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12
发新话题
打印

新华社:中国连续7年信访总量下降

新华社:中国连续7年信访总量下降

新华社捏造得也太离谱了,官方公布的和老百姓所知道的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我吐了!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群众反映的大量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从2005年开始,连续7年保持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重信重访、非正常上访数量下降和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四下降一好转”总体态势。


2008年后,群体事件上升到每年20多万起,且规模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临界点。面瘫最近在维稳、处理官民矛盾方面在党内外是备受指责,这如果不是他的自我辩解,就是新华社在拍他马屁。也许是因为信访的都被堵在了路上,或者直接就关进了拘留所,监狱,精神病院导致了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吧。



[ 本帖最后由 zhansong1220 于 2012-10-25 22:13 编辑 ]

TOP

说明大家不再相信信访,不想白费这个劲

TOP

各路驻京办、“安元鼎”等截访公司的贡献不容抹杀!(づ ̄ 3 ̄)づ

其实2010年的时候,就有了《国新办:信访总量连续5年下降
估计2013年这个时候,应该是《国新办:信访总量连续8年下降

有多少地方政府如上杭县旧县乡那样在京设立劝返信访人员场所目前无从得知。2009年11月25日,中国新闻网援引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文章指出,一份权威部门的调研报告显示,相关省市在京设立临时劝返场所73处,其中地(市)级设立的分流场所57 处,占78%。46处为非经营性场所,例如农民的出租屋等;27处为经营的宾馆、旅店、招待所。

据该刊记者调研发现,各地政府驻京工作组采取三种方式安置分流上访人员:一是自己租用房屋或宾馆设置临时劝返分流点,由驻京工作组照顾和看护;二是雇用专业保安公司,由保安公 司租赁场所和负责看护;三是直接雇用社会闲散人员,由他们提供地点和看护。这些临时劝返分流场所,被上访人员称为“黑监狱”,因为很多人在那里被扣押手机、身份证,被限制人身自由,甚至被虐待和殴打。




贴一篇2010年的旧文吧

全国信访量逐年下降,维稳压力却不断增大
专家解析“信访量下降”背后动因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刘俊 发自:上海 最后更新:2010-11-08

有的地方花钱买平安,只要访民不闹事就行。虽然一些基层官员认为这样不合适,但因为是上级领导的指示,他们也不得不这样做。

信访量下降与否不能说明问题,关键要看信访体制是否更顺畅了,老百姓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沈阳市公安局曾经的一次“大接访”局长接待日,众多上访群众等待反映问题。 (CFP/图)

■专家:

○于建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单光鼐: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9月26日,国新办发布《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其中一组关于“信访”的统计数据引发坊间热议——去年,全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7%,连续5年保持了下降的态势。

但与这一信息对应的,是社会现实的另一个侧面。就许多人的感觉而言,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而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他们也面临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日益增大的难题。

全国信访量连续5年下降的数据如何统计出来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信访量持续下降?如何看待全国信访量下降和近年来地方维稳压力增大同时并存的现象,它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又意味着什么?对此,南方周末采访了国内几位知名的社会学者。

“总量下降接近事实”

南方周末:2003年出现 “信访洪峰”,但洪峰主要出现在中央,一些县级政府的信访量甚至出现负增长。这次国新办的白皮书也表示,近年来,全国信访量连续5年出现下降,这些数据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如何保证地方数据的真实性?

单光鼐:据我长期在地方上的调研来看,由于各地都在搞大走访、大接访,确实化解了一些矛盾,总量下降比较接近事实。但主要指的是地方上的下降,北京很有可能上升,因为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很多人都跑到北京上访。所以从信访总量看说明不了问题,要看结构性的指标究竟怎么回事,中间值、平均值究竟是多少。

于建嵘:信访总量下降是可能的。如同2003年北京出现的信访洪峰一样,地方上的上访量减少许多。另外,地方上干部的大接访不会统计在信访量中。信访量的统计主要通过逐级上报,县里汇报到市里,市里汇报到省里,省里再汇总到中央,地方政府给上级汇报信访量的时候,肯定遵循越少越好的原则。毕竟在地方官员看来,这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南方周末:我在一些西部地区采访的时候发现,最近两年全国都在搞干部大接访,地方上这几年信访量下降可能与此有关,怎么看待大接访这个制度的效果?

