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苏联为何多“精神病”:唯精神病才怀疑苏联前途

苏联为何多“精神病”:唯精神病才怀疑苏联前途

苏联为何多“精神病”:唯精神病才怀疑苏联前途



2011年05月10日 08:57
来源:南方报业网 作者:余一中


核心提示:在整个苏联时期被送进喀山监狱精神病院的人有数万人。赫鲁晓夫说过一句名言:“只有精神病人才怀疑苏联光明美好的前途。”



赫鲁晓夫 资料图


本文摘自南方报业网 作者:余一中(作者系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原题为:穿白大褂的罪犯:苏联“被精神病”恐怖背后的帮凶


在俄国,19世纪最著名的“精神病人”就是恰达耶夫,因为他在跟随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远征巴黎,以特殊方式“留学”法国后写了一本《哲学书简》(1836)。书中主张在俄国建立“天国”,即西方已经存在的公平社会。赫尔岑称这本书是“漆黑的夜晚传出的一声枪响”。认识恰达耶夫的人都认为,恰达耶夫“具有人人喜爱的美德:知识渊博,情感优雅,心灵高尚”。而沙皇尼古拉一世却说:读完《哲学书简》后,“我发现,其内容是放肆的无聊妄言和地道的精神失常的杂烩”。不久,莫斯科市警察局长传唤了恰达耶夫,并告诉他,根据政府决定,他是一个疯子。


这种政府任意宣布异议人士为精神病人的做法后来被历届沙皇政府所沿用。不过,到了苏联时代,这种做法愈演愈烈。我在《苏联时代的“被精神病”恐怖》一文(载《南方都市报》1月23日历史评论版)中,曾指出苏联统治者往往出于政治目的把观点和他们不一致的人看做精神病人,以满足当局日益增长的收押异己分子、维持稳定统治的需求。


喀山监狱精神病院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苏联唯一的监狱精神病院,所以送到这里来的有苏联各地的“精神病人”兼犯人。在整个苏联时期被送进喀山监狱精神病院的人有数万人。赫鲁晓夫说过一句名言:“只有精神病人才怀疑苏联光明美好的前途。”


彼得·格里格连科将军是卫国战争的老战士,伏龙芝军事学院控制论教研室主任。他曾因反对赫鲁晓夫个人迷信的苗头和要求苏军撤出捷克斯洛伐克而先后于1961年和1969年两次被克格勃逮捕,并送交精神病学研究所鉴定。后一次他被确诊为精神病,并送进精神病院强制治疗。


在制造精神病恐怖这一罪恶勾当中,一些精神病医生和精神病学专家违背了医生和学者的良心,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人们把这些医生和专家称做“穿白大褂的罪犯”。


卡卢加市精神病院的总医师利夫希茨就是这样一个“穿白大褂的罪犯”。他当年仅凭翻阅若列斯·梅德韦杰夫的两部书稿《个人迷信和生物科学》与《学者的国际合作与国界》后得出的印象,就做出来“梅德韦杰夫的心理健康有问题”的结论。梅德韦杰夫是著名的苏联生物学家,他在遗传学上反对斯大林肯定的李森科,并发表了大量政论讨论国际国内问题。


涉及梅德韦杰夫案件的另一位精神病专家列兹年科的医术更是高明。他只是列席过一次市委书记、州教育局代表和梅德韦杰夫关于梅德韦杰夫工作安排的谈话。在谈话中市教育局代表简单问了梅德韦杰夫两个关于他儿子行为表现的问题。列兹年科竟根据梅德韦杰夫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就得出后者患精神病的结论,并下达了将梅德韦杰夫送去强制治疗的指令。


