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砖文强推】金海: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其实是为百姓好——良苦用心谁明了?

【砖文强推】金海: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其实是为百姓好——良苦用心谁明了?

 


来源:


 


[提要] 在乳业新国标的论战中,作为支持者,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及常务理事金海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大多数消费者将喝不到牛奶,甚至还会有七成奶牛散养户杀掉奶牛”。有人认为体现了中国奶业的现实,也有人质疑称“这是以国情为借口掩盖行业利益”…


 


视频:内蒙古奶协称乳业标准降低基于我国国情





 


 



5月24日,广西全州,一奶牛饲养户牵着奶牛在街头现挤现卖牛奶。图/CFP


 







在乳业新国标的论战中,内蒙古奶业协会的观点与王丁棉针锋相对。



       在乳业新国标的论战中,内蒙古奶业协会的观点与王丁棉针锋相对。

  作为支持者,该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及常务理事金海随后均反驳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大多数消费者将喝不到牛奶,甚至还会有七成奶牛散养户杀掉奶牛”。

  这一说法公开后,有人认为体现了中国奶业的现实,也有人质疑称“这是以国情为借口掩盖行业利益”。

  他们的观点有无依据?中国的奶牛饲养业有着怎样的现状?昨天,本报对话金海。

  【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京华时报:在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批评乳业新国标“全球最差”的那次会议上,你在场吗?

  金海:那次会议没参加,我们秘书长参加了。但王丁棉的观点我非常清楚。事后媒体找我采访,我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京华时报:你为什么支持现行乳业标准?

  金海:我认为检测标准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才有十几年。十几年时间里,大部分中国人从无奶喝变得人人都能喝上奶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一头奶牛从培育到产奶,需要三年时间。培育一个奶牛品种,用现在最先进的手段去努力,也要20年,以前则是40年。

  现在有人就盯着国外的标准,我就很奇怪。西方国家奶业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他们现在的标准是高,但怎么不去看看美国80年代、70年代的标准。如果我们的检测标准明天就向国外看齐,那80%的牛奶得倒掉,奶农要破产,我国大多数消费者也就喝不到牛奶了。

  京华时报:之前的那个生乳标准真的很难达到吗?

  金海:我国目前的奶牛养殖业,小规模散养户比例较高,超过70%。小规模散养不是标准化养殖,经常是自家种什么,就给奶牛吃什么,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受限于牧草质量、品种改良等因素,并不稳定。如果按照修改之前的蛋白质标准,绝大多数达不到。

  我认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内在原因就在于我们牛奶检测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定得太高,导致农户为达标而千方百计提高蛋白质含量,由此导致了三聚氰胺等物品的添加。我国有13亿人要喝奶,也不可能都进口就算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牛全都买回来,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为防止国产奶中被添入各种物质,那就得降低标准。

  京华时报: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只要舍得给奶牛喂充足的饲料和优质牧草,不用三五天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就会提高。细菌总数也不难控制。

  金海:我觉得王丁棉对国外了解的太多了,但对我们国家的奶农一点儿不懂,一点儿都不实事求是。给奶牛喂优质牧草能提高蛋白质,他说的没错,可我们哪有那么多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农民的积极性并不高。

  另外,提高蛋白质还需要改良我们的奶牛。我们奶牛的产奶量和美国相比差一半,这是品种的差异,这是不管拿多少钱都不能在一天一夜之间就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漫长的改良过程。

  就细菌总数来说,我们有70%多的奶牛散养户,他们养牛往往就在房前屋后,卫生环境不那么好,牛奶采集后保存条件有限,不能做到全封闭下挤奶、挤完马上冷却,并用冷藏装置送到厂里马上加工。这是一个现实国情,需要通过一个过程来解决。

  【我们应该把准确的知识提供给消费者,你说是喝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好呢,还是喝标准稍微低一些、稀一些但是安全很多的牛奶好呢】

  京华时报:降低了标准的牛奶,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喝了之后对身体还有用吗?

