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美报批中共不能正视文革史

美报批中共不能正视文革史

【多维新闻】美国《纽约时报》4月4日刊文称,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展览踩着中共设置的历史主线,仍然不能面对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而大跃进及饥荒等历史事件只是被简要涉及。


              
该报称,在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者不但可以一览中国近现代史,感受中国如何成为世界最强的新兴大国,还可以亲眼看到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时受赠
的牛仔帽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用过的扩音器等。但是,当介绍到上世纪10年文革,博物馆只有区区一幅图画和几行文字说明“提醒”
文革历史的存在。


              
针对此次国家博物馆扩建,有人认为,为了适应于中共过去政治波折,预先的扩建经过多番修改,从而使得扩建计划被推后。中共官员也反对将中共执政伊始发动的
大跃进及文革时期饥荒等设为博物馆永久历史展览项目;一些组织者也希望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正当评价。不过,中共当局决定以当代中国时期共产党政绩为展览重
点。而且,另外一些有关古代中国的展览也是将过去理想化,讲述的皆是中国各民族团结创造辉煌业绩等令人振奋的故事。被禁止出版有关大跃进饥荒书刊的中国历
史学家杨继绳表示,中共担心一旦出现对抗性历史版本,其执政合法性会受到质疑,因此其自己决定历史事实。


              
美国博物馆在外界不断施压下也更全面地展现了其历史时期的奴隶制,美国印第安人甚至通过长期奋斗终在华盛顿开设了自己的博物馆;还有的美国博物馆虽然高赞
美国向西扩张史,但同时也简要介绍了美国印第安人遭杀戮和流离失所的历史。尽管如此,在完全压制黑暗过去方面,目前没有几个国家能和中国向媲美。


              
而对于中国公众来说,他们很少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媒介了解到不同于中共宣传的中国历史,而一些民族主义事业所得到的公众支持有时甚至比中共官方姿态强大。例
如,对某些西藏人或维吾尔族人不满中共统治,或者对于日本人和台湾人可能会和中共有不同的领土主张,大多数中国人感到很困惑。也就是说,中国国家博物馆作
为国宝和中国历史遗产的展现场所,却未能逃脱一个世纪以来政治压力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阻遏。现在,中共则那历史塑造现在,这几乎是每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主旨。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科教授洪长泰(Chang-tai Hung)表示,中国开放的博物馆很少关于讲述过去,而是中共当前形象以及如何展现自己形象。


              
中国国家博物馆1959年曾向公众开放,1961年至10年文革时期,该国博开放的次数不多。1979年该博物馆再度开放。此次国家博物馆扩建历时4年,
耗资近4亿美元,成为展现中国历史及文化的最高殿堂,其永久性象征甚至可以超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
塑像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


              
但是,现在中共仍然存在一个“传统”:不面对(confront)其自身历史史。这一座博物馆与其说是广泛研究与发现或创新的产物,还不如说是中共努力控
制历史表述、压制党内外异见的最显著象征;它同时展示了中国在建立与其经济成就相配的文化体系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据中国文化部官员透露,在经过长期争论
后,饥荒这一事件在展览中只是被“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影响”之类的措辞简要带过,文化大革命的描述也是只有几副图片和简要标题。同样,1989年天安门
抗议示威活动也没有被涉及。


              据称,从2011年4月1日起,国家博物馆将展出启蒙时期的艺术品。展品来自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
              

               

                  

              
国家艺术收藏馆和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这是德国三家最大的国家博物馆。此次展览也将避免提及设计普世人权价
值等政治见解。柏林国家博物馆馆长艾森豪尔(Michael Eissenhauer)表示,在中国能够举办此次展览非常不寻常(highly
unusual),但是中国民众需要这样的展览。艾森豪尔称,“我们并不想用这个展览发什么政治信息。我们只想举办一个只涉及文化及艺术题目的展览。”据
双方达成结果,展览的内容必须是“纯欧洲的”,而且展品的内容在中国必须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 本帖最后由 WWW008 于 2011-4-7 18:10 编辑 ]
没有资源基础的自由是自由的梦呓,剥夺资源的自由给付是关于自由的欺诈。

TOP

改成不能正视历史更确切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