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的高考是选拔人才还是选拔奴才?

中国的高考是选拔人才还是选拔奴才?

刘逸明:中国的高考是选拔人才还是选拔奴才?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6月13日 转载)
    
    
     人生有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前些天,正值一年一度的中国高考,和以往一样,不仅是考生和考生的家长,社会各界都对这次高考给予了高度重视。各大城市,交警为考生开道,在考场外守候参加高考子女的家长更是不计其数。 .

    
    高考曾被很多人认为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时刻,因为金榜题名就可以鲤鱼跳龙门,名落孙山则意味着这一辈子要在家修地球或是在城市里从事最底层的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匮乏,只要你能在高考时考出好成绩,就能读大学,并在毕业后拥有铁饭碗。所以,在当时,高考显得非常神圣,但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高考的神圣程度已经远不如以往了。
    
    高考的神圣程度减弱和很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因素当然还是因为高考和高校教育的堕落。自“六四”以后,中国的教育就越来越愚民化,从小学到大学,都在灌输官方的意识形态。中小学为了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大放异彩,使得不少学生都沦为了考试的机器。
    
    这些年,中共高层和中国的教育部门虽然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际上,在各个学校,实行的依然是应试教育。虽然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厌恶当前的这种教育体制,但是,因为学校基本上都是官办的,所以,不管怎样都无法摆脱愚民教育的梦魇。不上大学,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上了大学,不管能否成才,起码多了点谋生的资本。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小学升初中都需要成绩合格才行,到90年代,不论你的成绩好坏,都可以顺利地从小学升到初中。考高中,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也完全没有问题,即使不上重点高中,也可以上普通高中。在90年代考大学还有点难,但在现在,即使你高考只考了200分,照样有不少学校给你发录取通知书。
    
    有机构做过调查,和十几年前相比,中国现在的大学生数量是当时的6倍,可见,现在想考大学是多么容易。数量暴增,质量却暴降,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和论文数量虽说是世界第一,但即便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学术水平都只能排在世界高校的200名开外。回首历史,现在的中国名校在世界上的地位显然无法和民国时期同日而语。
    
    有人在汇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十几位华人之后发现,获奖者基本上都是受的外国或民国教育。自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这种局面才被打破。不过,遗憾的是,刘晓波获奖不能证明中国教育的成功,只能证明中国在人权领域的失败。中国大学的堕落不能仅仅归咎于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同样责无旁贷。
    
    在今年高考结束后的6月10日晚,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中一现代文阅读题的原作者林天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用有点调侃的语气说:“这些出高考试题的想得真多!妈呀,我自己写的文章,自己都不会分析了!”林天宏估计,这道15分的题目,自己能拿一半左右的分数。
    
    实在是太荒唐了,其实,早在我的学生时代,我就一直在怀疑老师对一些课文的解读,认为他们在过度揣测作者的写作心理和目的。不过,遗憾的是,诸如鲁迅这样的作者在当时早已作古,无法去找他们对质,所以,虽然不太认同老师的很多说法,但在考试的时候,依然得按照老师所说的那样去作答。
    
    语文和数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做数学题非常注重结果,有些题做法可以不必相同,但得出的结果必须正确,否则就要扣分。而语文则不同,有一部分题目答案可以是固定的,但有一部分题目的答案却可以见仁见智。只要考生能说出自己的道理来,就应该得分。然而,我们所看到的景象是,很多东西都被老师或者出题者曲解和过分解读。倘若是平时遇到过的东西,考试还可以按照老师讲的“标准”答案去作答,但对于陌生的东西,估计越是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越是容易做错。
    
    从这几年高考后媒体所报道的情况看,那些高考零分作文,其实很多都是有真情实感的佳作,就因为这些作文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和讽刺了统治者,结果被阅卷者打入十八层地狱。能有这么多的零分作文,看起来是悲剧,其实也让人不至于太绝望,因为还有这么多有认知能力的考生。
    
    难怪有国外的机构调查称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低于其它国家的学生,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真正的人才恐怕也会变成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奴才。有人说:“优异的高考成绩正是那些金榜题名的考生愚昧的见证”,的确,现在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和你打交道都会让你感觉到他们是“书呆子”,思维完全和现实脱节。
    
    著名的教育家,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在的中国各大高校,大楼林立,环境优美,但是,杰出人才却没有一个。民国时期虽然也是国民党一党专政,但是,国民党并不干扰大学的学术自由,所以,在民国时期,各大高校是大师如云。而现在则不同,大学生必须得学习马列毛邓的所谓思想,并隔三差五地学习中共的一些重要会议精神,这样的大学怎么可能出大师?
    
