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披露中共培植新一代太子党计划
外电披露中共培植新一代太子党计划
新近出版的《外參》月刊長篇披露中共著手培植新一代太子黨的計劃:“70後”、“80後”的中共“接班人”隊伍建設正在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的主導下,環環相扣的展開——是次選拔入“梯隊”的關鍵詞是:“海歸”和“太子黨”。當然,少不了一些平民子弟在其中充當綠葉做陪襯,但真正得到迅速提陞的還是新一代的這批“太子黨”:既定的安排是先安排孩子們進入體制內,低調的當個副處長、副局長,鍛煉觀察幾年,就坐直昇機一般昇到省部級,再從中選“王儲”。
中共十八大前,高層“職場”卡位戰正酣——熱衷唱紅打黑的,強調憂患意識的;鼓吹做大蛋糕的,宣揚分蛋糕的;爲政改奔走呼號的,依舊如故面無表情“大愚若智”的;團派也好,“太子黨”也罷,爲了當上諸侯,爲了執掌部委,爲了進入中委、政治局乃至進常委會,爲了仕途再進一步,明爭暗鬥下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相比較之下,並未受到外界重視、但實際上確對未來中國政治經濟發展影響更深遠的現實是:“70後”、“80後”的中共“接班人”隊伍建設,正在中組部部長李源潮的主導下,環環相扣的展開——是次選拔入“梯隊”的關鍵詞是“海歸”和“太子黨”,當然少不了一些平民子弟在其中充當綠葉做陪襯。
進入梯隊,成為“接班”人的標準之一就是具有海外留學背景,通俗說就是“海歸”。的確,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説,未來中國乃至中共都需要這類的人材。2011年4月,經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批准,《2020年前軍隊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由中央軍委印發全軍部隊執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共军正式對海外人才敞開大門——當然沒有一定背景或者政審存疑的海歸,進入軍中核心部門的可能性還是很小的。
實際上,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因爲最初國內國外工資福利和生活質量的“天壤之別”,真正回來的海歸並不多,加之不少學子和知識分子因爲“六四”等問題對政府頗有看法,選擇留在國外發展的很多——別說私人出國留學的,就是公派留學出國按要求學成後本應回國服務的人中也有很多人想辦法留了下來。這些年,國內雖然一直宣傳和提拔海歸,比如有留德博士學位的科技部長萬鋼(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和有留美博士學位的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全國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但實際上,更多的人是假海歸,多是公派的或者是訪問學者,不僅沒有學位,還多是在國外蜻蜓點水,在學校和科研院所中呆的時間並不長,還有些是在國外找不到工作留不下或者家人在國內出不來等等原因下無奈回國的。
《外參》月刊指出,世易時移,如今的中國“錢多人傻”,政府更是“金滿箱、銀滿箱”,生活水平和國外漸漸接軌,子女教育等也早已不成問題,雙語幼兒園和國際學校,別說北上廣等一綫城市,就連省會和地區市等二、三綫城市,也是隨處可見。越來越多的海外學成人員在國外經歷求學工作安家後,從最初的興奮到融入再到感覺“好山好水好無聊”的階段後,紛紛把目光轉移向機會多、來錢快的國內。經濟大發展和轉型的大背景下,國內對海外高新科技和熟悉西方政治經濟金融等領域的中高端海外人才也是大有需求。近十年內,海外學成歸國人員的數量快速攀昇。
如今,隨著大批海外留學人員學成歸國,海歸派已成為中國科技領軍的重要生力軍。截至2010年7月,中國留學人員已佔國家重點項目學科帶頭人的72%,兩院院士的80%。中國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已經吸引829人來到中國,目前正在實施中的創新人才科研計劃、千人英才開發計劃等一批重大工程仍然在向海外專才伸出橄欖枝。
而外參月刊重點說的海歸是另外一批人,他們不同於一般的海歸,他們回國後更多的是集中在金融商貿、軍界和政界,是有著紅色家庭背景的一群新一代“太子黨”海歸。按照既定的計劃,中共未來的接班人也是從這批人中選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70後”、“80後”的中國權貴子女赴美留學的一個突出趨勢是上的學校越來越好:從普通大學,到著名學府,再到哈佛、耶魯、斯坦福這樣的全球頂尖的名校。
相對年輕一些的皇子皇孫們,也前赴後繼的走在他們皇哥皇姐的路——
江澤民的孫子江志成,是從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如今在香港弄私募基金;
習近平的女兒習明澤現在在哈佛大學讀書;
薄一波的孫子、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兒子薄瓜瓜,進入哈佛讀研究生;陳雲的孫女、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的女兒陳曉丹,也進入哈佛;兩人在西藏遊玩的大批親密照一度被曝光,令外界認定這兩位“紅三代”已結成情侶,引大網民熱議。不過,據兩人圈中的好友說,這對哈佛紅色小情侶現在已經分手了。
現年23歲的薄瓜瓜自幼赴英留學,是哈羅公學首位中國學生,2005年底進入牛津大學,2009年當選英國十大傑出華人青年,現在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攻讀研究生。
在哈佛大學就讀工商管理碩士的陳曉丹憑其標致的外表及家庭背景,陳曉丹近年在國外的名媛舞會相當活躍。06年巴黎“克利翁名媛舞會”上,陳曉丹以紫色長裙亮相,艷壓全場。
另外,前中央紀委書記吳官正的孫子Kevin Wu,現就讀耶魯大學;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外孫女李紫丹(Jasmine Li),就讀斯坦福大學;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的女兒楊家樂,被耶魯大學錄取,還獲得全額獎學金……
另據《明鏡月刊》獲得的可靠信息,李源潮的兒子李海進,步衆多高官子女的後塵,也進入美國常春藤盟校——他申請了美國最頂尖的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最後被耶魯錄取,攻讀MBA。
李海進本科畢業之後,曾在瑞士諾華公司工作了一段。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的兒子,幫他得到這個待遇優厚的工作。
有玩笑説,如果這些歐美名校要開家長會,要求父母都要參加的話,中國估計一下子沒有領導了,政治局開會恐怕都湊不夠人!