  金海:现在牛奶的蛋白质从原来的每百克含2.95克降到2.8克,标准稍低了一点,但总比没奶喝要强吧。事实上,我们需要的营养不是光靠牛奶获得的,我们每天还要吃很多种食物。

  另外,200万的细菌总数也不全都是致病的病原菌,很多是乳酸菌、酵母菌等,对人体没什么害处。病原菌通过高温消毒后,也不会存在活菌,不会直接致病。只是病原菌的有些代谢物会对人体有点危害,但影响到什么程度,现在也没有具体的数据。细菌是什么?这是无处不在的东西,我们平时张口呼吸,嘴里也要进去很多细菌。细菌和人类是共存的,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还有,牛奶里最大的营养物质实际上是钙,这里的钙是最容易被人吸收的。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喝的牛奶,只是蛋白质稍微低了一点、稍微稀了一点,这有那么重要吗?

  京华时报:你认为降低乳业标准,对谁有好处?

  金海:我觉得对消费者、对奶农都有好处。标准定得高了,奶农达不到,又不舍得把牛奶倒掉,就得想办法往里面添加东西,这直接损害消费者的健康。而标准低了,奶农能达到这个标准,起码能让消费者喝上没有添加剂的真正的牛奶。

  京华时报:王丁棉提出,中国现有生乳标准的出台是大企业捆绑私利的结果,你怎么看他这个观点?

  金海:我认为这种说法太不负责任。蒙牛、伊利等大企业肯定也希望有好的奶源,只是他们现在不愿意说这些话,不愿意参与这些事情。

  现在我们说的细菌200万个和蛋白质2.95克,其实都是最低标准。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很多标准都比这高,分为好几个等级。像蒙牛的特伦苏,蛋白质含量都达到每百克含3.3克。对企业来说,利润最大的其实是高端奶,而不是低端奶。

  我认为,说大企业绑架了标准制定是不对的,真正导致标准降低的,是我们的奶牛品种不行,牧场赶不上,奶农的知识水平也不行。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你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的发言,都是在为乳业巨头们“代言”。

  金海:作为一个专家,我是从我的良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说话。

  蒙牛的牛根生,这个人我听说过,但没见过;伊利现在的老板我也不认识。我不赚企业一分钱,和这些企业任何关系都没有。

  我不太理解,大家现在为什么这么关注奶业。我们的大米质量、小麦质量,也达不到人家美国的标准,大家为什么就这么执着地非要谈谈生乳这一个标准呢。我真的不太理解。

  京华时报: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暴露出的问题太多了,导致公众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

  金海:这几年,中国奶业确实出了很多不该发生的问题,有些企业做的行为,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所以大家情绪上来了,就想这牛奶怎么老是出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为什么会发生?表面上看是不法分子为了获得利益,但根本上还是之前的乳业标准太高了。现在新标准定下来,降了一点点,我觉得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保证了我们的牛奶现在是安全的。

  还有,我觉得消费者不是专家,对科学技术的知识水平不够。有时候专家一说,他们就跟着起哄。比如这次,他们弄不清楚专家到底说的是什么,一听那么多细菌就害怕了,想到自己花钱喝上这个奶,接着就要去医院,这是太极端的想法。

  我们应该把准确的知识提供给消费者,你说是喝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好呢,还是喝营养标准稍微低一些、稀一些但是安全很多的牛奶好呢?我认为,肯定是后者。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特殊国家,不能通过标准一下子把所有的奶牛散养户都消灭。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民族奶业要完蛋,有钱人可以喝国外的牛奶,普通老百姓则会喝不上牛奶】

  京华时报:你认为,巴氏奶和常温奶这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通过争论,有可能达成共识么?中国奶制品行业怎样才能形成一种消费者、奶农、企业共赢的局面?

  金海:我觉得现在最核心的问题不应该是争论标准,炒作下去也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应该探讨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牛奶。

  常温奶和巴氏奶相比,营养成分有差距,但我看也不是很大。常温奶瞬间高温消毒把细菌杀了,肯定有一部分营养物质损失,但实际上,高温对牛奶里面的钙没有大的影响。

  将来,低温的巴氏奶肯定是个发展趋势,这是包括很多企业都认同的。但巴氏奶的保质期短,需要冷藏运输,成本较高。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否有能力消费巴氏奶,也是个问题。

