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真相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当病人来到面前时,医生不可能对病人说什么“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混帐话,那等于承认自己医术太差,无法医治眼前的病患。就像车坏了,我们到修车铺去修车,修车铺的人说:“我们这儿不修已经坏了的车,只修还没坏的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会给他念念三字经的。《黄帝内经》之所以如此有名,绝不是因为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原则,而是因为提出了“治已病”的各种方法。《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对“不治已病”进行了明确的反驳,指出“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道:“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