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楚遊擊隊向古巴政府發起反攻(1958年)
1958年9月17日,菲德爾-卡斯楚的部隊從古巴西部山區據點向巴蒂斯塔政府軍發動了進攻,實現了他事先做出的 諾言。起義者的電臺廣播說,6支縱隊離開了山區,“正在向共和國領土深入”。報導說,至少有兩支縱隊深入到古巴中部卡馬圭省北部和南部 地區。據說,沿著南海岸作戰的部隊是由切-格瓦拉率領的。他原來是一名阿根廷醫生,已經成為卡斯楚的主要助手。另一支縱隊由菲德爾的 弟弟勞爾-卡斯楚率領。
●彭德懷黃克誠被免職(1959年)-----
1959年9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佈命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 9次會 議的決定,免去彭德懷的國防部長職和黃克誠的中國人民共军總參謀長職。從此林彪主持中共中央軍委工作。
●大衛營協定簽署(1978年)-----
在美國總統卡特參與下,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于1978年9月6~17日在華盛頓附近的美國總統休養地戴維營就和平解決中東問題舉行會談。會談後埃以雙方簽 署了《關於實現中東和平綱要》和《關於簽訂一項埃及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綱要 》兩份檔,即大衛營協議。《關於實現中東和平綱要》主要內容有:在五年過渡期內,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居民實行自治和成立自治政府,以色列負責安全,約旦參加員警部隊;允許以色列在規定的地方保留軍隊;五年內由埃、以、約同當地巴勒斯坦人民代表討論決 定這兩個地方的歸屬問題;邀請約旦參加中東和平問題的談判。《關於簽訂一項埃及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綱要》規定:西奈主權歸埃及,埃、以在3個月內簽署和約;在和約簽署後的3~9個月內,以色列從西奈的部分地區撤出,埃及同以色列即建立外交關係;和約簽署2~3年內 ,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以色列在西奈的軍用機場歸還埃及,作為民用;允許以色列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蒂朗海峽和亞喀巴灣;定居點問題由以色列議會在兩周內討論決定。大衛營協議簽署後,以色列除拒絕交出位於亞喀巴灣附近的塔巴地區外,按“埃以和平條約綱要”規定分期 撤出了西奈,埃以雙方建立了外交關係。但是,因以色列頑固堅持霸佔巴勒斯坦的立場,《關於實現中東和平的綱要》未能實施。大衛營協定曾遭到包括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內的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的反對。?
●波蘭工人討論籌建全波獨立自治工會(1980年)-----
1980年9月17日,全波獨立自治工會聯合籌建委員會和聯合工人委員會(其前身為“聯合罷工委員會”)代 表在格但斯克舉行會晤,討論當前工會運動和各地籌建獨立自治工會的情況。來自波蘭各地的幾百名代表參加了會晤。格但斯克獨立自治工會聯合籌建委員會主席萊·瓦文薩主持了會晤。他在講話中強調加強獨立工會運動的團結。
1983年10月5日,挪威議會諾貝爾獎金委員會宣佈,決定將1983年諾貝爾和平獎金授予前波蘭團結工會 領導人瓦文薩。這項獎金是考慮到他為保障工人建立自己的組織的權利做出了貢獻,並稱瓦文薩“是一位積極為和平和自由而奮鬥的典範”。
和平獎金的金額是150萬挪威克朗(約合20萬美元)。12月10日,瓦文薩的夫人代表她的丈夫出席了在挪 威首都奧斯陸舉行的諾貝爾和平獎授獎儀式,並代領了獎金。
●白鹿洞書院首次發現清代試卷(1991年)-----
1991年9月17日,江西湖口縣誌主編劉文政將他在該縣江橋鄉二甲吳村村民吳敦鑄家裏收集到的兩份白鹿洞書院清代光緒年間的試卷和一本手抄教材,捐獻給白鹿洞書院。這是白鹿原書院建國後首次發現的清代試卷,對研究後期書院教育的考試制度有一定的 意義。
試卷兩份,一為高巨輪試卷,一為李鬱蓀試卷,其上加蓋書院紅色方印和藍色條印,注明付給的膏火紋銀。試卷毛 邊紙,紫色方格,墨楷書,高文77行,李文87行。試卷性質為“經古”,為訓解或闡述儒家經典方面的內容。
教材為手抄《晉書》和《梁書》中的14篇文章,紅格毛邊紙,48頁,墨楷書。
●英國首相梅傑稱向“無賴文化”宣戰(1994年)-----
1994年9月17日,梅傑呼籲法院採取嚴厲行動打擊違法者。並且承諾對於輕微犯罪開展一次閃電戰,以摧毀英國的“ 無賴文化”。
