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是什么东西支撑他们从事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

是什么东西支撑他们从事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

原文作者: 大卫•卡尔 (DAVID CARR)



图片说明:上周在利比亚的米苏拉塔采访武装冲突时不幸遇难的克里斯·洪德罗斯(左)和蒂姆·赫瑟林顿。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蒂姆·赫瑟林顿都一个十足的战地摄影师。他身材高大英俊,性格温和,操着貌似格雷厄姆·格林小说中人物的英国口音,由于爱喝可乐而身体略微发胖。


去年夏天当我遇见到他时,他刚刚完成合作拍摄《雷斯特雷波》的工作。该纪录片荣获奥斯卡奖提名,记录了美军驻阿富汗士兵在Korangal谷地的战
场生活。(注:《雷斯特雷波》由《完美风暴》(The Perfect Storm)的作者、记者Sebastian Junger和摄影师Tim
Hetherington共同完成,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他们从2008年开始,用一整年的时间专门跟踪了美军一个野战排,记录下他们在阿富汗执行任务和生活
的片断。片名《雷斯特雷波》是他们一个牺牲战友的名字,他们用其命名自己的哨所以示纪念。)


他认为,对于所有关于美国在该地区参战的报道,都需要作进一步调查。“如果我们记者不在现场拍摄、报导,那些事情就会像仿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
样,”他在谈论纪录片拍摄工作时这样表示。在影片制作期间,他跟随部队远行,不幸遭遇敌人伏击,伤了一条腿,拖着残肢走了四小时才回到营地。


“那不是一个美好的夜晚”,他一边望着伤痕一边微笑着说。他看上去像个超人,一付不可战胜的架势。


而事实并非如此轻松。上周他不幸在利比亚的米苏拉塔遇难,同一天遭遇不幸的还有一位摄影记者克里斯·洪德罗斯,另外有两个人受伤,他们是盖伊·马丁和克里斯·布朗。


由于我们属于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他们两位我都熟悉。克里斯·洪德罗斯先生是盖蒂图片社的获奖摄影师,曾经在伊拉克(七次)、约旦河西岸、塞拉利
昂、科索沃和阿富汗等地区做过报导。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他都喜欢穿肘部打着补丁的花呢外套。他还是一位狂热的歌剧爱好者和象棋迷,但绝不是一名恃强凌弱的
战地记者。


他拍摄的那张身上溅满自己父母鲜血的伊拉克女孩照片承载了战争的全部重负以及所带来的各种后果。2005年,女孩的父母由于没有在意美军检查站发出的鸣枪警告而被击毙。


2008年春季,克里斯向我谈起他为什么重新回到伊拉克的原因。因为这场战争拖延得太久,许多人干脆开始驻足观望。


“除非它就在你眼前发生,否则你无法对它有全面的认识,”他这样告诉我,虽然他毫不掩饰内心有对安全重返故里的担忧。“那里的情况糟糕得令人毛骨悚然。”


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蒂姆和克里斯是相当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殉职是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信念:两人都认为见证历史不可或缺,用图片传递人类遭受的苦难并让世人了解真相。


失去他们的损失是巨大的,在某些方面并不亚于1968年在老挝发生的直升飞机坠毁事件。那一次,世界失去了那代人中最优秀的四位摄影记者:拉里·伯罗斯、亨利·休伊特、肯特·波特以及Keisaburo Shimamoto。


在他们两人报导过的最近几场战争中,死于非命的人很多,因此我们不应该犯记者们犯的错误,把蒂姆和克里斯的死拔得比别人更高。然而,记者遇害不仅是他们家人和朋友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许多新闻机构因此而减员,不少海外分社也因此而被迫关闭。


蒂姆投身这一行业,部分原因是出于他对人权的关注。此前他曾以联合国特派员身份出没西非调查那里发生的抢劫事件。


同是战地记者也是纪录片《雷斯特雷波》合作者的塞巴斯蒂安·荣格尔表示,即使那部影片获得了所有奖项,蒂姆仍然会自掏腰包前往利比亚,去报导那场前景未明的反叛事件。


“我们都是有抱负之人,”荣格尔先生说。“阿拉伯之春令他陶醉,他被感动了,他看到了社会改良的潜力,见证了一场戏剧性冲突。他来到现场是为了亲历事件的过程。


“蒂姆想要改变世界,”他补充说。“不过他同时也希望世界能改变他。”


2004年,克里斯因自己在利比里亚的工作而获普利策奖提名,2006年,他因“需要非凡勇气和事业心的​​最佳异域摄影报道”而荣获海外记者俱乐
部颁发的美国罗伯特·卡帕金奖。然而,出现在他摄影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只是他的报导对象。当利比里亚发生的冲突结束后,他发现了那位民兵指挥官曾出现在他的
一张著名照片中,于是就为其支付学费让他去接受除打仗之外的教育。


战地摄影师是冒险家,但绝非是电影中所经常描绘的那种蛮勇之人。我曾问蒂姆,他为何能在他腿断之后坚持不掉队,他说:“那种情况下你别无选择,因为你不能拖累别人并将他们置于危险境地。”


军士布伦丹·奥伯恩的工作在蒂姆的《雷斯特雷波》中有所记载,是的,我们都被派到阿富汗去参加了一场战争。


“蒂姆干起活来非常投入”,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但厄运来了你是无法躲藏的,似乎子弹和炮火总会找到你。想到这些都让人发狂。”


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战地摄影师都安然无恙,但在过去几年里被炮火和子弹夺走性命的记者却不少。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之后,战争硝烟重新燃起,在交火中血腥后果已经重重地落在手握带相机的人头上。自2003年以来,仅在伊拉克战场就有36名摄影记者身亡。


即使战争的状态已经改变 --- 在某些情况下战场变得更加偏僻遥远 --- 但报导战争的工作特点并没有改变。导弹可以从千里之外发射,无人驾驶飞机可以通过操纵杆控制,但记者还得亲自上阵去看看炸弹落在哪里。


信息的传播也有了全新的工具,如Facebook、Twitter和手机视频。但是,还没有人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无人采访技术。


“没有一种机器能够替代这项工作,因为它的核心就是捕捉事件中的人性,”《纽约时报》资深战地摄影师迈克尔·卡伯说。“你需要到达现场的人不仅勇敢无畏,而且能与他人心灵相通,所拍的照片能帮助世人了解真相。”


当我于上周听到这个噩耗时,我给《纽约时报》资深摄影记者乔·席尔瓦通了电话。去年秋天,他在阿富汗南部遭遇简易爆炸装置袭击失去了双腿,目前仍在沃尔特里德医院养伤,需要接受的几十项手术尚未完成。


“因为看到他们的遭遇就不加思索地扔下相机走人我认为是不对的,”席尔瓦先生说。他希望一旦身体康复就重返战场。“蒂姆或克里斯绝不会希望我们一走了之,在身后留下一片空白。”




TOP

沙发?!

TOP

信仰吧

TOP

信仰吧

TOP

信仰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