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4-08 1:16 作者:
CharlesZuo 点击: 评论0
4.7日,国内媒体关于互联网的一篇名为鄙视链的文章,非常有意思,该文反映的一种网络生态现象。如玩豆瓣的鄙视玩天涯的,用谷歌搜索引擎的鄙视用百度搜索的等等,从心理角度来看,有些是具备优越感的行为,如智商优越感、知识优越感等,鄙视别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贬低别人亦是在抬高自己。但是,不管是体现个性,找寻归属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视,即便是再凶猛的鄙视,都不能赢得个性与安全感。
![[详解装B]互联网生态的鄙视现象,装B还是真优越?看看你是否被鄙视了 [详解装B]互联网生态的鄙视现象,装B还是真优越?看看你是否被鄙视了](http://www.techfrom.com/wp-content/uploads/2012/04/2bi-techfrom_thumb.jpg)
该文来自 南方都市报 4月7日深圳版城市周刊封面:鄙视食物链,TechFrom 仅转载部分有关网络的内容,
装B还是鄙视的心理现象分析
在鄙视已经变得公然、无畏、无所顾忌的当下,似乎不鄙视无以证明自己的优秀、高端与成功。你鄙视我,我鄙视他,鄙视食物链将消弭的等级制度再次建构,竖中指、翻白眼就是隔开自恋、自卑的“宫墙”。
鄙视像条食物链,是个绕不开的怪圈
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的狂放达人嵇康用“文人相轻,先轻后重”探讨学术争论之道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这个词日后会成为文人之间争风吃醋、相互“践踏”与倾轧的托辞,更没想到,这场游戏会扩撒到生活的各个层次,成为一条条“相轻”的“食物链”。
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鄙视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
穿Topshop的鄙视穿ZARA、H&M的,穿ZARA、H&M的鄙视穿Verym oda、O nly的,穿Verymoda、Only的鄙视穿美特斯·邦威、以纯以及堡狮龙的……
鄙视无处不在。虽然,包括嵇康在内的竹林七贤个个是翻白眼的高手,他们鄙视名教、鄙视假道学、鄙视俗人。但是,倘若他们看到如今的“鄙视链”,怕是也要羞愧万分,自叹不如吧!
不过,在正常情况下,很多人会说,鄙视是没有道德可讲的。芸芸众生皆平等,身为现代都市的一员,自然是不会随意地竖起修长的中指,或者是无意中让眼睛流露出睥睨的余光,更不会双手呈“八”字“掐死”别人的尊严。
不过,对于这些不入流的竖中指者、睥睨者以及动不动摆出一副唯我独尊姿态来的人们,你会怎么办?
坐在一隅,高高挂起?太淡定
跳出来,指责或打架?不文明!
那,怎么办?怕是只能哼哼地在心里嘀咕一声,暗自指责对方没水准,然后用满含着公平、平等的现代思维光芒的“余光”杀死不平等的罪恶。
鄙视,不仅像是一条食物链,更是当下社会宿命的怪圈。
鄙视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是最懒惰的自恋
“完美的自恋,歹毒的投射,组成了彼此的意淫。焦虑的、不信任的人际关系中有大多数人,会用这样的方式和自己和别人相处。”向日葵心理创办人、心理学家胡慎之在看了一张有关空姐、飞机师以及机务相互鄙视的图片后这样评论。
正如他所言,中国人的生活是比较出来的。在这个需要榜样的社会里,每个人从小都活在一个阴影之下,他就是长得高帅、成绩好、聪明、听话以及无所不能的隔壁邻居家小孩,而我们很多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等着媳妇熬成婆,让隔壁邻居家小孩也终于有天被践踏在睥睨之下。
“自我的尊重以及对别人的尊重都已经缺失,在童年教育下,被剥夺得只剩自卑的人该如何找寻到自尊?就是把别人看得很糟糕。鄙视就是榜样教育的报复性反弹。”胡慎之说,“这就像是中国人的阿Q精神一样,这是无能为力的自我防御机制。”
