目前尚不明晰,可能要持續數月時間。
該分析師認為,薄熙來目前無權無職。不過,該報稱,此類評價不可能隨即得以證實,沒有新的任命之前,薄熙來仍然有可能繼續自己的政治生涯。

報道還特別關注大陸新浪微博反應,稱不乏嘲笑薄熙來的聲音,但也有網友支持薄熙來為促進重慶市經濟增長、改善農民收入和縮小收入差距所作出的努力。
《紐約時報》15日第2篇報道稱,薄熙來這位“個高、有領袖魅力且非常愛講話”(Tall, charismatic and unusually loquacious)的中共官員因其父親薄一波而處於仕途升遷的最有利位置,但中共中央解除他的重慶官職則“終止了薄熙來的升遷及其政治雄心(halted his rise and put an end to his political ambition)”。
報道稱,此前,薄熙來一直是十八大常委的主要競爭者,薄熙來的去職暗示在這異常秘密的進程中將有更多事件發生。盡管薄熙來的“唱紅打黑”和“重慶模式”讓他在重慶很受歡迎,但他的風格也激怒了一些對手。他們稱薄的做法和革命言論有可能把中國帶回過去的左傾風險。
對於薄熙來的替代者、65歲的張德江,報道稱,張也是中央政治局委員,此前在三個省做過書記。有分析家稱,任命他做重慶市委書記很可能只是臨時的舉措,但卻能增加他升入常務委員會的機會。
紐約時報16日分析特別關注中共權力鬥爭,稱薄熙來被免職預示著中共在關鍵時期表面的那種禮讓虛飾將被揭穿,從而引發“攪亂中共內部衝突”的擔憂。雖然薄熙來是位“具有超凡魅力且冷酷”(Charismatic and ruthless)的政治家,享有一定的民眾支持,但許多批評人士將他描述為以“新毛主義”蠱惑民心的政客(neo-Maoist demagogue)。薄熙來為未能成功阻止王立軍向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尋求庇護而付出了代價,其入十八大常委的機會非常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