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小析校内收购事件
近日上网收到一条关于消息:“校内网以6.6亿元的价格被日本公司收购,相当于买了1500万大学生的个人档案,校内官方已承认。怎么做大家都知道,发给你的QQ群”。收到这条消息,我想都没想就转发给了我所在的群。
车网中国报道:日本软件银行(Softbank)公司已和千橡互动集团(校内网所属公司)达成协议,将以400亿日元买下该公司40%的股权,从而收购了校内网。千橡集团发言人今天也证实,千橡刚完成了一轮战略融资,此轮融资由软银主导,融资总额为4.3亿美元,占千橡35%左右股份。
静下来想一想软银为什么要选择校内?软银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
从经济方面:任何一个盈利性的机构,经济都是它考虑的首要条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校内注册,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据统计校内网每月吸引200万新会员注册,最近统计该网站一共有2200万会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使用电脑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乐趣。中国的网络市场前景空间很广阔。可想而知,每天上万的点击率带来的利益就不言而喻了。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它还将不断的扩展,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投资。就目前的利益和未来的发展而言,精明的日本人怎能不心动。而另一方面,从千橡集团来看,接受强大的软银做经济后盾,改善网络技术,扩大知名品牌,提高竞争力,早日使千橡互动赴美国上市,成为美国校园网站Faceboo在中国的翻版。这种双赢的合作千橡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利益是促成校内被收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从战略方面看:千橡集团站在中国互联社区网络的前沿,拥有先进的技术数量庞大的会员,广阔都市市场。软银收购千橡集团有利于日本网络进军中国网络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占据中国网络市场。日本的网络公司正努力在快速变化的网络市场中取得立足点。除了日本主要社区网站Mixi今年春天在上海成立部分外,网络广告商CyberAgent也买下来中国另一个社区网站爱情公寓的部分股权。软件银行还持有阿里巴巴集团约30%的股份。收购校内只是日本占领中国网络市场的一部分。面向大学生的校内网是不错的突破,大学生是社会的中间力量,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大学生接受过先进的教育,了解日本的侵华史,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因此攻克这一关相当的困难,要大学生接受日本公司管理校内网,掌握自己的真实资料,是相当困难的。但并不是不能突破。软银公司可以利用自己足够的资金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来攻克了这一难关,当这最坚固的防线被突破,其带来的经济效应相当乐观。这也许是日本软银公司选择校内网的另一重要原因吧。
据我所知,我们班就有很大一部分人在里面注册了,作为其中的一员,校内直接关乎我们的利益,我们应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呢?
其一,软银收购校内是否就是如同我们收到的信息所言:“校内网以4亿元的价格被日本公司收购,相当于买了1500万大学生的个人档案,请大家立刻删除帐号,日本现在轻松获得220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我们对日本的仇视早已根深蒂固,对日本的提防从未松懈。而正是这些原因,很多的谋略家利用我们对祖国的爱达到其商业目的。所以我们要认真审视这一些信息的真伪。千橡集团CEO陈一舟是一个理性的中国人: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93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获MIT硕士学位;1995年后,进入美国阿尔泰克公司(Altec)工作,主管北亚地区事务;1997年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及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1999年与斯坦福大学校友周云帆、杨宁共同创办ChinaRen.com公司,陈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inaren 被SoHu收购后,陈一舟任SOHU副总裁。2002 年底创办 DuDu 网。现仍着力 IT 界创业和投资。这样一个精明的商人绝不会轻易的就以4亿元把资料出卖给日本人,自毁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事业和自己名誉。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经济全球发展是必然的,也许被其他国家的公司收购千橡集团,我们将不会如此在意。我们应该正视目前的形势,深入了解事实,不要盲目的听信一些言论轻率的做出决定,不要让狭隘的个人仇恨和偏见阻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其二,校内毕竟是被日本公司收购的,软银社长孙正义将担任千橡集团的董事长直接参与经营决策。 想想过去的日本对我们施展的种种阴谋,都不能令我们对其放心。这就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我们的警觉,在注册前我们应该阅读过相关的规定,注册的信息没有征求到我们的同意是不能公开的,以相关的法律作武器保障我们的合法权利。对此,我们还应该多多关注校内网现状及将来的变化,对认真的审视校内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策略。
在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多角度的看问题,校内只是我们接触到的一小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