羡慕是鲜有的,嫉妒与恨成了最真实的。在硕大的世界里,那个隔壁邻居家小孩竟然化身无数,如影相随———有钱的上司、有权的领导、睿智的同事,即便是最不入眼的那个旧同桌在同学会的时候带来的男友也是高帅富……难道混迹社会这么多年就如此被打败了?当然不行。自信,强烈的自信必须要释放出永不言败的气场来。这就像即便肉身是32A,也需要与一帮36D的辣妹们同行。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鄙视她们的灵魂只有32A。“奴家亦有波涛汹涌,只是波涛在何处。”即便这是假设,也能救赎自己的自信。
鄙视,这种方法不可谓不简单。不需要任何努力,只需要将对方的缺点放大,即可满足自我优越感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中的那个旷世美男那咯索斯(N arcissus)需要涟漪湖水为镜爱上自己,而我们则是需要以他人为镜,通过轻视、蔑视,让自己“生长”出鲜花一样的羽毛,受其他没有羽毛者膜拜。鄙视,就是裁判别人,然后,获得自我价值感。
鄙视不是统治者的游戏,而是路人的“泄欲”
鄙视,这一词本身就有着强烈的不平等姿态。我好,你坏!我优,你劣!我高级,你低俗!我核心,你边缘!……我与你始终都处于天平的两端,我的与你不同才能显示个性。
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学教授于长江看来,鄙视别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贬低别人亦是在抬高自己。下面有人垫背,自己自然也就高了。“从同质性社会向多元社会转化中,本来社会已经往多元化发展,自然就会有所不同。而又有人往往摒弃不了那些秩序之别、等级之差,只能用传统的等级制度来论证自己的差异性。”于长江说,“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为了找寻认同。在鄙视别人的同时,找寻到自己的群体。而这恰恰是一种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鄙视不是统治者的游戏,而恰恰是游离于统治话语霸权周边的人在意淫。这正如真正的世界核心的建构者———那些欧美的主流文化,他们已不需鄙视谁。而晃荡在他们周边的游离者却正在用鄙视别人去显示自己与主流的贴近,同时亦是在悄悄地透露出身处边缘的无力。这就像是听BBC、看Discov- ery、穿Topshop这些被认为是在鄙视食物链顶端的一众,无一不是贴近欧美主流文化,他们在偷偷地述说着世界的秩序。即便这些种种鄙视表面逻辑,是以智商、年龄、创意、国际化等多个范畴划分三六九等。
鄙视者无需得意。被鄙视者也毋庸沮丧。因为,切莫以为自己占据鄙视链的顶尖就能君临天下,高枕无忧了;也切莫认为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就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翻身。蚂蚁不也吞象吗?土得掉渣的红白蛇皮袋不也在去年成为LV的新欢了吗?德艺双馨的苍井空不也成为公知的偶像吗?……谁鄙视谁?谁又被谁鄙视?这一切都不是固定的。说不准,什么时候,被鄙视的哪个环节就堂而皇之地向原本“上级”翻白眼;也说不准,什么时候,鄙视链就头尾相连,成为一个没有答案的无限巡回了。
所以,不管是体现个性,找寻归属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视,即便是再凶猛的鄙视,都不能赢得个性与安全感。因为,前一秒种,你可能才辛辛苦苦、漫漫长路地爬到鄙视的顶端,还没看得清可以鄙视谁,笑话谁,就又被秒杀,跌落在另外一个人的白眼里。
在鄙视的怪圈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鄙视链之心理分析
1.智商优越感。看英剧的觉得自己智商高,看韩剧台剧内地剧的被认为“脑残”;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随便扔一个薛定谔定律出来就能把他们吓哭。
