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12年12月29日讯】中共喉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官网27日纷纷转载《经济日报》文章《向网络信息违法行为「亮剑」》,声称要「治理网络信息」。
新华社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声称,中共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於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即日生效。
12月28日,中共人大常委会以145票赞成、1票反对、5票弃权毫无意外的表决结果通过法律草案。
此前官方媒体密集发文造势,高调批判互联网的所谓弊端,很快当局就正式「动手」。有分析认为,网络反腐已致使当权者对网络心生恐惧,官方「舞剑」,意在网络「维稳」。
真实情况是: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网络反腐,势必导致权贵们的猛力反扑。网络就是它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中国社会舆论对此感叹,官员《财产申报法》从1994年进入立法规划,至今已超过18年,仍未诞生,而当局整治网络却如此迅速。
对此,安徽异见人士沈良庆认为,此前,各大官方媒体连续为网络实名制的合法性宣传造势,舆论先行这在当局历次运动前都是如此,造势仅十天就迫不及待的立法。而人大代表韩德云7次提交「官员财产申报公开提案」,反对率却达到99。99%。当局如此作为,对於盼望新政的人无疑是打了一记耳光。
纽约时报12月28日报导说,新的规定是由全国人大常委颁布,允许互联网用户在发帖的时候继续使用假名,但是他们必须首先向服务商提供实名,这个措施可能让微博上一些活跃的言论冷却。当局时常因为政治敏感评论拘捕和关押互联网用户,比如呼吁多党民主或指控地方官员劣迹。外媒评论说,中共封网技术很娴熟,但是在政治上是自我摧毁。这个新规定也打破了外界对新领导层可能更加自由开放的希望。
美联社12月28日报导引述着名作家慕容雪村说,「他们的意图很清楚:就是要收回仅存的一点点舆论空间,以及数亿中国网民为之奋斗的言论自由。」
中国现在已有5亿多网民。沈良庆认为,中共治下此时如同高压锅,正如外界所说,网络及微薄是检测民意的排气阀,中共高层本可以透过互联网了解民间动态和矛盾激化程度,如果将其封死,将会意味着甚麽,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