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有比汪精卫大的汉奸吗???

有比汪精卫大的汉奸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对英帝国主义侵占这大片土地也概不承认。然而,1960年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却又全部接受并予以认定。这样,察隅以南,高黎贡山、果敢、孟洋以西,多达1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便沦入到了缅甸手中!


       “中国亏大了!”,是连续多年在互联网上关于《中缅边界条约》大辩论中,大批网友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呼声。它震撼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心灵!——笔者当时还是一个“网盲”,前日才见到,只觉得眼前一亮,心底激起了强烈的共鸣——教训并不遥远!中华儿女必须永远牢记。
崇毛派,也请你们扭回头去,看看清楚——

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领土”亏大了
中缅边境长达2000多公里,纠纷共分三段。与明清两代(清末以前)相比较,《中缅边界条约》使中国领土面积减少了18万平方公里!——相当5个台湾!相当近2个福建省!
中缅边界条约----中国亏大了(转载)

在《一张无效的地图,生出两个硕大的果实——评说“麦克马洪线”》一文里,笔者讲述了刘金洁、金宗英等学者关于中国云南失地的研究成果。其实,自1911年英国侵略片马之后的北洋政府时期、1934年英国侵略班洪地区以后的国民党时期以及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以后的改革开放时期,这方面的论文论著,真称得起盈篇累椟、汗牛充栋。可以说,绝大多数学者都肯定了英帝国主义者的侵华历史,即这些失地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
 
之所以说,通过《中缅边界条约》,中国领土亏大了——

(一)、北段,包括江心坡、野人山、胡岗谷地,划给了缅甸。
1885年英国吞并了缅甸。不久即北进侵占了中国的八莫。1891年又侵入野人山和江心坡南端,占领了麻阳、垒弄两寨。1894年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规定"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之北一段边界,俟将来查明该处情形稍详,两国再定界线"。这样,尖高山一线以北就成了未定界地区(条约中规定了尖高山往西南方向的中缅界线,因此尖高山就暂时成了新的中缅北段边界的起点)。
1898年,英国要求中国"于思买卡河(即恩梅开江)与萨尔温江(即怒江)中间之分水岭西境,不得有于预地方治理之举",企图以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高黎贡山为界,以达到侵占全部未定界地区的目的。
1914年,英国出于该意图抛出了一条麦克马洪线,但阴谋终未得逞,只是废纸一张。

1927年英印(缅)殖民当局吞并江心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英国霸占的中国土地,民国政府始终未曾承认过。1929年中国政府云南交涉署曾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称“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查此滇缅界务尚未勘定,片马交涉尚未解决之际,缅甸政府复派兵经营江心坡一带,并掳去山官11人,殊失中英亲善之旨。准函前由,相应照会总领事查照,转电缅甸政府,迅将派往江心坡以北各地之私桩一律撤去,静候将来中英两国派出之大员会勘,至纫睦谊。”。

1929年12月12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外交部特派尹明德为滇缅界务调查专员,负责组织调查中缅北段未定界情况,以供国民政府划界时参考。1931年尹明德向国民政府提交了《滇缅界务北段调查报告及善后意见》,详细报告了自清末以来至民国初年英军在滇缅边界侵占中国领土的经过,并向民国政府提出了划定中缅边界的“建议线”,主张国民政府应“明白宣布以阿萨密、户拱间之巴开山、龙岗多山为界”。这样就将尖高山以北包括户拱、江心坡、坎底、恩梅开江上游各源地区及中、下游以东地区等全部明确为我国版图。国民政府在组织研究历史档案的基础上采纳了“尹明德建议线”。1942年10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规定“尹明德建议线”为中缅北段未定界位置的正确绘法。
今日台湾发行的地图上,江心坡和以西的胡岗谷地(孟养土司控制地)仍在中国版图中。

(二)、中段的勐卯三角地。
 
中缅边界条约----中国亏大了(转载)

   1886年,中英关于缅甸条约中规定英国管理缅甸。1897年,中英签定《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专条一条》,将尖高山以南中国云南与英属缅甸的边界作了有利于英国的修改。
1897年的《续议缅甸条款》承认勐卯三角地“为中国之地”。根据该条约英国以“永租”名义取得了对它的管辖权。缅甸独立后继承了这种“永租”关系。租期99年,应在1996年归还中国。然而,1960年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废除了勐卯三角地的“租借”条约。中国也自然失去了到期收回勐卯的资格。
有一位网友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南坎:中缅边境的一颗明珠》。其中写道:
就南坎的历史来看,简直就是第二个香港。南坎是孟卯三角地尖端处一个城市,其形势犹如九龙之于新界。孟卯三角地是瑞丽江及支流南碗河交界处一个富饶的坝子,处中缅交通要道上,至今从缅甸入云南,亦必由南坎度瑞丽江。由于地处要冲,加上孟卯坝土地肥沃,出产富饶,今缅北最大产米区即在此,因此南坎中缅商贾云集,为滇西南及缅北一相当繁荣的商业小都市。五、六十年代国民党孤军中的李崇文和李文焕的游击队即驻扎在南坎附近的腊戍,据说对外联络、收集情报及采购给养都在南坎一带进行。
可是,现在这颗明珠和这一大片土地都飞走了!

