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編 )

●9月13日是西曆一年中的第256天(閏年第257天),離全年結束還有109天。
······離2012.12.21還有435天······還有多少件事情沒有實現?
【 關注 就 是 力 量 / 圍 觀 凝 聚 希 望 】
【 歷史大事輯要 】
●728年9月13日 唐朝頒行《大衍歷》。
隋唐時先進的天文曆法
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曆法是《大衍曆》,自西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年間)問世以後,直到明朝末年採用西方曆法的近900年時間裏 ,每次修訂曆法都以《大衍曆》為基礎。《大衍曆》還被引進日本,日本人民參照它來確定農事季節。天文學家評價說,《大衍曆》是此後幾百年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大衍曆》的制訂者是僧一行(683-727)。僧一行還有許多發明創造,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的優秀代表。

●1510年9月13日 劉瑾謀反事發。

●1788年9月13日 美國費城會議決定暫時定都紐約市,並確定第一次美國總統選舉時間。

●1796年9月13日 乾隆舉行第三次“千叟宴”。





●1871年9月13日 《中日通商章程》在天津簽訂。

●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煙臺條約》(1876年)-----
1876年9月13日,英國以馬嘉理案強迫清政府簽訂《煙臺條約》。共三大部分,十六款 ,並附《另議專條》。除了規定中國賠銀20萬兩,派專使赴英賠禮道歉外,還有重要內容:一、英國派官員由印 度赴雲南調查五年,察看通商情形,以商訂章程。二、擴大領事裁判權,在通商口岸和內地各省,凡有關英人生命財產的案件,英使可派員前往該處“觀審”。三、增開宜昌、蕪湖、溫州、北海四處為通商口岸。四、租界內 洋貨免收厘金,洋貨運入內地,不論中外商人都只納子口稅,全免各項內地稅。五、“另議專條”中又規定:英國可派“探路隊”從北京啟程,經甘肅、青海,或由四川進入西藏,轉赴印度;也可派員由印度進入西藏。此約 擴大了英國對中國的侵略特權,使英國取得了侵入中國西南邊境的便利條件。

●1920年9月13日 美國的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
統計報告表明,美國的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並且芝加哥、紐約等其他城市的人口增長速度是農村人口增長速度的8.5%倍。
城市裏住滿了不滿足於小鎮生活的年輕人。劇院、電影院及高薪工作都是他們家鄉所沒有的。新來的義大利、希臘和波蘭的移民,也都喜愛城市生活。 【然而沒有預見的問題在增長,住房短缺,污水得不到處理,疾病氾濫,惡劣的住房條件,又助長了惡性犯罪事件的發生。上百萬的城市人口到哪搞到食品?得從在鄉下的農民那兒去搞。】——中共宣傳論調。

●1932年9月13日 日本向我國東北武裝移民 日本拓務省派出的開拓團踏上中國土地。
1932年9月13日,關東軍制定滿洲移民要綱。早在“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已在中國東北進行過多次農業移民試驗,但規模較小。“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強力掀起了向中國東北大規模武裝移民的高潮。
這年6月,日本拓務省制定了移民計畫,並由日本臨時議會通過了500名滿洲移民費預算。9月13日,關工軍特務部制定了《關於滿洲移民要綱案》,強調武裝移民在軍事、政治方面的目的為:“在滿洲國內扶植日本的現實的勢力,以期日滿兩國國防的充實、滿洲國治安的維持以及在日本民族的指導下取得遠東文化的發展。”它將以往推行的普通的移民形式改變為特別的農業移民即屯田兵制移民形式。這些移民從在籍軍人中招募,按軍隊形式編組,發給武器,實行邊耕邊戰。














●1971年9月13日 林彪叛逃 坠机身亡。
1971年9月13日,林彪因密謀加害毛澤東事情敗露,從山海關機場倉惶出逃,後飛機迫降失事而死于外蒙古溫都爾汗。1973年被開除黨籍,1981年認定為反革命集團主犯。林彪一生極富傳奇色彩,23歲升軍長,48歲授元帥,65歲逃跑摔死。他還是新中國唯一被寫入黨章的國家主席繼承人。