于建嵘:接访当然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效果不是看处理了多少问题,而是要看谁来处理,比如一个县委书记拍板:你法院原来判的不算,再赔他们钱,那么法律的权威在哪?

如果靠政治运动解决问题,不但问题解决不了,可能还带来更大的问题,使社会对基本法律制度产生怀疑,这对中国的法制建设是不利的。

单光鼐:大接访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化解社会矛盾、公正执法、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有些地方做得不错,但有些地方也会压制。东部、西部和中部的情况都不一样。

有的地方花钱买平安,只要访民不闹事就行。虽然一些基层官员认为这样不合适,但因为是上级领导的指示,他们也不得不这样做。

去年年底,南方某市一些法官曾向我抱怨,许多经过各级法院反复斟酌终审判决的案子,原告向上级领导那儿一闹,领导就给他们批示,要求他们修改判决,但改判又很难,因为要有依据。

当然也有很多积极的例子。前不久,北方某市信访办的人就告诉我说,十几年前,该市一路口发生警察与犯罪嫌疑人的枪战,在路边等车的一位行人被打伤,信访办做了很多年工作,今年终于让其息访。

但不管是上访还是接访,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法制的轨道,通过行政手段调整社会矛盾,这个是值得商榷的。

“地方政府还是消解了一些矛盾”

南方周末:在信访量连续5年下降的同时,全国近两年出现维稳压力增大的现象,如何解释这两种现象?

单光鼐:维稳压力的确在这两年增大,这并不奇怪。中央提倡科学发展观,但在许多地方,GDP仍是最主要的考核指标,所以地方上只要能把GDP拉上去,就可以出政绩。而对社会矛盾能压就压,很多矛盾是积累下来的,最终积重难返,在这个时间点爆发。

去年成都拆迁户唐福珍自焚后,国务院在今年5月出台紧急通知,要求对征地补偿不到位的不得强制拆迁,但前不久江西宜黄又发生钟家三人自焚。在GDP的诱惑下,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膨胀的冲动很强烈。当然1994年全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负担更重,很多县里没钱,所以许多地方县委书记往往成了董事长,县长成了总经理,而环境污染、社会公正都是其次。

郭于华:上访量下降,好像跟维稳经费上升没有直接的关系,现实情况是维稳方式依然高压而僵硬。由于有“一票否决”和“零指标”这样的考核标准,地方政府往往只求尽快平息事端,得一时天下太平,尽量在任期内不出事,而不能从根本上化解产生矛盾的那些深层原因。其结果就是导致造成社会矛盾的深层问题不断积累。

南方周末:信访被纳入政府考核后,一个结果是地方政府想方设法降低信访,特别是越级上访。今年上半年,承担接访任务的地方驻京办大量裁撤后,安元鼎保安公司黑监狱事件又出现了,有多少信访被以压制的形式化解?

郭于华:这个制度安排自相矛盾,既有信访的制度安排,又给地方政府下达“一票否决制”。所以各级官员的神经高度紧张,想出千奇百怪的手段来截访,而这不仅造成权力的滥用,也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其实政府完全可以把那紧握的拳头、紧张的神经松开一点,哪有那么可怕?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把精力财力用到民生上、社会保障上比什么都强。

单光鼐:地方政府不管从什么动机出发,还是消解了一些矛盾。

应加强司法救济力度

南方周末:因为目前司法等正常管道不畅,老百姓申诉的管道似乎越来越窄?

郭于华:的确如此。比如老百姓跟某地方官员发生纠纷,如果司法站在权力一方,如果再不让他上访,老百姓更没路了。

普通人特别是基层老百姓,要真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当然首选是法制渠道,但也要从社会的维度来看,比如城市里的业主维权一定是一个集体活动,才能有所进展,因为社会太弱小,完全被市场和权力压得没有空间。

中国社会往往用维稳来压制利益表达,但权力是没法自己监督自己的,必须有一个外部的力量,这个力量只能是社会。社会、权力和市场应该是均衡的关系。

单光鼐:老百姓表达诉求的渠道必须拓宽,而且尽量回到法制轨道上去,加强司法救济的力度。地方上可以认真解决访民的问题,解决不了也应该给予一个满意的答复,指出哪些诉求是合理的,哪些诉求是不合理的。不过,可能地方上目前有一个难处在于,上任领导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新任领导还不好解决。

南方周末:全国信访量持续下降,对于社会稳定和谐而言,意味着什么?