新一代的太子公主們賺錢之餘,父輩祖輩們考慮到紅色江山還需要自己人來接掌安全這一不成文的老規矩,在官場上也自然開始為這些“70後”、“80後”的紅色子孫們鋪路。
這不成文的老規矩究竟是什麽?
這就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元老,每家子女中,至少安排一個為省部級職務。
這個規矩,是從“文革”結束、一度受到衝擊的老幹部全面平反之後開始的。已去世的,隆重安葬;還健在的,官復原職,對其子女,也安排適當工作,其中有從政意願者,至少安排一人為省部級職務。沒有直系子女的或者直系子女實在不好安排的,就要用變通辦法,安排其女婿、兒媳、侄子侄女,乃至孫輩。
這一做法,基本上普及到了所有元老的家族。除了周恩來、彭德懷等個別領導人沒有子嗣,便照顧了其非直系親屬之外,對其他家族都做到了。
《外參》月刊指出,從這個意義上講,習近平並不是江澤民指定的,而是上述那一批“太子”接班人中的一個。
打天下的元老家族都安排妥當了,輪到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領導人的家族。不過,在安排上也“與時俱進”,元老的子嗣更多地被安排到科技、金融、經貿行業。此前對這些“紅色後代”已經提供頂尖的受教育、受歷練的機會,正好大展宏圖。例如,江澤民的兒子江綿恆當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董事長,總裁;李鵬的兒子李小鵬當上華能國際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又轉任山西省副省長,李鵬的女兒李小琳當上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萬里的兒子萬季飛,當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會長;朱鎔基的兒子朱雲來,當上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總裁……
當官從自己娃娃抓起
知情人對外參月刊透露,不少國企和央企看上去光鮮亮麗,可實際上不少企業被這些權貴蛀蟲們已經搞得傷筋動骨了,其實是一個個爛攤子。撈夠賺足的這批太子們不少計劃要腳下抹油,進入官場這個大保護傘下繼續發展去了,既不缺錢用了,還能保安全,還能有發展,一舉數得。
上一批“鍛煉的”差不多,要昇上去了。太子黨的新鮮血液又補充進來等著安排了。梯隊建設一刻不能停。新一代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太子們,諸如習近平女兒、李源潮兒子、薄熙來兒子這種當代領導人的第二代和江澤民的孫子等上一代領導人的第三代,慢慢按照年齡和畢業時間開始進入梯隊培養了。
不久前,國開行網站上登出招聘實習生的廣告,明確要求要的是美國哈佛或者耶魯在校生,主修經濟類專業的人。被轉載到網站後引發熱議。有網友説,這不就是點名要薄瓜瓜和陳曉丹他們這些小“太子黨”嘛!要誰不就是你們內部一句話的事麼,何必費這些糊弄老百姓的事呢。
網民諷刺、挖苦的議論紛紛下,國開行連忙撤下此欲蓋彌彰的廣告,一時引為笑談。
李源潮得知兒子進入耶魯,想必心花怒放:
笑談歸笑談,自家孩子進入梯隊的事一刻沒有放慢。認定“當官還是要從自己的娃娃抓起”的高幹父母更是大有人在,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孩子們一畢業就抓緊安排進體制內的核心部門培養鍛煉,美其名曰引進吸收高等人材,提高工作水平和執政能力。
當然,考慮到執政黨的面子問題,一批平民子弟的海歸也有幸被邀請加入這場接班人的“海選”秀中,但人人心裡都清楚,他們多是做綠葉當陪襯,真正得到迅速提陞的還是新一代的這批“太子黨”:既定的安排是先安排孩子們進入體制內,低調的當個副處長、副局長,鍛煉觀察幾年,就坐直昇機一般昇到省部級,再從中選“王儲”。
這是中共新的太子黨接班戰略,著眼於中共二十大,此戰略主要就是如今的中組部部長李源潮主導。據知情人對外參月刊講,李源潮正在耶魯讀MBA的兒子李海進有志從政,二十大時,30出頭40不到,要學歷有學歷,要背景有背景,正是進入梯隊的黃金年齡,相信在老子李源潮的蔭庇下,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