●1984年9月13日 中國大陸一名教師成功預報日本地震。—— 見【歷史詳解】

●1985年9月13日 美國進行反衛星武器首次試驗。—— 見【歷史詳解】


●1990年9月13日 中國大陸第一個年產百萬噸的海上油田投產。

●1993年9月13日 中東和平進程的里程碑 巴以簽署和平協定。



●1994年9月13日 國際人口會議通過《行動綱領》。—— 見【歷史詳解;圖片欠奉】
●1995年9月13日 美駐俄使館遭火箭襲擊。—— 見【歷史詳解】

【 臺 灣 資 料 】
●1923年09月13日 (星期日) 墨索里尼的崇拜者-里培拉將軍在西班牙發生政變。—— [臺灣資料;圖片欠奉]
身為西班牙和泰隆尼亞地方的軍隊總司令,同時也是義大利墨索里尼的崇拜者的里培拉將軍,在巴塞隆納宣布戒嚴令並宣告武裝政變。該政府是為了鎮壓無政府主義者及共產主義勢力而由庫姆力所率領的武裝鬥爭政變後,所成立的軍政府。15日,里培拉進入首都馬德里,掌控西班牙全部權力。里培拉在取得政權後,立刻宣布解散議會、停止憲法,確立獨裁的權力。
●193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美國的飛行家哈瓦特-優茲駕駛新型競速機H一「優茲太空梭」,創造出時速567公里的世界新紀錄,由父親手中繼承工作機械公司的優茲,一心一意想製造出世界最快速的飛機。締造世界新記錄的消息立即轟動了全美國,美國國民為此而瘋狂不已。這位年僅二十九歲,未婚且英俊瀟洒的優茲,一夕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優茲所創下的這項世界新紀錄,在二年後被德國的美薩修密特所破。不過,優茲又開始向世界一周的記錄挑戰;1938年,他以3天19小時的時間飛完全程23800公里,締造出驚人的記錄。—— [臺灣資料;圖片欠奉]
●1951年09月13日 (星期日) 法蘭克福書展市展出三萬種書籍。—— [臺灣資料]
西德的法蘭搭福書展市再度復活,約有五十八家出版社參展三萬種書籍;但由外國前來參加展出的出版社並不多,規模尚無法與戰前相比。雖然如此,但是前來參觀的人數卻仍是盛況空前;然而最令出版社頭痛的是成本的提高,即使是單行本的價格,最低價都在十馬克以上。

●1957年09月13日 (星期日) 亞洲第一位樞機主教,同時也是白種人以外的第一位樞機主教田耕莘,在毅然悍拒周恩來的「中國天主教教宗」虛銜,在離開中國大陸七年之後,於民國四十六年的今天首次行抵臺北。
田耕莘具有炎黃子孫謙遜、堅忍、仁慈等傳統美德,因此,早於民國卅五年,當他首創紀錄被敕封為第一位亞洲和有色人種樞機主教一職時,還一度以為拍來的派任電報投錯了門,後來經過證實之後,他除了表示敬謹從命之外,並且還感恩得宣稱:「這都是因為中國戰勝日本躋身四強後,由於國家地位增強才獲此地位,所以,這項抗戰勝利的收穫,我充其量只不過是個代表罷了。」
當年,田耕莘在袞州府神學院修習時,曾因思鄉情切而時常背不出誦經,故被教導老師譏為「將來絕不會有什麼成就」。後來,嘗因罹息胃病經常請假,又被院長勸說:「修院不比醫院,你的病表示你沒有聖召的顯示,最好還是回家還俗吧!」然而,這些挫折,田耕莘全都忍了下來,他堅持自己執意奉獻的理念,更加發憤圖強地服務教徒,終於博得海內外的有口皆碑。對於日後的成就和殊榮,其所堅持的信念:「越是辛苦,越有寸味;心安理得,與主合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似頗能道出個中學問。—— [臺灣資料]

●1971年09月13日 (星期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元帥、毛澤東的法定接班人林彪叛逃蘇聯,在蒙古溫都爾汗上空飛機失事,其妻子葉群、兒子林立果等同時死亡。—— [臺灣資料]
【出生】
●1819年9月13日 德國鋼琴家舒曼誕辰。

●1874年9月13日 奧地利作曲家勳伯格誕辰。

●1923年9月13日 蘇聯衛國英雄卓婭誕辰。 —— 納粹和史達林都不是好人。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後,這個17歲的女中學生參加了遊擊隊。她在一次執行任務中不幸被捕,除了嚴刑拷打,法西斯匪徒還輪奸她。面對身心的摧殘,她始終沒有屈服,直至英勇就義,被德寇絞死。。她只活了18歲。後被追認為蘇聯英雄。

她左乳房已經被德國人割去。據說史達林看到這幅照片後拒絕接受這個部隊的德軍投降,下令蘇聯紅軍對這個部隊的官兵一律格殺勿論。





【逝世】
●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逝世(1939年)-----
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法创始人西格蒙-弗洛伊德在伦敦逝世,终年83岁。