(三)、南段
经过1894年中英伦敦条约、1897年续议缅甸条约两次订约,1898、1899年勘界,中英划了北段自尖高山向南至南定河、南段自南卡江至澜沧江的两段边界。
于是,吐勐温以北,卡曼以南,滂温、栗曼大、康郎、朔坎以东,暂时划归英属殖民地的缅甸。
以汉族为主的果敢也归于缅甸(即今天缅甸的果敢地区)。而且当年清朝跟英国在金三角划界时.,整个萨尔温江(怒江)以东、湄公河(澜沧江)以西、泰缅边界以北金三角地区,还都是中国的领土.
1941年6月18日,英国迫使处于抗战危急关头的中国政府签署关于划界的政府换文,确认了中英(缅甸)的东西边界。其中,南段金三角以及班洪、班老部落的部分辖区划归了缅甸。这就是又一个不平等条约——“1941年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对英帝国主义侵占这大片土地也概不承认。然而,1960年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却又全部接受并予以认定。这样,察隅以南,高黎贡山、果敢、孟洋以西,多达1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便沦入到了缅甸手中!

通过《中缅边界条约》,中国得到了什么呢?即1911年、1934年反英爱国斗争中轰动中外的两个地区——片马、古浪、岗房部落村寨(面积约为153平方公里)和班洪、班老部落村寨(面积约为189平方公里)。理所当然,这几个村寨原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显然,这个被崇毛派吹嘘为“平等友好”的“伟大榜样、光辉范例”的边界条约,使中国失去了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得到的却只有342平方公里!真真切切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缅甸得到的是中国领土,中国得到的也是中国领土!——原来,竟连一粒芝麻也没有捡到!——如果真正“平等友好”,双方理应相互妥协,得失相当。
崇毛派先生们,请说说清楚:这“平等友好”吗?——在领土上,中国亏不亏?是不是亏大了?

二、“道义”上亏大了!
(一)、为什么没有中国人的感情?——为什么不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不珍惜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产:土地?——为什么漠视无数先辈为捍卫祖国每一寸领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为什么要承认异族侵略的结果?
《联合国宪章》明文规定“不得使用武力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1948年向全世界郑重颁布。因此,征服已不再是取得领土的合法方式。近现代(17世纪中叶,产生国际法,明确国家主权原则以后)凡被侵略掠夺的领土都可以收回,而且不受占领时间限制。
(三)、为什么把租借地(勐卯三角地)拱手让出?

(四)、为什么要肯定不平等条约?
根据上述同样的原则,近现代凡在侵略状态下产生的不平等条约都被国际法视为非法。因此,中英1941年线是无效的。没有形成正式条约的麦克马洪线更没有任何法律效力。
对于麦克马洪线,国民党政府自始至终寸步不让,坚决否认——人们实在不理解,一贯宣传国民党政府卖国的毛泽东,为什么反而不如国民党呢?

(五)、1949年,毛太祖动情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们百思不解的是:“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最高领导人,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装孙子,跟一个又一个邻国签订一个又一个新的不平等条约呢?
(六)、签订不平等条约,都是弱国的作为。为什么毛面对弱国,竟然也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呢?
(七)、签订不平等条约,都是弱国在战争条件下的无奈之举。为什么一个强国在和平时期,反而跟一个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呢?
(八)、签订不平等条约,都是被迫的。为什么毛却主动地跟一个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呢?
“亏大了!”“亏大了!”——太多太多学者都这样说,太多太多中国人都这样说,都这样悲愤地说!——“领土亏大了”是对中华民族而言;“道义上亏大了”,是对毛太祖而说。

