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浙江海宁称已平息群体性事件 共拘留31人

浙江海宁称已平息群体性事件 共拘留31人


 


 




9月20日下午,浙江海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称“9.15”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已基本平息,共有31名人员被拘留,100名情节轻微人员接受法制教育。常务副市长沈向宏说,此次群体性事件中,部分人员乘机实施“打砸”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新华社杭州9月20日电 浙江海宁市政府20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9.15”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已基本平息,共有31名人员被拘留,100名情节轻微人员接受法制教育。   9月15日至17日,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部分村民因浙江晶科能源公司环境污染问题,连续三个晚上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口聚集,引发群体性事件,共有8辆汽车和4名警车受损。   海宁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常务副市长沈向宏说,此次群体性事件中,部分人员乘机实施“打砸”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为此海宁警方果断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制止,并抓获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   截止9月19日20时30分,海宁市公安局依据初步调查掌握的部分人员的违法犯罪事实,共刑事拘留14人,行政拘留17人,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对其余100名情节轻微人员进行法制教育。   沈向宏说,海宁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此次群体性事件中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敦促在此次群体性事件中组织参与“打砸”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员尽快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争取从宽处理。   沈向宏说,说下一步海宁市政府将采取措施,努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法加强对浙江晶科能源公司等重点区域的管控,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袁花镇区主要道路的治安巡逻,防止围观群众扎堆聚集引起混乱,维护群众正常生活秩序。   沈向宏说,下一步海宁市将继续组织动员市、镇、村三级党员干部深入袁花镇,进村入户开展教育疏导工作,维护群众情绪,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对村民提出的合理诉求,及时研究解决措施,争取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浙江海宁一家企业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涉嫌污染环境,引发附近民众不满并聚集。当地政府目前已要求这家企业停产。   17日下午3时30分,海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据介绍,9月15日晚,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500余名群众聚集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前,就环境污染问题讨要说法。后部分人员冲入浙江晶科能源公司,将停放在公司内的8辆汽车掀翻,造成部分办公用品及财物受损。   据介绍,事件起因为8月26日的一场大雨,造成袁花镇内运河大面积鱼群死亡,当地村民质疑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污染所致,后与浙江晶科能源公司发生冲突。甚至有村民质疑,浙江晶科能源公司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村民集体发病。   当地环保部门表示,通过对运河水质的检验,发现水体中氟化物超标10倍,鱼群死亡现象与水污染有关联。环保部门正进一步加强对浙江晶科能源公司废弃物排放和周边河道水质的监控及检测,安监、经贸部门已组成安全生产督查组要求企业停产,海宁市委市政府领导约见村民代表和中小企业主代表,听取村民及企业主诉求,当地镇政府组织镇、村干部入户开展教育疏导工作。   据悉,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是由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和柏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2009年6月,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并购位于海宁市袁花镇的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产业链整合,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当地环保部门曾在今年4月份对这家公司发出整改通知,在5月份对其立案调查,之后还作出过行政处罚,但在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门透露至今该企业仍未完成整改。   海宁市常务副市长沈向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在环境污染方面海宁政府一直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要求园区内企业达标,目前对同类企业加大监察力度。   另据悉,对于昨日有记者在采访此事时被损害摄像器材一事,当地公安部门已介入



[ 本帖最后由 QINGFENGJIAN 于 2011-9-20 23:58 编辑 ]
一天不摸奶,方向盘会摆;二天不擦枪,打掉变速箱;三天不开炮,轮胎准会爆;四天不搞鸡,大修发动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