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江迅:月月鸟回忆录《关键时刻》简介

江迅:月月鸟回忆录《关键时刻》简介



                           李鹏《关键时刻》的关键
作者:江迅
原帖: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e&ath=372480111/13ae1.cfm


被指为应对八九年六四镇压负责的总理李鹏,退休后于去年秋天写成三十万字的六四日记及书稿《关键时刻》,要求中共中央同意出版,但领导层认为暂时不宜。温家宝在人大记者会关于六四的答案有备而来。民间赞赏蒋彦永的勇气,但认为他要求平反六四只是「早叫的公鸡」,但也预示隐瞒真相的历史黑夜终会过去。

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十五年来始终是中国人心中难以解开的结。「六四冲击波」近日再度形成旋风。三月十四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美联社记者获得最后一个问题的机会,问及关于八九年六四事件的重新评价。美联社记者的问题起因于北京三零一医院退休军医蒋彦永,上书中共中央要求为六四事件平反。这是温家宝碰到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令六四事件再度成为国人的话题。

其实去年秋天,温家宝及中共中央领导层就遇到一宗更为棘手的关于六四的事。八九年时任总理的李鹏,写了近三十万字的六四日记及书稿,名为《关键时刻》,在中南海激起涟漪。李鹏在书中肯定了当年中共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同时「为自己作了平反」。这是另一本《中国六四真相》,不过出自中南海一位前任高层领导人之手。

从接近总理温家宝和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的人士分别获悉,被指应对血腥镇压负责的李鹏,在这部「征求意见稿」中,以日记的方式回溯「六四」重大事件决策的来龙去脉,配上数十幅照片,是以成书的样式,给在北京的十多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审议的。

书的前半部分是「六四」前后几个月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某一天,中央从各种渠道获知的「学生运动」和社会「民主运动」的进程,哪位中央领导人当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作者李鹏回忆了那个时期的许多重要措施出笼的前因后果。文中时而明确表明,时而隐晦叙述,一些重要决策并非由他所作出;许多重要判断,也并非如外界一再误传那般是他所言。

历史分水岭耐人寻味

书中特别提到一个历史的分水岭。八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中午前后,是当局与学生的矛盾由可调和转向对抗性的分水岭。这一天上午,官方举行胡耀邦追悼会,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十万学生。学生代表先是提出三项要求,而后要求向李鹏面呈「七条」请愿书,与政府对话。李鹏在他的回忆录里表明,他身在人民大会堂里,并不完全知晓广场上那么大的风波,也没有表示过治丧办公室人士所说的,他会在十一时四十五分会见广场上的学生。之后,有三名学生长跪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学生们身后是严密的警察人墙和数万名学生、围观群众,人群中有人高喊「人家都跪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没人理」等话语。午后,学生们感到受骗了,悲恸欲绝,相拥痛哭。学生与政府的矛盾和冲突由此而无法缓和。

书稿发出两个月后,李鹏没有获得任何反馈信息,于是打了多个电话给拿到书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一再询问读后想法,强调书的内容可以修改,但希望中央准许出版。不久,胡温新政府给李鹏明确答复说,经中央研究,此书暂时不公开出版为妥。

十多年来,李鹏被指是六四镇压的重要人物。二零零零年八、九月,他出访美国,在纽约参与国际议长会议。这是他自八九年后第二次到美国,他面临「侵犯人权」的民事诉讼。「六四」死难者和他们家属寻求没有特别指定的赔偿。家属认为,当时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以及他的政府需要为这场镇压负责。已经移居美国的一些「天安门孩子」认为,这场法律诉讼虽是象征性的,却是平反「六四」的开始。

读过李鹏《关键时刻》的人士说,李鹏在书中透露了当年中南海高层对如何处理天安门学运存在明确分歧,也有意撇清自己在「六四事件」上的主要责任。但追究终极责任,是否都落在已于一九九七年二月去世的实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身上?由于全书内容并未公开,外界不得而知。

北京三零一医院退休军医蒋彦永上书中南海的信中,也透露时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等中南海高层,反对出兵镇压学生。杨尚昆直言:六四事件是中共历史上犯下的最严重错误,现在他已经无力去纠正,但将来一定会得到纠正。中央顾问委员会要对四位党内老人开批判会,不给予党员重新登记。陈云对此写了一信,说这件事再不能这样做了,过去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很多,难道将来还要再给他们平反吗﹖十多年来,李鹏和杨尚昆、陈云都被指是六四镇压的重要人物或负有责任。有北京政治学者认为,这些年来,中共政坛仍活着的老人,或者已经去世的政坛老人的家属,都在透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撇清他们在当年六四事件的责任,他们似乎都感觉到总有一天会真相毕露。他们在意自己历史上的地位,对历史事件中自己曾经扮演过的角色,显出一种难言的焦虑感。

也许正是这种历史的焦虑感,使李鹏极力争取着书写六四,要为自己撇清责任。历史的罪责,成为当时每一位参与决策者都不能不耿耿于怀的心头大石。今年七十六岁的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于二零零二年中共十六大退出中央政治局常委,次年卸任人大委员长之职。在当年的中共中央七常委中,李鹏是个工作狂,经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他的个人生活爱好不多。这位电力专家,卸任后还常常为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发表一些意见,供主持者参考。退休后,他接连写了《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和《关键时刻》。