许多被认定为精神病患者的健康人在回顾自己所受的“精神病恐怖”的迫害时,都要提到“谢尔布斯基全苏普通精神病学和司法精神病学研究所”。因为他们都是经该所确诊为精神病患者后被送入精神病院强制治疗的。例如,上面讲到的格里格连科将军就是被该所的莫洛佐夫所长、伦茨医生等人诊断为精神病患者的。著名的活动家布科夫斯基也是在被该所诊断为精神病后送入精神病院的。由于该精神病研究所劣迹斑斑,人们因俄语中“镰刀”一词的发音与“谢尔布(斯基)”相近,干脆把该所叫做“镰刀”,即死神手里握着的杀人镰刀。一个以著名精神病学家的名字命名的科研单位落得如此骂名,实在是权力操控科学,科学卖身权贵的可耻报应。


在“镰刀”精神病研究所和喀山监狱精神病院之类的科研、医疗机构里,被认定为精神病人的健康人承受着长期的危及身心的折磨。所以索尔仁尼琴谴责道:“把自由思考的健康人关进疯人院就是精神谋杀,就是煤气杀人室,甚至比它们都更为残酷,因为被杀害者所受的折磨更加残忍,更加长久。这种罪行就像煤气杀人室一样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所有参与这些罪行的人都将受到审判,不管他们活着还是死了……”

TOP

这本书我90年代也收集了一本

 


 


《谁是疯子》读后漫话

老马杂谈

1970年代初,国家尚处在轰轰烈烈的灵魂肉体大革命中,和大多数国人一样整天在单位混日子的笔者,却在此期间沾朋友的光如饥似渴地读了多本印有“内部发行”字样、翻译后内部分配专供少数人批判阅读的外国书籍。其中一本名为《谁是疯子?》的书至今难忘,日前触当前社会的各类“精神病”景像,不禁回想起这本旧书(1980年代初《群众出版社》已正式出版发行),更抑制不住提笔漫话一番的欲望。

《谁是疯子?》的作者就是亲历了事件的“被精神病”作家本人及其兄,书中的主人公和当今的俄罗斯总统同名,也叫梅德韦杰夫;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该在1960年代末前苏联政治严重大倒退的勃列日涅夫时代。

亚?梅德韦杰夫兄弟二人,兄为医生弟为作家,不安心协助政府宣传歌颂社会主义的小梅德韦杰夫先生经常发表离经叛道的文章、言论和著作,引起当局的强烈不满,但在前苏联甚至西方世界却颇有人气。某天,作家弟弟突然因“精神病”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治疗”,百思难解的医生哥哥闻讯后立即赶去医院探望。在医院有关人员的监护下,“精神病弟弟”却矢口否认自己患了什么精神病,而医院方面则由专家出面说明:真正的精神病人一般都不会承认自己患病,这种现象完全符合精神病的医学特征。(民工曰:初中时代我就知道这句话有最狠毒,分明就是个逻辑陷阱设的“套”医生哥哥抗议,医院方面却要求他积极配合治疗。

很快,前苏联国内外一些“亡苏之心不死”的人群开始猖獗活动,“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博士、作家索尔仁尼琴及多位知名“不同政见人士”纷纷打电话去精神病医院或询问或抗议或慰问,西方国家也有多位知名政治家作家致电前苏联政府或医院;更有多位“功勋演员”、“功勋运动员”和著名作家络绎不绝地亲自去该精神病医院探望被确诊的“精神病作家”。

精神病医院感到烦了,开始招架不住了,前苏联政府也开始关注小梅德韦杰夫的病情。不久,“精神病作家”痊愈了,由其兄接回家中监护修养。

后来披露的资料显示,估计是前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研究发明出的“精神病院治疗法”,当年确实收获匪浅,既迅速有效且“合理合法”地控制了一些“不安定或危险人物”,也因长时间使用氯丙嗪、磺胺嘧啶之类的药物而让许多收治在精神病院里的“病人”真的丧失了正常思维能力,不再“危害社会”了。

遗憾的是,这种绝对特殊的“治疗法”并没有支撑勃列日涅夫的江山得以千秋万代,二十余年后,曾经掌控半个世界的“强大苏联”仍然解体了。

二O一O年五月十五日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1-5-13 15:31 编辑 ]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