2.年龄优越感。年轻人看不起老年人,85后就说“我们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回忆童年,你们70后是回忆上辈子吧”;成人歧视小屁孩,比如逛天涯社区的经常会说,咦,怎么贴吧的小屁孩也来混天涯了。
3.时尚度优越感。新潮歧视老派,这不是说年龄,而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同龄人也分保守派和潮人。
4.原创优越感。这就是山寨台湖南卫视以及国内各种山寨产品被鄙视的终极原因。
5.品位优越感。自以为高雅的看不起显得庸俗的,所以号称喜欢《读书》杂志的没准天天晚上是抱着《知音》和《人之初》睡觉呢。
6.国际化优越感。大众印象里,基本上欧美最好,日韩次之,港台凑合,感谢朝鲜、印度、非洲等地的存在,让我们还能靠调侃他们赢得一点平衡感———这当然不对,但这种潜在现象不能假装没看见。
7.小众优越感。人类总是需要一些东西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比如富豪得靠花钱来突显和穷人的区别,而另一个逻辑就是,喜欢的东西越小众就越拽,显得自己品味独特。
![[详解装B]互联网生态的鄙视现象,装B还是真优越?看看你是否被鄙视了 [详解装B]互联网生态的鄙视现象,装B还是真优越?看看你是否被鄙视了](http://www.techfrom.com/wp-content/uploads/2012/04/techfrom-_thumb.jpg)
论坛歧视链
豆瓣>天涯>猫扑>贴吧
天涯通常会把和猫扑打仗列入日常工作流程
念豆瓣的名字,请先放缓语速,然后像法语读音那样,用舌头轻扫上牙床,再慢慢滑出“豆~瓣~”的音,干脆利落地收尾。一定不要加er音,那会像把LV念成“哎罗喂”一样惹人怨念。豆瓣绝对在鄙视链的顶端,这点毋庸置疑。有人总结:豆瓣装逼,天涯猥琐,猫扑淫荡,贴吧脑残。当人们指责网络暴力、网络暴民时,豆瓣网的存在就像是为了刺瞎造谣者的眼睛,那里绝对是鲜脆无敌小清新,那里总是做些和实际赚钱无关又挑战人类无聊底线的事情。关注芬兰欧非拉美智利小众电影,别管最后能不能找到资源;关注同城组织,别管是不是要靠谱地参加活动;关注豆瓣“我们都爱大金链子”、“父母皆祸害”小组,别管里面是神话还是笑话。
对于豆瓣,天涯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涯叔”很忙的。涯叔通常都会把和猫扑打仗列入日常工作流程,比如声讨某张图片、帖子的版权问题;抢夺热点事件的八卦权。由于论坛网友分母数量巨大,所以出精品的概率也大。涯叔认为自己很草根很民生,有容乃大,睥睨群雄。很多M opper(猫扑用户)转身变成T yer(天涯用户),是因为厌弃猫扑的烂界面,更多人则同时潜伏在猫扑和天涯,对两方的论战表示无奈,本是一家人,还折腾个P啊!对此,猫扑表示很不服,M opper嗔怪涯叔的一点是,涯叔年龄大了,只会动眼,不想动手;还嗔怪涯叔的天涯观光团只会喊口号,没得半点创新和实际行动。而猫扑自己独特的人肉手段使网友更加津津乐道于事实的真相。可是猫扑不能回避的是,自己圈子里确实聚集了大批意淫控和黄段子狂人。正因为限制小,猫扑也是网络新词的发明重地之一。
鄙视链尾端的贴吧,我们只能说,委屈你了。谁让你被无穷无尽的商业推手、网络水军、闲散穷人和各种粉包围,于是你们神奇了!经常爆吧和被爆,爆吧状态下的你们是x战警,是霹雳娇娃,是上了妆的施瓦辛格,是喷了香水的格雷诺耶,是无处不在的方舟子(微博),是诺亚方舟的船长!
微博鄙视链
twitter /饭否>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其他微博
最拽的是留下去冰岛的字样,从此不在微博上出现
和社交网站一样,微博(microblog)同样拥有莫名其妙的食物链结构,世界上最早的微博:推特和中国最先流行起来的微博——饭否无疑占据食物链顶端,这些微博的使用者不少在其他微博的使用者前有着隐隐的骄傲。
而目前最大众化的新浪微博已经成为微博的代名词,自然在食物链中拥有第二顺位,依靠庞大QQ用户量也拥有不俗影响力的腾讯微博紧随其后,而剩下的微博几乎可以被统称为其他微博,悲剧地在食物链中垫底,甚至可以调侃一句:“用那些微博的人真的不是僵尸粉丝么?”
