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人享受民主的资格)接上页博讯
www.peacehall.com
如若实行民主制度,四年一届新总统民选上台,上届政府自然解散,政府官员该回家的回家、该换工的换工、该失业的失业,新政府重新组阁,没有终身部长、终身厅长、终身处长、终身局长,如此,自然也就没有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从而也就没有人舍得花大力气去跻身这张网。我这样说是从技术角度讲,还没从法律、舆论等角度讲,要是加上这些因素,陋习则更难续存。
“要尽全力抢救伤员”、“一查到底,决不姑息”、“你是打算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等等,都是专制制度下的可笑产物,是我那不与时俱进的祖国之惨相。
六、我在澳洲的民主体验:
有人说民主是抽象的东西,离老百姓很远,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没有关系,那是西方政客欺骗人民的玩意儿。就此,我想讲一讲我在澳洲的民主体验。
若干年前,自由党的霍华德竞选国家领导人时,我没有选举权,但是我喜欢他的主张:他的价值观是正宗欧美价值观,国家重心偏向西方,国家长远利益的意识很强,主张财政紧缩,福利紧缩,制定相关政策逼使人们努力找工作,大力发展经济等等。移民们来到这福利国家普遍喜欢工党,因为工党的某些理念与自由党相反,由此恰好投合了一些好吃懒做者的心机,时至今日,澳洲依然有成千上万不去打工而坐吃国空的人,我很反感这样的人。选举期间,我逢人就说霍华德的主张好,希望人们选霍华德,后来果然选上,我很高兴。霍华德执政后,澳洲的失业率逐步下降,经济形势逐步好转,财政有了盈余。这是我乐于见到的。但是,霍华德后来不顾大批民众反对,执意出兵伊拉克,又使我极度失望,并且他的保守意识也越来越强(难道与年龄有关?)。卢克文的崛起,使我有了换一位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试的想法,刚好这时我有选举权了,我就投了卢克文的票,他当选了,且大面积胜出。我在《澳籍公民是真的》一文里说过:“我这张选票不是关键的一张票,但是,是起了作用的一张票。”它体现了我的意志,它实现了我的意志。我很高兴,这就叫民主、这就叫公民的权利,看得见、拿得起、用得上、有威力。
接下来的地方议员选举也使我感慨万端,街道上立着竞选者的照片,个人简介和从政设想的宣传资料直接送上门来,不同人的工作重心有不同的介绍。我选择了一位资深议员投票,因为他承诺,当选后的工作重点是加强社区治安力度,这正是我希望的。选举那日,选民们在票房外排队,几位候选人或亲临或雇人向选民发放宣传资料,作最后一搏。我至今记得一年轻人,笑容可掬,给每一位选民发放他的资料时都要指着上边的照片说:“这就是我,很年轻,请投我的票。”我还是投了那位资深议员的票,他果然被选上。瞧,民心民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回事,简单。说简单是因为这个制度创造了这个条件。我这个并不曾出生在这国家的人竟成了这国家的主人,这一切仅仅因为它是一个政治自由的宪政国家而我刚好又是它的公民。
这还不算完,每一年我家里还会收到地方议员征询民意的来信,对于施政方面有什么建议或想法,我们可以直接跟他联系,也可预约面谈。虽然至今我们没与他们联系过,但这已使我对其履行职责放下一半的心,没有一个责任心的担待,不会有这样光明磊落的举动。所谓社会的良性循环就是这样:权从民来,官员畏民,然后慢慢升华为与民相融的常态,进而心系于民、问计于民、还政于民。西方民主还真是不假。
这篇文章就算写完了,专制和民主之间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如果非要说有一道坎儿的话,这道坎儿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思想里。结语:与其不断探索民主不如直接上路。
(2009、7、11日老乐于澳洲)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人享受民主的资格 全文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