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中华民国以复兴文化为名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
由于中国大陆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对中华传统文化破坏严重。为了保护中华文化,并与中国共产党的文革运动分庭抗礼,1966年11月由孙科、王云五、陈立夫、陈启天、孔德成等一千五百人联名发起,要求以每年11月12日(即国父孙中山诞辰日)为中华文化复兴节。次年(1967年)七月台湾各界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发起大会,蒋中正任会长,运动即在台湾和海外推行。
一、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體認
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國父一百晉一誕辰,先總統 蔣公發表中山樓中華文化會堂落成紀念文,其中言曰:「余篤信倫理、民主、科學乃三民主義思想之本質,亦即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基石。」當時參加此紀念會之全體人士,遂聯合簽名籲請政府明定每年十一月十二日 國父誕辰紀念日,同時為中華文化復興節,並於五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正式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恭請先總統 蔣公為會長,督導推行中華文化復興工作,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即由此開始。
民國六十年,中華文化復興會擧行第四次全體委員會議時,先總統 蔣公兼會長對大會指示中華文化復興工作,要「守經知常,創新應變」。守經知常,是發揚原有的優良傳統,創新應變,是吸取外來的新知。中華文化的復興就是要用優良的文化傳統,融合新的文化知識,以創出適合現代需應的更新的文化果實。這是我們對中華文化復興工作的體認,也是我們對中華文化復興所堅守的工作原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常以此自傲,但決不能以此自滿。近百年來世界局勢的演變,我們因受國內外各種不同因素浪潮的衝擊,中華文化已面臨到了嚴重的危機。
第一、西方科學文化的發展,物質文明登峯造極。科技的進步,已進步到把人送上了月球,我們實不能再墨守成規,泥古不化。
第二、共匪文化大革命,在大陸上已明目張膽要毀棄中華傳統文化,且想將中華文化從根剷除。我們民族文化已瀕臨存亡絕續的嚴重關頭,人類的精神文明將面臨到人獸不分的境界。
第三、經濟的繁榮,社會組織和生產結構的變遷,原有的傳統文化,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需要。如何重估傳統,甄選傳統,來融合現代,適應現代,這是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是促進國家現代化的動力,所以它的指導行則,不是泥古返本,而是溫故創新。因為溫故創新,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