  我觉得应该让巴氏奶和常温奶并存,然后让消费者自己去选择,不能说只搞巴氏奶,也不能只搞常温奶,这样才能让人人都有牛奶喝。

  京华时报:你认为,如何能有效地重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

  金海: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经过整顿,本来占行业80%的散养户在三四年间已经减少了10%。随着企业对奶制品质量的提高,散养户生产的标准比较低的奶源,因为收购价格低,慢慢地就被自然淘汰了。

  目前,只有转成规模的散养户才能生存。随着规模化奶牛场的投入、标准化奶站的建立、牧场的扩大以及经营管理技术的提高,以5年为一个单位回头来看,我国的奶业会飞快地发展。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特殊国家,国外奶粉进来是给有钱人喝的,我们大部分人还得自己养活自己。但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能通过标准一下子把所有的奶牛散养户都消灭,真的这样做了,我们的民族奶业要完蛋,有钱人可以喝国外的牛奶,普通老百姓就会喝不上牛奶。

  人物

  金海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助理、生物中心主任。

  2004年度国家引进的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基金奶业专项首席专家。

  关键词

  中国奶业发展史

  在中国历史上,喝牛奶一度是小范围的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只能凭“奶票”领取限量供应的牛奶。1976年到1983年,牛奶供应日趋紧张,全国各大城市实行过限制制度,例如只对新生婴儿、癌症患者等照顾供应。

  大约在1996年,中国乳业进入高速发展期。1998年,全国奶牛存栏为426万头,牛奶总产量为745.4万吨,年人均牛奶占有量只有5.3公斤。至2010年末,全国奶牛存栏约为1260万头,全年牛奶产量3570万吨,年人均牛奶占有量约为30公斤。

  早在2002年,世界年人均牛奶占有量就为96.39公斤。发达国家每年人均牛奶消耗量则达300公斤。

  插图勾犇

  本报记者裴晓兰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1-6-30 09:42 编辑 ]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网友评论

 


砖家的意思是说饮鸩止渴的效果比较好,其实就是说早死晚死都要死,晚死不如早死的好。。。。果然砖家。。。。。眼光犀利见解独特受教了。。。。


 


这专家的言论令哥震惊了,他的意思就是说降低牛奶的质量标准,即提高允许的总细菌数和降低蛋白质含量其实是为了广大消费者老百姓着想,如果提高牛奶质量标准,一般的P民就根本喝不到牛奶了!现在有奶喝总比喝高质量的牛奶强吧,小民们应该知足了!蛋白质少是少了点,你可以吃点别的东西呀,别光靠牛奶补充啊,不光牛奶才含蛋白质啊,可以买别的营养品补充。细菌多是多了点,但也不全致病,也不全能要人命啊。嘿嘿,这话说的可真无耻了。


 


他说得是真滴
为了下一次世界大战 之前更好的提高我国群众的抗辐射 抗病毒 抗污染 。。。各种抗
当发动核战争之后
依然能屹立在地球上的人类只有我们中国人
用心何其辛苦
偏偏还有LZ这种人来唱反调

一心为了中国群众啥-笔 反而被误解的人伤不起啊


 


在如此河蟹的天朝生活没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怎么可以呢
所一砖家的意思是,大家都要多喝各种没营养却含大量细菌的牛奶
这样才能锻炼大家的抵抗力,不然你以为你这么多年来是怎么抵抗住地沟油农药催熟剂等等侵害的
就是因为从小锻炼的结果啊~~~~


 


中国食品质量不好、其实是想让我们拥有老鼠般的抵抗力


我作为一个农民工,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能多做几年活。我正在一如既往的喝。不知是我身体还没与国际接轨,还是没与牛奶的标准接轨?所以我经常拉肚子。不过我会坚强,我会和牛奶斗到底,看谁凶。


 


怪论!蛋白质含量就低成了犯罪分子加三聚氰胺的祸首,是不是收入低也是造假钞的根本原因?你还真认为全国有十三亿人喝牛奶?有点儿常识吗?