他說:“可以對他們實行處罰,也可以關進監獄。”他要求法院發出“明確無誤的資訊”:觸犯法律者將受到懲處 ,受害者將得到支持。他還勸告人們不要過多地使用訓誡辦法。
梅傑保證要提出大量詳盡的措施,其中包括為期三年的反吸毒販毒計畫、減少街頭醉漢行動,以及加強監獄管理等 等。
梅傑使用了引人注目的語言,呼籲對重罪和輕微犯罪都處以較嚴厲的徒刑,並說英國將要實行身份證制度。他還號 召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大合作”,從而把特別員警、市政委員會、地方法院、學校和社區的力量聯合起來“打擊罪犯”。
梅傑說,公眾希望政府鎮壓那些把大街變成令人恐懼的地方的人。因為害怕,人們不敢到市中心去,人們擔心自己 的安全。他號召開展一次全國性的“打擊無賴文化”的運動,號召教師和尊敬師長的意識,市政委員會要更多地使用其權力來消除在公共場所酗酒的現象。
梅傑說:“我們大家都能夠通過我們自己的態度和榜樣來表明我們譴責和摒棄粗魯、恣意破壞和犯罪,我們對於那 些把公共場所搞得亂七八糟的沒有思想的隨處亂塗亂畫的‘藝術家’感到憤慨。我們過多地對犯罪採取原諒態度,我們往往因寬恕和只是進行勸誡而任由年輕人養成種種不良習慣。早點兒採取措施可能會使他們走上正道。”
可是,最引人注目的是梅傑呼籲法院動用政府賦予它們的權力。他說,如果只是抓住了罪犯而沒有讓他受到“可令 他們改過自新並震懾其他罪犯”的刑罰,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梅傑說,將撥出更多的資金,用於在學校進行指導以防止學生吸毒,將要求學監作出更大的努力來制止虐徒學生的 現象。他承諾要對監獄裏的吸毒現象開展一次閃電戰。他說:“我希望從監獄出來的人能改過自新,而不是墮落成毒品癮君子群中的一員。”
●美國科學家走出“生物圈2號”(1994年)-----
1994年9月17日,一度曾引起轟動的美國“生物圈2號”內的第二批總共7名試驗人員,提前離開了在其中生活了6個 多月的人造小地球。
“生物圈2號”位於亞利桑那州圖森市東北方向55公里的沙漠地帶。17日,當第二批人員離開這一人造小地球時,都 顯示出了營養良好、身體健康的狀態,與每人平均體重在兩年時間內下降超過11公斤的首批人員當初露面時呈現的瘦削、憔悴面容形成了鮮明 對照。
如今,“生物圈2號”的總體目標也已經轉化為研究地球上的人類生活環境,其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的不利條件恰好轉變成了幫助確定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趨勢對人類潛在影響的最有利因素。
●薩達姆連任伊拉克總統(1995年)-----
1995年10月17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宣誓連任下屆總統,任期為7年。在10月15日伊拉克就薩達姆是否連任 總統問題舉行了全民公決,結果薩達姆贏得了99.96%的選票。
●全面禁止殺傷性地雷公約簽字,美國拒簽(1997年)-----
1997年9月17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出席國際全面禁止殺傷性地震大會的89個國家的代表經過緊張談判後,於17日通過一項關於全面禁止殺傷性地雷的國際協議草案。
全面禁止殺傷性地雷協議草案規定,禁止生產、出口和使用殺傷性地雷,現儲存的所有殺傷性地雷在4年內予以銷毀,現有的所有佈雷區在10年內予以清理。所有這方面的工作都將在聯合國代表監督下進行。
與會的美國代表對這一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議。美國建議在禁止殺傷性地雷方面允許一些例外。如允許一些易遭 受進攻的國家佈雷,並主張朝鮮半島的地雷至少再使用九年。但這些建議未得到其他國家代表的支持,美國代表因而收回建議並退出了會場。
美國總統克林頓17日在白宮宣佈,由於奧斯陸國際會議提出的禁止殺傷性地雷條約“不符合美國利益”,他將拒絕在條約上簽字。
●郁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 (1945年)-----
郁達夫,1896年生於浙江富陽。
1945年8月29日晚,他在南洋的一個小市鎮失蹤,9月17日遭日本憲兵殺害。他的海外蒙難成了震動中國 文壇的要聞。與他同壘戰鬥過的郭沫若說:“郁達夫是完成了一個有光輝的特異的人格的。魯迅的韌,聞一多的剛,郁達夫的卑己自牧,我認為是文壇的三絕。”
郁達夫作為一個作家,他不失為覺醒的民族革故鼎新的英雄。1921年6月,在他的東京寓所宣告成立的創造社 ,給略顯岑寂的“五四”新文壇帶來了強大的活力。同年秋,他返滬接替郭沫若主編《創造季刊》創刊號,並梓行了他的第一部、也是中國新文學的第一個小說集《沉淪》。這是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它無情地轟擊了封建禮教這座禁錮人性的巴士底監獄。它把一個弱國子民的七情六 欲受壓抑的情形公之於世,使小說以矯枉過正的方式突破了世代沿襲的儒教倫理禁區。它以一個無家可歸的漂泊靈魂,呼出了渴慕祖國富強的聲音,悽楚動人。以後郁達夫又寫了《茫茫夜》、《蔦蘿行》等50餘篇小說,多帶自敍傳性質,對於我國封建史家多撰帝王將相家譜,鮮見作 家真誠的自傳這種偏枯情形而言,也是幾無前人的壯舉。他的小說不愧是“五四”時期最強烈的個性解放的宣言書。