李鹏开新风写回忆录

这类高层领导人的回忆录,常常在有意无意间透露当时的一些内幕。李鹏的《三峡日记》,是一九四九年以来,中共高层领导人首次以日记形式出书,书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李鹏在书中自爆「六四事件」后入住医院治疗。书中称,六四事件后出任中共总书记的江泽民,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三峡坝址,在考察结束返京后,江泽民就到医院看望住院的李鹏,说「既来之,则安之。人在长期紧张疲劳之后容易发生毛病」。九六年四月,李鹏由欧洲出访返回北京,在人民大会堂迎候他的朱鎔基即告诉他,毛泽东的秘书李锐曾打电话找他,要求中央停建三峡工程,朱镕基做了李锐的说服工作,「劝说他不要搞串联」。当天,江泽民在电话中告诉李鹏,李锐上书要求停建三峡的举动已被中央制止。

中国政坛从无退休政治家著书的惯例,李鹏无疑开了一股新风。《三峡日记》去年八月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发行十多万册,收录了作者自一九八一至二零零三年六月的三峡日记和一百五十幅照片,被称为「一部全面反映三峡工程建设的最具权威性的作品和一部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献」。但《关键时刻》却暂时无缘与百姓接触,未知是否同样是一部关于六四的「最具权威性的作品」和「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献」﹖

紧接着《李鹏三峡日记》出版后,钱其琛的《外交十记》和《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也先后推出,前者已发行二十万册,后者也发行了十万册,卸任中南海高官的回忆录都一再高踞一些书店图书销售排行榜。有北京书商说,假如李鹏的六四日记《关键时刻》公开出版,肯定是二零零四年中国大陆第一畅销书。

蒋彦永上书说出真话

在三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前夕,北京三零一医院退休军医蒋彦永,上书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要求为「六四事件」平反。二零零三年春夏之交,这位军医揭露北京当局隐瞒非典(SARS)疫情的真相,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良知」、「知识分子的良心符号」、「讲真话的勇士」。

蒋彦永在信中描述了八九年六月四日夜晚在医院抢救死伤者的惨况,信中强调:「我们党犯的错误应该靠自己来解决,解决得愈早、愈彻底愈好。我相信,正确地评定六四是人心所向,决不会造成人心紊乱。所谓的稳定压倒一切,只能是造成更大的不稳定。」

此信经网络传播,一时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议论焦点。刚刚才开始的人大和政协两会的代表、委员,大都不知道蒋彦永上书的事,遇到记者纷纷避谈。人大代表、前公安部长陶驷驹回应记者如何评价此事时说﹕「这件事(指六四)过去多年了,已经有很多人不提它了。」不过,中国大陆多个网站,于三月七日刊出蒋彦永的上书,其中有「四川在线」的天府论坛、「中青在线」的中青论坛等。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有网友如此写:「蒋大夫是改写中国当代历史的伟大人物」、「记住他对民族的贡献」。

北京两会期间,蒋彦永的上书信在网络上盛传,不过,他的行动没有受到当局过分管制,家中的电话只是有一天出了「故障」,无法接听。九日离开北京去乌鲁木齐,这是早先就安排的私人活动,不过,蒋彦永过去所属的北京三零一医院派人陪同他前去,十二日蒋彦永已安抵北京。

据了解,近几年来蒋彦永几乎每年在两会前夕或「六四」前夕,都会给中南海写公开信,提出平反「六四」的要求。以「感动」为主题词评选的中国二零零三年度十大人物,由北京中央电视台发起这场评选。据悉,至少有一半评委推举蒋彦永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舆论研究所教授喻国明,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表示,他是评委之一,明知蒋彦永不可能入选而依然极力推举他。不过,蒋彦永最终还是没有进入候选人范围。

官式答案有弦外之音

蒋彦永给中共中央的信,在两会期间传出而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中共为温家宝十四日的记者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境外记者可能在会上所提的问题,发现境外记者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南海对蒋彦永提出平反六四的回应。于是温家宝作了回答的准备,并对预先相约的记者的提问,在程序上作了巧妙安排。在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温家宝特别让记者再提一个问题,指明由外国记者提问。于是,美联社记者被点中而应声而起:如何看待蒋彦永上书中央要求六四事件宣布为爱国运动。

互联网日渐成为中国民意表达的「下情上达」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成为中共领导人与百姓交流的一个互动平台。温家宝素来有上网看民意,听网民议政的习惯。据常常出现在他身边的一位「贴身」记者说,在十四日这次记者会前,温家宝接连两天进入新华网和人民网的网民论坛,但他没有看到网民对六四的议论。他不知道中国的网民常常会遭遇「删贴」。

对「六四」真相,当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当然比蒋彦永了解得更多更详细。十五年前他陪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前往天安门广场慰问学生。这次他会见採访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时,面对美联社记者的尖锐提问,他莞尔一笑,胸有成竹。他没有提六四事件是反革命暴动,而是指「严重政治风波」,他希望人们向前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要丧失这个机遇,「团结和机遇确实比什么都重要」。人们普遍认为,温家宝的回答没有新意。

在北京,有相当数量的学者认为,蒋彦永是一只「早叫的公鸡」,鸡叫唤的内容没有错,天快亮了,但叫唤的时间还太早,吵醒了很多人。也有学者说,蒋彦永此举,把胡温新政逼到了一个死角,被逼着就六四事件公开表态,目前呈现的好形势有可能出现震荡。全国政协委员、从医三十多年的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接受采访时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总会有不同的评价,这十分正常。要重新解决「六四事件」,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目前中国急迫解决的问题太多,发展经济,发展民主,不必急于重新审视「六四事件」。



TOP

《关键时刻》是值得期待的一本书

TOP

问题是这书得啥时候解密?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