TOP

    建国50多年了,我国政府对现有领土的控制力非常强大了,但这是以失去一些领土为代价的。毛泽东,周恩来两位出于现实利益的虑,通过谈判,放弃了一些争议领土,这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其中对云南猛卯三角地带的割让,损害最大,流毒深远。云南猛卯三角地带是指高黎贡山以西,那迦山脉以东,密支那以北的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即从今中缅边界北部到缅印边界之间的广大地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出兵南中,七擒孟获,巩固了中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南北朝时,该地脱离中国的控制,直至唐代南昭政权在此建立统治。元朝时,通过与缅甸的战争再次控制这一地区。明初,在云南布政使司下设“三宣(宣抚司)六慰(宣慰司)”。“三宣六慰”的范围除了今国内部分外,大致还包括今缅甸那加山脉、亲敦江和伊洛瓦底江以东地,泰国和寮国的北部。见图:1531年(明嘉靖十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缅甸,并不断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三宣六慰”全部落入缅甸手中。明朝出兵反击,收复了部分失地,并加强了边区的防守。但“六慰”中除寮国之外都已为缅甸所有,明朝仅保住了“三宣”。至此,明朝在今国界外的疆域主要还有:伊洛瓦底江上游的迈立开江以东、今云南盈江县以北地,萨尔温江以东、缅泰边界以北地以及寮国、越南北部的一些地方;其中包括当时的里麻司所在的江心坡(迈立开江和伊洛瓦底江另一条支流梅开江之间地)和茶司所在的片马(恩梅开江至高黎贡山间地)。至明末,中国已丧失对该地区的控制。至清乾隆时期,清军三征缅甸,收复了大部分失地,至此,三角区再次回归中国。清朝末年,英军三次侵缅,1885年缅甸王国灭亡。接着,英国迫使清廷割让猛卯三角地带。1897年,中英划界条约规定英国永租猛卯三角地带,1905-1911年,英军又侵占我片马,古浪,岗房地区。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民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赴缅作战,由于英军背信弃义,提前撤退,致使我军日军切断退路,滞留在三角地带,除孙立人率新38师杀出重围,到达印度外,其他近十万人开山回国,却兵困野人山,死者多达5万六千余人。
    1943年,为打通国际交通线,修筑印缅公路,我驻印军杀回缅甸,在猛卯三角地带,歼灭日军3万余人,为死难的远征军报了仇,至今,三角地带仍有数个中国公墓,近十万生灵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解放前的历史大致如此。

新中国成立后,中缅双方经过长期谈判,见图:于1960年10月1日,中缅边境条约在北京签订,中国将猛卯三角地带移交缅甸,至此,在国庆佳节,该地从中国的版图上彻底消失了。可以说,这一片土地上,有太多先烈的鲜血,是老祖宗拼命打下来的。仔卖爷田不心疼,白给缅甸老太亏了。历史就是爱跟人开玩笑,两年以后,毛泽东与周恩来便尝到了苦果。

    这要从猛卯三角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说起,从地理位置上讲,猛卯三角地带位于中缅印之间,其间有印缅公路与中缅公路相通,是从中国通往印度的重要通道。可以说这是我军教训印度阿三最好的出发地。1962年中印交恶,中国轻松将印军赶出西藏,但由于自然条件过于恶劣,那种靠牛和老百姓的双肩维系的後勤支援,不可能长久,也只适用於最前线。战争主要的物资供应,是靠汽车从上千公里外的中国内地运上来。西藏的冬季,道路随时可能被大雪封住。积雪有时达几米深,人畜皆不能通行,更别说车辆。中国军队在西藏边境进行战争,装备给养来自中国内地,而从中国内地进藏的几条干线公路全有被大雪封山可能,从干线公路通向中印战场的支线公路,因为大都需要进入或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更随时可能封闭。后勤问题太大,迫使共军放弃了刚刚解放的山南地区。
    而如果我军控制猛卯三角地带,则山南地区就能保住。看看地图就能明白这个道理,猛卯地区正对着印度的南贾兰邦,该邦像一个楔子切入我国,北面是西藏山南地区,东面是猛卯地区。猛卯地区虽然丛林密布,环境艰苦,但与西藏比起来,好上十倍。想想当年老美为开辟驼峰航线,在喜马拉雅山上摔了上千架飞机,后来实在撑不住了,也改为通过猛卯地区的印缅公路运输。在西藏,我军仅能投入5万人,进行反击。而在猛卯,只要保持印缅公路与中缅公路的畅通,我军投入20万人应无太大问题。这样,可以兵分3路,一猛卯地区,一西藏,一克什米尔,以东路猛卯为主攻,最好争取巴基斯坦的支援(当时,孟加拉为东巴基斯坦),由于印度东部诸省仅靠数十公里的走廊地带与本部联系,可令巴军在一定时间内切断印度东部诸省与本土的联系,我神勇共军可一举攻入印度东部诸省,歼灭印军东部军区主力,驻扎在山南地区的印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只有投降。至此,在如此重大打击之下,印度阿三会放弃对我山南地区的野心,没准还得割地赔款。中国版图则会变成970万,对国民对先人都可交差,旷世大功一件,足以名垂千古。就算把地割给缅甸,也要保有对中缅公路和印缅公路的控制权,以及驻军权,这样起吗吓唬一下印度阿三,保住山南地区,保住960万的版图也是大功一件。哎,可惜啊,
中国版图就变成了950万,现在还打脸充胖子,非说960万,蒙蔽国人。

TOP

共匪割据时,,蒋公如果也用这招把延安划给苏联就好了!
  如此可见毛贼的陷恶用心!
倒行逆施,终有臭腊肉曝广场
寡信缺德,断无好子孙留人间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家还说不准,何谈国土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