这个吊诡食物链的形成存在于一个吊诡的逻辑之上,新浪微博红人里八神对此解释:“美感很重要,不少其他微博层次杂乱,配色艳丽而无协调感。”他说公司以前的声誉也挺重要,“你看看腾讯以前出现的产品比如虚拟衣物什么的,一看就很吊丝化。”而新浪微博那种大张旗鼓的宣扬明星用户的行径也被里八神形容太过于世俗,“使用推特则显得与国际同步,用户感觉自然不同。”
推特用户优越感的形成与脸书类似,基于能够体现用户的国际化,而饭否用户的自信则来自观点明确而且够小众,不少如今的新浪微博网络红人如地下天鹅绒,东东枪还有黄薄码都从饭否“发迹”,意味着那里聚集了一批思维活跃者,再加上饭否曾被迫关闭的事件,使人对那里充满好奇。
“上新浪微博是因为那段时间饭否被迫关闭了,正好新浪微博公测就来了。”
“这个段子最早是XX在推特上发布的。”
在聚会上说这两句话也许会让懂行的人对你肃然起敬,“果然是玩转微博的人啊。”而对于其他微博,调侃它们就是潮流,比如“什么?搜狐还有微博?”“张朝阳(搜狐CEO)在新浪微博上宣布搜狐微博开始运作了。”“网易微博是专门传播养猪知识的微博么?”
当然现在更加流行的是放弃微博,听起来有优越感的理由是:“微博信息太碎片化,还是读书更好。”还有可以参考的做法是逐条逐条删掉微博,被他人爆出黯然神伤的照片,惹人联想,或是留下去冰岛的字样,从此不在微博上出现。
搜索引擎鄙视链
谷歌>百度> BING、搜搜、搜狗>人民
用必应搜索的太少,百度粉都懒得瞧不起他们
“谷歌的确要比百度好”,国内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Yisu原因归纳如下:
1.谷歌的搜索结果中,若你搜索的网站是病毒网页,谷歌会给出病毒网站提醒,百度则不会。
2.谷歌的广告只会出现在搜索页面的右边或者顶部的独立区域,并且用竖线、底色与其它的自然搜索结果明显地区别开来和加上“赞助商链接”,一般不会混杂在搜索的结果中,而百度则喜欢这么干,最近几年百度发生的“百度一下,你就上当”事件多是由于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将欺诈网站放置在真正网站的前列,导致不知情的网民上当受骗。
3.百度的商业味太重,你搜索的关键字的首页基本都被竞价排名出价高的企业占据了,很难找到你需要的真正自然搜索的结果,谷歌虽也是商业化公司,但它基本上是以全自动的搜索方法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搜索结果的影响,不接受付费的竞价排名,亦不出售搜索结果中的排序位置,而是依照点击人气、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排列,你需要的搜索结果基本上都会放在首页。
4.百度为了适应国内大环境而进行了自我阉割,其搜索内容不少都是和谐的结果,而谷歌的不妥协是它退出中国的重要原因,所以谷歌能搜到你在百度搜不到的。
5.百度的搜索结果页面的布局没有谷歌的看着顺眼。
6.百度的搜索排名技术没有谷歌权威,谷歌的本土化搜索在李开复在任时期做得已经不比百度差了,至少我用谷歌搜索时比我百度搜索更容易找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7.谷歌的节日logo每次都能给人惊喜。
然而,Yisu也承认对于绝大多数中文用户来说,百度要比谷歌好用,“百度比较快,因为谷歌的服务器都在香港或者国外,百度有百度快照,搜索敏感词时百度的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而谷歌干脆是该页无法显示。”从这个角度来说,谷歌用户的优越感来自使用谷歌带来的“附加属性”,比如会翻墙。
微软的必应(Bing)是属于躺着中枪的,由于用户群体实在太小,百度粉们都懒得瞧不起他们。腾讯的搜搜和搜狐的搜狗,理由同上,谷歌百度之战他们实在不该参与,就算是被瞧不起,也是顺便的。
至于人民搜索,那是什么?