于建嵘:信访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形式,老百姓都不参与了,那么下降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信访量下降与否不能说明问题,关键要看信访体制是否更顺畅了,老百姓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

 

 

新浪微博:上访是条死路(流程图)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2-11-22 10:31 编辑 ]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你要来信访,我就马上把你河蟹,当然信访量就降低了嘛。。。

展播:用疫苗灭掉10后,用奶粉灭掉00后,用考试灭掉90后,用房价灭掉80后,用失业灭掉70后,用城管灭掉60后,用下岗灭掉50后,用拆迁灭掉40后,用医改灭掉30后,……最后,活着且活得很好的人都去开两会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现在各级政府部门对上访视为头号敌人,见一个抓一个,你想抓了七年还能有多少漏网之鱼。

TOP

高压态势:被精神病、劳教、截访、失踪、估计还有被肉体消灭的!能数量多吗!
我们渴望真相
但真相总不能见诸文字
我们寻求真相
但见诸于文字的真相却矛盾重重
于是我们发掘真相
真相却是如此丑陋不堪.....

其实真相和你的距离--只隔着一层纸!

TOP

腥滑射:中国连续7年精神病院入院人数总量上升

TOP

官方数据俺从来不信

TOP

截访的增长200%

TOP

回复 8# 戈巴契夫 的帖子

引用:
原帖由 戈巴契夫 于 2012-10-26 10:36 发表 腥滑射:中国连续7年精神病院入院人数总量上升


2009年


引用: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一亿以上,其中重症者人数超过1600万。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周六(5月29日)报道说,依照国际有关健康状况以及各类疾病的衡量标准,精神疾患在中国疾病中排名首位,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和恶性肿瘤等疾患。


报道说,中国精神疾病数量约占全部疾病数量的五分之一,而且预计这一比率到2020年将升至四分之一。


《瞭望》周刊指出,面对如此庞大的精神疾患数量,中国社会在救助、监管方面普遍不利,不但使精神疾病患者深受其苦,也导致精神疾患频繁出现发病肇事、危害社会的行为。


缺乏重视


据《瞭望》介绍,在上周三(5月19日)至本周三(26日)短短一周内,中国就连续发生多起精神病患者行凶杀人事件,其中包括杀死自己的亲人。


另据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对1984年至1996年共13年间1515例精神病刑事鉴定案分析所得的结论,患有精神疾病者1248例,约占82%。


据有关专家分析,中国精神疾患状况达到如此严重程度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精神卫生法规不健全,使精神疾患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受到严重影响,精神疾患人员在治疗、求医、就业、救济等方面遭受歧视。


其次是防治体系薄弱,专业机构及人员严重匮乏。


据统计,截至到2005年底,中国全国精神疾病医疗机构仅有572家,床位13万张,注册精神科医师16000多人。平均床位密度为每万名患者1.04张;平均每十万名患者才有一位精神科医师。



2012年


引用:


上海调查疑似精神病 不出门不上班可能有病

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这些行为异常人员将成为本市社区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的线索。记者今天获悉,上海市卫生局新颁布了 《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2012版)》,根据《规范》规定,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同时,还将对无业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管理。

开展疑似患者调查

根据市政府批复关于组织实施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意见,为了促进公众的健康,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需要了解辖区居委会的居民,或村里的人、家中的人是否曾经出现下述情况:

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有过自杀,或者自残;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比如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或者看不见的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却不是因为喝醉了酒;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或者害他,比如给他下毒,等等;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

发生过以上情况,不论何时有过,现在好或没好,都列入调查线索,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区(县)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并告知患者或亲属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诊治。

重性患者每年4次评估

《规范》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纳入管理的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需征得患者本人、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后,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指导、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了解患者的躯体状况、社会功能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心理应激事件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亲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并对患者开展个案管理和心理疏导。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对其进行1次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无业病患获免费服药卡

《规范》规定,本市社区将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点,采取现场咨询、电话咨询、信函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本市还将对无业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管理。向社区居民宣传无业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政策,接受相关的咨询,受理申请,协助申请人完成相关审核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在两周内发放免费服药卡。服药患者每季度测一次血常规,每半年测一次肝功能、心电图。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就诊和检查。