郁達夫是“五四”時期浪漫抒情小說的巨匠。可是說實在的,他那支自由脫俗且富有情韻的筆更適於寫散文和詩。 他的小說也是“散文的”、“詩的”,宛一首首抑揚頓挫的獨奏曲或迴腸盪氣的詠歎調。“五四”時代是短篇小說的界,郁達夫以其真率和才情,足以風靡一時,成為受眾多文學青年師法的名家,魯迅之外無出於郁達夫之右者。他推進小說散文化和詩化,對於革新以故事情節作為主 幹的古典小說而言,是功垂竹帛的。
“與其稱他作小說家,還不如稱他作詩人的好”,郁達夫如此談論《茵夢湖》的作者施托姆。其實,郁達夫本人的 小說有詩,散文是詩,他自稱舊詩於他“性情最適宜”。“九歲題詩四座驚,阿連少小便聰明。”這是作家的自述。“他的舊詩詞比他的新小說更好。”這是一代詩豪郭沫若對他的論定。郁達夫的文學生涯,以舊體詩起步,又以舊體詩絕筆。他對舊體詩造詣很深,平生所好是李白的 飄逸,杜牧、溫庭筠、李商隱的“晚唐風度”,吳梅村的沉著深婉,龔自珍的清奇通脫,尤其是黃仲則的沉痛辛酸。但他的作品依然令人感到愈來愈濃的民族氣質。中外文學的雙重深厚的修養,玉成了郁達夫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不朽業績。
郁達蠆徽鄄豢鄣厥粲凇拔逅摹筆貝?5?0年代社會思潮進一步發展和深入之時,他有所徘徊。他曾經列名為“左聯 ”的發起人,加入宋慶齡、蔡元培領導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但又舉家移居杭州,象中古名士一般寄情山水。這種思想情調在抗日戰爭中獲得 血與火的淬礪,大為改變了。他於1938年底攜眷赴南洋,從事海外抗日文化工作。他寫了大量戰鬥性的政論、文評和雜感,嚴正開朗,正義之氣和愛國之情縈繞筆端,早期文學中的感傷情調和中年行事中的名士作派已經蕩然如洗了。新加坡淪陷後,他曾在蘇門答臘與日本憲兵部 苦心周旋,暗中保護和營救了不少印尼群眾和華僑。不幸因民族敗類告密,在人民歡慶抗戰勝利之秋,在離祖國千里之遙的島國荒野上祭了法西斯分子最後一揮的屠刀。他以血鑄成了慷慨蒼涼的絕唱:“天意似將頒大任,微軀何厭忍饑寒”;他以血凝成了一個維繫著民族命運的希望 :“和平是總有一天會在東半球出現的”。
1985年8月30日,胡愈之在紀念郁達夫烈士遇難4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中國現代第一流的詩人和 作家郁達夫‘失蹤’已經整整40年了。‘失蹤’兩個字是我加上去的。1942年新加坡淪陷以後,他和我們一道,隱姓埋名,流亡在蘇門答臘。他本可以回國,但不願意回國。不幸他被當地日本憲兵發現懂得日本話,就強迫他當了七八個月的日語翻譯。他在暗中幫助了印尼人民 ,幫助了華僑。更加不幸的是在日本投降之前不久,他被憲兵發現是從新加坡來的抗日的知識份子,知道日本的殘酷暴行很多。雖然日本已經投降了,日本憲兵一定要消滅抗日的知識份子。這種非法暗殺行為是‘戰犯’幹的。戰犯這個名稱,是從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郁達夫是日本 憲兵為了掩飾他們的戰犯行為而加以秘密暗殺的。”“我在1946年寫給全國文藝界協會的一份報告書中說過:‘從達夫一生在文藝上的造詣以及他在淪陷時期的言論行動來看,我不能不承認他有他的偉大。他的偉大就是因為他是一個天才的詩人,一個人文主義者,也是一個真正 的愛國主義者。’幾十年過去了,今天我還是堅持以上這個基本看法。我覺得,現在我們紀念郁達夫,對這位現代著名作家的藝術傾向和政治態度作出評價,首先不應忽視的是他的愛國主義思想和他所堅持的‘五四’精神。”
1985年9月27日,新華社報導: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之事已從日本學者鈴木正夫收集的第一 手資料得到證實。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副教授鈴木正夫早在1966年,他就開始了對郁達夫南洋流亡生活的研究。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後又到新加坡、印尼的蘇門答臘等地作調查,先後尋訪了上百名瞭解情況的日本人士。前不久,鈴木正夫經過種種努力,終於找到了當年下令殺 害郁達夫的日本憲兵班長。這名憲兵班長承認,是他下達了殺害郁達夫的命令,從而證實了郁達夫被日本憲兵殺害的推測。
[
本帖最后由 资深色狼 于 2011-9-17 17:4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