![[详解装B]互联网生态的鄙视现象,装B还是真优越?看看你是否被鄙视了 [详解装B]互联网生态的鄙视现象,装B还是真优越?看看你是否被鄙视了](http://www.techfrom.com/wp-content/uploads/2012/04/zhuangbi-techfrom_thumb.jpg)
聊天工具鄙视链
Gtalk>MSN>QQ>飞信
“QQ太狗血,Gtalk、MSN才是贤妻良母和正人君子”
“我认识的人可以这样划分:普通青年用MSN,文艺青年用Gtalk,二逼青年用QQ,特二青年才用飞信。”薛斌赶紧解释,自己说的“用”是指“常用”,如今,他“普通”和“文艺”的时候居多,偶尔“二逼”,彻底放弃“特二”。
薛斌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从上海转战北京的他兴致勃勃地要和大家交换M SN,但是很多同学一脸茫然:那是什么?好一点的会解释:我不用M SN只用Q Q。
对于QQ,薛斌了解得也不多,“我们上海小孩中学时一般都用MSN的。”他怀着探索的心情开始研究Q Q,最后大失所望:Q Q哪能和M SN比。
最初让薛斌抓狂的是Q Q可以让陌生人轻易搜索到,M SN需要固定的邮箱才可以,所以一般你会知道到底谁加你为好友,因为之前一定留过邮箱。但是使用Q Q,光凭“个人资料”就可以让别人了解到,更别提什么Q Q漂流瓶,“婚外情温床”嘛。据说有小伙子把一张A ngelababy的照片作为头像后,一天内竟有50多个陌生人加他,均为男性。
“QQ的设计多‘饥渴’啊,它卓越贡献应该是给《知音》、《故事会》等文学刊物提供了丰富婚外情狗血素材吧。”
而最近QQ强大的“圈子”功能更让薛斌对Q Q的鄙视达到顶峰,“这个企业和软件完全没有一点羞耻感和对隐私的尊重。”薛斌历数Q Q圈子的“劣迹”:随便把用户真实姓名暴露,甚至可能监测聊天记录;将用户好友关系随意公布;多此一举自以为是地帮他人构建联络……“这不就是厚颜无耻地宣称‘我们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随便处置你们的隐私’吗?”
相比而言,薛斌眼中G talk、M SN才是“贤妻良母”和“正人君子”。
不是所有人都像薛斌这样还给出一堆具体原因,纯文艺青年和视觉控吴雪晨毫不遮掩:“G talk的界面就是简单而有设计感,M SN略微逊一点,我对于那些只知道用Q Q,不知M SN、G talk为何物的人一律视为矮矬穷,尤其是有人竟然通过Q Q认识还谈起恋爱,简直可怕到极点。”
至于飞信,吴雪晨有时收到别人发来的:“请加我为飞信好友”,“一律无视”,他摆摆手,对于这款电信出的短信软件不屑于评论,只是说自己只用w hatsapp,因为这款一般都是国外的朋友或者客户常用的。
邮件鄙视链
gmail> 163 mail> QQmail
“163邮箱是化石,QQ邮箱是长不大的90后专属”
一年前的某个夜晚,刘琦雯刚刚回国不久,对翻墙也没什么概念,她愤怒地发现自己和gm ail杠上了。接收不到邮件!下载不了附件!焦急等待工作邮件的小刘同学,压下内心那股强烈想砸掉眼前这台M acbook的冲动,因为她知道G m ail变成如今的废柴模样并不是它的错。
在学会稳定翻墙前的三个月,刘琦雯会间歇性地发作那一晚的“gm ail狂躁症”,但是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告诉别人自己的gm ail地址,“我就是看不上大家都推荐给我的163和Q Q邮箱。”
163和QQ到底招谁惹谁了?刘琦雯反问:“山寨手机功能很强大,可是有人真心喜欢吗?”在这位“海归”眼中,163以及Q Q邮箱和那些可以相机千万像素、双卡双待、有触屏、导航等等功能的山寨手机同一级别,花里胡哨充满广告,而且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我承认,gmail有很有‘弊端’,比如之前申请的时候需要邀请码,而且英语操作环境对于英语水平有限的人也不方便。”刘琦雯试图解释,“但是不得不说一句,如果你自身的条件可以突破这些弊端,那么gm ail绝对给你超值的回报。”界面干净,没有广告,而且安全性极强,刘琦雯脸上忍不住浮现出得意的表情,她没有把最后一句话说出来:用不了只是展示了你的英语水平和翻墙技术,用了之后才有发言权。