    冉云飞曾说过:“传统教育是专制制度的帮凶,奴才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从高考试卷神经过敏地对原作者文章进行过分解读和针砭时弊的作文被判零分来看,中国的高考制度正是奴才教育的帮凶,正因为有荒谬的高考试题和答案,原本就十分变态的高中教育就变得更加变态。所以,高考不是在选拔人才,而是在选拔奴才!
    
    2011年6月11日
    

TOP

奴才好管,统治者喜欢,但不要忘了要对外的时候就没办法了,哈哈哈哈,一看尽是奴才,和一帮蠢才,悔之晚矣

TOP

总有洗不干净的葱。。

TOP

时间在流逝——上还是不上大学?
  
  当我从小学的少先,到中学的共青,再到今天走上考场,变成共产,我很仿徨。我在内心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如今的大学,是上?还是不上?时间在流逝,内心很纠结。
  
  今年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劝我们: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上了大学户口就回不去,那就杯具了。留在城里,高房价,高物价,高生活成本,这“三高”岂是一般农村家庭能够承担?我不怪这位人大代表的歧视性语言,因为我爸不是李刚,我也没有“五道杠”,我必须好好考虑这个问题,时间在流逝,内心很纠结。
  
  我家只有4亩地,小麦和水稻亩产一千斤(不干旱的话),一斤水稻或麦子0。98元(前几年五毛左右),一年两季毛收入8000元,扣除农药化肥等成本,一亩地能赚400元,一年纯收入3200元。我还知道,我们伟大的国家,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每年超8%增长,外汇储备超万亿,全民沐浴在幸福的春天里,享受比太阳更光辉的公平和正义……我家是落后分子,我很愧对国家,给国家丢脸了,就因为,即使我今年考上了清华,我也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CPI 高涨的消费。所以不是农村孩子能不能上大学,而是拿什么去上大学?不是我爱不爱国,而是国家拿什么让我来爱?也不是我上不上大学,而是大学拿什么让我来上?时间在流逝,内心很纠结。
  
  北大的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40岁挣不到400万,就不要来见我,我也不认你这个学生;云南的教授对学生说:我开的是宝马,手机号码7个8,你们那些破手机扔了吧;同样是今天,西安音乐学院的钢琴激情杀人犯药家鑫,毫无人性的八刀,让自己很不光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谨代表南科大的45名同学,问问教育部,钱学森也问过,现在的大学怎么了?现在为何没有学术大师了?我还能在大学学到什么?朱清时校长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时间在流逝,内心很纠结。
  
  我知道,能考上大学,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我梦到了清华大学那庄严的大门,气派的 “真维斯”楼,以及里面“光溜溜的屁股”。有钱人摸摸这个看上去还比较光滑紧翘性感的屁股,说:好,开个价吧。我真的很郁闷,刚刚被故宫“撼”翻,这次又被清华雷倒,既然有了“真维斯”楼,那等我进清华,是不是要在“杜蕾斯”楼、“苍井空”楼、“花花公子”楼……里面上完我的大学?!当学术和道德都沦为向钱看的时候,龙的传人还是龙吗?那是龙虾,有钱人的美味,我这穷N代,能消费的起吗?时间在流逝,内心很纠结。
  
  我在参加这场高考前,遇到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师兄,我虚心的请教:请问能告诉我你上大学的感受吗?他茫然的拍拍我的肩膀:小师弟,当4年的欢乐与激情过后,大学提起裤子,冷冷的对我说:你可以走了,把青春和金钱留下。我才发现,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我内牛满面,激动的握着他的手:大师兄,你是好人哪,谢谢你提醒我,让我做好了被奸的心理准备。我终于明白了,不管我上,或不上,大学都躺在那里,不伦不类。不管我喜欢,或不喜欢,高考必须要参加,不增不减。默然,无奈。时间在流逝,内心很纠结。
  
  看着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女一代,看着弹钢琴激情八刀的男一代,我彻底茫然了,我仰望星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如今的大学,精神倒了,向金钱磕头了,拜金了,这样的奴才嘴脸,我怎能相信教育出来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挺直脊梁顶天立地的学生?“让奴才教育你的孩子,进去的是人才,出来的只能是奴隶!”时间在流逝,内心很纠结。
  
  在这操蛋的年代,看着这操蛋的时间在流逝,我还在苦苦的思考:上,还是不上,这个操蛋的大学?……铛铛铛,交卷了!我一脸稚气的问监考老师:我还没考虑好呢,能不能再给点时间呀。得到的回答是冷冰冰的一句话:这么长时间干嘛去了?没写完,0分!……
  
  其实我想对老师说:上还是不上大学,纠结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十三亿中国人,只是我说了而已。我和他们都坚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的高考以及教育制度,一定不会让大家再纠结的。时间而已。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