对居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干预和康复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的指导下开展随访服务,随访包括家庭访视、电话和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等方式。提倡柔性化随访,不外泄患者信息。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技能训练。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黑白颠倒,弄虚做假,无耻下流

TOP

不怕被精神病, 你就上房吧
我有一只小电驴, 从来也不骑

TOP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至于农民的利益与命运,就顾不得了,反正他们什么苦难都能承受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信访多被以压制的形式化解

TOP

信访局原来是收贺信的机构,大伙以前都搞错了。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也只能说明截访有功。再就是小民想明白了,上访没用

TOP

引用:
原帖由 zzz132 于 2012-10-25 21:50 发表
说明大家不再相信信访,不想白费这个劲
你是脑子进水了吧?这是截访给截少了,上访虽然没有大用,至少是一种压力,老百姓除了上访,剩下的选择不多了,自杀,造反,你说哪种可行呢?

TOP

不靠谱吧!

TOP

是截访、维稳的结果
共生、共容、和解、和平非暴力

TOP

于建嵘信访办

@于建嵘:报告领导:虽我曾向你们承诺,为了国家的大好形势和光辉形象,不再过问民众上访的事。但这位河北辛集市进京上访的晏会明,大清早就堵在我的家门口,并摆摊设点打算长期战斗。我为了出门,只得听她诉说和看她的材料。原来她因上访被劳教一年,受尽折磨,希望我为她喊几句。领导,遇到这样的事,如何办?



@于建嵘:终于等来一个可以高兴点的消息:河北省有部门来电话告知,领导看到了微博,很重视:1、感谢我关注此案;2、尽快与晏会明联系,公正处理此案。嘿嘿,咱也是得到领导表扬的人了,希望有更好的结果。

@抽筋的毛肚:于教授这是抢了国家信访办的生意啊,以后访民都到您家门口来排队了,比在信访办门口排队好使。

@爱在福州Jayson:政府门口不让摆没关系,可以找'关系'. 这年头信息很很重要. 我想打听姚晨住哪,以便不便之需...

@我为妻狂V:哎.既然国家信访局取消不勒,那就请习老大把于老师招安去当个局长吧.

@乐亦如此:于老师这是"无耻"的把信访办搬到自家来了,下次当心各地方直接在你家设卡抓人。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2-11-20 19:09 编辑 ]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它咋不提斯巴达期间没一人上访呢?那更有说服力、更伟光正!

TOP

母亲进京看子,旧劳教书改签,剥脱自由一年

 


北理学生@郭大军 bit :我叫郭大军在北京某高校读研,2012年11月五十多岁的妈妈背着家乡的油饼、核桃来北京看我,在妈妈回家的时候,在北京西火车站候车大厅由于衣着破旧被以为不法分子,查身份证后,由于曾经上访过,被认定再次上访,被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带回兰州,劳教一年并... http://t.cn/zjLwwL8



政府文件,连红戳都不舍得盖,就将我妈妈送进了劳教所。甘肃啊甘肃,兰州啊兰州,你怎么这么黑呢?这比黑社会还黑。



@胡朋举ing: 我胡朋举,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人,我妈也是上访告了我们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害怕我妈告他们,也把我妈劳教了一年,希望爱心人士也帮忙转播一下,谢谢。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除了我们自己的不能报,别的都能报!

 


两个人的抗议示威


@忧国忧民王全杰:10点到台湾“总统府”参观,见到两个老人一个头上戴着纸糊的帽子,举着一张白纸,在向行人和警察高声诉说着什么,另一个拿着大字报,警察不恼不怒,静静地听他骂人发牢骚。我问导游“是上访吗”导游说“台湾没有上访,他在总统府前抗议示威,警察只能劝告,拿他没法子”我愕然。


ps:没有现场击毙,也没有抓去劳教,中华民国要亡了。



 


@贺延光:15日。台北。一老者为交税站在总统府西门抗议。我:您这儿待多久了?老者:15天了!我:还准备待多少天?老者:待到那个乌龟下台!我:没人抓你吗?老者:没关系的,我们这儿是民主社会。老者:你是大陆记者吧?能给我报吗?我:除了我们自己的不能报,别的都能报!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33 12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