36岁的文艺中年郭豪是另一位“gm ail死忠小组”的成员,他还是一位人力资源经理人,据说邮箱类型也是他参考标准之一。
郭豪表示,作为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业素养让他会尽可能地综合看待应聘者,但是看到邮箱的第一眼,他心里还是会常常犯嘀咕:“如果你拿着印有163 邮箱的简历给我时,暴露了你网龄不短,但是不思进取,还使用化石邮箱;要是印的是Q Q邮箱,我会把你定义为长不大的90后,都工作的人了,就放QQ一马吧!”
浏览器鄙视链
谷歌Chrome、Firefox>苹果Safari、O pera>遨游> IE系列> 360等国产山寨货
有关“IE浏览器用户的智商更低”的假新闻广为流传
有人用CSS3(你不用知道它是什么)的方式画了一个哆啦A梦,然后想看看现在各种浏览器是否能正确地解释出哆啦A梦,以及各个浏览器对 CSS3的支持效果。用你的浏览器打开http://knb.im /css3/就行,如果是用Chrom e、Firefox或者Safari会发现效果很好;如果是IE8很悲剧了;IE6?我晕,那是什么生物?
去年8月,一条特抢眼的新闻“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用户的智商更低”广为流传,包括B B C、C N N、《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在内的各大主流媒体都被报道了这条新闻。该消息援引一家名为A pT iquant的加拿大心理测量公司的研究,称他们邀请了10万互联网用户参加智商测验,并将这些检测结果与他们所选的互联网浏览器进行对比,从而得出 “IE用户智商更低”的检测推断。
Chrome、Firefox、Opera等用户看到这条新闻该组团去微软总部庆个祝了吧,顺便给这家心理测量公司颁发一个“大快人心奖”吧。先别着急,这其实是一条假新闻。
近日百度流量研究院实时发布PC端浏览器市场(中国内地)过去12个月的份额数据,数据显示:排名第一位的是IE6,其占据了市场的 32.99%,此后依次是奇虎360、IE8.0、IE7.0、搜狗浏览器,而国外主流的Chrom e浏览器、Firefox浏览器、IE9.0等排名垫底。这是一条真新闻。
那么Chrome、Opera等用户看到这条新闻会是什么反应呢?感叹大势已去,懊恼捶胸顿足,还是重新用IE 6?实际情况是这些都不可能出现,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过大势,要懊悔的也是没有早点抛弃IE6,“IE是大众商品,O pera不是。高贵的人永远是最孤独的。”听到没,这个理由足够让人颤抖吧。
其实,从理性的角度来说,选C hrom e、Firefox等浏览器是有道理的,用C hrom e是因为简洁,而且启动快、插件多、功能比较强大……唯一不足的就是网银支付的时候还得切换IE内核,不过这也只是一个插件就能解决的事。
用Safari、O pera等则纯粹是因为小众,遨游排在IE前是因为在强悍的C hrom e出现前有了替代IE的产品,360这样的国产山寨排在末端有两个原因,看不起山寨,或者看不起那家公司,比如360.
![[详解装B]互联网生态的鄙视现象,装B还是真优越?看看你是否被鄙视了 [详解装B]互联网生态的鄙视现象,装B还是真优越?看看你是否被鄙视了](http://www.techfrom.com/wp-content/uploads/2012/04/zhuangbility-shability-_thum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