 


延伸支持者的观点:为了吃上火腿肠,吃点参了瘦肉精的双汇就不是问题。


 


先不要说谁的利益问题,因为无论谁的利益都买不来生命的,如果牛奶有毒素存在或者影响健康,不能因为大多数人喝不到奶就去谋财害命吧!你们知识那么丰富难道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吗?放下利益,先拿生命说话,这样就公平合理啦


 


与人人中毒相比还是没奶喝比较好。人口质量是国家战略性问题。如果说一个半世纪前是鸦片让我们背上东亚病夫的耻辱是明抢,那现在的不合格食品的危害性就是暗箭。奶业协会的工作是什么?新西兰的人均奶产量比中国要高很多,奶源比中国还分散,但是人家为何能将优质的奶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官员,职责所在,你做了多少?


 


其实我们的民族工业打着民族的旗号保护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不多不多一眨眼20年总十足有了,结果呢,还是老样子。既然扶着走学不会那只能放狼在身后咬,不然这民族企业什么时候才会发展起来?


 


喝奶的不支持降低标准。
卖奶的支持降低标准。

腐败也是符合国情的,当官的标准就因此降低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100年那,法制不严,何以立国安民。什么政府有关部门,什么专家教授,都是出来愚弄百姓的。一边嚷着与国际接轨,这边什么也抓不上去,中国还很乱那。


 


我认为欧美是发达国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而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情不一样,生产力和消费水平不一样,还要很长的时间要走。但国家的标准是随便乱定吗,肯定符合科学,在安全范围之内,我相信国家 以后会逐步提高的。 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发展不符合规律,是必定会有危险。如果你条件好的话,可以买好的牛奶,像特仑苏等等,当然成本高,品质也不一样。 不要让情绪影响了你智慧的思考。可能我有的话没表达出来,那就这样吧。


 


不要老想着无为而治!!有不行的地方就该说,说出来才能更好发展!就是因为我们太没当回事,现在食品市场才那么乱,什么都不行了……说到国家发展水平,我们是比不上他们,但同样的我们成本便宜。现在国家发展了,为何标准不升反降?我们的愿望不高,别坑国人就好


 


让人人喝上牛奶比标准更重要---虽然这个标题找骂了点,但是金海提出的方案我觉得可行,这文章标题应该这样写:为了人人有牛奶喝需要稍微降低点标准,金海只不过走了中庸之道,他说了他该说的,你这措辞过重了,有愤青之嫌。


 


可以在国内实行双向标准,比如低标准的定为B级奶,高标准的定为A级奶,通过国内奶制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相信高标准奶的成本会越来越低,通过两种奶价格的趋同进一步促进国内奶业的竞争力


 


放心好了,实行这种标准的后果是高标准的跟现在一样,低标准的直接变成没人要的白色素对水


 


注意注意,大家不是搞混淆了,发表这言论的金海不是神马专家,是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及常务理事。
中国奶业巨头。


降低他的工资标准是为他好,让他学会节俭
出门不许他坐车是为他好,让他锻炼身体
被偷了不许他报警是为他好,让他学会视钱财如粪土,修身养性



 


学人家日本“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结果伟大的祖国啊,你连喂养孩子的奶都不如人日本了;可怜的孩子啊,你长出啥毛病来只怪喝的不是进口奶啊!都烦崇洋媚外,假如你是一位母亲,你是支持国货买国产奶还是买进口日本奶呢(如果有)......


 


全都是没有头脑的人在这里乱叫。
从现实角度来看他是对的。200万可能会增大腹泻的概率,但是可以保证没人再添加三聚氰胺。你是愿意喝了拉肚子,还是愿意吃三聚氰胺?现实就是现实,没有那么理想化。
群众是盲从的,是充满攻击性的,是乌合之众。只要添一点点柴火,就会变成暴民。
支持金海,真正的专家就是:
虽千万人吾往矣!



 


你也是“专家”吧。国民比其他国家的人都低贱么?为了能喝到就喝劣质的。你以为中国人都是饭桶啊?
除非你自己承认自己是贱民。
要么就去喝三聚速死。


 



不解释,你懂的……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1-6-30 09:57 编辑 ]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标准是没有什么用。。。。食品安全问题要根本解决的基础还是要提高大众的消费能力,当食品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越来越低时,食品才有可能越来越安全。

TOP

要解决必须要从根上,TG生出来的时候想必没有牛奶喝,所以也要全国人民喝不好牛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