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zlhaijun 于 2012-7-17 22:29 发表
我外公1940年参军,最早是淮河大队的~~ 至于啥我外公欺骗我啥的,你少扯蛋吧,92岁的老人了,一身的伤,进过黑房,死里逃生,有啥好骗的?
-----本来不想说下去了,一是说来话太长;二来是没时间;三来是不想费那个神儿;四是不想扰了您们自我感觉良好的梦。所以,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俺也准备不想把话说完。
就不说彪炳史册之类的,就说耳熟能详的N4A“抗战史”:黄桥之战、皖南事变,然后就是不大为人所知的“车桥之战”也无法和大吹大擂的“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相提并论。影视作品为人熟知也就是“沙家浜”了,胡传奎作为“忠义救国军”的形象代表,被“海贬”了一通。这些暂且放到这里,随后的讲述会涉及到。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8年全面抗战的序幕。抗日的风潮如怒涛翻涌激荡全国。“8.13淞沪抗战”更是将这激愤到了顶点的怒潮如井喷般的爆发开来。就在这举国全力以赴抵抗侵略的关头,动辄就“抗日”不离口的tg该怎么办呢?因为众多tg将领为这“抗日”怒潮所感染,意欲同日寇血战以卫国家。为了确立“抗战战略”,毛召开了著名的“洛川会议”。随后,就有了“洛川会议讲话”的争议,争议内容没有见诸于公开的“党史”,但为与会者的回忆录中有披露,即“有人认为,我们应当多抗日才爱国。但那爱的是蒋介石的国,中国共产党人的祖国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共同的祖国即苏联,我们的方针是让日本军队多占地,形成蒋,日,我三国志,这样对我们才有利。日本人占领了全中国,我可以借助苏联的力量打回来嘛。为了壮大我党的武装力量,在战后夺取全国政权,我党必须严格遵循的方针是,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发展,十分宣传。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违背这个方针。”
据说,赞同这个“指导方针”只有当时的总书记张闻天,主持会议的也是他,所以说服各路军政头头颇费了周折。明确提反对意见是彭大将军,故其人发动“百团大战”也是情理之中,后为此被叫到延安“批”了40多天。10多年后的“庐山会议”仍被老毛旧事重提;“文革”中成了被斗的罪状。朱德对此“方针”也持保留意见,认为最起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打几个“运动战”,毛不可置否所以有了林彪的115师的“平型关”。自此之后,再无一类似的“运动战”,皆转为“敌后游击战”,因为从“红军”精锐王牌的伏击战战果来看,115师真的伤不起了,如此打下去的话“家底”就拼光了。也就是说,从这个谋略或者“路线”来说,毛无疑是正确的。
张闻天有个记日记的习惯,日记很多,后来抄家时被封存了,据说“遗失"了不少。但愿有关于“洛川会议”的日记且没有被“遗失”或“销毁”。但愿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
争议归争议,我们不仅仅看或听了你说了什么,更重要的看着你做了什么,而且导致最终的结局是什么。纵观“8路、新4”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这个“指导方针”呢?如果不按照这个“方针”行事,tg是否能发展到抗战后的100多万正规军?如果认为“百团大战”还不过说服力的话,还需要怎样的实证呢?
[
本帖最后由 chengshilaji 于 2012-7-20 21:3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