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于1856年生在原属奥地利帝国、今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 弗赖堡城。4岁时随全家迁往维也纳, —生几乎是在那里度过的。弗洛伊德学习成绩优异,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 获医学博士学位。此后10年中,他一直进行生理学研究,先在精神病诊所工作,后自开诊所,专治神经病。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逐渐发展,l895年才发表了他的第— 部著作《瘟病研究》。他 的第二部著作《释梦》发表于1900年,这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应邀赴美国讲学之后,名声大噪。他在维 也纳成立了精神分析学会,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是其最老的会员之一,后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客也加入了该学会。这两位学者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了婚,有6个孩子。晚年患口腔癌,自1923年起,先后曾作30余次手术。尽 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维也纳之后,82岁高龄的犹太老人弗 洛伊德被迫逃往伦效,第二年客死那里。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难以用简单的话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潜在意 识在人的行为中的极端重要性。他还阐明这种潜在意识也影响到梦、说错话和忘记姓名以及人自身发生的某些事情,甚至影响到某些疾病。
弗洛伊德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将其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他创造了关于人的 个性的理论,简化了关于不安、压抑、冲动的心理学理论。他的思想一开始就引起了激烈争论。
他首先提出受压抑的性感在精神病和神经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还说性冲动更多地表现在儿童,甚至婴儿期,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
鉴于弗洛伊德的许多思想仍在讨论中,因而很难确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虽然他是心 理学方面的先驱者,但他的理论(与达尔文、已斯德相反)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支持,故很难预料他的部分思想将得到科学界的青睐并承认它是正确的。
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毫不怀疑弗洛伊德是人类思想史上的— 位了不起的入物。他卓绝 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由他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此外,他还提出了许多具有世界枕应用价值的术语,如“伊德”、“ 自我” 、“超我”等。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述:《梦的解析》、《对性学说的三个贡献》、《超越快乐原则》 《自我与本我》、《图腾与禁忌》、《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强迫行为和宗教仪式》、《文明及其不满》、《摩西和一神教》。

●1973年9月13日 國民黨要員孫科病逝于臺北 。
孫科,1891年生,廣州香山(今中山)人,字哲生,孫中山之子。早年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1917年任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參議院議長秘書。1921年任廣州市市長。
1925年後,孫科曾任國民政府委員、常務委員、廣東代理省長、青年部部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政治委員會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7年7月寧漢合流後,孫科歷任南京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國民政府建設部部長、財政部部長、鐵道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1931年曾與李宗仁等合作反對蔣介石。1948年11月任行政院院長。
1949年2月孫科將行政院遷往廣州,反對代總統李宗仁與中共和平談判。同年3月辭職去法國,1952年移居美國。1964年到臺灣,先後任“總統府”資政,“考試院”院長。


●1982年9月13日 好萊塢影星格蕾絲·凱利去世。

在本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電影業先後推出不少優秀演員,他們精美絕倫的形象、出神入化的技藝至今為全世界的影迷們所津津樂道。然而,若論從銀幕公主搖身變為第一夫人,恐怕格蕾絲-凱利要算絕無僅有。這位明星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帶著好萊塢耀眼的光芒走進了歐洲古老君主的家庭。作為電影演員,格蕾絲知道如何將優美與才華展現在攝影機前;作為親王夫人,她更是融平淡和神秘於一體,走完了傳奇般的人生之路。

1954年,格蕾絲在參加《後窗》的拍攝時,認識了英國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科克。這個善於用幽默手法製造懸念的大師評價她時說過三句話:格蕾絲是不需要化妝的演員;她使膠片變得輝煌奪目;在她冰一般的外表下蘊藏著火一樣的激情。
希區科克的話很快得到了驗證,格蕾絲在《鄉下姑娘》中出演相貌平平的農婦,但該角色轟動了好萊塢。1955年3月31日,26歲的格蕾絲含淚接過第27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獎。
過了兩個月,她與喜劇天才格蘭特合作,在希區科克的《捉賊記》中出任主角。該片到摩納哥拍攝完畢不久,格蕾絲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轉折。法國《巴黎競賽畫報》記者把她介紹與摩納哥親王蘭尼埃三世相見。在此之前,格蕾絲有過幾次不成功的戀愛史,身後的追求者更不計其數,但在這次她和親王見面的瞬間,心靈卻受到強烈的震動,對極富魅力的親王留下深刻的印象。拍攝了11部好萊塢電影的女神很快接受了蘭尼埃親王的求婚,並決心將與西納特拉合演的《上流社會》作為息影前的絕唱。

作為第一夫人,格蕾絲面臨許多社會事務,數不清的儀式、典禮等待著她去主持。她給藝術表演優勝者發獎,給網球比賽冠軍援助,但她也從不忘家庭主婦的責任,1960年與戴高樂夫婦會見時,她是手牽卡洛琳娜,懷抱阿爾貝去的。摩納哥公民們都很喜歡王后的使節氣質和她在公開場合總是面帶微笑的形象。
1982年9月13日,一輛汽車在王宮通向皇家別墅的盤山路上突然跌進溝壑,人們從報廢的車廂里拉出二公主斯特凡妮,她居然奇跡般地安然無恙,而親自駕車的格蕾絲卻陷入昏迷之中。搶救工作持續到第二天,她終於未能再睜開眼睛,她為自己不平凡的經歷留下了悲劇式的結昆。不少人認為她的意外車禍和瑪麗蓮-夢露之死一樣,將是一個永恆的難解之謎。






[
本帖最后由 资深色狼 于 2011-9-13 13:5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